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感受词人如何写“愁”。

2、学会运用诵读品词、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诗词。

3、体悟词人情感,理解词人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的情感。

【学习难点】

知人论世,通过诵读、品读,提高学生对词的感悟、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婉约词的节奏韵律。

2、品味言语,理解李清照的情愁。

3、知人论世,探究作品的意蕴。

一、导入新课

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初读知“愁”

1. 听录音范读(多媒体辅助)

2. 请大家带着对这首词的初步体会,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自由朗读)

3、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

4怎样把这种最直接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语气要沉重一点,语速要缓慢一点)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

三:细读品“愁”

这几位同学动情的朗读,一下拉近了我们和李清照的距离,仿佛悲伤感怀,愁怨深重的词人就在我们面前。

1. 请你用散文话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首词。【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

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2. 通过现代散文的描述,我们更了解了这首词。现在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告诉老师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愁绪?(怎么写愁)

(1)生活细节: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A倦——倦怠,身心疲乏;对生活放弃、绝望

B泪比较:

①苏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胜过有言,四目相视,两心相印,

万千思绪尽在其中

②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离别之际,有几多不舍,几多

留恋,几多无奈,几多悲伤,这一切都化做了滴滴泪水,无声的流淌

③欲语泪先流——不可说更不能想。

板书:细节传愁

(2)环境渲染

A指名描述此景——暮春;渲染悲苦凄凉之情,营造浓愁气氛。板书:触景生愁

(3)新奇比喻: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a、[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

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小结:李白写出了愁的韧度,李煜量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呢,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板书:比喻摹愁]

[齐读]

四、深读解“愁”

1、那么浓重的愁,那么层层压迫的愁,让词人喘不过气来,也让我们这些读词的人倍感抑郁,那作者为何会如此之愁?——源于“物是人非”。

介入背景介绍:北宋“靖康之变”后,宋高宗南逃,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漂流异地,多年搜集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第二年丈夫赵明诚病死于建康,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八年后她流落到金华,写下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

理解“物是人非”——家、国之愁

2、如此深重的愁绪能排解吗?

闻说、也拟、只恐——体会心理变化,结合全词的情感变化:“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

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一波三折,耐人寻味。

小结:这首词采用细节传愁、触景生愁、比喻摩愁等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心中愁云笼罩,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我们仔细品读这首词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我相信你们在朗读上会处理得比刚才更好,请各位同学深深沉浸在一代才女的文字中,结合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这首词。(学生借助多媒体齐读)。

五、对比论愁:

对比之前学过的《望江南》中女子的“愁”与《武陵春》中李清照的“愁”,谁的愁更重些呢,两篇文章有何不同?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这个问题,待会请几位同学分别代表小组发言。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蘋洲,斜晖脉脉水悠悠。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预设情景

(1)认为《望江南》中女子的愁更重:可引导学生从“肠断”一词说开,温庭筠将词中思妇的“愁”用“断肠”来形容,所以思妇的愁更重

(2)认为《武陵春》中李清照的愁更重:可以从李清照“倦梳头”的自我放逐切入,辅以“欲语泪先流”的情境。《望》文中的女子还愿意“梳洗罢”,还愿意梳妆打扮,有亲人可以期盼,而李清照却连期盼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忍受一个人的孤独,所以李清照的愁更重一些。

(3)对比:从内容及思想上进行比较,明确异同(详见课件)

六、知人论世,探究作品意蕴

那么浓重的愁,压得词人喘不过起来,我们读起来也倍感压抑,于是有人评述说李清照的词风过于沉重,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你还读过她的哪些词作,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知人论世一番。

(在解读李清照的过程中,达到知识与情感迁移的目标。)

《如梦令》(少女时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无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