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的颜色和色散》教案范文.doc
光的色散教案范文模板
![光的色散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72769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f.png)
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掌握光的色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的组成。
2. 难点:光的色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三棱镜、白色光屏、透明塑料尺、太阳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是什么。
2. 探究光的色散现象1. 讲解光的色散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分组讨论:光的色散现象是如何产生的?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光的色散实验1. 演示光的色散实验,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太阳光的组成1. 讲解太阳光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七种颜色的光的性质。
2. 讨论:太阳光的组成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3. 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太阳光的组成。
6.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个关于光的色散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太阳光,还有哪些光源会产生色散现象?2. 学生汇报搜索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拓展知识:光的折射和色散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光的色散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现场解答。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和太阳光的组成。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ff0c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0.png)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2. 光的色散原理:光的折射现象。
3. 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难点:光的色散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观察太阳光的色散现象。
2. 讲授法:讲解光的色散原理。
3. 讨论法:分析太阳光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三棱镜、透明塑料尺、白纸。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三棱镜、透明塑料尺、白纸)、彩色笔。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透明塑料尺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吗?二、光的色散实验(10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
3.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三、光的色散原理讲解(10分钟)1. 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分散成七种颜色。
2. 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与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现象的联系。
四、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彩虹、彩色电影、激光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2. 强调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增强了直观感受。
在讲解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光的色散的教案范文
![光的色散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46aa7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7.png)
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光的色散概念: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折射。
光的折射与入射角和折射角有关,遵循斯涅尔定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讲解解决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激光笔、棱镜、白纸、直尺、透明塑料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激光笔、棱镜、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激光笔射出的光线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
2. 讲解光的色散概念,介绍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3. 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方向改变。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激光笔通过棱镜后的色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讨论与总结: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光的色散原理和折射定律。
6. 课堂小结:教师对光的色散现象和折射定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光的色散现象和折射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光的色散与彩虹:讲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彩虹也是光的色散现象的一种表现。
2. 光的色散与光谱:介绍光谱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在光谱分析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和折射定律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2021年高中物理 13.4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新人教版34
![2021年高中物理 13.4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新人教版34](https://img.taocdn.com/s3/m/b8860bde866fb84ae55c8db8.png)
2021年高中物理 13.4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新人教版3-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2.知道什么是色散,了解什么是光谱。
3.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4.知道光线通过棱镜时的光路,认识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5.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不同物理过程中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过程,了解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虹霓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1.薄膜干涉的成因,干涉时的色散。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折射时的色散。
【教学难点】薄膜干涉的成因,干涉时的色散。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及投影装置,酒精灯一盏,金属圈一个,大烧杯一个,适量肥皂液(或洗衣粉液),少量食盐,牛顿环,凸透镜,三棱镜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双缝干涉现象中,明暗条纹出现的位置有何规律?生:当屏上某点到两个狭缝的路程差Δ=2n·,n=0、1、2…时,出现明纹;当Δ=(2n+1),n=0、1、2…时,出现暗纹。
师: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之间有何定量关系?生:Δx=·λ师:上节课我们利用上式测量了光的波长,并观察了各种色光的干涉图样。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光的颜色和色散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光的颜色色散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各种色光的干涉图样,用红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最大,用紫光做实验,条纹间距最小,光的颜色不同,条纹间距不同,又因为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用白光照射双缝时得到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生:彩色的条文。
师:(投影白光的双缝干涉条纹)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呢?(学生积极讨论,气氛热烈,从讨论中基本能掌握了原因)生:不同色光波长不同,条纹宽度不同,红光条纹最宽;紫光条纹最窄,所以出现上面现象。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光的颜色和色散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光的颜色和色散](https://img.taocdn.com/s3/m/e927a755f524ccbff0218436.png)
第十三章光【學習目標】1.知道光的色散現象。
2.理解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現象,並瞭解薄膜干涉的應用。
3.理解折射時的色散現象產生的原因。
4.知道同一介質對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
重點:光的顏色色散難點:光的顏色色散【自主預習】1、光的顏色色散:(1)在雙縫干涉實驗中,由條紋間距∆x與光波的波長關係為________,可推知不同顏色的光,其波長________,光的顏色由光的________決定,當光發生折射時,光速發生變化,而顏色不變。
(2)色散現象是指:含有多種顏色的光被分解為________的現象。
(3)光譜:含有多種顏色的光被分解後各種色光按其_______的大小有序排列。
紅光與紫光相比,頻率大,絕對折射率大,在同種介質中速度大。
2、薄膜干涉中色散:以肥皂液膜獲得的干涉現象為例:(1)相干光源是來自前後兩個表面的______ __,從而發生干涉現象。
(2)明暗條紋產生的位置特點:來自前後兩個面的反射光所經過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這兩列波疊加後相互加強,出現了________,反之則出現暗條紋。
(3)科學漫步:利用光的干涉檢查平整度(自主閱讀)3、衍射時的色散:白光衍射時可觀察到條紋,是因為白光中包含了的光,衍射時不同色光的不同,於是各種色光就區分開了,這就是衍射時的色散。
4、折射時的色散(1)一束光線射入棱鏡經_______次折射後,出射光將向它的橫截面的________方向偏折。
物理學中把角θ叫偏向角,表示光線的偏折程度。
(2)白光通過棱鏡發生折射時,_______光的偏向角最小,________光的偏向角最大,這說明透明物體對於波長不同的光的折射率不一樣,波長越小,折射率越________。
(3)在同一種物質中,不同波長的光波傳播速度________,波長越短,波速越________。
5.光的顏色由____________決定。
6.一束日光穿過棱鏡,白光會分散成許多不同顏色的光,在屏上出現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連續排列的七色彩光帶,稱為____________。
光的色散教案范文模板
![光的色散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9cb0ed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00.png)
光的色散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2. 掌握光的色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光的色散现象。
2. 太阳光的组成。
三、教学难点1. 光的色散实验的原理。
2. 光的色散实验的操作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实验器材(如三棱镜、白色光屏、太阳光等)。
2. 学生准备实验报告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知识。
b.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光是由哪些颜色的光组成的吗?2. 光的色散现象:a. 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展示PPT图片。
b. 讲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光屏上形成七种颜色的光带(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原理。
3. 光的色散实验:a. 演示光的色散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屏上的七种颜色光带。
b.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4. 实验注意事项:a. 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三棱镜破碎造成伤害。
b. 提醒学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避免影响实验效果。
5. 总结与拓展:a. 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和太阳光的组成。
b. 提问:光的色散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 布置作业:a. 请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光屏上七种颜色光带的示意图。
b. 请学生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写在实验报告册上。
7. 课后反思:a. 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b.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身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太阳光组成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
4. 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太阳光组成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光的色散的教案范文
![光的色散的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41971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a.png)
光的色散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三棱镜、白纸、直尺、白色光源。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好奇心。
2. 理论讲解:讲解光的色散的原理,让学生明白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现象,记录七种颜色的位置。
4.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光的色散现象。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太阳光为什么是白色的。
2. 请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光的色散现象,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结果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内容,如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光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了解光在传播过程中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彩虹、彩色电影等。
3. 探讨光的色散在物理学和光学领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光的色散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应用。
3. 提醒学生继续关注光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彩色电视等。
2. 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光的色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
《光的颜色 色散》 说课稿
![《光的颜色 色散》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bc4527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2.png)
《光的颜色色散》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颜色色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颜色色散》是高中物理选修 3-4 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光的折射、全反射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光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光的波动性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光的颜色、色散现象、薄膜干涉等。
教材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光的颜色和色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折射、反射等基本规律,对光的传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知道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2)理解色散现象,能够解释彩虹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3)掌握薄膜干涉的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色散现象的理论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光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
(2)色散现象的原理。
(3)薄膜干涉的原理和应用。
2、教学难点(1)对色散现象的解释。
(2)薄膜干涉中光程差的计算。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演示法:通过演示光的色散实验、薄膜干涉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1717d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3.png)
光的颜色色散教案第一章:光的概述1.1 光的定义与特性1.2 光的传播方式1.3 光的速度与介质1.4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第二章:光的颜色2.1 颜色的基本概念2.2 光的颜色与波长2.3 光的颜色与频率2.4 光的颜色与光子能量第三章:光的色散3.1 色散的定义与原理3.2 色散的类型与现象3.3 光的色散与光谱3.4 色散的应用与意义第四章:光的折射与全反射4.1 折射的定义与定律4.2 折射现象的解释4.3 全反射的定义与条件4.4 全反射的应用与现象第五章:光的色散实验5.1 实验目的与原理5.2 实验材料与设备5.3 实验步骤与方法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六章:光的色散与光谱学6.1 光谱学的概述6.2 连续光谱与发射光谱6.3 吸收光谱与条纹6.4 光谱分析与应用第七章:彩虹与光的色散7.1 彩虹的形成原理7.2 彩虹的观察与记录7.3 光的色散在其他自然现象中的应用7.4 彩虹的诗歌、故事与文化意义第八章:光的色散与光学仪器8.1 透镜与镜片的色散8.2 光谱仪与色散仪的工作原理8.3 彩虹棱镜与光谱棱镜的应用8.4 光学仪器中的色散校正第九章:光的色散与艺术创作9.1 色散在绘画与摄影中的应用9.2 彩虹与光的色散在艺术作品中的表现9.3 光的色散与舞台灯光设计9.4 色散效果在数字艺术与特效制作中的应用第十章:光的色散与科学探究10.1 色散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10.2 光的色散与科学探究活动设计10.3 色散现象在科学研究中的发现与探索10.4 光的色散在跨学科学习与创新中的潜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光的概述补充说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光速最快,而在介质中会减速。
光的波动性表现为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粒子性则体现在光子的能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二、光的颜色补充说明:不同波长的光对应不同的颜色,波长越短,颜色越偏向蓝色,波长越长,颜色越偏向红色。
光的颜色也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颜色越偏向紫色,频率越低,颜色越偏向红色。
光的颜色、色散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光的颜色、色散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e430c051e79b89680226ee.png)
光的颜色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棱镜能使射向棱镜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的道理.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成因.4.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二、能力目标1.会应用棱镜进行有关的光路控制.2.会根据折射定律分析判断白光色散的结果.三、德育目标通过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虹霓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1.棱镜对光线的作用.2.光的色散现象及其成因.教学难点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不同色光通过同一介质后的偏折情况.●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理论分析,辅助以CAI课件对棱镜对光的偏折作用、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等进行多途径的教学.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尽量增加学生的观察以达到身临其境、兴趣盎然的效果.●教学用具同上节课的光学演示仪,三棱镜若干.CAI课件(单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白色光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虹霓的形成)●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过雨后天空的彩虹吗?(学生有的回答看过,有的回答没看过)(教师用课件播放彩虹图片,学生惊叹其美丽)[师]彩虹的美丽一直是为人们所赞叹的,但是在座的有谁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无人回答]我们学完这一节的内容大家就会知道了,想知道吗?[生回答想]那就好好的跟我学吧.二、新课教学(一)棱镜棱镜对光线的作用1.介绍棱镜教师出示若干个棱镜(大约十几个)给学生传着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棱镜.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a.在黑板上画出棱镜的截面如图19—44,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在光线从空气入射到AC面时的折射光.再请一位同学画出从棱镜进入空气时在AB面上的折射情况.b.用实验演示验证一下同学画的对不对.c.归纳结论——光在棱镜的两个侧面发生折射时,每次折射都使光线向棱镜的底面偏折.d.让学生猜想出入射光的偏折程度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与折射率有关.e.入射光方向不变,若折射率比原来大,再让一位学生画出此时光线的两次偏折情况.得出折射率越大,偏折越大的结论.(二)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教师]刚才我们是用红光做的实验.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你能想象出将是什么样的吗?[生甲]还是白色.(其他学生犹豫)[教师]猜的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刚才红光折射后出来时还是红光嘛.但是还是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这样心里才踏实对不对?(1)实验演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2)再让学生用发给他们的棱镜对着太阳光转动.可在教室墙壁上看到鲜艳的彩色亮带.(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白光是复色光.(4)给出光的色散定义及光谱概念.2.光的色散原因分析(1)重做课本图19—25甲所示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光屏上最上端是红色,最下端是紫色.(2)分析现象背后的实质性原因.[教师引导]白光通过棱镜后变成了彩色光除了说明白光是复色光外,还说明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是…[学生]不同的.[教师]折射率不同.说明不同色光在棱镜中传播时速度是…[学生]不同的.[教师]红光在屏上最上端,表明红光的偏折程度…[学生]最小.[教师]棱镜对红光的折射率…[学生]最小.[教师]对紫光的折射率…[学生]最大.(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教师]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光是太阳现在发出的吗?[学生]不是[教师]如果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同.则将先后到达地球.那么我们看到的还是白光吗?[学生]不是[教师]因此可以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c=3×108 m/s而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n=vc)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ν低高折射率n小大介质中速度v大小临界角C大小(三)课堂巩固训练1.课本练习四第(1)题.2.如图19—45,ABC为一玻璃三棱镜的截面,一束光MN垂直AB射入,在AC面发生全反射后从BC射出,则在屏PQ上的彩带DE的D点是________光,E点是________光.(填颜色)3.在上题中,若∠MNB变小,最先从AC透出的是________光.参考答案:1.略2.紫红3.红(四)知识拓展——虹霓的形成虹的形成雨后初霁,我们常常看见天上出现美丽的七色彩虹,虹是太阳光沿着一定角度射入空气中的水滴引起的比较复杂的折射和反射所造成的一种色散现象.如图19—46(a),假设太阳光水平射向一水珠,光线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全反射后射出水珠.霓的形成经过了二次折射和二次全反射,如图19—46(b).虹和霓一般同时出现.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虹霓有两个弓形彩带,内彩带较亮,其外圈是红色,内圈是紫色,称为虹;外彩带较暗,有时看不见.其颜色分布与虹恰好相反,即外紫内红,称为霓.[用CAI 课件展示虹霓的图景及形成过程]讲:夏天常常下雷阵雨,雨后半边天空露出了太阳,另外半边天空却仍有厚厚的云层.同时,夏天地面温度较高.蒸发很快,雨后天空还飘浮着水汽和小水滴.因此,当太阳光穿过云层中和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就被折射出七色虹霓来.冬天大多是连绵不断的小雨.而且雨后太阳不会立即出现.同时,冬天气温较低.蒸发较慢,雨后天空中不会像夏天那样充满水汽和小水滴,故冬天不易出现虹霓.虹霓在地面上看起来是彩色的弧状,但在天空中看起来,却是彩色环状,异常美丽.有时当太阳靠近地平线时,在高山顶上也可以看到虹,如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峨眉山的一大奇景——“峨眉佛光”,其成因与虹霓相似,宝光紫色在内、红色在外,圈中的“佛”实际上是由于日光从人的背后射来,把人的身体投影于云层上.课堂练习:1.一个半径较大的透明玻璃球体,若截去其上面的一大部分,然后将这一部分放到标准的水平面上,现让单色光竖直射向截面,如图所示,在反射光中看到的是( )A .平行的、明暗相间的直干涉条纹B .环形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C .只能看到同颜色的平行反射光D .一片黑暗答案:B2.在水中同一深度排列着四个不同颜色的球.如果从水面上方垂直俯视各球,感觉最浅的是( )A .红球B .黄球C .绿球D .紫球答案:D解析:由视深公式h ′=h n 知紫球看上去最浅,D 选项正确.3.(物理与日常生活)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了一层薄膜(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此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厚度最小应为( )A.18λB.14λC.12λ D .λ 答案:B解析:为减小反射的热效应显著的红外线,则要求红外线在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后叠加作用减弱,即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薄膜的最小厚度为红外线在该薄膜中波长的14.点评:光的干涉应用范围很广,如薄膜干涉就是其中一种,它可应用到日常生活检测零件平整度等,但百变不离其宗,干涉的条件(明、暗条纹的分布规律)不变.4.(思维拓展题)如图所示,水盆中盛有一定浓度的水,盆底处水平放置一个平面镜.平行的红光束和蓝光束斜射入水中,经平面镜反射后,从水面射出并分别投射到屏MN上两点,则有()A.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B.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C.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红光投射点靠近M端D.从水面射出的两束光彼此不平行,蓝光投射点靠近M端答案:B5.如图所示,是一束光从甲介质射入乙介质时的光路图,MN是界面,由图可知:入射角__________折射角(填“>”、“=”或“<”);光速关系v甲__________v乙(填“>”、“=”或“<”);折射率关系n甲__________n乙(填“>”、“=”或“<”).答案:<,<,>6.用三棱镜可使阳光折射成一条彩色光谱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D区域分别是什么色光区?(2)将一瓶绿藻放在A处,则B、C、D哪一处变暗?(3)将一瓶绿藻放在B、C、D的哪一位置上,就会严重影响它的生长?解析:(1)B为红光区,C为绿光区,D为蓝光区(2)由绿藻呈绿色可知其对绿光的吸收最弱,故B和D处变暗.(3)由(1)可知,C为绿光区,故绿藻只能得到极少量可利用的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会严重影响其生长.三、小结四、板书设计。
光的色散教案范文模板
![光的色散教案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a69bc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d.png)
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3.通过实验和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原理;2.测量和分析光谱数据。
三、教学内容1.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光的概念和特性;(2)光的传播和折射;(3)光的反射和干涉;2.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原理(1)色散现象的定义;(2)称量的基本单位和常量;(3)色散现象和电磁波谱;(4)光的折射率和折射角;(5)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3.测量和分析光谱数据(1)光谱数据的测量方法;(2)光谱数据的分析方法;(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方法1.学生参与教学;2.探究式学习法;3.分组合作和讨论;4.实验和数据处理。
五、教学过程1.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30分钟)教师讲解光的概念和特性,介绍光的传播和折射、反射和干涉等基本知识,并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原理(6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色散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实验操作现象进行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原理。
3.测量和分析光谱数据(9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掌握测量和分析光谱数据的方法和技巧,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和总结(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和交流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探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是否充分;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3.学生对实践操作和数据处理的熟练程度;4.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探究精神。
光的颜色色散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4
![光的颜色色散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选修34](https://img.taocdn.com/s3/m/45aa42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8.png)
高二物理选修34第十四章光第六节光的颜色色散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色散现象2.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能产生色散,并能利用它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知道棱镜折射能产生色散,认识对同一介质,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教学重点:薄膜干涉的原理以及应用教学难点:折射、色散的原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肥皂膜、水上面漂浮的油膜、有些眼镜的镜片看起来是彩色的,有的贝壳出现彩纹。
这些彩色条纹或者图样是怎样形成的?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理解光的色散、光谱2、掌握薄膜干涉及薄膜干涉中的色散现象3、理解折射中的色散现象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阅读课本6770页内容,找到书中的知识点、重点、困惑点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1、阅读课本有关“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的相关内容,思考,如果我们将单色光换成白光,会有怎么样的现象呢?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光屏上干涉条纹的特征。
○2简述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2、阅读课本有关“实验演示:用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部分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请分析说明薄膜干涉中相干光的来源以及干涉原理○2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撒一些食盐与灯芯上不撒任何东西分别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区别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1、白光的干涉条纹是彩色的。
光屏中央条纹宽度最大,且为白光;光屏两侧,彩色条纹对称分布,最靠近中央白光的是紫光2、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发生干涉现象时,由于不同颜色的条纹间距不同,白光就被分解了。
3、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形成了上薄下厚的楔形。
酒精灯火焰照射到薄膜上时,从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分别反射出来,形成了两列波,这两列波的频率相同,是相干波,它们相互叠加后发生干涉现象。
4、灯芯上撒一些食盐可使火焰发出单色光(黄色),薄膜干涉图样是明暗相间的条纹;灯芯上不撒任何东西时火焰发出复色光,薄膜干涉图样是彩色的条纹。
八、课堂小结、构建知识树九、整理知识、巩固记忆颜色与波长光的色散分类偏振的应用不同情况下的色散十、当堂训练、巩固运用课后习题1、2、3、4、5。
13.7 光的颜色 色散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13.7 光的颜色 色散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https://img.taocdn.com/s3/m/de184b9b04a1b0717ed5dd5c.png)
13.7光的颜色色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
2.知道什么是色散,了解什么是光谱。
3.通过实验初步认识薄膜干涉现象,了解其应用。
4.知道光线通过棱镜时的光路,认识折射时的色散现象。
5.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重点难点】1.薄膜干涉的成因,干涉时的色散。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折射时的色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课件、酒精灯一盏,金属圈一个,大烧杯一个,适量肥皂液(或洗衣粉液),少量食盐,牛顿环,凸透镜,三棱镜若干。
【教学过程】一、光的颜色色散1、光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光,频率不同,波长不同(光的颜色由频率决定。
)红→紫:频率↗,波长↘。
2、光的色散: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人眼的两种感光细胞:3、光谱: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后,各种色光按其波长的有序排列,就是光谱。
二、薄膜干涉中的色散1、薄膜干涉:竖立的肥皂液薄膜上出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阳光下肥皂泡上的彩色花纹;水面上飘浮的油膜上的彩色条纹等。
2、薄膜干涉的原理:竖立的肥皂膜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当光照在薄膜上时,从膜的前后表面各反射回一列光波,这两列波即是频率相同的相干光波,由于薄膜的厚度不同,这两列光波的路程差不同。
当路程差为光波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光波的振动加强,形成亮条纹;当光波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则光波的振动减弱,形成暗条纹。
3、应用:(1)干涉法检查精密部件的表面:取一个透明的标准样板,放在待检查的部件表面,并在一端垫一薄片,使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的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的空气膜,用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出的两列光形成相干光,从反射光中就会看到干涉条纹。
如果条纹是平行的,说明被测表面是平的;如果条纹弯曲,说明弯曲处被测表面不平。
测量精度可达10-8 m。
13.7 光的颜色 色散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6)
![13.7 光的颜色 色散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选修3-4新课 (6)](https://img.taocdn.com/s3/m/fbc782a1bb4cf7ec4bfed05c.png)
13.7光的颜色色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棱镜能使射向棱镜侧面的光线向底面偏折的道理.(2)知道光的色散现象.(3)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成因.(4)知道不同色光在同一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5)知道同一介质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2、能力目标(1)会应用棱镜进行有关的光路控制.(2)会根据折射定律分析判断白光色散的结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自然界中的光现象——虹霓的教学及色散现象的教学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之谜的求知欲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及其成因.难点:用光的折射定律分析不同色光通过同一介质后的偏折情况.学情分析(根据个人情况写)教学方法实验观察、理论分析、学案导学课前准备同上节课的光学演示仪,三棱镜若干.CAI课件(单色光通过棱镜后的偏折情况,白色光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虹霓的形成)课时安排:1课时引入新课:复习:1.折射定律的内容是什么?2.什么是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介质的折射率与光的颜色有关吗?新课教学:实验: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现象:白光被分解成七色光带。
现象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一、三棱镜1.概念:横截面为三角形或梯形的棱镜,叫三棱镜。
2.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如图,设有一束单色光斜射到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AB上,可根据折射定律做图求出出射光线。
(1)三棱镜对光线有向底边偏折的作用。
θ称为偏折角。
(2)棱镜成像如图,点光源S射向棱镜的发散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出射光仍发散,S经棱镜所成的是正立的虚象。
即棱镜成的像是正立的虚象,像与物的位置相比,其位置向顶角偏移。
画图:如图所示的仪器是三棱镜吗?是,这种棱镜对光有什么作用呢?(3)全反射棱镜A.概念: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
B.对光线的作用光从玻璃进入空气的临界角为42°,当光由玻璃射向空气的入射角为45°时,一定发生全反射。
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高中物理《光的颜色和色散》教案2
![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高中物理《光的颜色和色散》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b6e54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e.png)
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高中物理《光的颜色和色散》教案2。
一、实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探究其物理本质。
二、实验原理1、光的色散概念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的不同而导致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折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白光被分解成为多种颜色,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色散。
2、光的折射规律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而光的折射规律可以用斯涅尔定律来描述,即$ \frac{\sin i}{\sin r} =\frac{n_2}{n_1}$,其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n_1$为入射介质的折射率,$n_2$为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玻璃棱镜、白光、光屏、光源、直尺。
2、将白光通过准直孔射入玻璃棱镜中,观察到棱镜将白色光不同波长的颜色进行分离。
3、在棱镜后方固定一块光屏,观察到在光屏上出现了彩色条纹,即光的分光。
4、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使得不同颜色的光线能够在同一位置汇聚成白色光。
5、用直尺测量出白光汇聚的位置和彩虹条纹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经过玻璃棱镜后,白光被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光线。
2、将光屏放在玻璃棱镜后方,出现彩色条纹,即光的分光现象。
3、通过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能够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汇聚在同一位置上,还原出白色光。
4、实验测得彩虹条纹的长度约为27厘米。
五、实验分析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白光由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经过玻璃棱镜折射后,不同波长的光线发生的折射角度不同,从而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光线。
2、将光屏放在棱镜后方,可以观察到彩虹条纹,即光的分光现象。
彩虹条纹的颜色顺序是从外向内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通过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可以将不同颜色的光线汇聚在同一位置上,还原出白色光。
这说明光的色散是可逆的。
第7节 《光的颜色_色散》 教案
![第7节 《光的颜色_色散》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235ef208a1284ac950432c.png)
第7节 光的颜色 色散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棱镜的概念及其对光线的偏折作用;了解光的色散及物体的颜色等生活常识。
2、知道白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复色光知道匀变速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薄膜干涉是如何获得相干光源的,了解薄膜干涉产生的原因,知道薄膜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光的色散和薄膜干涉实验探索,加强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学好物理的重要性。
2、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导学流程一、通过棱镜的光线1、棱镜⑴定义:各平面相交的透明体叫做棱镜。
通常所作的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棱镜叫三棱镜。
简称棱镜。
⑵作用:A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 、分光。
2、棱镜对光线的作用问题:让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棱镜的一个侧面,如图所示,试画出光通过棱镜的光路图。
并总结棱镜对光线的作用的特点。
(学生课堂练习)做图1中的A 图和B 图结论:⑴光线通过棱镜后将身它的横截面的底边偏折。
⑵棱镜要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但不改变光束的性质。
a 、平行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平行光束;b 、发散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发散光束;c 、会聚光束通过棱镜后仍为会聚光束。
3、棱镜成像:(略去不讲)问题:如果隔着棱镜看一个物体,就可以看到物体的像,那么像的们位置与物体的位置相比向哪个A 图 图1方向偏?方法:看一个发光点S 画出其两条光线的折射光线,找到折射后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例如:将一个物点S 放在棱镜前,从物点发出的两条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射出,我们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认为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 射出的, S '就是S 在棱镜中所成的像(如图2所示)。
这个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向顶角方向偏移,物像同侧。
确定像的位置,关键还是折射定律。
结论:隔着棱镜看物体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像的位置向棱镜顶角方向偏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三)课堂总结、点评
今天我们学习了光的颜色和光的色散。
观察了薄膜干涉中的色散和光通过棱镜折射时的色散。
同种介质对波长不同的光,折射率不同。
波长越小,折射率越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传播速度不同,波长越短,波速越慢。
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光的认识。
(四)课余作业
完成P64“问题与练习”的题目。
附:课后训练
1.以下属于薄膜干涉现象的是()
A.雨后美丽的彩虹B.阳光下肥皂膜上的彩色条纹
C.阳光下水面上油膜的彩色条纹D.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得到的彩色条纹
答案:BC
2.如图所示是用干涉法检查某块厚玻璃板的上表面是否平整的装置,检查中所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由下列哪两个表面的反射光叠加而成的()
A.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B.a的上表面,b的上表面
C.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a的下表面,b的下表面
答案:C
3.如图所示,一束白光从左侧射入肥皂薄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右侧向左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B.从左侧向右看,可看到彩色条纹
C.彩色条纹水平排列
D.彩色条纹竖直排列
答案:BC
5.图中表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答案:D
6.在白光通过玻璃棱镜发生色散的现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的偏折角最大
B.白光为复色光,不同色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相同
C.紫光的偏折角最大,因为紫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最大
D.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其他色光小
答案:C
7.如图所示,两束平行的红光和紫光,相距为d,斜射到玻璃砖上,当它们从玻璃砖的下面射出时()
A.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可能大于d
B.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可能小于d
C.两条出射光线仍平行,距离可能为零
D.两条出射光线将不再平行
答案:ABC
8.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自空气射向玻璃,经折射后形成复合光束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
B.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
C.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比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大
D.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
答案:D
9.用白光做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在屏上呈现明暗相间的彩
色条纹,其中
A.正中央的亮纹是白色的
B.离中央亮纹最近的一条彩色条纹是红色的
C.离中央亮纹最近的一条彩色条纹是紫色的
D.中央亮纹是红色的
解析:由于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而每种光经过双缝干涉后在中央都是亮条纹,这些条纹又重合在一起,复合成白光,故A对D错。
由于各种色光的波长不同,红光最大,紫光最小,红光形成的条纹间距最大,紫光形成的条纹间距最小,故B错C对。
答案: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