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王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王春
发表时间:2018-08-20T15:59:44.8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5期作者:王春[导读] 在小学阶段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铁清镇广福小学校644209
在小学阶段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所以不难看出这门课程在小学阶段学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一门学科,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学科。
然而目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现状是:很多学校和老师根本就不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每当上这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学习语文或者数学课程,或者让学生自己上自习。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在师道尊严传统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授更多的基础知识,常常会将自身的教作为教学中心,将自己作为教学的“权威”。
而且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阶段,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听从”自己的指挥,教师常常扮演控制者或管理者的角色,认为学生只需要将自己所传授的知识记牢即可。
这种教学理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违于新课程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为了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展中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能在活动参与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二、巧妙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情感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感,并自觉内化成行为。
如教学《学会友好相处》时,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做游戏,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皮子、有的拍手游戏、有的跳格子——同学们有的游戏搞的很快乐,有的闹别扭,不高兴。
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小组高兴有的小组不高兴,遇到闹别扭怎么办呢?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最后再组织学生游戏,这种闹别扭的现象不存在了。
再通过画一画、猜一猜我的好朋友,更是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这种巧妙地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道德情感,自觉内化成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已经普及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简便地了解学习内容。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本节课主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既可以节省老师的课堂讲课时间,提高老师的讲课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本节课主要讲解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课程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可以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效率。
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展示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面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而且通过多媒体展示学习内容将变得更加有趣,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进而提高學习效率。
四、民主的课堂氛围
强制推动的发展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内在自主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习。
教育工作者面对着鲜活的、性格思想各异的学生,要让他们都积极参加进来,各抒己见,增强主人公意识,还课堂于大家,为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才能主动学习,更好地自主发展。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人意识,需要教师倡导民主平等的作风,进行开放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五、拓展学习领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强调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同时注意不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的过深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
因此,必须以基础性学习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宽,这样才能更好地被学生们所接受。
尤其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学科,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不断地使自身的能力、知识、情感得到丰富,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衡量品德与社会教学方式优劣的标准不是唯一的,但是,小学教师能不能运用开放的教学思想,以自己的人格和智慧引导学生从束缚、禁锢、依附、定势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漫游,学会在真实的世界里生存发展,唤醒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激发出学生心底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需求,启迪学生对问题的自发质疑和求知欲望,使整个课堂到处是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融和彼此的理解和接受,这虽然不是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部,但它一定是一个重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