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资料

合集下载

第三章第二节离散信号频域分析

第三章第二节离散信号频域分析
若 Y (k ) X 1 (k ) X 2 (k )
则 y (n ) IDFS [Y (k )] x1 (m) x2 (n m)
m 0
N 1
x2 (m) x1 (n m)
m 0
N 1
证: y(n) IDFS[ X 1 (k ) X 2 (k )]
j

2
j j e 2 e 2
e
3 j 2
sin 2 sin / 2
求x n 的8点DFT N 8
X k X e j
3 j k 2 4

2 k 8
e
2 sin 2 k 8 1 2 sin k 2 8 sin k 2 sin k 8
若 则有
2.周期序列的移位 设
则 如果m>N,则m=m1+Nm2
3.周期卷积 设 和 DFS系数分别为
都是周期为N的周期序列,它们的


上式表示的是两个周期序列的卷积,称为周期卷积。 周期为N的两个序列的周期卷积的离散傅里叶级数等于 它们各自离散傅里叶级数的乘积。
周期卷积的计算:
周期卷积中的序列 和 对m都是周 期为N的周期序列,它们的乘积对m也是以N为周期的, 周期卷积仅在 一个周期内求和。 相乘和相加运 算仅在m=0到N-1的区间内进行。计算出 n=0到N-1(一个周期)的结果后,再将其进行周期延拓, 就得到周期卷积 。 周期卷积满足交换律
j
2 nk N
一个域的离散造成另一个域的周期延拓, 因此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时域和频域都是 离散的和周期的。
离散时间、连续频率—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资料:13 第13讲第三章第二节工程质量主要试验与检测方法(二)

资料:13 第13讲第三章第二节工程质量主要试验与检测方法(二)

⒉单桩动测试验采用各种动测方法求得单桩承载力及检验桩的质量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

在采用各种动测法时,应遵循下列原则:应做足够数量的动静对比试验,以检验方法本身的准确程度(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并确定相应的计算参数或修正系数。

试验本身可重复,系非破损试验,方法简便快捷。

⑴高应变动测高应变动测是指采用锤冲击桩顶,使桩周土产生塑性变形,实测桩顶附近所受力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应力波理论分析得到桩土体系的有关参数。

适用于检测基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

监测预制桩打入时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递比,为沉桩工艺参数及桩长选择提供依据。

检测数量:在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施工条件相同时,不宜少于总桩数5%,且不应少于5根。

对于一柱一桩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全部进行完整性检测;对于非一柱一桩的建筑物、构筑物,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对桩基施工质量有疑问时,应增加试桩数量。

⑵低应变动测低应变动测主要采用弹性波反射法,对各类混凝土桩进行质量普查,检查桩身是否有断桩、夹泥、离析、缩颈等缺陷存在。

确定缺陷位置,对桩身完整性作出分类判别。

检测数量。

采用随机采样的方式抽检。

①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少于一根。

②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动测桩数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

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

③对于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在以上抽检范围内,应采用钻芯、声波透射进行检测,抽检数量不应低于受检总桩数的10%。

动测结果不合格的桩比例过高时(占抽检总数5%以上),宜以相同的百分比进行扩大抽检,设计单位认为需要时,可扩大到普检。

对同一工程中同一批桩中有疑义的桩,宜采用多种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并进行综合分析。

低应变动测桩身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四类:①无缺陷的完整桩;②有轻度缺陷,但基本不影响原设计桩身结构强度的桩;③有明显缺陷,影响原设计桩身结构强度的桩(可部分利用或降级使用);④有严重缺陷的桩(废桩)。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八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中国的土地资源
南 方 水 田
北 方 旱 地
林地主要 分布在东北、 西南的边远山 区,东南部山 区的林地多为 人工林和次生 林。西北和华 北林地很少。
中国林地分布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东北林区
西南林区 东南林区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东 北 林 地
中国的土地资源
西 南 林 地
内蒙古高原
中国草地分布
中国的土地资源
5.造成我国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C )
A.工业污染
B.农业污染
C.不合理利用土地
D.工矿企业滥占土地
6.不是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有效途径的是
( B)
A.保护天然林木和草场
B.控制交通发展,少占耕地
C.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D.营造防护林,建设人工草场
中国的土地资源
7. 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分布图,回答问题。 (1)土地利用类型: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林地利用问题 由于对林地的管理和利用不尽合理,滥伐森林
的问题严重。 二、保护林地的措施
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 化,需要切实执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 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
中国的土地资源
乱砍滥伐 触目惊 心!!!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
① ___草__地_____, ② ___耕__地_____, ③ ___林__地_____。 (2)地形区名称: A ____内__蒙_古_______高原, B _____东_北________平原, C ___大__兴__安__岭_____(山脉)。
100.00 12.80 1.24 24.83 27.54 2.68 2.83 0.26 0.38 27.44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知识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2.原理:呼吸运动。

3.过程:(1)吸气: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肺扩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的左右径、前后径增大张→肺内气压降低→外界气体入肺→完成吸气(2)呼气: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缩小→肺收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的左右径、前后径缩小缩→肺内气压增大→气体出肺→完成呼气4.模拟膈肌运动的过程:(1)①模拟的是气管;②模拟的是胸廓;③模拟的是肺;④模拟的是膈。

(2)图Ⅰ模拟的是人体在呼气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图Ⅱ膈肌收缩。

知识点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5.肺泡内的气体交换:(1)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

(2)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3)过程: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4)结果: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6.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

(2)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7.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知识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吸气时,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D )A.肋间肌和膈肌收缩B.胸廓扩大C.膈顶部下降D.肺内气压增大2.[教材图片题]如图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图中的D和E分别代表的结构是( C )A.气管和支气管B.支气管和膈肌C.胸廓和膈肌D.肺和胸廓3.人在呼气时,肺的容积及肺内气压的变化是( B )A.肺容积增大,气压升高B.肺容积缩小,气压升高C.肺容积缩小,气压下降D.肺容积增大,气压下降4.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膈肌会收缩或舒张。

当膈肌收缩时不会发生的是( A )A.膈顶部上升B.肺扩张C.肋骨向上向外运动D.胸廓上下径增大5.[教材图片题]人在呼吸时,胸廓扩大导致吸气,缩小导致呼气。

第三章 第二节(FMS、FMI)资料应用

第三章 第二节(FMS、FMI)资料应用

层界面
压裂缝特征:大致180度对 压裂缝特征:大致180度对 称出现; 称出现;双侧向曲线上特 殊双轨现象;井身垂直时, 殊双轨现象;井身垂直时, 以一条高角度张性裂缝为 主,两侧有两条羽毛状的 微小裂缝;井身倾斜时, 微小裂缝;井身倾斜时, 压裂缝全部变为同一方向, 压裂缝全部变为同一方向, 且彼此平行的倾斜缝。 且彼此平行的倾斜缝。
孔洞
溶洞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塔中44 井4879.02--4888.3)) --4888.3 塔中44 4879.02--4888.3)
4880
溶 洞 图 版
TZ45井 6100-TZ45井(6100--6105m) --6105m)
缝洞型储层测井响应
(TZ45井6067-(TZ45井6067--6100m) --6100m)
钻振缝
钻具振动缝 的特征: 的特征:它 们十分微小 且径向延伸 很浅, 很浅,在 FMI图象上 FMI图象上 有高电导率 异常, 异常,而在 ARI上没有 ARI上没有。 上没有。
应力释放缝缝的特征: 应力释放缝缝的特征:一 组接近平行的高角度裂缝, 组接近平行的高角度裂缝, 裂缝面十分规则; 裂缝面十分规则;无泥浆 侵入的痕迹;只有一组。 侵入的痕迹;只有一组。 (总结)诱导裂缝与天然裂 总结) 缝的区别: 缝的区别:诱导裂缝是就 地应力作用下即时产生的 裂缝,排列整齐, 裂缝,排列整齐,规律性 较强, 较强,天然裂缝的分布则 极不规则; 极不规则;诱导裂缝的缝 面形状较规则且缝宽较小, 面形状较规则且缝宽较小, 天然缝的缝面总不太规则, 天然缝的缝面总不太规则, 且缝宽有较大变化; 且缝宽有较大变化;诱导 缝的径向延伸都不大, 缝的径向延伸都不大,天 然缝则不一定。 然缝则不一定。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 第二节 铝和铝合金

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第三章  第二节  铝和铝合金
镝(Dy)制造 的硬盘驱动器
练习1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
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
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2,则加入的铝粉质量
为( A )
A.5.4 g
B.3.6 g
C.2.7 g
D.1.8 g
解 析 由 6HCl + 2Al===2AlCl3 + 3H2↑ 和 2NaOH + 2Al + 2H2O===2NaAlO2+3H2↑可知,两份等质量的Al都完全反应时, 生 成 的 H2 也 等 量 , 消 耗 的 HCl 与 NaOH 不 等 量 。 实 际 上 HCl 、 NaOH都为0.3 mol,且生成H2的体积比为1∶2,则甲中HCl不足, Al 过 量 ; 乙 中 NaOH 过 量 , Al 不 足 。 生 成 H2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为 1∶2,反应的Al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为1∶2。与0.3 mol HCl反应的 Al为2.7 g,则与NaOH溶液反应的Al为5.4 g。
③用途:液态Al2O3被电解生成铝和氧气,氧化铝是 冶炼铝的主要原料。
2Al2O3 =电熔=解融=4Al + 3O2↑
注意:氧化铝不能跟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氧化铝直接合 成氢氧化铝。
练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对下列氧化物进行分类:
Na2O CO2 CO SO3 CaO FeO H2O Al2O3
①酸性氧化物: CO2 SO3 ②碱性氧化物: Na2O CaO FeO ③两性氧化物: Al2O3 ④和酸碱都不反应的是 CO H2O
神七的铝制“外衣”
铝及其合金的应用已经渗 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和 学习铝的相关性质。
二、铝和铝合金

第三章 第二节晶体场理论

第三章 第二节晶体场理论

(2)若在t2g轨道出现简并态,则变形较小,产生小 畸变。
八面体发生畸变的d电子结构
八面体畸变 小畸变
高自旋
t2g1,t2g2,t2g4eg2,t2g5eg2
低自旋
t2g1,t2g2,t2g4, t2g5
大畸变
t2g3eg1, t2g6eg3
t2g6eg1, t2g6eg3
3.2.6、缺陷
在解释配合物的颜色、磁性、立体构型等获得了很大 成功。但在解释光谱化学系列,羰基里配合物的稳定性方 面还显的无能为力。需要用配合物的分子轨道理论来说明。
第一系列的过渡金属离子M2+和H2O形成八面体的 [M(H2O)6]2+,是弱场,它们的CFSE的变化规律与它们 的水化热变化规律同。
(2)、比较水合物的半径大小 过渡金属水合离子的半径大小也与CFSE有关,CFSE大,
则半径小,反之,半径大。
A、[FeF6]3-
d5 F-为弱场配位体,高自旋,先分占轨道
§3.2晶体场理论
3.2.1、理论要点
1、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物的M-L之间的化学键是纯粹的静电作用, 中心离子处在配体所组成的场中(晶体场)。
2、中央离子在配体的静电场作用下,原来简并的 5 个d轨道能级产生分裂,而且,由于配体所形成场 的对称性不同,产生的能级分裂也不同。
3、d电子在能级分裂的d轨道上重新排布,使整个 体系的总能量降低,因而获得晶体场稳定化能。
CFSE越大,晶体越稳定
2、CFSE值计算
①高自旋,P>△0,不用考虑P,能级分裂不影响 其电子排布(成对数前后不变)。
②低自旋,P<△0一定要考虑P,因能级分裂时, 电子重新排布。
CFSE mP mEeg nEt2g nP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构需要升级
国家或地区政府政 策的引导,促使产 业结构尽快升级
(2)从全球来看, 技术创新
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旁栏边角 练一练 阅读教材图3.16“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说明20 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并说明影响该变化的主要因 素。 提示 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实 现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在此过程中技术革新 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提示 (1)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降低;城郊农业兴起等。 (2)距离上海近,地理位置优越,依托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发展 经济;交通便捷;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廉价。 (3)伴随着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外来人口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收入人 群的消费能力增强。 (4)随着经济的发展,昆山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附加值较低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昆山经济发展;昆山利用其科技水平的提升、 交通便利等条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园区有集聚效 应,土地利用效率高,能满足大规模协作化工业生产需求。
针对训练 (2021山东青岛高二期末)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比较优势可能逐渐丧失, 而新的比较优势逐渐凸显,其主导产业需要转型,产业结构需要升级。下图 示意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导产业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推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政策 C.技术 D.产业基础 2.珠江三角洲地区轻纺工业占工业产值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水平发展缓慢 B.土地价格上升幅度大 C.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D.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
解析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3. 从世界地形图还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地形 差异 很 ⁠ 大。例如,非洲的地形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亚洲的地 形比较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4. 世界主要地形区
地形类型
地形区名称
喜马拉雅山脉
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落基山脉
安第斯山脉⁠
大致位置 亚洲中南部⁠
欧洲南部 北美洲西部 ⁠ 南美洲西部
地形类型 高原
B. 洋盆
C. 海沟
D. 大陆坡
图3-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跨学科道法】2023年5月22日,中央宣传部授予湖南科 技大学万步炎教授“时代楷模”称号,他三十多年如一日扎 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负责研制的“海牛Ⅱ号”海底大 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距海平面2 000米的深海海底钻 到231米,刷新了世界深海海底钻机的钻深纪录。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B ) A. 洋中脊是海底最深的地方 B. 钻机深度距离海平面有2 231米 C. 这次钻探位于大陆架 D. 这次钻探达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
人教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目 录
CONTENTS
01 知识清单 02 1星题 基础练 03 2星题 中档练
知识清单
一、陆地地形 1.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
多样。地球表面最高点在 珠穆朗玛峰 ,最深点在 马 ⁠
里亚纳海沟 。 ⁠
2. 世界主要地形 (1)山脉:从世界地形图可以看出,很多山地呈条带状分

常常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的交界处。 ④ 洋盆 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

大洋底部。 ⑤ 洋中脊 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

第三章 第二节 织物组织

第三章  第二节 织物组织
纬 纱
经组织 点常用 符号
组织循环的起始点
⑤绘制组织图时,只需绘出一个组织循 环图即可。 ⑥一般都以第一根经纱和第一根纬纱 的相交处作为组织循环的起始点。

(甲)
(乙)
图(甲)是平纹织物的意匠图,图(乙)斜纹织物 的意匠图,图中用箭头A和B标出织物组织的一个组织 循环。箭头B左侧的经纱根数为Rj ,称为完全经纱数; 箭头A下面的纬纱根数为Rw ,称为完全纬纱数。
④纬浮长:连续浮在经纱上的纬纱长度。
6.组织循环(完全组织) 组织循环: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沉浮规 律重复出现为一个组成单元时,该组成单元称为 一个组织循环或称为一个完全组织。 或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达到 循环重复时的最小单元。
思考:图中最小单元需几根 经纱和几根纬纱?
答:最小单元需2根经纱和2根纬纱。
2∕1 斜纹
3∕1 ↗斜纹
3∕1 ↖斜纹
1∕3↗斜纹
(5)斜纹织物外观
织物表面呈较清晰的左斜或右斜斜向纹 路。通常正面呈右斜纹,而反面呈左斜纹。
牛仔布正面
牛仔布反面
①正反面外观不同,如正面↗,反面↖ ②交织次数比平纹少,织物手感较软。 ③织物比平纹厚而密。光泽、弹性、抗 皱性比平纹好。 ④耐磨性、坚牢度不及平纹织物
(3)平纹组织织物特点
②正反面的外观效应相同,表面平坦,花纹单 调。 ③在相同规格下,与其他组织织物相比最轻 薄。 ④织物不易磨毛、抗勾丝性能好。 ⑤可织密度最小(可密性差)、易拆散。 由于经纬纱交织次数多,纱线不易靠得太 紧密,因而织物的密度一般不会过大。
表面光泽:
平纹<斜纹<缎纹
应用举例
平纹组织
三原组织
斜纹组织
变化、联合组织

第三章第二节

第三章第二节

30
30
国家观
Leviathan
31
31
• 1.国家的起源 1.国家的起源
自阶级产生以后, 自阶级产生以后 , 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种地位极 为特殊、 作用十分强大的社会组织形式 ——国家 。 为特殊 、 作用十分强大的社会组织形式—— 国家。 在国家起源问题上, 在国家起源问题上 , 历来的思想家大多根据本 身的政治需要来加以主观解释, 身的政治需要来加以主观解释 , 把这个问题弄得 神秘而混乱。 神秘而混乱。
实体性要素
渗透性要素
11
11
劳动资料
• 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 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系统; 生产工具系统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 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 发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的动力和能源系统; 发动这些工具进行生产的动力和能源系统; • 为产品的运输、贮藏和其他目的所必须的辅助性 为产品的运输、 的劳动资料系统如管道系统等; 的劳动资料系统如管道系统等; • 为了把以上各种劳动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 为了把以上各种劳动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处于最佳状态, 处于最佳状态,并发挥其最高效能的自动控制系 统以及实现这种控制所必须的信息传递系统等。 统以及国家的本质
国家同原始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三个特征: 其一, 其一,是按地域来划分和组织居民; 其二, 其二,它是一种特殊的强制性机关; 其三,征收赋税。 其三,征收赋税。
38
38
2.国家的本质
• 国家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阶级范畴、政治范畴。 国家作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关,是阶级统 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 暴力机关,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上层建筑。 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事务,调控一定的社会 秩序,但其目的都是服务和服从于统治阶级根本 利益的,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三章二节

三章二节

阳高三中教案授课时间____年____月___日星期__主备人课题名称第三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图片模型展示肺的结构特点,掌握肺的组成结构及肺泡的结构;2.通过亲身体验和演示实验掌握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3.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知道膈肌的结构,通过演示膈肌运动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2.通过模拟探究胸廓容积变化和呼吸的关系,掌握呼吸与胸廓容积变化的关系;3.通过技能训练学会测量肺活量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肺内的气体交换,形成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通过模型展示肺的结构特点,掌握肺的组成结构及肺泡的结构;2.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肺泡的结构及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肺结构模型;注射器;视频: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多媒体课件;茉莉花香味的香水;模拟膈肌运动模型;实验用的圆气球;软尺。

2.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预习有关“森林浴”、有氧运动和高压氧治疗的内容。

教学过程批注修改第1课时导入新课:预览:出示气体成分数据表格,分析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看表格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含量增加的气体成分是哪里来的?含量减少的气体成分到哪里去了?这些气体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气体的交换。

讲授新课:(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多媒体展示肺的位置结构图。

教师讲述:要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自然离不开肺这个器官。

它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

你知道人的肺一分钟大约呼吸多少次吗?【测呼吸次数】指导学生测一下自己的呼吸次数。

2人一组测出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测试完由学生汇报自己的呼吸次数是多少。

(一分钟大约呼吸 16次)教师讲述:人体的呼吸现象我们已经司空见惯,那么这一呼一吸过程的完成还与哪些结构有关呢?图片展示:胸廓的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
第三章 磁场
对磁感应强度的理解
1.公式 B=IFL是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用比值法定义的, 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只决定于磁场本身的性质,而与 F、I、 L 均无关. 2.在定义式 B=IFL中,通电导线必须垂直于磁场方向放 置.因为磁场中某点通电导线所受力的大小,除和磁场强 弱有关以外,还和导线的方向有关.导线放入磁场中的方 向不同,所受磁场力也不相同.通电导线受磁场力为零的 地方,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不一定为零.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磁感应强度B与电场强度E的比较
物理意义
磁感应强度B 描述磁场的性质
电场强度E 描述电场的性质
共同点
都是用比值的形式下定义
定义 式
特点
B=F/(IL),通电导线与B 垂直,B与F、I、L无关
E=F/q E与F、q无关
方向
矢量,小磁针 N极受力方 矢量,放入该点正

电荷受力方向
单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3.通电导线所受力的方向不是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4.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也适用于非匀强磁场,这时L应很短 很短,IL称作“电流元”,相当于静电场中的“点电荷”. 特别提醒:(1)对于定义式 B=IFL,不能理解为 B 与 F 成正 比、与 IL 成反比,必须明确 B 仅由磁场本身决定. (2)应用 F=ILB 时,通电导线必须与磁场方向垂直.
第三章 磁场
成功发现 磁感应强度 1.定义: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它所受磁场力 F 与导 线中的电流 I 和导线的长度 L 乘积的比值. 2.公式:B=IFL. 3.单位: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由 F、I 和 L 的单位决定.国 际单位是_特__斯__拉___,简称特,符号:_T__,1 T=1AN·m.
1 T=1 N/(A·m)
1 V/m=1 N/C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题后反思】 (1)电场力为零,该处电场场强为零;磁场 力为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一定为零. (2)某点电场强度方向即为放在该处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 方向;某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却不是放在该处的通电导线 的受力方向. (3)在电场中某一确定的位置放置一个检验电荷,该电荷受 到的电场力是唯一确定的;在磁场中某一确定的位置放入 一段导线,电流受到的磁场力还与导线放置的方向有关.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提示:(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即与 I 和 L 的乘积成正比. (2)上述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F=BIL,则IFL=B 即为比例系 数,它与导线的长度、和电流大小都无关,由导线放置处 的磁场决定.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成功发现 1.磁感应强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磁场_强__弱___的物理量. 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_N__极___所指的方向 规定为该点的磁感应强度方向,即磁场的方向.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自主探究
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如图所示,三块相同的蹄形磁铁并列放置,可以认为磁极 间的磁场是均匀的,将一根直导线悬挂在磁铁的两极间, 有电流通过时导线将摆动一个角度,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可 以比较磁场力的大小,分别接通“2、3”和“1、4”可以 改变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电流由外部电路控制.
第三章 磁场
1.D2.C3.A4.C5.AD6.A7.AD8.B9.AB10.C11.AC 12.并,A,C,电压表分流
13.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磁场
第二节 磁感应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