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_中国国防概述共87页

合集下载

(完整)浙江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页码整合,推荐文档

(完整)浙江大学军事理论知识点页码整合,推荐文档

上篇:突出宏观军事理论,集中反映了军事学研究的高起点和正确方向;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1 中国古代国防1)兵制建设2)边防、海防建设3)富国强兵102 中国近代的国防133 主要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15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163)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国防坚固的关键17第二节国防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23第三节国防建设1 国防体制252 中国国防建设成就293 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政策1)目标31 2)政策334 我国武装力量1)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35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83)民兵40第二章中国古近代军事思想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夏商42)、形成(西周44)、成熟(春秋战国46)和发展(秦至清48)第二节中国古代近代军事著述的代表作511 《孙子兵法》2《吴子兵法》3《司马法》4《孙膑兵法》5《尉缭子》6《六韬》7《三略》8《李卫公问对》9《武经总要》10《海国图志》11《三十六计》第三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61第四节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 清王朝的“洋务运动”692 辛亥革命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军事科学71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概述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概念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42)科学体系基本建立阶段——抗日战争时期753)全面成熟阶段——解放战争时期774)继续发展阶段——建国以后79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812)人民战争思想3)人民军队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4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军事理论中的地位和广泛影响。

822)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开创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建设人民军队的先例4)丰富和发展了人民战争的学说5)系统发展了积极防御思想6)把游击战提到战略高度7)形成了系统的歼灭战理论8)科学地阐述了军事辩证法的若干范畴第二节毛泽东军事辩证法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862)战争的本质和目的87 3)战争的性质和我们对待战争的态度2无产阶级的战争方法论1)认识和正确掌握战争规律892)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a熟识敌我双方的客观情况b善于学习,勇于实践c在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军事理论-中国国防概述

军事理论-中国国防概述

东胜卫
大同镇 太原镇
雁门关 偏关
宁武关 延绥镇
居庸关
山海关
蓟州镇
京师 渤
紫荆关

倒马关

固原镇



三、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
2.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海防体系)
三、中国国防历史
(一)中国古代国防
2.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海防体系)
北京
山海关 大沽
旅顺
营口
长山 大连 威海
烟台
海岛要塞:长山、黄舟山、澎湖等
(2).保卫国家的统一 国家的统一是指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
一切居民和事务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 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
台湾问题
第一节、国防概述
(二)国防的要素
国防的职能
(3).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是国家行使其主权的空间。
领土包括领陆、领水(内水,领海)、 领空。
日本
韩国

多元体 俄罗斯 乌克兰 哈萨克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三)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 自卫型 联盟型
中立型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三)国防的基本类型
我国的国防类型?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三)国防的基本类型
我国的国防类型?
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了我 们采取自卫型国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对外关系方面一贯奉行“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以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保 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国防的根本宗旨。 在国防力量的运用上,坚持自卫立场,实 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主要兵种\兵器
主要特点

第一讲 中国国防概述ppt课件

第一讲 中国国防概述ppt课件
• 由于对国家的威胁来自诸多方面,除了兵戎相见的“硬 对抗”外,还有各种“软伤害”式威胁,如意识形态、 文化冲突和信息攻击等。
• 因此,单纯的军事行为,已不能满足安全防卫的需要。 现在的国防斗争,不仅可以使用军事手段在战场上进行 武力对抗,而且也通过政治对话、外交谈判、经济封锁 、心理施压和军备控制等非战争手段在更广阔的空间进 行激烈的较量;
• 既依靠国家的国防实力,也依靠国家的国防潜力。
20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棱镜门”曝光美国的网络战
21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警惕身边的“暗战”:探军情 搜情报 多名间谍被抓
22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 现代国防斗争更重视质量优势,而不仅是数量优势,更 重视整个系统的威力而不是某些单元的作用。
——启示:经济必须发展
29
四、中国国防的历史
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做得最好的就是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时政治清明,经济雄厚,所以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30
四、中国国防的历史
清朝:有康乾盛世,但从乾隆晚年开始就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 致后来科技上的落后,再加上朝廷腐败,结果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没打过一次胜仗。(自己造不了军舰)。
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 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 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 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
14
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1、国家利益及其安全防务的整体性
• 现代国防的职能正在由维护其地缘明确的“硬疆界”, 扩展到争取有利于自己的“软环境”;
• 由保卫本土不受侵犯,扩展为全球或地区范围争取政治 、经济和安全秩序的影响力与主导权;

军事理论第一张 中国国防

军事理论第一张 中国国防

军事理论第一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P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一、国防的基本要素P2(二)国防的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由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一切居民和事物行使完整的管辖权,不允许另立政府或分割国家的管辖权。

(三)国防的手段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四)国防的对象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1.侵略扩张型——美国2.防御自卫型——中国3.互助联盟型——北约4.自主中立型——瑞士二、中国国防简史P7三、中国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P22(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P24一、国防法规的性质与作用二、制定国防法规的等级权限与实施P28三、主要国防法规简介P31(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年3月14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简称《国防法》基本特点体现:P322.体现了我国国防的正义性我国武装力量的对外职能属于防御自卫型性质。

(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P35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P371955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即第二部《兵役法》,简称《兵役法》)1.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P382.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1)服现役(2)服预备役(3)学生军训(4)为服兵役的公民承担一定的优抚义务(四)我国的军事权益保护制度P401.军事设施保护制度军事设施分为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和没有划入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军事设施。

第一讲国防及军事理论概述

第一讲国防及军事理论概述

★(四)新世纪新阶段军事战略思想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和军队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 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 用科学发展观凝聚官兵的智慧和力量; 用科学发展观凝聚官兵的智慧和力量;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军履行历史使命。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军履行历史使命。
选修课课程
国防及军事基础
第一讲 国防及军事理论概述
第一节


★ 一、国防的内涵和特征 ★ (一)内涵
国防是国家安全防务的简称。 国防是国家安全防务的简称。指一国为 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御外来武 装侵略和颠覆所采取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 的政治、外交、经济等一切措施。 的政治、外交、经济等一切措施。
第一讲 国防及军事理论概述
★ (二)特征
1. 以国家为主体; 以国家为主体; 2. 以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和国家安全为 以捍卫国家主权、 目的; 目的; 3. 以军事为基础和核心; 以军事为基础和核心; 4. 以防御为主要手段。 以防御为主要手段。
第一讲 国防及军事理论概述
★ 二、现代国防 ★ (一)现代国防的概念
第一讲 国防及军事理论概述
★ (二)现代国防的类型
当 代 国 防 有 四 种 类 型
1. 扩张型 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 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奉 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行霸权主义,侵略、颠覆和渗透他国。 2. 自卫型 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 主要依靠本国力量,广泛争取国际支持, 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 防止外敌入侵,维护本国安全。我国的国防属 于自卫型,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 于自卫型,坚持和平自主的防卫原则。

军事理论国防概述

军事理论国防概述

第一章国防的概述第一节国防的要素与特征一.国防的基本涵义P3二.国防的基本要素P4(一) 国防的政治要素(二) 国防的经济要素(三) 国防的科技要素(四) 国防的自然要素(五)国防的军事要素三.国防的职能P7(一) 保卫国家主权(二)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三)保卫国家的统一(四)维护国家安全(五)保障国家发展(六) 巩固国家地位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与特征(一)国防的基本类型P9第一类.侵略扩张型(美国)第二类.自卫防御型(我国)第三类.相互联盟型(如:盟主地位:美日军事同盟伙伴关系:北约)第四类.自主中立型(中立型(瑞典))(二)国防的基本特征P10第二节中国国防的历史一.中国古代的国防P11(一)中国古代国防的发展历程1.先秦时期的国防 2.秦汉以来的对外扩张和明清边疆的治理 3.明清事情的反侵略斗争(二)中国古代国防的主要成就P14二.中国近代的国防P15(一)清王朝后期国防日渐衰败(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国防斗争三.新中国的国防历程P18(一)外敌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二)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重大调整时期(三)顶住霸权压力,保持军队稳定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四)国防现代化建设时期(五)历史性飞跃发展时期第三节中国国防历史的主要启示P22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二.经济强盛是国防强大的基础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四.科技进步是国防强大的重要保证五.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第二章国防法规第一节国防法规体系一.国防法规的制定和完善P25(一)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立法主体(二)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权限(三)国防法规制定和完善的原则二.我国国防法规体系P27三.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特征P28(一)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二)公开程度的有限性(三)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四)处罚措施的严厉性第二节公民国防权利与义务一.自愿履行国防义务和权利P29二.军人的国防义务和权益P31三.大学生军训是培养人才、履行国防权利和义务的需要P31 (一).大学生军训是履行法规的一种形式(二).大学生军训是培养人才素质的重要措施(三).大学生军训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需要(四).大学生军训是军队现代化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第三章国防建设第一节国防领导体制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领导体制组织形式P34二.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职责和权限P35(一)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三)国家主席的国防领导权限(四)国务院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五)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责权限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国防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P36第二节国防建设的目标和国防政策一.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确保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P37二.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防政策P38 三.军队现代化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主要目标P38第三节武装力量建设一.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体制构成P38(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P39 1. 陆军2. 海军 3. 空军4. 第二炮兵(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P40(三)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P40(四)中国民兵P41二.我国武装力量的职责和任务三.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及要求P41第四节国防建设成就一.铸造了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P42二.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P43三.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P45(一)健全了国防动员机构(二)建设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三)依托地方高校培养国防人才第四章国防动员第一节武装力量动员一.武装力量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48(一)人民解放军动员(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动员(三)民兵动员二.武装力量动员的准备P50(一)保持一支精干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常备军(二)搞好武装力量动员潜力的调查(三)制定武装力量动员计划和预案(四)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五)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后备兵员(六)建立后备专业技术兵储备区(七)加强后备兵员的军事训练(八)储备一定数量的装备和物资第二节国民经济动员一.经济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52(一)工业动员(二)农业动员(三)贸易动员(四)财政金融动员(五)劳动力动员二.经济动员的准备P54(一)经济动员准备的基本内容(二)经济动员准备的主要原则和措施第三节人民防空动员一.人民防空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55(一)群众防护动员(二)人防专业队伍动员(三)人防工程物资技术保障动员(四)人防预警保障动员二.人民防空动员的准备P57第四节交通运输动员一.交通运输动员的内容与任务P57(一)铁路运输动员(二)公路运输动员(三)水路运输动员(四)航空运输动员(五)管道运输动员二.交通运输动员的准备P59(一)健全交通运输动员领导指挥机构(二)制定交通运输动员计划和各种保障方案(三)完善交通运输动员法规和搞好地方运力动员调查(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五)做好基础设施防护准备第五节国防教育一.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P60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P61三.全民国防教育的原则与方法P62(一)国防教育的原则(二)国防教育的方法第五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古代军事思想P67(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二)外国古代军事思想二.近代军事思想P69(一)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二)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三.现代军事思想P71(一).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二).现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第二节军事思想的体系、内容与特征一.军事思想的体系划分P72二.军事思想研究的基本内容P72三.军事思想的主要特征P73(一)军事思想具有阶级性(二)军事思想具有时代性(三)军事思想具有继承性(四)军事思想具有实践性第六章毛泽东军事思想第一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定义与特征P75(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事斗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全党、全军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P77(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四)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战争观和方法论P79(一)战争观(二)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二.人民军队思想P83(一)人民军队的地位和作用(二)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三)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三.人民战争思想P87(一)人民战争的含义与精神实质(二)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根据(三)人民战争思想的主要内容四.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P90(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三)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四)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五)作战指导上力争主动坚持灵活与计划性相结合(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七)灵活运用三种作战形式,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五.国防建设思想P94(一)国防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二)国防建设的基本内容(三)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第三节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一.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P98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南四.毛泽东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第七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P100一.当代战争与和平理论P100(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二)局部战争是当代战争的主要形式(三)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二.新时期军事战略理论P104(一)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二)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三)立足于以劣势战胜优势装备之敌三.新时期军事和国防建设理论P107(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三)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四)注重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五)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六)依靠全国人民建设和巩固国防第二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P112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第八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第一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P114一.正确把握国际和国内形势,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P114(一)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国际局势,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目标(三)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针二.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P116(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就是要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军(三)思想政治建设是我军革命化的核心,是我军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灵魂三.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军队建设全局,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P117 (一)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对我军传统积极防御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是党和国家运筹和指导军事斗争准备的总方略(三)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课题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P119(一)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二)以信息化为主导,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三)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五.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P121六.确立科技强军思想,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P123(一)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突出军队质量建设(二)实施科技强军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必须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三)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改变与完善军队的体制编制七.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P125第二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126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九章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第一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P127一.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四.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五.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六.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七.军事斗争准备是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八.高度重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九.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十.把从严治军作为全局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紧抓不放十一.努力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十二.加强军事训练是重要的治军方式和管理方式十三.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第二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和作用P132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二.是全面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三.是我军为履行新世纪阶段性历史使命、整体筹划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长远发展的重要指针四.是适应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第十章战略环境概述第一节战略与战略环境一.战略P137(一)战略的含义与制定战略的原则(二)战略的特点(三)战略的地位和作用二.战略环境P140(一)战略环境的含义(二)战略环境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战略的基本要素一.战略的目的和任务P142二.战略方针P142三.战略手段P144第十一章国际战略格局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类型P146(一)单极格局(二)两极格局(三)多级格局(四)多元交叉格局二.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P147(一)世界呈多极化趋势,但美国单边主义有恃无恐(二)国际恐怖活动猖獗异常,对国际安全的影响相应突出(三)世界军备竞赛加剧,对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点P148(一)国际战略格局的时代性(二)国际战略格局的适用性(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关联性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一.世界格局多极化是未来国际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P149二.经济趋向全球化促进国际战略格局产生深刻的变化三.国际战略格局的进展中呈现安全环境复杂化四.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各国发展模式多样化五.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将促进国际战略格局的和谐发展第十二章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第一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与现状一.我国周边环境的演变P152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一)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地缘方向上“陆缓海紧”的态势(三)美国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第二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态势P159一.安全威胁东移、南移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周边安全态势和地缘政治变化的最大的特点二.中美关系将始终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重要因素三.海洋领土、权益争端将仍是威胁中国周边安全的热点问题四.中亚地区将成为中国周边安全中的一个亮点五.非传统安全因素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第三节我国国家安全政策P161一.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二.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五.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第四节我国周边主要国家的军事概况P163一.美国军事概况P163(一)美国国防体制(二)美国武装力量的组成及其部署(三)美国军事战略二.俄罗斯军事概况P167(一)俄罗斯国防体制(二)俄罗斯武装力量的组成和军事部署(三)俄罗斯军事战略(四)俄罗斯军事力量发展态势三.日本的军事概况P170(一)日本的国防体制(二)日本的武装力量(三)日本的军事战略(四)日本军事力量发展态势四.印度的军情及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P174(一)我国周边南亚大国印度的防务态势(二)印度对我国领土的侵犯和威胁第十三章军事高技术概述第一节军事高技术的概念与分类一.军事高技术的含义P179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P180三.军事该技术的分类P180(一)军事基础高技术(二)军事应用高技术第二节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一.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将具有更强的实战能力及可靠性、抗干扰性和抗毁性P181 二.信息战装备重点发展综合电子战系统和各种计算机病毒三.远程精确打击兵器型号层出不穷;精确制导弹药正在向智能化、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四.作战平台正在向信息化、隐形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五.防空和反导武器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六.新概念武器将开始用于实战第三节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P183一.侦查立体化二.打击精确化三.反应高速化四.防护综合化五.控制智能化第十四章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第一节精确制导技术P187一.精确制导武器的组成及分类P187(一)导弹的组成和分类(二)精确制导弹药的组成和分类二.精确制导方式P190(一)自主式制导系统(二)遥控式制导(三)自动寻的制导系统(四)复合制导第二节隐身伪装技术一.隐身技术的基本原理P194二.隐身武器装备P195三.隐身兵器对作战的影响P196四.伪装技术P196第三节侦察监视技术一.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基础知识P197(一)电磁波(二)大气窗口(三)声波二.现代战争中的侦察监视系统P198(一)可见光侦察(二)红外侦察(三)雷达侦察(四)电子侦察(五)多光谱侦察(六)声学侦察三.空中侦察与监视技术P199(一)预警机(二)有人驾驶侦察机(三)无人驾驶侦察机(四)侦察直升机四.地面侦察与监视技术P201(一)无线电通信侦察(二)雷达侦察(三)地面传感器侦察(四)地面侦察车侦察五.水下侦察监视技术P202第四节电子对抗技术一.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P203二.无线电通信对抗三.雷达电子对抗技术四.光电对抗技术第五节军事航天技术一.军事航天系统构成P205(一)航天器的分类(二)航天器的运行条件及参数(三)航天运载器(四)航天发射场(五)航天测控和数据采集网(六)用户设备二.军用卫星P209(一)侦察卫星(二)军用通讯卫星(三)导航卫星(四)测地卫星(五)气象卫星(六)反卫星武器三.天军与太空战P213第六节指挥控制技术一.指挥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发展P213二.指挥控制系统的构成P214(一)信息收集技术与信息收集分系统(二)信息传递技术与信息传递分析系统(三)信息处理技术与信息处理分系统(四)信息显示技术与信息显示分系统(五)信息控制技术与信息监控分系统(六)执行分系统三.指挥控制系统的地位和作用P217(一)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是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是战斗力的“倍增器”(三)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是作战指挥控制的必要手段第七节军事核技术一.核技术与核武器的发展P218二.核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P219三.关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P220四.中国为世界核裁军与核军控做的贡献P221第八节新概念武器一.新概念武器的界定与分类P222二.基因武器P223(一)定义及其特点(二)发展状况三.气象武器P223(一)定义及其应用(二)发展状况四.军用机器人P223(一)应用领域及其类型(二)发展现状五.次声波武器P224(一)定义(二)分类(三)特点(四)发展状况六.激光武器P224(一)激光武器的定义与组成(二)激光武器的杀伤机理(三)激光武器的分类七.微波武器八.粒子束武器九.动能武器十.非致命武器P227(一)定义(二)反传感非致命武器(三)反人员非致命武器(四)反机动和反基础设施非致命武器第十五章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第一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一.高技术群的发展推动新军事变革P231二.高技术是新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P231三.军事需求既牵引了高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军事的变革P231第二节新军事变革的基本特征一.新军事变革的深刻性表现在对工业时代军事形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P232二.新军事变革的广泛性将在世界和军事领域各个层面引发连锁反应P233三.新军事变革的不平衡性体现在各国和各领域的变革进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233第三节军事变革的主要影响一.战争形态和战争方式将出现划时代转变P234二.世界范围内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三.各国军事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将进一步加剧四.将延缓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化进程P235第十六章信息化战争概述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含义P239第二节信息化战争是新军事变革的必然结果P240一.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军事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演变的过程P240二.高技术战争是机械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当中的过渡形态P241十七章信息化战争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一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P243一.信息时代的战争手段信息化P243二.信息化使战争力量一体化三.信息化时代使战争空间多维化P244四.信息化战争的节奏可控化P244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P245一.在武器装备方面,信息化武器装备将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一)信息技术使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超过物理极限向前发展(二)信息技术使武器装备成体系化发展二.在作战方式方面,非线性、非接触作战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P246 (一)非线式作战是信息化战场上的机动作战思想的体现(二)高度信息化的指挥控制系统是非线式作战的重要依托(三)非线式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四)非接触作战将成为信息化战争初始阶段的重要作战方式三.在对抗形式方面,体系对抗将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形式P247(一)系统集成理论的发展推动了军队的一体化建设(二)一体化军队之间的作战必将进行体系的对抗四.在作战空间方面,太空将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新制高点P248(一)掌握制天权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二)空间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支撑(三)争夺太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第十八章信息化战争和国防建设第一节树立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新国防观念一.树立信息化国防的新理念,创新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理论P249二.树立现代全方位的国家安全观三.确立建设信息化国防的指导思想,调整国防建设的思路第二节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教育P250一.引导人民群众认识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性二.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作用,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三.必须紧扣塑造精神的主题,构筑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第三节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国防动员机制P251一.拓宽国防动员领域,把动员的重点转到与信息相关的资源上来二.推进国防动员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三.完善动员体制,逐步形成信息化国防动员运行机制第四节推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国防工业的全面转型P251q d第五节做好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准备p252。

军事理论内容概要

军事理论内容概要

军事理论内容概要01中国国防——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国防的概念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颠覆活动,保卫国家主权、领⼟完整和安全⽽进⾏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的活动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卫型、联盟型、中⽴型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军事⼒量为主体及核⼼,也包括相关的⾮军事⼒量●既依靠军事实⼒,还依靠战争潜⼒●是国家军事实⼒、⼈⼒、⾃然条件及政治、经济、科技、精神和国防等综合国⼒的抗衡●既⽴⾜于实战,还⽴⾜于强⼤的威慑作⽤●既要求赢得战争胜利,还要求赢得⾮战时应得的国家利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既依赖⼜促进,协调发展我国奉⾏防御性的国防政策●维护国家安全统⼀,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针●坚持⾃卫防御的核战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国防体制是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

●我国由全国⼈民代表⼤会及其委员会、中华⼈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共同⾏使国防领导职责。

全国⼈民代表⼤会●选举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员的⼈选●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并⾏使宪法规定的国防⽅⾯的其他职权●全国⼈⼤常委会在全国⼈民代表⼤会闭会期间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使宪法规定的国防⽅⾯的其他职权国家主席●根据全国⼈⼤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使宪法规定的国防⽅⾯的其他职权。

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编制国防建设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国防建设⽅⾯的⽅针、政策和⾏政法规,管理国防经费和国防资产,领导和管理国防科研⽣产,领导和管理国民经济动员⼯作和⼈民武装动员、⼈民防空、国防交通等⽅⾯的有关⼯作,领导和管理拥军优属和退役军⼈安置⼯作,领导国防教育⼯作,与中央军委共同领导⼈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的建设和征兵、预备役⼯作以及边防、海防、空防的管理⼯作,并⾏使法律规定的与国防建设事业有关的其他职权。

军事理论第1章_中国国防

军事理论第1章_中国国防

钓鱼岛撞船事件始末
9月7日 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与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 撞。 据日本海上保安厅透露,海上保安厅接报后派出了另两艘巡逻船 “水城”和“波照间”。他们在现场反复发出停船命令并进行追踪。 下午1点前,6名日本海上保安官在日本领海之外的海域登上中国渔船, 使其停止航行。日本海上保安厅7日夜间决定,计划以涉嫌妨碍执行公 务为由,逮捕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同时还以涉嫌违反《渔业法》 (逃避登船检查)为由展开调查。 9月10日 冲绳县石垣简易法院批准拘留船长10天。 9月13日 日本海上保安厅释放14名中国船员 9月19日 日方宣布扣押中国渔船船长时间延长10天 9月24日 日本决定放还所扣押我国渔船船长
中的利益与尊严
•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
群岛行使主权管辖。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
第一章 中国国防
(2)中俄关系特点:
A.中俄关系的三个层面:双边关系 (能源合作、联合军演)、地区合作、国 际战略协作。 B.中俄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 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 C.中俄关系的现实定位:战略协作伙 伴关系。
第一章 中国国防
2.西部、西南部邻邦
与我国西部、西南部接壤的邻国包括阿富汗、 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五个国家。 西部有着众多的伊斯兰教国家,其国内的不 稳定因素会影响到我国。 西南有与我们有领土纠纷的印度,这是个正 在崛起的大国,其对我国将形成政治、经济、军 事等方面的竞争。 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 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中国 14个邻国(俄、朝、蒙、哈、塔、吉、阿、巴、印、尼、 不、 缅、老、越) ,邻国众多,这是中国周边地缘环境 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 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经济社会发展最 不平衡的地区,又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周边 国家一举一动都与我国安全存在千丝万缕之联系。同时, 周边强国大都拥有核武器或有此能力。利益复杂化是我国 周边地缘环境的另一个特点。 • 因此,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是未来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 的重点。

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免费范文精选

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免费范文精选

军事理论知识点整理
军事理论
第一章中国国防
第一节国防概述
一、国防定义:
国防,就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御侵略,制止武器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而
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二、国防的基本要素
1、主体要素
2、职能要素
(1)捍卫国家的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处理自己的 ·实行征兵制,“正卒”,“更卒”,“戍卒”
·大规模的修缮、增补御敌的长城
·修治“驰道”
(2 ·直接使用武力保卫边疆安全
·采取外交手段
·重视边疆地区的发展
·实行“马复令”
1
(3 ·确定武备思想
·以武力安抚边疆
·采取册封联姻手段
·改革府兵制
(4)清初至鸦片战争前
·收复台湾
·收复黑龙江领域广大领土
·维护统一,巩固边疆
2 (1)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
(2)185
6 第二次鸦片战争
(3)1883 法国挑起英法战争
(4)1894 中日甲午战争
(5)1900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国防法规
公民国防义务 1 2 3、保护国防设施义务
4、保护国防秘密义务
5、支持和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军事理论之中国国防

军事理论之中国国防
2、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电子干扰种类: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 电子干扰设备:通信、雷达光电干扰设备 反 干 扰:技术反干扰和战术反干扰
3、摧毁与反摧毁
2019/11/12
10
电子对抗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1)C4ISR系统对抗与反对抗是电子对抗发展的重点 (2)隐形与反隐形技术是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3)计算机病毒对抗是电子对抗技术发展的新课题 (4)无人电子战系统将在未来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定向能武器是电子战中“硬”杀伤的新手段
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 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
主要技术措施:
(1)雷达隐身技术 (2)红外线隐身技术 (3)电子隐身技术可见光 (4)声波隐身技术
2019/11/12
5
2019/11/12
6
基本概念:
(1)、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是通过研究和解 决如何使用航
2、空间武器航天器 (拦截卫星、空间武器平台)
3、载人航天器 (侦查与监视、武器研究、运输物资人员)
航天技术背后的军事秘密(上) 航天技术背后的军事秘密(下)
2019/11/12
8
定义:电子对抗也称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或
器材进行的电磁斗争。
包括:电子进攻、电子防御
目的:破坏或消弱敌方电子设备的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
2019/11/12
11
2019/11/12
12
天器进行外层空间并有效工作实现人类航天目的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2)、军事航天技术。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与军事领域,以军事为
目标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
1.建造大规模的空间站 2.积极发展航天飞机,着手航空天飞机

中国国防概述ppt课件

中国国防概述ppt课件
.
1.边防建设
国防工程建设
九镇
辽蓟 宣 大 东州 府 同 镇镇 镇 镇
太延固宁甘 原绥原夏肃 镇镇镇镇镇
.
1.边防建设
国防工程建设
外三卫









.
1.边防建设
内三关
国防工程建设
外三关

















.
2.海防建设
海岛要塞
国防工程建设 海口要塞


澎 虎温镇吴大


.
古代国防思想
中国古代国防思想的突出表现: 一是重防非攻;二是重陆轻海

.
古代国防思想
➢ 重防非攻
孙膑的“十种阵法” (方、圆、疏、 密、锥、雁、钓、玄、水、火)
诸葛亮的“八卦阵” (乾、坤、 震、
巽、坎、离、艮、兑) .
古代国防思想
➢ 重陆轻海
历史渊源: 一方面,中华文明是根植于土 地的农业文明
.
兵制建设
夏朝:由少数不参加生产劳动的贵族上层 成员组成的卫队
商朝:王作三师:左、中、右 西周:车兵(戎车)、步兵(甲士)
.
兵制建设
春秋战国:各国又出现了军的编制,多数 编为左、中、右三军或上、中、下三军,每 军有战车二百乘左右
秦朝:全国有了统一的军队,形成了由京 师兵、郡县兵、边兵组成的武装力量体制
.
.
一邦或一国,有人口、有土 地、还需要有武力保卫
.
或 诸候治疆域为国

国防概述

国防概述

13
二、国防简史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二)秦、汉以来的国防史 (三)元末至前清时期的反侵略史 (四)近代国防的孱弱
14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我国最早的国防始于夏朝。 先秦时期涌现了一批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 益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如《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 《尉缭子》、《六韬》等。 秦国粉碎了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7
(四)国防的对象
1、国防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 2、国防应把“武装侵略”作为制止的对象。
8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
1、侵略扩张型 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本国的所谓的安全建立 在别国的屈服与痛苦之上,经常高叫本国的国 防安全受到了“威胁”,而侵犯他国主权和领 土、干涉他国内政,赤裸裸的对他国进行侵略、 颠覆。
11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
4、自主中立型 这些国家基本奉行和平、中立和自主的国防政 策。有的是采取完全不设防的方式,在世界事务 中实行中立态度;有的采取全民保卫的武装中立, 使侵略者感到得不偿失,从而放弃对该国的侵略。
12
二、国防简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培育和锤炼了中 华民族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勇于抵御外来侵 略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习文尚武、文治武攻的 优良传统。
15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1、军事理论日臻成熟。 2、军队建设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发展。 3、征兵制度的建立。 4、修筑庞大国防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先后经历了27个世纪,全长6700公 里,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也是中国几 千年来以土为本的内陆型国防观的标志。
16
(二)秦、汉以来的国防史
21
古代国防的兴衰
春秋末期时,崇尚武力,图强称霸 秦始皇时期,高度集权,固国强边 唐王朝时代,扫灭强虏,万国归附 元王朝时代,疆域广大,威震欧亚 两晋南北朝,战乱四起,山河破碎 宋王朝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明代中后期,长城风化,忧患迭起 清王朝后期,政治腐朽,国防孱弱

国-防-概-述

国-防-概-述

— 3—
1.1 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 2.国防的目的 3.国防的手段 4.国防的对象
国防的目的
捍卫国家主权 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 4—
1.1 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 2.国防的目的 3.国防的手段 4.国防的对象
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最有效的莫过于采取军事手段。因此,在实
中国古代国防的兵制建设
夏之初,王已控制了军事大权,已有对参战人员编组和奖惩的规定。 商和西周,王是军事的最高统帅,士卒主要由奴隶主和平民充当, 奴隶一般只随军服杂役;车兵为主要兵种,师为最高建制单位。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实行兵制变革,开始出现郡县征兵制。
— 8—
1.2 中国国防史回顾
战国时期,集中军权,统一军队,文武分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有 力地促进了中国古代兵学的发展。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一大批兵书的 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逐渐成熟和军事制度体系的形成。 秦至清末,加强帝王的军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便于帝王控制的统 帅指挥系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地方私人武装。
— 11 —
1.2 中国国防史回顾
1.2.2 中国近代的国防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他们抓住了
中国的“国防不固,军队不精”这一致命弱点,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中法战争 — 12 —
— 14 —
1.2 中国国防史回顾
1.2.3 国防历史的启示
我国四千多年的国防历史,有过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功;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 鳞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的巨大胜利。每当重温这一漫长的国防历史,我们都能够从中得 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军事理论课教学讲义(一)中国的国防

军事理论课教学讲义(一)中国的国防

军事理论课教学讲义(一)中国的国防军事理论课教学讲义(一)中国的国防第一章中国国防本章主要介绍五个问题:一、国防概述二、中国国防史三、新中国国防建设四、国防法规五、我国的武装力量一、国防概述(一)国防的含义什么是国防呢?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

具体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包含以下要素:1、国家武装力量;2、兵役制度;3、国防动员;4、国防科技工业;5、国防教育;6、人民防空(简称民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国防的基本类型世界各国的国防类型归纳起来有四种:1、扩张型——美国2、自卫型——中国3、联盟型——日本、韩国、独联体4、中立型——瑞士、瑞典(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的综合国力: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和国防力。

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目标从范围上看,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从内涵上看,生存目标、发展目标二、中国国防史(一)中国古代国防夏朝——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兵制即古代的军事制度,包括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

2、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1)边防建设万里长城、“九镇”、“三关”(2)海防建设明朝在沿海防卫所,建立水军,戚家军抗倭,清朝再沿海建炮台要塞式防御体系,分海岛要塞、海口要塞、海岸要塞和江防要塞。

(二)中国近代国防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1、清朝后期的国防2、民国时期的国防(三)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同意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三、中国国防建设(一)国防建设现代化1、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现代国防政策1、实行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2、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3、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4、独立自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5、实现国防现代化6、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7、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四、国防法规(一)什么是国防法规1、国防法是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军事理论(最完整的军理复习题)分析精品资料

军事理论(最完整的军理复习题)分析精品资料

第一篇中国国防一、国防概述基本含义:国家的防务产生原因:国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伴随着国家和阶级的产生而形成国防为国家和民族提供安全保障,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服务基本类型:侵略扩张型(霸权主义,大小);自卫防御型(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互相联盟型(一元体,多元体);自主中立型(瑞士) 4种职能:由谁规定(国家社会制度+国家政策=国家性质=...)根本职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基本职能-保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保卫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发展;巩固国家地位;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二、中国国防的历史主要成就: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古代兵制,构筑了规模宏大的国防工程(边防和海防建设)——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形成了“富国强兵”的国防思想。

局限性:重防非攻,重陆轻海第二篇军事思想军事思想的定义: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通常表现为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受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一、军事思想的作用1.对战争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如何实践战争的思维方式)①海湾战争--空地一体战②科索沃战争--“非对称,非接触”联合作战③阿富汗战争--“全频谱支援”特种作战理论④伊拉克战争--快速决定性作战⑤(中国,海空一体战)2.战争准备必须依靠正确军事思想的指导二、军事作用的基本含义1.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2.特点:阶级性(战争威力最深厚的根源在于群众)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三、军事思想的作用:时代,阶级,地域,人物四、马克思主义战争观问题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

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存在一定发展阶级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毛泽东)根源:私有制(经济)和阶级矛盾(政治)本质:政治的继续(阶级、国家、民族、政治集团的利益冲突)目的:解决矛盾冲突(最高斗争形式)五、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国防概述》PPT课件

《国防概述》PPT课件
▪ 领空主权国家领陆和领海上空的空气空间。国 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巴黎航空公约》(1919年 缔约,1922年生效)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1944年缔约)规定,国家对其领土上空的空气 空间享有绝对主权。
▪ 3、保卫和追求国家利益
▪ 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和平的国 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环境,而这两个环 境的取得,需要一支强大的、足以自卫 的国防力量来保障。如果一个国家连主 权都没有,或者长期处于战争之中,还 有什么建设、发展可言。也就是说,没 有强大的国防,便没有国家的安宁,便 没有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技能
学 生 军 训
军 事 课
军事理论---分散进 行 军事技能---集中实

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
内容:第一单元:我国国防
第二单元:军事思想
第三单元:高技术及信息化战争
第四单元:世界军事形势及我国
周边安全
➢中国的国防建设
主要讲授国防的产生、类型与特 征,中国古代、近代及现代的国防概 况,中国武装力量体制,中队的武器 装备现代化建设。
(二)应用学科
(1)按军兵种分类
1.海军技术、2.空军技术、3.战略导弹团队技 术、4.炮兵技术、5.装甲兵技术、 6.军事通信 技术、 7.军事雷达和电子对抗技术、8.化学防 化学技术。
(2)按武器装备分类
1.枪械技术、2.火炮技术、3.坦克技术、4.装
第一讲:国防概述
▪ 一、国防的概念
确责任 ②实行管理自动化、科学化、现代化。
㈤战争动员与国防教育 ⒈战争动员的基本要求 ⑴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 ⑵把政治动员放在首位 ⑶实行全XX全军抓动员 ⒉国防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⑴教育人们居安思危,增强国防观点 ⑵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⑶教育人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⑷教育人们善于斗争、善于胜利 ⑸把国防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弘扬爱国主义和革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3

《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3

第一章中国国防我国的国防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以及领土完整的自卫性国防。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①多种形式的斗争和角逐;②战争潜力的转化;③是综合国力的对抗与较量;④质量建设的道路;⑤威慑作用的功能;⑥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开展。

民族凝聚力∣灵魂经济实力基础综合国力支柱国防实力新中国国防建设回顾:第一阶段:恢复时期(1949~1953)第二阶段:调整时期(1953~1965)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坚持依法治军,是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部队做好战争准备,打赢战争的根本保障。

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它武装组织或在军队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公民服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服现役、服预备役、学生军训、拥军优属。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经过动员后所有可以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

包括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其它服预备役的人员以及经过军训的大中学校的学生。

国防后备力量的作用:①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持一定的国防威慑力;②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证雄厚的兵源;③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进行现代人民战争。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

国防建设目标:①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②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③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党和人民赋予人民军队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也是基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快速发展提出来的。

④“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⑤坚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