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言运用专题练习及答案(4)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拓展关联知文化。
(1)【任务一】辨识对联。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______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
B. 乐忧大湖八百里
C. 喜悲大湖八百里
D. 忧乐八百里大湖
(2)【任务二】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或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年号纪年: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己亥之二月也
B. 七言律诗:《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 谥号命名:《范文正公集》、《欧阳文忠公集》、《东坡乐府笺》
D. 作家称谓:余光中(乡愁诗人)、雨果(法国人道主义作家)、温庭筠(杜陵游客)【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可知应是“先忧后乐”,“老范一千年”是“名词+数量词”,可知下联应对“大湖八百里”,故选B。
(2)A项,“己亥之二月也”是干支纪年;B项,《行路难》是古体诗;C项,《东坡乐府笺》中,“东坡”是苏轼的号,不是谥号。
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结合上联和掌握的知识能够完成此题。
⑵本题考查考生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留心记忆,结合选项的说法,仔细辨析。
2.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
“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
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
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________________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
A. 会意
B. 象形
C. 指事
D. 形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答案】(1)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2)D
(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
“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3)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来分析,“筷子”称呼的变迁是因为江浙皖一带的船民的心理需求,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故答案为:⑴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⑵D ⑶ “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读懂文化意蕴,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分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掌握,并且能够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鄂州台记者廖靖飞) 12月2日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30,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
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
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
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该赛事吸引包括山东、河南、湖南、江苏、福建、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选手11000多人参加,更有4名肯尼亚选手不远万里前来参赛。
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
来自河北承德的小伙子杜士洋获得半程马拉松比赛冠军。
(1)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3字)
(2)赛事活动方案经媒体发布后,在荆楚网鄂州论坛上博得一片叫好声。
请你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层面分条表述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
(3)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要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你怎样说?
【答案】(1)鄂州市举办首次城市马拉松赛(或:鄂州首次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赛、湖北鄂州首次举办马拉松赛)
(2)①可有效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或扩大城市影响力);②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或促进鄂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③能推进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④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3)示例一:杜士洋哥哥,你像一匹千里马,完美展示势不可当的实力;你以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所有对手;你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鄂州“半马”比赛的首个冠军。
我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在今后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示例二:杜士洋哥哥,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祝你以后能获得更多的冠军!
【解析】【分析】⑴可提取导语“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一句分析压缩,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⑵通过“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等句,即可推断出这次比赛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
再如通过“半程马拉松线路经过武昌门、孙权广场、西山等标志性建筑或景观,鄂州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观,都浓缩在这21公里多的赛道中”等句,即可说明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同时举办比赛本身就有助于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
⑶要求为比赛冠军杜士洋送上赞美和祝福。
这是在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构思内容组织语言时,要考虑到“作为鄂州市的一名中学生”这一要求。
所表达的内容应包含以下信息:称呼(注意题干“比赛冠军杜士洋”),描写夺冠的风采,赞美之语,祝福之词。
语言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特点,热情洋溢,真诚文明。
故答案为:⑴鄂州市举办首次城市马拉松赛(或:鄂州首次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赛、湖北鄂州首次举办马拉松赛)
⑵①可有效提升古城鄂州的知名度(或扩大城市影响力);②能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提高鄂州市民的健身意识(或促进鄂州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③能推进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④能充分发挥体育赛事的多元功能,宣传鄂州旅游资源,放大综合效应,促进经济繁荣。
⑶示例一:杜士洋哥哥,你像一匹千里马,完美展示势不可当的实力;你以顽强拼搏的斗志,战胜所有对手;你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鄂州“半马”比赛的首个冠军。
我衷心地祝福你,祝你在今后的征程中,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示例二:杜士洋哥哥,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我祝你以后能获得更多的冠军!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答题时应注意,怎样拟写新闻标题呢?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
信息;抓住关键词语。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文章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⑶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末回家,中学生青珊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在低头玩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
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
”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内容。
(2)假如你是青珊的朋友,你该如何对她进行委婉劝说。
【答案】(1)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2)略
【解析】【分析】(1)可分析“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等句,即可得出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的结论。
(2)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过度玩手机伤害身心”这一劝说主题。
故答案为:⑴学生家长对孩子离不开手机倍感无奈。
⑵略。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答题时要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
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
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近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倍
受人们的关注。
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
材料三:《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
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提取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某学校组织促进同学们手写汉字的有关汉字书写系列活动。
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
”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答案】(1)材料一: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
材料二:汉字及语言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和文字知识的渴望;
材料三: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3)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解析】【分析】(1)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由题意可知,观点一定是手写仍然重要,这样的活动有必要参加。
(3)此题是根据字的构造对字进行趣解。
先明确字的构成,然后根据字的意义写一句连贯的话即可。
故答案为:⑴材料一:汉字即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材料二:汉字及语言类节目受欢迎的原因是人们对文化和文字知识的渴望;材料三:写好汉字的关键
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⑵小岚,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⑶从,两个“人”构成“从”,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
吠,由“口”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
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有休息之意。
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
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及概括能力。
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每个语句中重要的语言标志,再加以综合表达,提炼出所有信息。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认真审明题意,搞清具体语境。
具体表达要有称呼,要有礼有节,要符合人物身份,要合情合理,同时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明确。
⑶本题考查理解会意字字义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然后再分析这个会意字有哪几个字组成,每个字是什么意思,最后再把这几个字的意思综合起来进行思考,就能明确这个会意字的字义。
6.学校开展主题为“振兴中华传统节日,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活动。
(1)【观点论述】众所周知,关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争论从未停止。
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下人们谈论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请说说理由。
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写出这个节日,并简要叙述该节日的主要习俗。
字数在60字以内。
(3)【撰写对联】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柳枝袅袅报春意,
下联:________
【答案】(1)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
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
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2)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3)杏花团团念祖恩
【解析】【分析】⑴开放性试题,比如:中国自己的节日够多了,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等,洋节日流行会失去属于自己的文化,一个国家一旦失去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无异于斩断了发展的的根基和后劲。
⑵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⑶补写对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 杏花团团”对“ 柳枝袅袅”,“ 念祖恩”对“ 报春意”。
故答案为:⑴我静魁既不檗洋媚外,也不故步自封。
关注西方节日,应关注其内涵而非形式。
传承传统节日,应传承其文化精髓及民族情感,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新颜。
⑵这个节日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带香囊避邪、洗中药浴、饮雄黄酒等。
⑶杏花团团念祖恩
【点评】⑴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⑵本题考查图画解读和对传统节日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图画是赛龙舟的画面,是端午节的习俗,结合相关知识作答。
⑶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7.学习完《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同学们对邹忌的进谏策略和齐威王的纳谏魄力十分佩服。
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
下联:________
(2)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令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受此启发,绿茵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广开言路。
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会怎样说?(不超过40个字)
【答案】(1)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对联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革除弊端,有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
因此对联为:邹忌巧言善辩进言委婉,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本题考查探究和建议。
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切合实际有可操作性。
结合齐威王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的事例,提出建议: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故答案为:(1)威王悬赏纳谏从谏如流
(2)学校要是能设立一个“校长信箱”,让大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这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2)本题考查探究和见解表述。
答题时应注意,结合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学习经验,从经验和知识积累中调动对应因素,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
拓展要有条理、观点要鲜明。
8.学校开服东班经典设书活动请你参加。
(1)【我阅读我朗涌】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情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报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2)【我阅读我分享】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
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装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举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
最后,视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我阅读我创作了】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暖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答案】(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