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圈中的建筑

合集下载

东亚文化圈名词解释

东亚文化圈名词解释

东亚文化圈名词解释
东亚文化圈是指东亚地区的文化共同体,包括中国、日本、朝
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历史、宗教、哲学、艺术、语言、饮食等方面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首先,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中国的文化传播密不可分。

中国古
代的思想体系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东亚文化圈的共同文化遗产。

其次,东亚文化圈在语言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汉语、日语、朝
鲜语、越南语等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有共通之处,这种语言联系也促
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道教、儒教等东亚地区的宗教信仰在
一定程度上也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

此外,东亚地区的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也有着共同的传统
和特点,如中国的书法、日本的浮世绘、朝鲜的汉字文化等,都是
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文化
共同体,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东亚地区的各个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东亚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和特色

东亚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和特色

东亚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和特色东亚文化和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文化和艺术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亚文化和艺术是一个由多个国家、多个民族和多个地区构成的大家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东亚文化和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中国,最早的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骨角器等文物,揭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雏形。

而在日本,古代的“弥生时期”遗留下的陶器、石器等文物,也反映出日本文化的初生阶段。

在朝鲜半岛,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展示了朝鲜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着时代的演进,东亚文化和艺术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在东亚文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和艺术一直扮演着领导角色。

从远古时期的“龙的图腾”,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辉煌鼎盛,中国文化和艺术一直是东亚文化的中心。

在这个由中国带动的文化圈里,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艺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东亚文化和艺术的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是在艺术作品上,东亚文化和艺术体现了对自然景观和生命的重视。

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山水相依、相生相济,如画一幅天人合一的图景。

在日本的花鸟画中,金鱼、花鸟等日常生活中的形象被艺术家刻画得逼真生动。

在朝鲜的民俗画中,农民、渔民、妇女等劳动人民的形象得到了特别亲近和表扬。

这些艺术作品呈现了东亚人民尊重自然、珍视人生的精神品质。

其次,东亚文化和艺术还体现在建筑上。

在中国,古代建筑矗立在山巅、水边、林中,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古代建筑的构件精细、形制优美,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在日本,传统的和式建筑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元素。

和式建筑主要以木材、竹子、泥土等材料为主,采用精细的工艺来打造建筑形制和内部陈设。

在朝鲜,传统的建筑风格则以色泽清淡、线条简洁为主,给人一种安静、优美、朴素的感受。

另外,东亚文化和艺术的特色还体现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

在中国,传统戏曲从南北文化交融中形成并繁荣发展,其表演形式和音乐元素独具特色。

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

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

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
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多元而又共同的文化群体,由各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组成。

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宗教、传统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特征。

首先,语言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在东亚地区,汉语、日语、韩语等语言广泛使用,这些语言具有相似的文字系统和语法结构,相互间存在一定的相通性。

例如,汉字是东亚地区各国共同使用的文字,这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础。

其次,宗教也是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儒教和道教是东亚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

这些宗教在东亚各国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与当地的文化发展相互影响。

例如,儒教对于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塑造东亚地区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此外,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还包括共同的传统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尊敬长辈、重视教育等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东亚地区普遍存在,并对社会、家庭的运行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东亚地区的国家都注重孝道、尊老爱幼,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中被广泛传承和践行。

在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中还可以包括传统艺术、服饰、饮食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东亚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彰显了东亚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东亚地区的服饰、风俗习惯、饮食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映了东亚文化圈内部的联系和共通性。

综上所述,东亚文化圈的构成要素涵盖了语言、宗教、传统价值观、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共同的文化特征使得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东亚文化。

这种共同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基础。

印度、东南亚与东亚建筑

印度、东南亚与东亚建筑

1、北方神庙建筑 北方流行希诃罗式。“希诃罗”的梵文形式为Sikhara,原意为“山峰”,这里指印度教神庙屋顶上的带有曲线 造型的高塔。
在笈多时代之后,在印度北部与东北部的本德尔肯德地区和奥里萨地区,出现了印度神庙建造的高潮。在巴布
内斯瓦尔地区的奥里萨式神庙群中,有一座约建于公元750年的持斧罗摩主神庙,代表了早期希诃罗神庙的较为简单 的样式:在朴素的长方形会堂的端部耸立着一座高塔,它的四壁由梁托支撑,向上渐向内收缩,顶端加上了一块刻 有罗纹的扁圆形盖石和宝瓶饰物。塔身凹进的横向线脚增加了建筑物的立体感,小型的支提窗图样已经成为纯装饰
马莱吉蒂·湿婆拉雅神庙 印度(巴达米) 约600年
2、拉什特拉库塔王朝(Rashtrakutas) 到了7世纪中叶,拉什特拉库塔人崛起,击败了遮娄其 人,称霸于德干。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是位于埃
洛拉的凯拉萨纳塔神庙,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凿岩建筑
群,建于公元 760 年~773年间,后来又进行了扩建。它由 一群佛教、耆那教与印度教寺庙组成,是古代著名的朝圣 中心。
性要素,或成为放置装饰雕刻的框架。
持斧罗摩神庙 5世纪
印度(巴布内斯瓦尔)
在巴布内斯瓦尔,还有一座200年之后兴建的穆克 台西瓦拉神庙,属于奥里萨式建筑的中期阶段,它的 会堂上部采用了角锥形的屋顶,塔楼升高,其轮廓形 成了肋状线条,造型较早期更具立体感。神庙的前方 有一座由圆柱拱券构成的石门,十分独特。
神庙列柱门廊 印度(象岛)
7世纪初
二、印度教建筑的繁荣
8世纪时,阿拉伯人入侵信德地区,虽被当地居民击退,但不久又卷土重来。此后,印度进入中世纪时期,长期 陷入封建割据状态。这一时期,佛教在印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度教兴盛起来,其建筑形式与构造方法流派纷 呈,十分复杂。建筑史家通常根据神庙屋顶的造型和构造方法,将印度教神庙建筑划分为南北两大风格流派,南方 为维摩那式,北方为希诃罗式。当然这样的划分并非绝对,毕竟存在着许多南北风格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的实例。

地理文化圈。

地理文化圈。

地理文化圈整理1.西欧文化圈包括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文化深受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造就了(乳畜)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刀叉,不同风格的(西方古典)建筑,展示了浓郁的西方文化风情。

2.东欧文化圈,以(斯拉夫)民族为主的东欧地区,信奉(东正)教,文化深受(俄罗斯)的影响。

东正教堂、俄罗斯精湛的(芭蕾舞)艺术,构成了靓丽的文化风景。

3.东亚文化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文化圈,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和(汉字)的影响。

(季风)气候造就了本地区的(稻米)生产文化,居民普遍使用筷子;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朝鲜的(高腰长裙)和(蒙古袍)组成了东亚特有的服饰文化。

4.南亚文化圈,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是古文明中心之一,受(古印度)文明影响,语言数据印欧语系,民族、语言、宗教都比较复杂;(印度)教、锡克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混杂;印度(泰姬陵)等各式宗教建筑,(纱丽)服饰等,展现了独特的南亚风情。

5.东南亚文化圈,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文化受(中国)、(印度)、及(欧美)影响,丰富多样。

主要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而(菲律宾)是亚洲唯一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

(吴哥窟)、(婆罗浮屠)等各种宗教建筑以及多姿多彩的宗教节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色。

6.伊斯兰文化圈:分布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气候炎热干燥,(阿拉伯)民族占主导,传统服饰是宽松的(阿拉伯)长袍,可预防日晒和风沙。

(清真寺)(建筑)和朝(麦加)方向虔诚祈祷的穆斯林,是这里随处可见的风景。

7.非洲文化圈,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种族以(黑)色人种为主,民族、宗教复杂。

多信奉(原始)宗教,原始的(图腾)崇拜。

8.拉丁美洲文化圈,包括(墨西哥)及其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信奉(天主)教。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

中日庭院文化比较与研究中日庭院文化是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国在室内空间设计、景观布局和园林建设方面的共同特色。

尤其在东亚文化圈,庭院文化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本文将对中日庭院文化进行比较与研究,探讨两国庭院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从中窥见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一、中日庭院的共同特点1. 环境布局中日庭院在环境布局上有着相似的特点,都注重自然环境的融合和体现。

中式庭院通常布局简洁,利用山水、假山和池塘来营造自然风景,以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日式庭院则更注重枯山水和枯木布置,偏向于抽象的表现,强调简洁、自然和抽象的审美意境。

两者都以自然为基础,通过精心布置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2. 氛围营造中日庭院都注重营造一种静谧的氛围,以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中国的庭院常常建造回廊、亭子和长廊,将来客引入到室内空间,形成一种隐秘的空间感。

而日本的庭院则多采用天然石材和竹木构件,强调简洁明快的氛围。

不论是中式的古雅雅致,还是日式的朴素清幽,都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于清净、淡泊、清静的追求。

3. 建筑风格中日庭院的建筑风格也有所相似。

中式庭院善于利用木材和砖瓦,建造出如诗如画的园林建筑,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承袭和传承。

日式庭院则以榻榻米、和式屏风和藏式拱门为主要建筑形式,更注重对空间和材料的细致处理。

无论是中国的古朴雅致还是日本的简约清幽,庭院建筑都充分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中日庭院的文化差异1. 设计理念中日庭院在设计理念上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庭院设计追求“山水之间居之,婉如天人”,强调“山水”、“天人”的完美结合,注重对品味更为直观和直接的表达。

而日本的庭院设计则更注重对“抽象美”和“幻想美”的追求,以弥补个体感知的短板,注重对心灵的超验追求。

2. 艺术表现中日庭院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

中国庭院追求“意境美”,通过对山水、亭台、花木等元素的组合和布置来营造出婉约宁静的意境美。

日本庭院则更倾向于“干枯美”,通过对局部细节的处理和理性的规范来体现出一种超脱于物质的抽象审美。

中日韩三国庭院设计比较研究

中日韩三国庭院设计比较研究

中日韩三国庭院设计比较研究中日韩三国都是东亚文化圈中的代表性国家,其文化深厚、传统底蕴丰富,而庭院作为传统的建筑形式,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三国庭院设计各自有不同的特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一、构造形式中国庭院建筑的构造形式以“四合院”为主,四周有墙围合,中间有亭台楼阁、假山池塘等景观,并以廊为连接。

结构上注重对称美和比例感,侧重体现空间的深度感和层次感。

日本庭院建筑的构造形式则偏向简单,多采用“枯山水”或“平安式庭院。

”其中“枯山水”作为日本庭院的代表性形式,它将石头、树木、水这三个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简洁而有力的整体。

韩国庭院建筑的构造形式则较中国和日本更为注重自然形态,多采用一些山水、草木、花卉等自然元素,反映出韩国人尊重自然,追求自然美的传统。

二、设计风格中国庭院设计在风格上,主要注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也在视觉效果上更加注重整体美感和代表性。

中国庭院设计多采用对称、空间感和层次感等设计手法,强调空间的分隔性和秩序感,给人以安宁、和谐的感觉。

日本庭院设计则呈现出一种斯文、清静的美感,有着“恬静”的特质。

其中,枯山水作为日本庭院的代表形式广泛应用于日本的庭院设计之中,注重寓意的表达、空间感的创造等。

韩国庭院设计注重自然、朴实、纯粹的特点。

不同于中国和日本的讲究层数、层次感,韩国庭院设计注重随心所欲、随意的感觉。

在韩国庭院中,水成为关注的焦点,自然的流动线条塑造出简洁流畅的美感。

三、文化内涵中国庭院设计旨在塑造空间里的强烈美感,并反映传统的文化内涵,注重以文人气息为主,表现出文人雅士的情怀风韵。

中国庭院注重强调视觉美感的传达,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日本庭院设计巨大的文化内涵,强调自然与人、人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日本庭院设计充分体现了日本人将自然融入生活方式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精神文化”的重视,强调清高和追求内敛的性格特点。

韩国庭院设计的文化内涵,主要是表达韩国人对自然和平淡生活的偏爱。

东亚文化圈

东亚文化圈
对它们发生的作用 • 传播引发的文化退化观
东亚
地域范围: • 传统看法:中国、蒙古、朝鲜、日本 • 地域扩展:俄罗斯远东地区、越南、东
南亚各国 • “东北亚”的出现
东亚的广义界定
“东亚,从地理上讲,指的是欧亚大陆太平洋岸的 边缘及大陆地带,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 越南、东南亚区域;从文化上讲,大体上是汉字 文化圈影响所及地区”
文化的区域——种族分化
• 孔子 “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 希罗多德 《历史》 • 巴施提安1860年首次提出文化区域的概念 • 泰勒 《原始文化》 • “文化范型” (本尼迪克特, 1934年在《patterns of
culture 》一书中首次使用的概念)
• 关于区域文化的研究总是和民族文化的研究结合 进行的
养老律 养老令
10
718年制定
藤原不比等等人 元正
10
757年制定
文化特质
• 保持了源于中国文化的某些带有根本性的 传统精神。
• 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内在的张力 • 具有长期稳定的独立自主性
东亚文化圈的展望
• 经济上相互依存 • 新东亚文化逐渐形成 • 地域范围增大
谢谢 !
• 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 • 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 • 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 • 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 • 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
文化圈理论和文化中心理论的不足
• 文化圈构造的随意性 • 文化现象同人的割裂 • 优秀民族文化发生论,贬低了所有民
族的文化创造精神 • 忽视文化现象的历史变迁,否定历史
• 1826-1850年俄国 斯拉夫派和西方派的文化大 论战
• 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夕 “兰学派” ( 西方派) 与国学派之争

世界九大文化圈比较

世界九大文化圈比较
原始宗教
非洲舞
拉丁美洲
天主教
墨西哥金字塔、阿根廷探戈舞、巴西狂欢
节和桑巴舞
墨西哥及其以南 的美洲地区(巴 西、阿根廷)
太平洋
太平洋中的三大
岛群(斐济、汤
神灵、巫术、基
督教
航海、土风歌舞
加)
世界九大文化圈比较
文化圈
范围(国家)
宗教信仰
文化特征
西欧
西、美、力口、澳)
基督教新教、天
主教
乳畜文化、刀叉、尖顶基督教堂、西服
东欧
东欧地区(俄、
乌克兰)
东正教
斯拉夫文化、巴雷舞、圆形穹顶东正教教 堂
东亚
亚洲东部(中、
日、韩、蒙)
佛教、儒家思想
稻米文化、筷子、和服、旗袍等
南亚
亚洲南部(印、
巴、尼、孟、斯)
印度教、佛教、
伊斯兰教等
泰姬陵、印度舞、高腰长裙等
东南亚
中南半岛、马来 群岛(泰、缅、 柬、马、印尼、 菲)
佛教、伊斯兰教

吴哥窟、婆罗浮屠
伊斯兰
中亚、西亚和北
非地区(埃及、
沙特)
伊斯兰教
圆顶尖塔清真寺,长袍
非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
洲地区(肯尼亚、
尼日利亚)
图腾崇拜、多信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东亚是指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其他周边国家。

这个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儒家思想、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中国音乐等等。

这些文化元素通过交流和传播,逐渐渗透到东亚其他国家的文化中。

日本是东亚文化圈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古代。

日本的汉字、儒家思想、佛教、茶道、武士道等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

同时,日本也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化,例如和服、歌舞伎、茶道、园林等。

韩国也是东亚文化圈中的一员。

韩国古代曾多次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三国时期和高丽时期。

中国的儒家思想、汉字、佛教、建筑风格等都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韩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例如韩国传统服饰韩服、韩国烹饪、韩国音乐等,这些都是韩国文化的瑰宝。

除了日本和韩国,东亚文化圈还包括其他国家,例如越南、蒙古、朝鲜等。

这些国家也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越南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汉字在越南仍然广泛使用,越南的儒家文化也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

蒙古在元代时曾是中国的统治者,汉字和佛教对蒙古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朝鲜与中国在文化上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包括儒家思想、汉字、建筑风格等。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也是因为这些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接纳和吸收。

通过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东亚各国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共同的认同和联系。

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化上,也延伸到现代的艺术、电影、音乐等领域。

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是一个多元且丰富的文化体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受到这些国家文化的吸收和创新。

这种文化交流和融合,促进了东亚地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

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共同认同和联系,也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韩国建筑赏析

韩国建筑赏析

韩国建筑赏析韩国建筑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韩国古代和现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韩国建筑融合了传统的东亚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韩国文化元素,展示了韩国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尊重。

下面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韩国建筑并赏析其特点。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韩国传统宫殿——景福宫。

景福宫位于首尔市中心的景福区,是朝鲜王朝的官方宫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宫殿的整体布局优雅庄重,体现了古代朝鲜人民对于天、地和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景福宫内有大量的建筑物和花园,其中最著名的是礼仪门和松荫亭。

松荫亭是一个小亭子,四周种满了松树,给予了人们一种静谧和自然之感。

其次,韩国还有许多古代寺庙,其中最受欢迎的之一就是曲阳寺。

曲阳寺坐落在韩国的南海岸,是韩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

寺庙始建于公元638年,是韩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曲阳寺的建筑风格简约大方,寺庙内有许多大雄宝殿、藏经阁和禅堂,古朴而美丽。

其中最著名的是悬空建筑物“风钟”,风钟是用木头搭建的,悬挂在山峰上,当风吹过时会发出悦耳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感觉。

现代韩国建筑也非常独特,代表之一是首尔的国立现代美术馆。

该美术馆坐落在首尔的一个山丘上,是由韩国建筑师金日东设计的。

建筑物外观呈弧形,富有流线型,给人一种现代感和未来感。

美术馆内部设有展览厅、图书馆和剧场,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现代艺术作品。

此外,在韩国的城市和乡村中,还可以发现许多传统的韩屋。

韩屋是韩国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屋顶和装饰而闻名。

韩屋的主要特点是屋顶的上翘造型,这种造型被认为象征着韩国人民的乐观和对天命的接受。

韩屋内部通常布局简单,但注重与自然的联系,常有庭院和花园,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总之,韩国建筑代表了韩国文化的精髓和深厚的艺术传统。

从古代宫殿和寺庙到现代艺术馆和传统韩屋,每个建筑都展示了韩国人民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这些建筑物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也成为韩国独特文化的象征,并对当代建筑的设计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唐末獨立 10-19世紀奉中國為宗主國 19世紀法國殖民地
痸煡龗凎鏫仍痪寷鯤笼 纎陽鮕没鮺罘藼豚抇篋 盽睬蚊瑺栞莚蘐濈鳹稓 逫鵐诘偱亰胙柦勐凍派 葉浠徒蚈秹罕攋篌鶌炑 蛗鯺壯寀儷燳济笷覱取 肷蛮鸑禆1111鏝11看1浹1看1 黝祌僊縦 潩焐埏惥僟娡灶帧賈晔 导羞邴粣檓梮姉浴賓觥
艆矙旣幆烍銰癿搈灱畨骉嘚褉玥 罶祽欜亾钻敺觔廷秮袲檁閦怨鈮 說袬闯簀蚾蝌萼掳薮蟡麼眪絞炗
Hhuyuyyuyttytytytyyuuuu uu
浜釳岩盌奾檟瞞噿躹扝皼棡蹵瘽 柲瓑躳潣冝埪腉釖憻淔瘚痆踼珉 湳艵魤橤陳麲蠻雦鷪跻氙剐氼戄 梠漃霁嵣并规顱发忰45飷45妶髽近氢5潾65禣556 嚧多繻桐皃磷棐辤帿胱簩傁頛珊鴦摃佷訶嘩鴈范化飆鶿聱劉呆的的叮叮当当的褑词磀鱝55555555555555愚鐵钩藒55555555555555縯潏檊淊軿腼曵呙穁刌 溢攱茝瑙蒎蹟588鵹毡靟喚85885555555齬芡僾孒555555566666666666666 蘱鋶氌挈靂黗的鑽55恲5 闊膳瀈氁晢5喝566 壗峙忣瘝蟻浣劦雀侶尋踇虁骕5詍566 洩拘澽兒穀酎迋遦胜臤玖鈱鍭桭
日本與中國的淵源
中國朝代
魏晉 南北朝
唐朝
時間 A.D.5世紀 A.D.6世紀 A.D.7世紀
A.D.8世紀
事蹟
與中國南朝建立朝貢關係,在本 土以大和為中心,進行國家統一 從百濟傳入佛教,是文化史上的 里程碑,此時傳入中國的儒教、 易經、曆算、醫學 大量派遣遣唐使在此時進行 大化革新唐化運動 1、典章律令 2、文化輸入:文字、建築、舞蹈、 圍棋、相撲、書法、音樂 中國式的佛教宗派
南海桂林象郡五代ad10世紀字喃南方的文字兩個漢字結合成一個漢字一個表音一個表意拼音系統文字佛教徑大乘佛教禪宗14世紀朝廷獨尊儒學16世紀下令只許平民信佛越南佛教貴族化平民信仰的民間宗教

世界上的五大文化圈

世界上的五大文化圈

世界上的五大文化圈1 ) 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代表天主教(以及新教各派)文化,后来突出科技文化,包括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西方文化圈的地理范围,主要是以白种人的居住地为主,包含欧、美、纽、澳等地。

西方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是:议会政治(政治)、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经济)、中产阶级为社会上的主要力量(社会)、物质文明发达、基督教的价值观仍为主流以及重视消费与享受(文化)。

2 ) 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代表儒学文化和后来的佛教文化,包括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国,以及以华语作为民族语言之一的新加坡。

因为中国是东亚文化圈的文化扩散中心,所以中国成为东亚文化圈的核心,而表现在东亚文化圈的共同特色有:汉字、儒家思想(例如这些地方都设有孔庙)、以中国律法为蓝本所制定的法律制度、中国化的佛教。

3 ) 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代表伊斯兰教文化,包括阿拉伯国家(埃及、沙特阿拉伯等)以及信伊斯兰教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伊朗、巴基斯坦等)。

其特色就是直到今日仍虔诚地保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以及阿拉伯文字的使用。

东南亚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等等。

4 ) 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代表印度教和佛教文化,包括印度、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等。

印度文化圈的特色表现在对梵文系字母的使用和印度教的宗教信仰上。

5 ) 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代表东正教文化,主要是在俄罗斯、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等地为主;而东欧文化圈所展现出的主要特色有:以东正教为其宗教信仰,使用斯拉夫字母;而在政治方面,在苏联尚未瓦解之前,因为东欧以及巴尔干半岛地区皆受其控制,所以都倾向极权专制,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但这些现象已随著苏联的瓦解而有了改变,在政治与经济方面逐渐向西方文化圈结合、靠拢。

《建筑艺术赏析》——04东方建筑文化探秘

《建筑艺术赏析》——04东方建筑文化探秘

图4-1 吉萨金字塔群平面图
代表作品一: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第四朝胡夫法老的陵墓,也是埃及现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个(见图4-2)。
图4-2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的出现是古代世界的奇迹。据希罗多 德的《历史》记载,为建造该座规模巨大的陵墓, 法老胡夫征召了十余万民工和军工,先后用了33 年才完成,可见其工程之浩大。
空中花园总周长约500 m,建在高高的平台上。 设计师采用立体造园的方法,将假山共分为 上、中、下三层,每层都用大石柱支撑,层层 盖有殿阁,从远望去,花园就像在天空中一样。 空中花园复原图,如图4-14所示。
代表作品三:波斯波利斯皇宫
科洛西姆斗兽场常被称为大角斗场,是罗马建筑的杰作(见图3-9和图3-10)。
建筑艺术赏析》之四
东方建筑文化探秘
目录
CONTENTS
辉煌的古埃及建筑艺术
HUIHUANGDEGUAIJIJIANZHUYISHU
神秘的西亚古代宫殿和空中花园
SHENMIDEXIYAGUDAIGONGDIANHEKONGZHONGHUAYUAN
异彩纷呈的伊斯兰建筑
YICAIFENCHENGDEYISILANJIANZHU
寺的造型受到了罗马、拜占庭建筑风
格的影响。
代表作品四:阿格拉泰姬·玛哈尔陵
图4-20 泰姬陵外观
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阿格拉
城外,亚穆纳河右侧,素有“印 度的珍珠”之称,也是世界著
名的纪念性建筑之一。泰姬陵是 莫卧尔王朝第5代国王沙·贾汗为已 故王后阿基曼·芭奴兴建的陵墓, 于公1630年动工。沙·贾汗倾举国 之力,几乎耗尽国库钱财,召集 了当时亚洲著名的工匠约2万人, 历时22年才建成这座堪称完美的 巨大陵墓。
03

亚洲风格建筑传统与现代

亚洲风格建筑传统与现代

亚洲风格建筑传统与现代亚洲文化源远流长,亚洲风格建筑作为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亚洲风格建筑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演变与发展。

一、传统亚洲风格建筑的特点传统亚洲风格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结构而闻名。

其中,日本的传统建筑以平面简洁、结构精密、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特点。

日式建筑常见的住宅是木质结构,采用推拉门和滑动墙面,以便根据需要改变室内空间的大小和布局。

中国的传统建筑以古色古香、庄重肃穆为主要特点,寺庙、宫殿和园林的建筑中常见的琉璃瓦、斗拱、飞檐、雕龙等元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二、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亚洲风格建筑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亚洲风格建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人们试图保留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出了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新型亚洲风格建筑。

这种融合既凸显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又满足了现代人对舒适和功能性的需求。

例如,香港的传统亚洲式建筑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一些高楼大厦采用了传统亚洲建筑的元素,如屋檐的弯曲形状、木制的结构和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建筑在现代城市中独树一帜,既彰显了亚洲文化的特色,又具备现代化的功能。

三、亚洲风格建筑的当代影响力亚洲风格建筑的独特之处和精湛的工艺已经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许多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在亚洲地区设计和建造了一系列标志性建筑项目。

这些建筑以其具有亚洲特色的外观和独特的设计成为城市地标,成为文化交流和旅游的重要载体。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洲风格建筑的设计中,宗教建筑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亚洲众多的宗教,如佛教、道教和印度教等,都影响了亚洲风格建筑的发展。

畸形宫殿和佛塔是佛教寺庙建筑的代表,巴厘岛的寺庙以其精美的石刻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

结论亚洲风格建筑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融合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旨在传承亚洲文化的精髓,同时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亚洲风格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镰仓时代的武士住宅,出于防御上的考虑, 平面形式和内部分隔都很复杂,布局和外观 富有变化。僧侣们则因读经需要而在居室旁 设置小间作为书房,这是“书院造”式住宅 的萌芽。到了室町(1338~1573)和桃山 (1573~1600)时期,书院造式住宅兴盛起来。 这种住宅平面开敞、简朴,分隔灵活。
唐招提寺
后期的代表性建筑物唐招提寺(759)金堂,是 中国鉴真和尚东渡后率弟子建造的,反映了 中国唐代建筑的风格。
位于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 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 亲手兴建的,是日本佛教 律宗的总寺院,这座具有 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 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唐 代高僧鉴真(公元688— 763年)第6次东渡日本后, 于天平宝字三年(公元 759年)开始建造,大约 于公元770年竣工。寺院 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 寺”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 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天守之风
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各地诸侯兴起一阵兴建 城堡望楼──“天守阁”之风。这是一种木结 构的高层楼阁,不仅具有防御上的实用目的, 而且还作为政治上炫耀和威慑的手段。著名 的有犬山、姬路、松本、熊本、名古屋等天 守阁。江户初期(1615)发布禁令限制筑城, 后此风渐绝。
天守,日式城堡中最高的,也是最主要的一类,具 有瞭望、指挥的功能,也是封建时代统御权力的象 征之一。“天守”有时也写成“殿主”、“殿守”、 “天主”,明治时代以后出现了“天守阁”的新称 呼。现存天守“现存天守”是指自江户时代保留下 来的天守。

大阪城天守阁是于十六世纪 由丰臣秀吉所建,在石山本 愿寺旧址上建造的。为了建 造大阪城,他命令全国的诸 侯都要参与兴建工程,许多 护城河及城郭的石块也是由 各地诸侯所捐献而来,并且 在三年内动用了数十万名的 劳工,以其辛苦的血汗建造 而成。它不仅是大阪历史文 化、观光旅游的象征,更是 大阪人精神上的寄托。现在 人们看到的天守阁是1931 年重新建成的,它外五层内 八层,周围环绕着坚固的城 墙和护城河。是大阪的象征。
东亚文化圈中的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
日本建筑
日本古代建筑指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的建筑。 日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 木材,木架草顶是日本建筑的传统形式。房 屋采用开敞式布局,地板架空,出檐深远。 居室小巧精致,柱梁壁板等都不施油漆。室 内木地板上铺设垫层,通常用草席作成,称 为“叠”(汉语音译“榻榻米”),坐卧起居都 在上面。古代日本风俗,一屋只住一代,下 一代另建新屋居住。
第一阶段
是吸收中国南北朝和隋唐文化,到9世纪末逐渐日 本化。
第二阶段
是受中国宋、元、明三代文化的影响,到16世纪以 后完成日本化。
第三阶段
是受欧洲国家建筑风格影响,到20世纪初完全日本 化。但此时期的建筑多为贵族王室所用,民间仍然 使用中式日版建筑。
日本早期建筑
日本早期住宅多采用木架草顶,下部架空如 干阑式建筑。佛教传入后,住宅也有明显变 化。圣武天皇在位时(724~748)朝廷鼓励臣下 建造"涂为赤白"(柱梁涂朱,墙壁刷白)的邸宅。
城下町
城下町是日本封建城市中较有代表性的城市 类型。从战国后期到江户时代,它遍布了日 本,垄断大部分的工商业活动,排挤其他类 型城市,形成日本城市发展史上的城下町时 代。
例如,今川氏的骏府、大内氏的山口、武田 氏的甲府、织田氏的安土、以及丰臣氏的大 阪皆为有名的城下町所在地。
城下町是以领主城馆为中心,主要包括武士 集居区域和工商业区域的封建城市。它起源 于地方领主对基层市场的控制。在濑户内海 地区,集中了家臣的领主居馆和周围市场的 结合,是一种具有松散联系的城下町雏形。 进入战国时代随着战国大名权力的增长,专 制集权政策推行到各个方面。领国内的政治, 军事,经济职能逐渐集中。后来织丰统一政 权进一步加强集权措施,推行城郭集中的计 划。
日本园林
日本从汉代起就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具日 本特色和日式美感的日本园林也是非常有有 代表性的日本古代建筑。日本园林在结合了 中国盛唐与宋时期特色的同时,因自身的自 然条件与文化背景,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 格。日本民族的纤细敏感的对人生与美的追 求,使本土 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 见于小巧、静谧、深邃 的禅宗寺院。在其特有 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 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 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 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 力量。
这一计划最终发展成为德川幕府发布的一国 一城令,确立了幕藩领主居城的独尊地位。 在这一过程中,城下町逐渐演变成领国的政 治,军事,经济中心。工商业者1和武士被高 度集中,城与町合为一体,内部形成森严的 等级管理体制,城市规模和只能扩大,一种 新的城市类型最终形成。
茶室
"城下町"(集镇)兴起, 世俗建筑如市房、商家 都有所发展;而茶道在武 士和文人中的流行,又 促进了茶室建筑的发展, 以具有农家风味的草庵 式茶室最富有特色,这 种风格的建筑物称为" 数寄屋"(意为风雅之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