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总课时:
《兰亭集序》(教师稿,配学案)备注
教学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等实词的
意义、“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特殊文言句式,
背诵全文。
2.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
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
蕴含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时数: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补充以下内容:王
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
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
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
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
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
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
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
学造诣。
二、写作背景: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
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
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
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
明确: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
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
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
板书: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晤言一室之内(静)
或放浪形骸之外(躁)
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况修短随化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3、世事变化,人生苦短。一句“岂不痛哉”概括出了作者此刻的情感。探讨“痛”的原因。
背景介绍:魏晋时期,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即便是这样,仍然难逃一劫。建安七子中的孔融就被曹操所杀,“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嵇康也死于司马氏之手。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整个社会风气是非常消极的。那个时候文人好老庄、谈玄学,尚服药、崇饮酒。王羲之正是为此而“痛”,但在这种社会现实之下,他只能说得含蓄些。
作者通过两种人生态度的比照,写出了士人的现状就是:欣于所遇,而又情随事迁。这实际上是消极的人生态度,看到士人这样,而人的生命又经不起消耗,所以心痛不已。
4、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
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作者的人生观:人生如此短暂,那么就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这里的“悲”,其实是悲叹,感叹的意思,是作者超越了人生无常之痛的理性思考,我们从感伤的背后,发现了作者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
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
《兰亭集序》巩固检测答案
1.【解析】A项癸:ɡuǐ,殊:shū;C项悼:dào;D项曲:qū。
【答案】 B
2.【解析】A.喻:明白;C.修:高高的,化:指自然;D.向:过去,从前。
【答案】 B
3.【解析】A项“实在”;B项“使者,指媒人”;C项“信物,凭据”;D项“信任”。
【答案】 C
4.【解析】D项应是行军途中的驻地。
【答案】 D
5.【解析】B项“临”意为“对着”,也可引申为“阅读”。
【答案】 B
6.【解析】B项为“对”,其他意思是“在”。
【答案】 B
7.【解析】①把,②用来,③凭借,④来。
【答案】 D
8.【解析】③⑤⑥⑧为结构助词“的”,①④⑦均为代词,①句中代“它”,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②动词,追求。④代“他”,代“生乎吾前”之人。⑦代“它”,这件事。
【答案】 A
9.【解析】A项均为时间短暂,B项繁盛/多,C项相会/恰逢,D项即使/虽然。
【答案】 A
10.【解析】A项“把它作为”,B项“它的旁边”,C项“用它来”。
【答案】 D
11.【解析】A.“高”,形容词;“写”,动词。B.“全,都”,副词;“完”,形容词。C.“实在,的确”,副词。D.“面对”,动词;“将要”,副词。
【答案】 C
12.【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A项为名词作动词,B项为副词作动词,C 项为数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D
13.【解析】王羲之做过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答案】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