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doc
汉长城遗址环球宽度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汉长城遗址环球宽度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汉长城遗址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防御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环球宽度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它是中国古代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而修建的一道巨大的防线。
汉长城遗址的历史悠久,建造精良,至今仍然是中国的一大文化遗产。
汉长城遗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北方的边境地区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各个国家开始修建城墙来抵御敌人的进攻。
这些城墙最初只是简单的土坡和木栅,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石墙和砖墙。
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他下令将各个国家修建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早的长城。
然而,汉长城的真正规模和壮丽是在汉朝时期达到的。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的朝代,他们修建了大量的长城来保护国家的边境。
汉长城的修建工程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它横跨中国北方的广阔土地,总长度超过2万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汉长城的建造材料主要是石头和土坯。
修建长城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汉朝动员了大量的士兵和民工来参与修建工作。
他们用石头和土坯堆砌成墙体,然后再用石头和土坯夯实,使其更加坚固耐用。
汉长城的墙体高度一般在5到10米之间,宽度在5到8米之间,足够宽阔以容纳多人行走。
汉长城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城墙,还包括了许多其他的防御设施。
比如,长城上有许多瞭望塔和烽火台,可以用来观察敌人的动向和传递信息。
此外,长城上还设有许多陷阱和障碍物,可以阻止敌人的进攻。
汉长城还修建了许多关隘和堡垒,用来驻扎士兵和储存粮食和军火。
汉长城的修建不仅仅是为了抵御敌人的进攻,还有其他的目的。
长城的修建可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保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长城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长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能。
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边境地区经历了许多战乱和动荡,长城也多次被破坏和修复。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万里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统一中国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汉朝和明朝又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
万里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绵延万里。
长城依山带水,随山形地势修建,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历经2500多年的修筑和考验,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之一。
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万里长城在古代就是一个传奇。
传说秦始皇用了近百万人力修建了长城。
从公元前214年开始施工,到公元前221年全部完工。
但是当时修筑长城并不是为了防御敌人,而是为了秦始皇自己统治国家。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地(今陕西黄河以南地区)和河套地区(今内蒙古河套一带)之后又在北方修筑了万里长城。
—— 1 —1 —。
万里长城的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的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又称“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皇帝在全国范围内修筑的一条玉牌石垒路线,长度达6000多里,是世界现存最长的军事防御工程。
万里长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直到20世纪末,长城仍旧是一个辉煌的象征,也成为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遗迹。
整条万里长城的建设以西起山海关,东至渤海,穿过全中国的大部分省份,包括陕西、山西、河北、北京、河南、山东、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部分蒙古族地区。
它建于毛坯以内,由45万多闸楼,22000多门拱地,3000多公里战壕,壕沟宽度达多达5米,深达8米,全部用毛坯砌成,堪称古代中华文明的杰作之一。
万里长城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它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人智慧,而且保护了国家和民族的辉煌文明。
今天,万里长城仍然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聚集其中,留下美好的记忆。
长城的地理位置
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建筑,长城因其壮丽的景观和重要的历史意义而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
那么,长城究竟位于中国的哪个地理位置呢?长城延伸的地理位置几乎贯穿了全国。
总体上,长城横跨中国的北部边疆,自东北的辽宁省一直延伸到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长城的长度据统计大约超过了21,000公里,这其中包括了不同的段落和遗迹。
长城东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虎山长城,这里距离中国的东海沿岸仅几百米的距离。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虎山长城在抵御入侵的威胁和保卫中国东北边境的重要战略地位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从东部到北部,长城途经了中国的多个省份,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和山西省等。
在这些地区,长城呈现出了壮观的景观,将山脉、河流和平原相连,为中国北方的自然环境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西北部的甘肃省也是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的长城主要沿着中国的边境线伸展,穿越了河西走廊这一重要的历史通道。
这一地理位置不仅使长城起到了防御的作用,同时也保护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长城最西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青海关,这里距离阿尔泰山脉和蒙古国仅有数十公里的距离。
这一地理位置使得长城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同时,也起到了连接中国和中亚地区的桥梁作用。
除了这些主要地理位置外,长城还有许多分支和延伸段落。
例如,山海关、嘉峪关和居庸关等是长城上有名的关口,它们各自位于河北省、甘肃省和北京市的附近。
这些关口作为长城的要塞和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长城的地理位置既涵盖了中国的不同地域特点,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对于边境防御和交通连接的重视。
如今,这座伟大的建筑已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研究者前来探索和欣赏。
无论是欣赏长城的壮丽景色还是感受其历史文化的魅力,长城的地理位置都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万里长城简介
万里长城简介万里长城是一道横亘在中国北方的长墙,长达一万多里,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项古代防御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非凡成就。
长城是中国和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之一,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总计长度达多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几百年前,它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齐名。
长城并不只有一座,而是在中国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城。
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中国明代(1368-1644)。
这座长城绵延6700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奇迹之一。
它的结构庞大复杂,是一座边防堡垒。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winds its way through the mountains。
XXX in those who see it。
It is a XXX the Central Plains and the nomadic tribes of the north。
The Ming Dynasty Great Wall is the XXX in human history。
built with the most labor。
time。
and resources。
Today。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XXX n。
spanningover 2000 years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d to the Qin Dynasty。
and then further expanded during the Han and Ming Dynasties。
Despite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Great Wall remains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people'XXX.The Great XXX 6,700 XXX Jiayuguan in the west。
北京的长城简介
北京的长城简介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
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完成于秦、汉时期,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
根据文物考古和文献记载,我们把长城的最早修筑时间定在春秋战国时期。
关于长城的修建目的,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世纪时,周幽王被犬戎所杀,其太子宜臼即位为周平王。
由于犬戎攻陷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后杀死周幽王,于是平王便将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由于王城太小,无法居住,于是周平王又将都城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
就这样在两个都城之间便有了一道长达数千里的天然屏障——长城。
长城西起甘肃省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长城结束于辽宁省黑山县。
它像一条巨龙卧在祖国的北部边疆,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工程之一。
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2000多年中,有13个王朝在此实施过修筑长城的政治、军事、经济政策。
—— 1 —1 —。
世界上工程最长的建筑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世界上工程最长的建筑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为抵御北方入侵者,在其统治时期,将各国所建的城墙相连成一体,形成“西起临洮、东止辽东,蜿蜒一万余里”故称“万里长城”。
长城在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其中汉、金、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规模最大。
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全长达1万公里。
明朝期间,长城延伸至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至辽宁东部,全长约7300公里,修筑成历代最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工事。
意义:世界上最长和古老的军事防御工事。
另外的一个实例四川合州的钓鱼城——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近半个世纪,它是蒙古势力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
发生于1259年的四川合州钓鱼城之战,则是其中影响巨大的一场战事。
古代烽火台———烟山烟山位于莆田湄洲湾北岸,笏石镇往灵川镇2公里处,在笏石镇大村境内。
小山顶上有一座“大哥”洞。
相传,它原是古代因急事、要事联络各路诸侯的烽火台。
周围是古人们集居的地方,据传是笏石的发源地。
据《莆田县志》记载:440年前的今天,莆田城内外遭受倭寇之乱一片凄凉,一家十人丧生七、八甚至尽绝,哭声连门,死尸塞路,梅峰寺墙壁上钉满尸体,文物被抢一空,广化寺、凤山寺、梅峰寺、衙门、古谯楼等被烧毁。
故孤城之外,千里为墟,田野长草叶,市镇长荆棘。
烽火台周围民众也逃不出厄运,幸存者往外避难。
戚继光平倭后和明朝廷监察御史林润(莆田城内人)向皇帝奏遭倭害情况,请求拨银两赈济百姓和免税三年,修复寺庙。
明嘉靖四十三年十二月,兴化百姓送来匾额“一券全城”和朝廷送来匾额“清修”(平倭后祝贺)。
古驿站、烽火台-云南保山历史,古代云南省保山市,烽烟迭起,边事频出,境内古道沿线至今遗存的一些烽火台和古驿站,便是当时用于通报敌情、快马传书的原始军事通讯设施。
另外像雁门关玉门关娘子关等等防御工事也算工程的话。
长城的介绍和历史背景
长城的介绍和历史背景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长、最壮丽的防御工事之一。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智慧与毅力的结晶。
长城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它经历了数百年的建设和改建,至今依然屹立在中国的山脉之间。
长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中国北方的领土免受外族的侵略。
在古代,中国的北方边境地区经常遭到匈奴、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袭击,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的防御,中国的统治者开始修建长城。
长城的建设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的中国被分裂成七个国家,每个国家都修建了自己的城墙来保护自己免受敌人的侵略。
到了秦朝,始皇帝统一了中国,他下令将这些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最初的长城。
然而,最著名的长城是在明朝时期修建的。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但也面临着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为了保护中国的领土,明朝开始大规模修建长城。
明朝的长城总长约为8,850千米,涉及多个省份和地区。
修建长城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不少劳动力来自农民和士兵,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建设,有时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修建长城的过程中,还使用了大量的石头、砖块和土壤。
长城的设计非常巧妙。
它建在山脉之巅,采用了多种防御设施,如城墙、箭楼、烽火台等。
这些设施有效地阻止了敌人的入侵,为中国的领土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长城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了中国各地的交流和贸易。
沿长城修建了许多关口和驿站,方便人们往来于不同地区。
长城上还修建了许多寺庙和观景台,供人们休息和观赏风景。
然而,长城并没有完全达到保护中国领土的目的。
在历史上,长城多次被敌人攻破,中国的领土也多次被侵占。
尽管如此,长城仍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它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长城也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如今,长城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长城,感受其壮丽的景色和悠久的历史。
长城的保护也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他们致力于修复和保护长城的石墙、箭楼等建筑。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
中国万里长城详细简介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人造防御工事,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
它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历经多个朝代的修建和扩展,直到明代才基本成型。
长城全长达到了21196.18公里,横跨了中国的北方边境地带。
下面将对万里长城的历史、地理位置、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万里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战国时期。
最初的长城是由各个诸侯国所修建的边境防线,目的是用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而真正形成规模的长城修建始于秦朝。
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下令将各个诸侯国所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城系统。
随后的汉朝、唐朝、明朝等朝代都对长城进行了修建和扩展,使得长城逐渐成为中国北方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里长城地理位置上主要位于中国的北方边境地带,横跨了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它起始于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向西南穿过了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最终到达中国西部的甘肃省。
长城的地理位置选择非常具有战略意义,它不仅可以阻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还可以保护中国的农业和经济发展。
万里长城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构造和设计上。
长城采用了高大的石块和土坯相结合的建筑材料,结构牢固,能够抵御外来侵略。
长城的平均高度约为6至7米,宽度约为4至5米,顶部建有防御墙和烽火台。
长城沿线还修建了众多的城堡、关隘和瞭望塔,以便于守军观察敌情并进行通讯。
此外,长城还采用了蜿蜒曲折的设计,以增加其防御效果。
万里长城除了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功能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长城的修建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意志。
长城还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200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进一步彰显了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的古代工程,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功能,还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中国文化遗产及简介
中国文化遗产及简介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这些遗产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传承。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文化遗产及简介:
1. 长城: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建筑,全长约21,196千米。
它建于公元前7世纪,是中国古代帝国对外防御的象征。
2.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在成为了中国的宫殿博物馆。
3. 天坛:位于北京市的天坛是古代中国皇帝祭祀天地的场所,建于公元15世纪。
天坛的主要建筑是圜丘坛和祈年殿,是中
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4.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的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它结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和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代表。
5. 兵马俑:位于陕西省的兵马俑是秦始皇陵墓的守护兵马。
这些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陪葬品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上最宏伟的古代军事艺术品。
6. 昆明湖:位于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是中国最大的皇家人工湖。
它通过传统的水利工程手段,成功地将山川湖泊的美景融入园林建筑,成为一座集水利、园林和人工建筑为一体的艺术
景观。
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园林设计、军事艺术和历史文化的辉煌成就,代表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们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帝国的辉煌,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万里长城的历史介绍
万里长城的历史介绍
万里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古代防御工程。
它西起居庸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
据司马迁记载,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统一中国时已建成一条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长城沿线的长达万里的古代防御工程。
汉朝时又加以修缮,形成一个庞大的军事工程体系。
在南北朝时期,长城修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隋朝时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修建,直到明代才基本完成。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它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混战,战争频繁,为了加强防守力量,各诸侯国纷纷修起了长城。
据记载:“(秦)修长城万里”、“(赵)筑长城比铁牢”、“(燕)筑长城比龙游”、“(楚)筑长城比乌留”等。
到了汉代,随着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对外开发程度的扩大,对北方边境的防守更加重视。
—— 1 —1 —。
万里长城的资料
万里长城的资料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横跨中国北方的广阔土地,长达一万多里,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这座长城凝聚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工程技术。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修筑,持续了2000多年,总长达多千米,被誉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这座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长城不止一座,各代王朝在中国北方修建了许多座长城。
其中,最新且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建于明代,全长6700公里。
明长城翻山越岭,蜿蜒于崇山之间,令人肃然起敬。
它见证了古代中原农业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间的激烈对抗。
明代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巨、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历史文物之一。
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保护长城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长城位于北京的八达岭,是一座大、长、历史悠久的建筑。
它是由XXX下令修建的,历经数千年的风雪,仍然高大坚固,完好无损。
然而,在修建过程中,很多被俘虏的民工不幸死亡,这也是长城历史的一部分。
长城越过辽宁省、甘肃省、山西省和陕西省,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
长城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防御工程之一,修建时间长达2000多年,分布在中国北部和中部广阔的土地上,总长度超过千米,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这庞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几百年前,它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一起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实际上,长城并不只有一座。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各个王朝在北方修建了许多长城。
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是明代(1368-1644)修建的,也是最“新”的一座。
明长城是一座庞大而复杂的边防堡垒,全长6700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工奇迹之一。
故宫长城的历史资料
故宫长城的历史资料故宫与长城都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劳动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宫长城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故宫长城的历史资料之故宫的历史资料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1]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3] 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营建原则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
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
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
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
以三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
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
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
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
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
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
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长城的历史资料概括
长城的历史资料概括长城的简介长城:这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
长城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之称始于长城产生的春秋战国时期。
《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公里。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计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长城历史资料概况长城TheGreatWall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因长度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
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
中国长城的历史简介
中国长城的历史简介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长城的历史有2000多年,古往今来都是一道雄伟的景观。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中国长城的历史以及相关资料,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长城的历史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伟大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世界的骄傲。
长城是人类历究上持续修筑时间最久的建筑工程。
它的修建,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辽、金及明代等10余个朝代,持续近2000年的时间。
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代,楚国最早修筑了防御别国入侵的"楚方城"揭开了中国历史上长城修建的帷幕。
战国时期,齐、魏、赵、秦、燕和中山等国也相继修建了"诸侯互防长城"。
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
秦统一后,废弃了隔离各国的长城,将秦、赵、燕北部边境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和修缮,第一次形成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余华里的长城,万里长城由此出现。
明代,是长城修筑史上的极盛时期。
历数各个朝代,明长城修筑的刻间最长规模最大、质量最高、建筑也最为精美。
长城是迄今世界上最长的建筑。
据专家研究,秦长城长5000余公里,明长城超过7300多公里,若把历代修筑的长城会计计算,总数应在5万公里,即10万华里以上。
万里长城,何止1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同时,长城沿线还建造了大量敌台与烽火台,有效地提高了长城的防御作战能力和军事通讯能力。
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和平安定的保障。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是什么建筑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是什么建筑众所周知,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就是我们中国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
今天由店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新七大奇迹之一,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历史沿革简介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
(由于是网上投票评选,中国的人口众多也让长城占了些便宜)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
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事 长城,世界七⼤奇迹之⼀,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事。
修建历史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中国之后,为抵御北⽅⼊侵者,在其统治时期,将各国所建的城墙相连成⼀体,形成“西起临洮、东⽌辽东,蜿蜒⼀万余⾥”故称“万⾥长城”。
长城在历朝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其中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规模最⼤。
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全长达1万公⾥。
明朝期间,长城延伸⾄西起⽢肃的嘉峪关、东⾄辽宁东部,全长约7300公⾥,修筑成历代最为坚固的军事防御⼯事。
长城(Great Wall)⼜称万⾥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程,是⼀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样的防御建筑。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戏诸侯”就源于此。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第⼀个⾼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较短。
秦灭六国统⼀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个⼤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西、陕西、⽢肃、内蒙古、⿊龙江、吉林、辽宁、⼭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
根据此前⽂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总长超过2.1万千⽶。
1961年3⽉4⽇,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长城被列⼊世界⽂化遗产。
名称由来 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历史时期互相通⽤,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过。
长城: 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城最通⽤的称谓。
《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岭之上,筑长城,东⾄海,西⾄济州,千余⾥,以备楚。
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1000字
长城的历史简介和资料长城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2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金、明几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中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春秋战国时期,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始皇联接和修缮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都要修筑长城。
有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也修过长城。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两千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时就总结出了“因地形,用险制塞”的重要经验,接着司马迁又写入《史记》之中,之后的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成为军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据。
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
长城关隘介绍100字‘
长城关隘介绍100字‘
长城是中国古代秦、汉、明三朝(公元前221年-公元1662年)修建的,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长城岛守卫着我们多民族的祖先们生命的安全,是古代中国的另一个名片。
长城建造的过程十分漫长,巨大的投入让它成为了中国工程史上的奇迹。
其建造由人力、动物力及负重车等极为原始的手段所实现,由于其巨大的规模,所花费的人力物资自然也是极为惊人的。
长城主要西起伊朗、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交界处,东至朝鲜半岛,总距离约有8851.8千米左右,在中国的国土范围内,其
覆盖面积达到5,5000平方公里,足见其巨大。
而涉及到长城的关隘,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既是长城通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枢纽。
比如山西省的八达岭关,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北部,是是长城重要通道。
在古代,由于交通条件总体较差,大车难行,人员往来也不够繁荣,所以八达岭关显得格外重要。
许多历史名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迹,比如说满清乾隆皇帝,他曾在戊戌科考试时,专门前来研究长城并留下了许多刻石碑。
因此,八达岭关也成为文化和历史方面的重要遗产。
再比如山东省的嘉峪关,其地处陇海铁路太行大峡谷的中心地
带,长城在此处东西呈南北走向,在河西走廊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嘉峪关附近的小展览介绍了八大关隘,以及在西北地区起关隘作用的其他城池。
此外,还有河北省的居庸关、潼关等,它们也是长城的重要通道,通行人员很多,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总而言之,长城关隘在古代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现如今,虽然交通条件已经非常优越,但它们仍是保护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我们亲身前往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古人的智慧无穷无尽,很多真正的洪涛伟略都是来自古人,那么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是什么呢?
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万里长城是新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程。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
长城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建于十四世纪的明长城。
据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数据,历代长城总长为21196.18千米;而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长城总长为8851.8千米。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它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城墙
长城的城墙是这一防御工程中的主体部分。
它建于高山峻岭或平原险阻之处,根据地形和防御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处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而在高山险处则较为低矮狭窄,以节约人力和费用,甚至一些最为陡峻之处无法修筑的地方便采取了山险墙和劈山墙的办法,在居庸关、八达岭和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区的长城城墙,一般平均高约七八米,底部厚约六七米,墙顶宽约四五米。
在城墙顶上,内侧设宇墙,高一米余,以防巡逻士兵跌落,外侧一面设垛口墙,高2米左右,垛口墙的上部设有望口,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观看敌情和射击、滚放擂石之用。
有的重要城墙顶上,还建有层层障墙,以抵抗万一登上城墙的敌人。
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将戚继光调任蓟镇总兵时,对长城的防御工事作了重大的改进,在城墙顶上设置了敌楼或敌台,以住宿巡逻士兵和储存武器粮袜,使长城的防御功能极大的加强。
关城
关城是万里长城防线上最为集中的防御据点。
关城设置的位置至关重要,均是选择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处,以收到以极少的兵力抵御强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生动地说明了关城的重要性。
长城沿线的关城有大有小,数量很多。
就以明长城的关城来说,大大小小有近千处之多,著名的如山海关、黄崖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偏关、嘉峪关以及汉代的阳关、玉门关等。
有些大的关城附近还带有许多小关,如山海关附近就有十多处小关城,共同组成了万里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系统。
有些重要的关城,本身就有几重防线,如居庸关除本关外,尚有南口、北口、上关三道关防。
北口即八达岭,是居庸关最重要的前哨防线。
烽火台
烽火台是万里长城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的作用是作为传递军情的设施。
烽火台这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长城一开始修筑的时候就很好地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传递军情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传递的方法是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因白天阳光很强,火光不易见到,夜间火光很远就能看见。
这是一传递信息很科学又很迅速的方法。
为了报告敌兵来犯的多少,采用了以燃烟、举火数目的多少来加以区别。
到了明朝还在燃烟、举火数目的同时加放炮声,以增强报警的效果,使军情传递顷刻千里。
在古代没有电话、无线电通讯的情况下,这种传递军情信息的办法可以说十分迅速了。
关于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紧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险处或是峰回路转的地方,而且必须是要三个台都能相互望见,以便于看见和传递。
烽火台在汉代曾经称过亭、亭隧、烽燧等名称,明代称作烟墩。
它除了传递军情之外,还为来往使节保护安全,提供食宿、供应马匹粮秣等服务。
还有些地段的长城只设烽台、亭燧而不筑墙的,可见烽火台在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性。
修筑原因
秦赵燕为何要在北边修筑长城,这要从战国时期的形势说起。
战国时期,是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诸夏文化与秦、楚、吴、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统一的趋向日益强烈。
当时进行封建改革的魏、赵、韩、楚、齐、秦、燕七国强盛之后,进行兼并战争,谋求以武力统一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时,陕北、晋北、冀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
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长城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也强大起来,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
秦国之北,有义渠,又北为匈奴;赵国西北有林胡、楼烦,北有襜褴、匈奴;燕国北界有东胡。
自战国中期以来,他们不断掳掠秦、赵、燕三国北部地区。
由于他们善于骑射,长于野战,采取突然袭击,来去飘忽,难于捉摸,显示出很强的战斗力。
而秦、赵、燕在战国中期的作战部队主要是步兵和战车,穿着宽衣大袖的服装,行动迟缓,日行30 50里,自然不能阻止匈奴、东胡的袭击和掳掠。
这不仅使三国北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影响了三国的统一事业。
针对这种被动局面,三国便先后进行兵制改革和在北部修筑长城。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
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
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
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
赵国于武灵王十九年(前307)始改革兵制,行胡服骑射。
自此兵力遂强。
二十年,武灵王西略林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献马降服,才班师而归。
二十六年(前300),破中山,攘地北至燕、代(今山西北部),又西北拓地至云中、九原(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至乌加河地区)。
于是,下令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今内蒙古大青山、乌拉特山)而西,直抵大河(今内蒙古乌加河),而置代郡、雁门、云中郡,以防匈奴南下掳掠。
为了专门经营西北,次年,他让位于其子惠文王何,自号主父。
惠文王二年(前297),主父出代,至西河(今山西、内蒙古间之黄河),破楼烦王而致其兵。
燕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南临强齐与新起的赵国,北逼于东胡。
直到燕昭王即位(前311)以后,发愤图强,招纳各国贤能之士,实行改革,燕国才强盛起来。
其时东胡强大,经常南掠燕国北部地区。
燕君为了保持北部的安宁,被迫向东胡王媾和,而以大将为人质。
昭王时,秦开质于东胡,他智勇双全,东胡王甚信之,因此行动自由,得以了解东胡南部的山川险要、布防情况与军队的活动规律。
归国之后,即率大军袭击东胡,大破之,东胡却地千余里。
又度辽东而攻朝鲜拓地至浿水(今朝鲜清川江)。
于是,燕亦筑长城,自造阳(今河北康保县与内蒙古太仆寺旗)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秦、赵、燕之所以在北边修筑长城,其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民族的劫掠,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