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市场理论
[Theory of Market]
又称厂商均衡理论[Theory of Equilibrium of the Firm],研究在不同类型的市场上厂商(即企业)如何决定其产品的价格和产量。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三节 完全垄断市场 第四节 垄断竞争市场 第五节 寡头垄断市场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类型 一、市场、厂商与行业
市场[Market]——商品或劳务买卖的场所或领域。

一种商品一个市场。

厂商[Firm]——为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

行业[Industry]——制造或提供同一或类似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二、划分市场市场类型的主要标准
1.厂商的数量
数量多——竞争性强;数量少——垄断性强。

2. 厂商进入限制的程度
进入容易——竞争性强;进入困难——垄断性强。

3.产品的性质
同质——竞争性强;差别——垄断性强。

三、市场的四种基本类型
按竞争性的强弱排列:
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完全垄断市场[Monopoly]
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寡头垄断市场[Oligopoly] 有差别轻工业
商品市场进入市场的对价格控产品差别厂商
公用事业
不可能
很大
不可替代
一家
完全垄断汽车制造石油开采比较困难较大或无差别很少寡头垄断零售业比较容易较小有差别很多垄断竞争农产品很容易没有无差别很多完全竞争接近的难易程度制的程度程度数量
市场类型
四、厂商收益与销售量的关系
商的成本、收益及利润均为销售量或产量的函数。

TR[Total Revenue]——总收益
AR[Average Revenue]——平均收益 MR[Marginal Revenue]——边际收益 Q——销售量,P——产品的价格 TR=P·Q
AR=TR/Q= P·Q /Q= P
MR=⊿TR/⊿Q 或=dTR/dQ 价格不变条件下的收益与销售量
价格递减条件下的收益与销售量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①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②厂商提供的产品是无差别的。

③所有资源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任何厂商都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市场。

④市场上每一个卖者和买者对该市场均具有完备的信息。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是市场既定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 ,而不是其制定者。

(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无穷大)
在既定的价格下厂商面临的三种选择:
①决定留在某一行业,还是退出这一行业。

②如果决定留在这一行业,那么,是进行生产,还是暂时停业。

③如果决定进行生产,那么,生产多少。

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需求曲线和厂商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收益曲线
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将总利润、总收益和总成本都看成是产量Q的函数:
Tπ = π(Q),TR=R(Q) ,TC=C(Q)
Tπ(Q)=TR(Q)-TC(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求π(Q)的极大值,令π′(Q) = 0,则:
π′(Q)=R′(Q)-C′(Q)=0
dTR/dQ -dTC/dQ=0,dTR/dQ=dTC/dQ
MR=MC
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
T π´´(Q)=TR´´(Q)-TC´´(Q)=MR´(Q)-MC´(Q)<0 MR´<MC´
当MR>MC 时,增加投入量可增加利润; 当MR<MC 时,减少投入量可增加利润;
当MR=MC 时,无论怎样调整投入量,总利润都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

四、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
厂商短期面临的三种情况
在短期,厂商不能调整不变投入(即不能调整企业规模),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整可变投入以调整产销量。

厂商按照MR=MC 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其产量。

厂商的短期均衡有三种情况:
厂商的停止营业点停止营业点[Shutdown Point] ——产品的市场价格等于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

继续生产正好可 以补偿总可变成本。

B ——收支平衡点 D ——停止营业点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卖者在提供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收入量与其本来愿意接受的收入量之间的差额。

五、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长期均
从长期看,厂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
①扩大或缩小企业规模;
②进入或推出该行业。

长期中的进入与退出
行业是否有经济利润或亏损是企业作出进入或推出决策的信号。

企业进入和退出对行业价格和利润的影响
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
完全垄断市场的主要特征
①一种产品只有一个销售者。

完全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

②产品不可替代。

③其它厂商不能进入该产品市场。

现实生活中的垄断是相对的。

完全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①控制了关键生产资源的来源[Control of critical resources]
②合法限制——拥有专利权[Legal restrictions-patents]
③政府特许经营[Government-authorized franchises]
④规模经济派生自然垄断[Economies of size-Natural Monopoly]
“一定技术条件下,一个厂商平均成本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如果一直处于下降阶段,那么在这个市场上让一个厂商提供所有供给可能成本最低即最有效率,而更多厂商同时进行生产则缺乏效率。

因而规模经济因素可能导致出现一个市场上仅有一个或很少几个厂商垄断或半垄断情况。


自然垄断是相对于“一定技术条件”而言的
例如:在传统固话通讯技术条件下,建立固话通讯网络一次性投资很高,市场容量相对比较低,因而一个网络运营厂商平均成本有可能在达到市场有效规模之前处于下降阶段,具有自然垄断性质。

然而,这一局面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实质性变化:
一是新的光缆纤维材料对传统金属传导材料替代,大大降低了单位通讯能力的材料成本;二是在成本降低基础上价格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极大刺激了通讯市场消费需求扩展,使得有效市场规模急速扩大;三是无线通话新技术应用对传统固话服务构成替代,有线电视网络发展也对传统电信业务构成潜在替代。

结果使传统电信领域垄断局面受到冲击。

关于“与网络效应相联系的需求方面规模经济导致的垄断”
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
——“当一种产品对于给定占有者和消费者的价值或效用与这一产品其他使用者的数量显著正相关时,经济学家认为存在网络效应”。

集体转变成本[Collective Switching Costs]
——当大众消费者习惯了某种技术产品后,转而采用新技术(即便是更好的新技术)需要支付与过去学习和习惯相联系的成本。

是网络效应产生的原因之一。

“微软在视窗操作系统市场的近乎垄断局面,就是现代信息产业中网络效应导致垄断的经典案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经济学原理》第9讲《垄断分析》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的需求曲线。

所以垄断厂商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因而其增加销售量将导致市场价格[=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下降,且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垄断条件下的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
垄断厂商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例题:
假定某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3Q,成本函数为TC=Q² +20Q,求该厂商利润最大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解:TR=P·Q=(100-30Q)Q=100Q-3Q²
TC=Q² +20Q
MR=dTR/dQ=100-6Q
MC=dTC/dQ=2Q+20
MR=MC
100-6Q=2Q+20
Q=10
P=100-3Q=70
Tp=TR-TC=P·Q-(Q² +20Q)=400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也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而只能根据MR=MC的原则来决定其产量。

所以,厂商的短期均衡有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四、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完全垄断厂商 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通过调节 产量和价格来实现或保持经济 利润(即垄断利润)。

五、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只有垄断者才有可能实行价格歧视或差别价格。

价格歧视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级价格歧视[完全差别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 [多重差别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 [市场分割的差别价格——垄断者将不同的购买者分割开,形成各子市场;然后将总销售量分配到
各子市场按不同的价格出售。

市场分割的两个条件: ①市场能被有效地分割开;
②各子市场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市场分割的均衡条件: MC=MR1=MR2 = =MRn 1 , 2 , , n —各子市场
例: 假定在没有进行市场分割以前,某垄断企业所面临的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分别为:Q=25-0.25P(或P=100-4Q) TC=50 +20Q
[1]求市场未分割前的利润。

解:已知 P=100-4Q TC=50 +20Q 则:TR=P ×Q=(100-4Q)Q=100Q -4Q MR=dTR/dQ=100-8Q MC= dTC/dQ=20
MR=MC
100-8Q =20
Q=10 代入P=100-4Q ,得:P=60
Tπ =TR-TC=P×Q-(50 +20Q)=350
如果该垄断企业可以市场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市场,在这两个子市场所面临的需求函数分别为:
Q1=16-0.2P1→P1=80-5Q1
Q2=9-0.05P2→P2=180-20Q2
[2]求市场分割后的利润。

解:∵ Q1+Q2=(16-0.2P1) +(9-0.05P2)=(25-0.25P1) =Q
∴TC=50+20Q=50+20(Q1+Q2)
TR1=80Q1-5Q1 MR1=80-10Q1
TR2=180Q2-20Q2 MR2=180-40Q2
MC=MR1=MR2
20=80-10Q1=180-40Q2
Q1=6 P1=50
Q2=4 P2=100
Tπ =TR- TC=P1×Q1+P2×Q2-TC=450
[3]求市场分割后两个子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

解:已知 P1=80-5Q1 P2=180-20Q2
则: Q1=16-0.2P1 Q2=9-0.05P2
∵Q1=6 P1=50
Q2=4 P2=100
dQ1/dP1 =-0.2 dQ2 /dP2 =-0.05
∴ |E1|=|dQ1/dP1|×P1/Q1=0.2×50/6 = 1.67
|E2|=|dQ2/dP2 |×P2/Q2=0.05×100/4=1.25
市场分割前后之比较
市场分割前:
Q=10 P=60
Tπ=10×60-(50+20×10)=350
市场分割后:
Q1=6 P1=50 |E1|=1.67
Q2=4 P2=100 |E2|=1.25
Tπ1=6×50-(50+20×10)/10×6=150
Tπ2=4×100-(50+20×10)/10×4=300
Tπ = 150+300=450
结论:
需求价格弹性低的子市场定高价,需求价格弹性高的子市场低定价,可以使总利润增加。

垄断与竞争下的价格和产量
①垄断价格大于竞争价格;
②垄断产量低于竞争产量;
其产量就越接近完全竞争时的产量。

与资源配置效率有关的几个概念: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
社会福利最大化——效率最高
——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净福利损失(或死负荷损失)
[Deadweight loss] ——效率下降。

垄断与寻租
寻租行为[Rent-seeking]——为创造或保持垄断权以获得或保持垄断利润而采取的行动。

只要寻租的成本小于垄断利润,就会产生寻租行为。

对垄断权的竞争将导致寻租的成本等于垄断利润。

寻租行为是垄断厂商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潜在具有不一致性的表现,因而,“明智的公共政策应当对于垄断行为加以限制而不是鼓励;明智的公众舆论有理由对于在‘民族利益’或‘国家利益’名义下呼吁垄断的理论和动议保持警觉。


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①产品之间有差别和较高的替代性
差异性-垄断替代性-竞争
产品之间的差别包括:功能、质量、造型方面的差别;包装、色彩、规格方面的差别;销售地点、服务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差别;商标的差别等。

产品有差别是垄断竞争市场形成的基本原因。

②厂商数量较多
③厂商进入该产品市场比较容易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
两种不同假设条件下的需求曲线: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内厂商不能调整市场规模
(包括不能进出市场),而且一家厂商的
价格变动也不会引起其它厂商采取相应的
均衡条件: MR=SMC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由于产品具有较高的替代性,某一家厂商具有超额利润只可能是暂时的,从长期看,竞争的结果将导致价格下降,超额利润消失。

均衡条件: MR=LMC=SMC,AR=LAC=SAC Array
垄断竞争的效率问题
①垄断竞争的产量高于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即没有达到有效规模,存在能力过剩。

②垄断竞争提供了产品的多样化,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③垄断竞争有利于鼓励创新。

④非价格竞争的好处与代价。

五、非价格竞争
产品变异——厂商通过改变产品的性能、外观、包装等方式,以增加其需求。

推销——厂商通过做广告等促销活动以增加其产品的需求。

产品变异或推销策略是否成功,取决于由于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的销售收益
不成功的产品变异
第五节寡头垄断市场
一、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①一个行业只有几家大厂商,每一家厂商的产量都占有很大的份额。

②进入市场相当困难。

③厂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依赖性。

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和产量决定的特点
①厂商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价格和产量难以确定;
②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厂商之间容易形成勾结。

∴寡头厂商的价格-产量决定没有统一的模式,有必要对其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二、古诺模型[双头垄断理论]
假设条件:
①两个寡头生产的是同质产品; ②生产成本均为零;
③所面临的是共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以相同的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④双方都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调整产量。

例题:
已知 P=1500-Q=1500-(Q A +Q B ) C=0 解:πA =TR A -TC A =P ·Q A -0
=[1500-(Q A +Q B )]Q A =1500Q A -Q A -Q A Q B πB =TR B -TC B =P ·Q B -0
=[1500-(Q A +Q B )]Q B =1500Q B -Q B -Q A Q B 令πA(Q A )、πB (Q B )的一阶偏导数为零: 解方程组:
∂πA
∂Q A ∂πB
∂Q B =1500-2Q A -Q B =0
=1500-2Q B -Q A =0Q A =750-Q B /2[厂商A 的反应函数] Q B =750-Q A /2[厂商B 的反应函数] Q A =500 Q B =500 代入需求函数和利润函数:
A B
三、博弈论初步
博弈论[Game Theory] 又名对策论,游戏论。

研究各博弈参与主体在其行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

博弈结构[Structure of a Game]:
①博弈参与者[Player]——个人或机构。

假定参与者都是机智而理性的。

②策略[Strategy]——行为的过程。

假定博奕参与者知道他自己及其对手伙伴的策略选择范围,并了解各种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

③支付[Payoff]——策略的结果。

博弈论用数字表示这类结果,并称之为支付矩阵[Payoff payoff matrix]。

如果企业决定相互勾结,而不是相互竞争,那么,市场价格和产量将接近于垄断所产生的价格和数量。

但是,过去的经历表明,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勾结协议更加难以付诸实施,发生欺骗和不合作行为的次数也会增加。

在多种情况下,不存在寡头的稳定均衡。

由于企业威胁、欺骗、发动价格战、屈服于更强的企业、处罚较弱的对手、暗示它们的意向或简单地退出市场等原因,
指一组给定对手行为前提下对各博弈方存在的最佳选择;在纳什均衡状态下,只要其它参与者不变换策略选择,任何单个参与者不可能单方面通过变换策略来提高他的所获支付。

美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纳什(Nash)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这一概念,所以称作纳什均衡。

教学要求:
1.理解市场结构的主要划分标准。

2.理解四种基本市场类型的主要特征。

3.理解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需求曲线与行业需求曲线的区别及其原因。

4.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的决定及其停止营业点。

5.了解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确定。

6.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条件。

7.理解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的特点及其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8.了解差别价格的含义及其表现。

9.理解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及其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区别。

10.理解寡头垄断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的特点及其原因。

11.了解关于寡头垄断市场价格与产量决定的几种模型。

12.了解博弈论在寡头理论中的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