Internet能够改变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et 能够改变世界/不能改变世界
正方
论辩方案
主席,评委,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要感谢上海教育电视台,使我们能够在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在美丽的黄浦江畔,能够来讨论Internet能不能改变世界这样一个令人瞩目的话题,我方的观点是,Internet能够改变世界!
现在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做教练陈词:
一,立场分析。
我方要重点论证的是,在Internet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推导出其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讨论它的必然性和事实。
反方则要论证其根本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因此,反方要做的是一方面是极力贬低Internet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将会极力提高改变世界的标准。
二,逻辑框架设计。
总的逻辑,世界存在三种基本的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判断一种事物能否改变世界,就是要看它能否是三种关系中的任意一种发生质的飞跃。
逻辑的依据:巨大的自然变迁,重大的社会事件可以改变世界,重大的科学发明创造、重大的革命可以改变世界。
逻辑的结论:作为本世纪最重大成果的应用,它极大地释放了计算机的潜能,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人改造自然的能力,因而能够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能够改变世界。
Internet将孤立的分散的计算机连为一体,从而能够将全球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连为一体,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互动的形式,改变了社会群体结构,最终能够改变世界。
逻辑的底线:从Internet所具有的现实功能出发,认为Internet具备了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人与人关系的能力,因而也就具备了改变世界的能力。
三,主要论据。
事实的依据:Internet具备了现实功能,远程登录、传输文件、网上讨论组等等,这些功能的产生是前所未有的,是革命性的。
理论的一句:世界的本质的物质的,物质的本质是运动变化普遍的,世界可以为自然变迁所改变,也就可以为人的重大活动所改变。
逻辑的依据:当某一事物具备某些功能,人们就可以逻辑地推论,在将来某一时刻,实现这些功能。
除非这些功能能被其它功能所代替,也或者这些功能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限制。
四,对方可能的理论及对策。
对方可能会说,改变世界的是人而不是像Internet这样的物,我方将指出,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能够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改变世界,因此不能机械地把人与生产工具割裂开来。
对方还可能在“世界”这个词做文章,认为“世界”是指整个宇宙,因而Internet不能改变世界。
按照对方的这种逻辑,人类根本不可能改变世界。
对方的观点实际上藐视和贬低了人类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对方还会说,改变世界不是Internet而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我方将指出,Internet将孤立的零散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沟通,是独创革命性的技术。
对方还会说,Internet 所有的功能只是给世界带来变化而不是称之为改变世界,我方将指出,Internet改变世界是渐进式的,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五,我方的战略战术。
一,强调世界的可变性和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强调Internet是一个现代科学技术群。
二,坚守主战场,五个功能,三点依据,五项能力,四个方面的变化。
三,要求对方拿出不能够的逻辑依据和判断标准,谢谢大家!
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提及Internet,有人会说那是一张神奇的网,两年前,就是通过它,清华大学XXX才得以拜托死神的魔掌。
也有人会说,那是一张失控的网,一年前,也就是通过它,北京大学一名女生轻而易举的就粉碎了同学的出国梦。
Internet到底是什么?它是
天使,还是魔鬼?我们说,都不是。
Internet是能够改变世界的一道信息风景线。
什么是Internet?从物的形态上看,它是指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从技术内涵上看,它代表了与现代计算机、通信、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尖端技术群。
从本质上看,Internet是当今世界电脑网络一体化的真正体现。
改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改变世界,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突出的表现就在于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空前提高。
具体说来,就是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首先,Internet能够改变人们的劳动方式。
Internet的出现,使全球信息流动成为可能。
信息是生产力,信息的自由流动,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不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消费者参与生产过程,将迎来产品个性化的时代。
与此同时,Internet也给出版业、金融业、商业、电信业造成了空前的冲击。
在Internet上打国际长途每分钟只需0.36元,而电子函件是如此的方便,它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不再是人类美好的梦想。
是否拥有一个电子信箱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室的一个重要标志。
网络商店、电子银行,在Internet上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信吗?您可以拨通上海热线的特别服务号码8888,这样您就可以进入XX商情,就可以四处地浏览购物。
这一切,都会将极大地改变全球经济结构,引起产业结构调整与重组,实现真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生产。
其次,Internet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高等学府的门槛,再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轻点鼠标,您可以在哈佛的课堂上听讲,在牛津的图书馆徜徉。
真正持久的,平等的教育在Internet上成为可能。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六名博士生通过Internet选上了美国大学的课程,并且取得了学分。
在Internet上出现的虚拟社区告诉我们,在地缘群体、血缘群体与叶缘群体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网缘群体。
它突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第一次实现了人类思想群体的自由聚合。
第三,Internet能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
人类的思维方式,随着知识的增加,既能够提高和高消网的扩展,不断进步,Internet使我们的智慧连成一起,使我们改造社会的实践连成了一体,而使有丰富思想的碰撞可以为我们创出一片理性的天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才是星光灿烂。
有人说,Internet不是万能的上帝,的确,但如果真有万能的上帝,它也创造不出一块它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
有人说,Internet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当然,但正是因为有了Internet,我们才能借它“万国九州药,救我呻吟痛苦人”。
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大潮,我方坚信,Internet能够改变世界,谢谢大家!
反方
论辩方案
反方教练董大海: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大家好!目前,人们普遍对Internet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不久前,中央电视台已经播出系列专题片,片名就叫《Internet改变世界》。
在此背景下,我方立场非常不利,但经过深思熟虑以后,我们认为,我方虽然不利,但并非无落脚之地。
下面陈述我方观点。
一,破题。
Internet。
Internet是一种通讯工具,是由美国XXXX的特定的国际互联网络,是此而非它。
能够&不能够,能够包括具有能力,并必然达到两重涵义,不能够则是其反义词。
改变,改变不同于变化,它指广泛而且深刻的变化。
世界,全球所有的地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主要指人类社会。
综上所述,我方的立场是,Internet这个特指的网络不能带来全球范围、人类社会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二,我方逻辑框架。
首先,从理论依据上看,一种通讯工具要能够发挥改变世界的巨大作用,它必须首先满足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应用的条件。
它包括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两个
方面。
内在条件方面,它必须在技术功能上能够满足全球通讯的需要。
外部条件方面,在使用者方面,不仅能会使用,而且能随时随地方便地使用;在经济方面,要能够用得起;行政方面,要能够保证国家安全;在文化方面,要有利于文化的协调发展等等。
其次,从事实判断上看,由于Internet是特定背景、特定目的、特定技术条件下的历史产物,其内在缺陷与外部条件的限制,使其不能满足上述条件。
Internet在不久将来要被更为先进的网络所取代,所以,Internet不仅没能改变现在的世界,也不能改变未来的世界。
再次,从价值判断上看,本辩题的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本辩题的辩论,提醒观众既要看到Internet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技术历史局限,在热浪中不盲从,积极稳妥健康地推进我国的细化建设。
三,我方对本辩题的战场判断及其策略。
一,关于改变世界的标准,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我方在一辩陈词中将其界定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而将更为严格并未能广为接受的定义,绝大多数人都能方便地使用Internet作为一种隐形武器,应用于盘问或自由辩论之中。
显然,这是Internet普及率所难以达到的。
二,关于Internet的历史地域与未来。
对方不仅会将Internet看作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雏形,甚至认为三者就是一体,从而得出Internet能够改变未来世界的结论。
对此,我方坚持,强调Internet的特指性、过渡性和必然被取代的必然性,从而阻止对方Internet能够在未来改变世界的观点。
三,关于Internet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方可能提出,Internet是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当务之急,对此,我方在承认Internet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强调指出,当务之急,是统筹规划,重点解决好人才、信息资源和资金合理投向三大国情问题,总之,针对本辩题,无论是在事实上,还是在舆论导向上,均不利于我方的格局。
我方将在坚守改变世界的标准上争取出奇立论。
谢谢!
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用华美的言辞似乎为我们展示了一幅Internet改变世界的图景,但实际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请问对方辩友,朱令(不懂人名)病的治愈,塔什那远程教育的成功,这是改变世界吗?在这些变化当中,有哪些是Internet作用,又有哪些是其它因素促成的,对方辩友不要贪天公为己有,把别人的功劳都揽在自己的怀里啊!正本清源,还是要我们从对方辩友编制的梦幻中回到现实中来。
看一看Internet是什么?它到底有多大能耐?
Internet不等同于国际互联网,它是指有美国阿帕网发展而成的一个特定网络。
我方认为,Internet不能改变世界,就是指Internet这个特定的网络它不能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作为全球信息传输媒体,Internet要想在世界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其必要条件是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
而Internet的普及,将会受到如下条件的制约:第
部长雅克突邦大声疾呼,以英语占主导地位的Internet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尼古拉也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这是一种新的霸权,即信息霸权。
”这种来自美国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领域的渗透已经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
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所高唱的
会英文,会熟练地操练计算机。
目前,网上80%以上的信息是以英语为媒体的。
英语水平低,不懂英语的用户面对满屏新闻,如是积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第四,新闻周刊报道,美国有2%-3%的用户得了严重的网络上瘾证。
一些男性操作者废寝忘食,使妻子空闺独守,成了所谓的“电脑寡妇”。
人类的良知促使人类不得不理性地使用Internet。
归根结底,Internet是在特定的冷战背景下为了特定的军事目标在技术尚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产物。
这就决定了它不得不带病工作的事实,决定了它不能满足全球信息传输对大容量、高速度、高安全,既有各国独立性又有世界交融性的客观要求。
各国政府和有识之士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开始紧锣密鼓地实施和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JII。
由此看来,Internet只是一个临时演员的角色,不久将被更具魅力的明星所代替。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Internet不能改变世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