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休闲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全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体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人:某某高校教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体育系08级课程类型:专业选修
课程学时:32学时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一)目的
《休闲体育学》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专业教学计划的一门选修课程。

《体育休闲学》课程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

它是一门从宏观上、总体上概括的研究和揭示休闲体育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的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休闲体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较强的休闲体育实践能力,有项目专长,且能把握休闲体育活动规律,能从事休闲体育指导与服务、经营与管理、策划与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任务、要求
1、掌握休闲体育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对不同类型人群的休闲体育、大众健身等相关的运动技术和技能指导;
3、具有从事基层休闲体育教学和开展群众性休闲体育活动与竞赛的基本工作能力;
4、了解国内外休闲体育的前沿状况和发展动态;
5、结合教学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四、考核要求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能力。

(一)考核方式:
本门课满分为100分。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进行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做作业占3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出勤。

(二)考核要求:
1.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讲授时应检查学生自学章节的笔记,提出自学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质量
2.要布置和检查各章节的思考题,作业题完成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
3.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五、实施大纲的措施与要求
(一)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的讲授,要保证基础理论。

(二)讲授时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系统地提示,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在教学中注意补充必要的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六、指定教材与主要参考文献
卢锋.《休闲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教学进度表
年度学期:20xx-20xx年第1学期系级班别:xx体教_
课程名称:休闲体育学主讲教师:大学教授
采用教材名称:休闲体育学编著者:卢锋版本:2005 年版
教研室主任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系主任批准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一学期时数共计_______32_______ 学时:计______2______学分。

其中:讲授__22__学时;实验__4_____学时;习题__2_____学时;课堂讨论__4__学时。

说明:本表由主讲教师填写,经批准后,分别送教研室、系办公室、教师自存一份。

基础教育学院
《休闲体育学》课程教案
教师姓名:大学教授
职称:助教
授课对象:XX 体教
授课时间: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材名称:休闲体育学
课题一:休闲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休闲的概念、要素、发展态势;
2、掌握休闲时间的内涵。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休闲的概念
教学难点:休闲时间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关于“闲”、“休闲”
(一)“闲”的界定
在古代,“闲”是统治阶级“驾驭”的老百姓的工具,是富有阶级的“特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文明的发展,闲已经成为人文明进步的标志。

这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闲时间”。

因此,“闲”是指人们在完成工作、满足生理需要、家务劳动所需时间以外的可自由支配的“休闲时间”。

(二)“休闲”的界定
要给“休闲”以准确的定义目前还比较困难。

所谓聪明地休闲,最高境界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完全自由的发展和发挥它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休闲是在相对自由的环境和条件下,人们以一种随意状态和心境从事某种自己所愿意进行的活动。

而它又有几个前提:一是满足生活必需的可自由支配时间;二是自主选择的能力和休闲态度;三是脱离惯常生活的某种经历。

二、休闲的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休闲的特征:超越性;主体性;日常性;体验性;
(二)休闲的构成要素从《我想去桂林》这首歌的引入
1、自由时间
指(生产性)工作和生活(生理)必需时间以外的的空闲时间。

是休闲活动重要的前提条件。

2、活动方式
在尽到职业、家庭与、社会职责之后,让自由意志得以尽情发挥的事情,它可以是休息,可以是自娱,可以是非功利的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也可以是对社团活动的主动参与。

3、精神状态
是休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经济能力
5、活动空间
分为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
三、休闲的理论
(一)休闲理论概述
1、休闲与劳动相对应
休闲的本质是对应于劳动的一种有意义的活动。

劳动,必须将劳动者组织到一个社会网络中,以提供服务和产品为目标;而休闲正相反,是以个人生活为中心,使个人体力得以恢复、兴趣得以满足、智力得以提升。

有人说,休闲可以看作个人的再生产活动。

而具体的个人是与民族和社区密切相联的,休闲更是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活动,带有明显的个人喜好。

休闲研究和休闲项目的引进,必须基于对当地当时公众生活的深刻认识。

因此,休闲理论的本土文化特点从一开始就值得重视。

当然,休闲又是一个人类学的课题,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

不同民族为此创造了各种形式和学说,构成了人类休闲的“文化基因库”。

研究古今中外各种休闲活动方式,是开发和创新本地“休闲”的重要前提,也是休闲策划者们“点子”的源泉。

如出现在城市的新型茶坊和咖啡馆,供应各个国家和民族风味的“茶餐”,就是很好的例子。

各旅游景点面临的挑战,也是如何在确保自己特点的同时,不断引入新的文化样式,不断推出新品新景新活动。

四、休闲要素——休闲时间
(一)休闲时间释义
人们用于休闲活动的自由时间。

(二)现代社会休闲时间的来源
我们国家从1995年5月开始实施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9月又开始实行3个“长假日”,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44天。

又据资料显示,上海、哈尔滨、天津三城市居民平
均每一天的工作时间为261.43分钟,休闲时间为336.99分钟,平均每天休闲时间比工作时间多75.56分钟,成年人口(18一65岁)平均每周休闲时间比工作时间多9个小时,也就是说,居民的休闲时间已经超过了工作时间,使得现代社会成了“普遍有闲的阶级社会”。

(三)自由时间经济学意义
五、休闲发展态势
(一)休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的需要
(二)休闲成为现代社会的经济中心
(三)当今休闲活动发展的特点p31
(四) 现代休闲的意义及参与动机p34
1、休闲是“成为人”的过程
国外有理论认为,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

“成为人”意味着要摆脱“必需后”的自由;要探索和谐与美的原则;要承认生活理性和感性、物质与精神层面的统一;要与他人一起行动,使生活内容充满朝气并促进自由与自我创造。

2、休闲是“回归身体”的时间
现代社会对时空的高度组织和密集型的生产和学习方式,以及所谓“信息社会”的高虚拟的户内活动方式,已经使很多城市居民失去了拥有自己身体的感觉。

讲一句通俗的话,休闲在家,我们可以不必化妆打扮,可以随便放松。

这种通俗的心理却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休闲是人体回归其自然状态,消除工作紧张疲劳,恢复其体力和智力(以及情感)机能的人生时段。

所以,最积极的休闲方式就是“休”和“闲”。

闲静下来,使身体好好休息,使机体的劳累和损伤得以弥补。

反之,过度地设计“休闲活动”,使“休闲”像上班似的一板一眼,丝丝入扣———如传统旅游的日程安排,正好反休闲之道,结果“休闲比干活还累”。

这显然是一种“异化”。

3、休闲是“回家”的时机
“角斗士”是体力比武,打打杀杀,但内心却潜藏着同一个声音,即勇士们期盼的只是两个字:“回家”。

这类休闲性的影片往往喻示着现代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21世纪一定是一个“回家”的世纪。

这意味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离家劳动的方式会有改变;与家人在一起成为一种内心的渴望,物质水平的提高也使人们产生更多的情感依恋。

因此,休闲的另一本质就显现出来:休闲是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

休闲是把因匆匆忙忙而损伤的亲友情感关系进行“休养”的时机。

六、思考题、讨论题与课后作业
七、教学后记
课题二:休闲方式论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休闲方式的概念,
2、掌握休闲方式在社会中存在的必然性(发展、意义、表现方式);
3、了解休闲方式的分类、特征
4、了解现代主体休闲方式-休闲体育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休闲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的必然
教学难点:休闲方式的分类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休闲方式概念
指在自由时间里自愿从事和进行各种休闲活动的方式和形式。

二、休闲方式的发展的必然性和意义
(一)休闲方式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的时代,人们的休闲方式也不同。

在狩猎—采集的时代里,人们没有更多的物质条件,为了生存即以生存劳动中的技能技巧为其休闲活动的主要休闲方式。

农业社会后,人们的生活和农耕也进入到一个有规律、稳定的节奏,富有想象和创造的休闲方式开始成为闲暇活动的主要方式。

如宗教等
工业时代的休闲活动方式与工业产品的联系日趋密切,许多新的休闲方式被创造出来。

现代社会进入到科技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休闲方面,大量的电子娱乐产品问世,改变了休闲活动的内容实质。

人们把大量的休闲时间花在电子高科技产品方面。

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生活的健康。

如青少年的网瘾;看电视
(二)休闲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必然
人们总是以某种社会角色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他必须按照这种或者那种角色的行为规
范行事,总是承受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压力,总是受着这样或那样的制约。

那么最能表现个人特色,或说最能反映个人品质的活动往往就是休闲活动。

也就是说,就社会个体而言,只有在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才能相对自由的,可以避免社会压力地从事个人喜好的活动。

休闲,正是满足人们对自由行事渴望的基本需求的基本形式。

那么,有了自由时间的同时,怎么度过这个时间是同样重要的问题。

度过自由时间与社会存在和个人的选择相联。

这种表现形式就是休闲的方式。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迄今为止人类的历史都是人类劳动的历史,是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因此生产方式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而是生产力而不是“休闲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起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表明,生产方式虽然是基础和决定性的东西,但肯定不是历史发展的目的,历史过程作为手段,它的最终目的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享受和发展,在于使人人能够享受生产方式的积极成就和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在于这种享受的人性价值——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生产力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休闲力”的手段,正如于光远先生所说,生产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是休闲
可见,休闲-休闲方式不仅是生产(劳动)-生产方式的历史结果,更是它的历史目的和必然归宿。

人类的“休闲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之必然,而休闲方式的分野,则成为各种社会活动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三)休闲方式的选择意义
休闲方式是由活动者自己选择和决定的。

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这种选择一方面受限于已存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更有意义的、更加自由的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方式的选择,成为衡量一个人的社会能力的标志。

在一定的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决定休闲方式的选择主要是休闲兴趣和能力。

一般来说还有4类情况会影响人们是否选择某一种特定的休闲活动。

1、客观的可能性,如经济能力、时间条件、身体状况、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2对所感兴趣的活动的了解程度;3、参与者是否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否愿意尝试一种全新的体验;4、社会环境的影响(四)休闲方式是消费层次的表现方式
有研究表明,人们在自由的时间里消费产生的经济要比其他时间多,在消费时,满足了人们的需要。

人的需要越来越多,消费行为也就越来越多,按照需要层次水平将人们的消费活动分为三类: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P48。

休闲活动总是在生存需要基本满足之
后才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属于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换言之这种行为就是休闲活动。

这种活动又要受个人经济能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意识水平的高低。

也就是说人们在消费的时候需要具备享受力和发展力。

人的享受和发展能力(简称为享受力和发展力)。

显然这里的享受不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低级趣味的“享乐”,而是对人类生产方式之积极成就和文明成果的享有和受用。

也就是说,人们要运用这些积极的优秀的东西认识自我、挖潜自我,实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性本身,在这一过程中,人自觉到自己人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人性潜能的无限性和多样性、个性的独特性与自由性等,并将它们现实地展现出来,因而这不仅是享有,享有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而且是受用,正是这种受用,人的发展才成为现实。

可以说,享受能力是发展的前提,一个不会享受人类一切积极成就和文明成果的人,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发展的。

人的发展能力实际上就是通过享受而达到和实现自己人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自身潜能之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个性之独特性和自由性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和表达的能力、过程和结果。

马克思主义所执著追求的人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无非就是人的享受和发展能力的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

(五)休闲方式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因为休闲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一旦拥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和足够维持基本生存的物质条件,人们的生活追求就必然从物质的层面转向较高的精神文化的层面,从片面的劳动技能的训练转向全面的享受和发展能力及人性素质的培养,而人的这种全面的、超越物质的追求,必然促使社会生产向着有利于人们更好地休闲的方向发展。

以休闲为中心的社会生产体系将必然被呼唤和创造出来。

同时,休闲对大众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起着前导性的作用。

休闲使人的生活真正成为“人性化”的生活,成为具有需要的全面性、个性的丰富性和存在的整体性,以及意识主导的人性完善和升华的人的生活。

这种休闲导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必然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地扬弃着“以物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休闲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由于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也必然推动人们日常生活的崇高化和典雅化。

三、休闲方式的主要特性
1、随意性
2、多样性
3、多层次性
4、多功能性
四、休闲方式的分类
(一)主要分类方法
根据法国休闲专家罗歇.苏德观点和分类方式分为:
1、运动性休闲活动
了解运动性休闲活动和体育运动或者竞技体育的区别。

2、实用性休闲活动
3、文化性休闲活动
4、社交性休闲活动
(二)其他分类方法p59
五、现代主体休闲方法——休闲体育p60
六、思考题、讨论题与课后作业
1、思考休闲方式与现代社会存在的关系?
2、如何区别休闲方式的分类?
七、教学后记
课题三:休闲体育学学科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特点;
2、了解休闲体育学的理论体育;
3、掌握休闲体育学的研究范畴和概念体系
4、了解休闲体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休闲体育学的研究范畴
教学难点: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特点
(一)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认为,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以休闲体育现象为基础的一般问题,休闲体育学是研究休闲体育现象中一般性问题的学科。

可以认为,休闲体育的本质、属性、目的、功能,休闲体育的一般过程,休闲体育的一般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休闲体育的一般性问题,以及休闲体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原则等,是我国各种各样休闲体育问题中最一般的的问题,这些也就是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现在对休闲体育的某些分支的研究,并显然不是可以作为“学”的研究。

(二)休闲体育学的学科性质
根据体育科学的功能分类,以自然科学的功能分类的依据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休闲体育学学科性质的定位应该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学科。

1、休闲体育学的上位学科—体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休闲体育学必须承担起建设的任务,成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学科。

2、我国休闲体育学研究的价值偏向及其理论基础的薄弱,迫切需要休闲体育学确立专业基础理论学科的性质,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水平。

3、我国休闲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时间急需一门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休闲体育学来解释、预测、指导。

(三)休闲体育学的特点
1、整体性:是以休闲体育的整体为研究客体的,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休闲体育研究的显著特点之一。

2、一般性
3、层次性:休闲体育学有必要将各层次、各类型的休闲体育活动作为它的主要研究对象。

二、休闲体育学的理论体系
(一)休闲体育学学科体系基本理论
1、逻辑起点论
2、问题系统论
3、范畴水平论
4、方法论
本书以问题系统论的方法为主题,综合运用其他建立体系的方法,构建其理论体系,同时始终贯彻2条原则:
(1)树立正确的观念
(2)力图用制度性语言构筑休闲体育学的标准理论体系
(二)休闲体育学学科建设现状
(三)休闲体育学的理论体系
1、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
2、自然科学的理论
3、体育学的基础理论
三、休闲体育学的研究范畴和概念体系
(一)休闲体育学研究的范畴p83
休闲体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就是体育休闲活动。

(二)休闲体育学的概念体系p85
四、休闲体育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方法为四个层次:一是哲学和一般科学方法;二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适用于多种学科的跨学科领域的方法;三是具体学科或一级学科层次上的方法;四是次级学科层次上的方法。

(二)主要研究方法介绍
1、哲学的方法
2、社会学
3、经济学
4、文化学
5、美学
六、思考题、讨论题与课后作业
1、思考休闲体育学的研究对象的选择?
七、教学后记
课题四:休闲体育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休闲体育的概念;
2、理解休闲体育的分类;
3、了解休闲体育的特性和社会功能。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休闲体育的概念
教学难点:休闲体育的定义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先回顾一下休闲体育为何成为人们的现代主要休闲方式之一,然后进入到课题。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与定义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解析
1、休闲体育等于或者从属于大众体育
2、休闲体育是人们的心理体验
3、休闲体育是在闲暇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
4、综合认识和理解休闲体育
(二)我们对休闲体育的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凯利(Kelly,1983)对休闲进行长期的研究后得到了一个二维四相模式如下:(图1)
维度A(情感投入):体验强度=畅(flow)→参与(invloved)→放松(relaxed)→消磨时间(timefilling)
维度B (人际交流):社会状况性质=独处(solitary)→平行(parallel)→联合活动(joint activity)→交融(communion)
维度C(参与状态):活动形式与活动强度=散步/轻微强度→跑步/小强度→跳健美操/中强
度→攀岩/大强度
我们重新建构的休闲体育的三维六相立体模(图2),把休闲体育定义为: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它是体育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体育的一种存在形态是社会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二、休闲体育活动分类
1、健身、塑身活动
2、体育娱乐活动(体育娱乐)
3、竞赛活动
4、放松活动
5、消遣活动
6、交际活动
7、探新求异活动
8、寻求刺激活动
三、休闲体育的特性
1、参与性
2、自然性
3、时尚性
4、流行性
5、时代性
6、层次性
7、自发性
四、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个人发展功能
3、社会象征功能
4、社会时尚传播功能
5、社会人群组织功能
六、思考题、讨论题与课后作业
七、教学后记
课题五:现代社会与休闲体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社会的特征;
2、了解现代社会休闲体育发展的基本状态;
3、了解休闲体育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现代社会的集中基本特征
(一)工业化
工业化的特点表现在生产商品化,自给自足经济消失,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是资本私有制;生产方式是生产的集中强化,机器生产占统治地位,生产以工厂制造为基础进行改组;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者的比重减少,工业无产者的比重增加;社会城市化;有文化的人大量增加;把科学运用到活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工业生产,社会领域不断合理化。

(二)城市化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不同的学科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的,比如社会学更关注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家关注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地理学关注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过程。

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对城市化概念的界定,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管是哪种解释,城市化应该包括2个共同点:一是一个国家在一些城市居住区的人口进一步集聚;二是城市居住区的不断增加与扩建。

其内涵在于,它不仅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重要的,它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颁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化。

人口集中到城市或城市地区的过程。

此过程通过城市地区数量增加和每个城市地区人口的增加而实现和发展。

其特点为:(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1920年时,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19.4%,到1980年,上升到41.3%。

(2)世界人口不断地向城市集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断增加。

城市人口的特征有:(1)人口数量多且密度大;(2)人口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和集镇人口;(3)城市人口异质性强;(4)流动性大。

(三)教育普及化
(四)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二、现代社会影响休闲体育发展的2个基本要素
(一)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为休闲体育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变革带来了3个积极地结果:一是社会物质产品的丰富,人们课自由支配的收入日趋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