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亚伦 155000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越来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中学生的行为问题往往被忽视,不少行为问题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更加突出,如果不及时矫正,对于学生的未来是很可怕的。本文就关注中学生问题行为即通过对学生问题行为的概念进行划分概述,明确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本质和变现形式;从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

措施。

关键词:中学生问题行为;界定;影响因素;矫正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

什么是问题行为呢?中学生问题行为是不是意味着就是“问题学生”、“差生”呢?对于这个问题需要进行界定。

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Wickman(1928)最早对问题行为进行定义,他认为:“行为,从社会意义来看,是社会评价和社会规范的结果;而问题行为则表示在个体行为与社会对行为的规范和要求之间发生了冲突”。

我国不少学者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具体化。

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国内也将其翻译成行为困扰、不良行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人行为表现无法顺利适应这种多变的环境,致使他们开始感到适应的困难,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各个方面,可能发生在生理上的或者精神上的困扰。

[1]

吕勤等(2003)认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表现在攻击反抗、违纪越轨、焦虑抑郁、孤僻退缩以及各种身体不适等方面”。[2]

问题行为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主要是由心因性和外因性而非内因性( 神经心理性) 引起的适应不良行为。[3]

赵敏,李莉等认为“青少年的行为问题,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人行为表现无法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致使他们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生理上或者精神上的困扰”。[4]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问题行为的界定,虽然是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但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归纳起来,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个体行为与社会对行为的规范和要求之间发生了冲突。那么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人际交往、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不符合社会规范,比如:吸烟、饮酒、攻击、扰乱课堂纪律、破坏公物、偷窃、赌博等。[1]

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中学生问题行为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通现象?问题行为是个体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比如中学生问题行为是出现在中学生这个特定的阶段,许多问题行为过了这个年龄阶段可能就不复存在了,比如叛逆行为。那么,这些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过。

综上可知,问题行为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学生”或“差生”。同时,中学生问题行为是普遍现象,需要中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正确对待,共同努力解决。

二、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也不是单个因素导致的,而应该是中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学生个体因素

中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有其独特性。青少年处于一个青春期、半成熟时期,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滞后发展相互矛盾,自我认知和评价尚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旦遭受到困扰挫折,容易引发紧张不安或焦虑,于是采取防卫机制,进而可能形成不良适应。[5]青少年是人生一个很特殊的阶段,充满着既对立又统一多种矛盾,是成熟又不成熟、渴望独立自主又不能完全独立、想要有所作为却难有大作为、豪情万丈却意气用事等诸多几乎相反的因素相结合,这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有问题行为的产生。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的观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遭受的失败和挫折是引起和加重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问题行为的出现往往是作为逃避挫折引起的紧张和焦虑的心理防卫机制”。经常遭受学业失败的学生,往往得不到同学认可、老师的的关心,导致其成就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经常体验到由挫折引起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这些消极情绪状态进而引发了一些消极行为反应。如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容易采取扰乱课堂纪律、抽烟、违纪等方式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李梅[6] 的研究发现:学业成绩不良者的问题行为比其他学生更多、更严重。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类心灵温暖的港湾,家庭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人在成长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表现在心理上。青少年更易出现一些成长中的问题,处在学生阶段,就产生了“问题行为”。表现“问题行为”学生的身上缺少的并不是许多家长十分重视的学习成绩,他们缺少的是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自我解脱。他们没有健全人格,不能适应竞争;他们没有健康的情绪,乐观的心态。他们观点偏激,自我约束力差,价值观模糊。

研究发现,有这些“问题行为”的学生,缺少亲情的爱抚,没有家长的科学管理,很难与人交流,有些还有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他们的家庭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体现了父母与孩子进行交往的形式,因而对其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的婚姻状况也是中学生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不完整或不和睦家庭的家长往往无法全心地照顾孩子,使孩子长期处于家庭的纷争中,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没有安全感,因而比较容易出现孤僻、自卑、抑郁等内向性的问题行为和打架、违纪等外向性的问题行为。一个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有问题家长,往往有问题家庭。

(三)学校因素

除了家庭以外,中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学校,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可避免受到同伴、教师等因素的影响。

1、同伴因素

同伴的影响比父母的影响更易导致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近年来,交往不良同伴(deviant peer affliation)对青少年自身问题行为的影响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

[7] 不良同伴关系有许多具体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