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利用实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利用实验一
模拟抽水试验实验指导书
西安碧水环境新技术有限公司
2014.4
一、实验目的
为了确定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其方法有多种。
当前最基本的方法,在生产中多采用抽水试验法。
此法宜在野外实际现场进行,但限于时间、经费等原因,我们采用室内模拟抽水试验。
根据多次验证对比,此法与现场试验基本类似,且可观察到抽水过程中井流场渗透水流的变化情况和补给、抽排、抽降及降落漏斗的相互关系与整体现象,这些又是在现场试验中所达不到的优点。
所以模拟抽水试验,不仅能达到学习的要求,熟悉野外试验的基本方法步骤,还可加深理解抽水试验的机理。
由于模型结构尺寸有限,故本实验只做稳定井流,对非稳定井流,另以习题形式弥补其不足。
二、实验设备与有关仪器及用具
1.模型井流场——1/4圆形井流箱系统。
2.测定流量设备——因模型流量较小,为测定准确,故选用重量法。
从而需要:
a.50kg台秤一台;
b.水桶2只,其容积约为20~25L;
c.秒表1只。
3.水位测量设备——测压管排一套,将井流箱上所有测压管均相连在同一牌上,以便观测与校验。
4.其它设备
a.温度计1只——测定试验过程中的室温和水温变化;
b.记录表若干;
c.记录板1块。
三、模型设计依据
井流场模型是按Dupuit稳定井流圆形定水头供水边界完整井模型设计的。
为了能观察到抽水过程中各水力要素的变化情况,故设计减高1.0m的1/4圆模
型。
该模型的具体结构,见下示意图所示。
井孔设在模型中心,有1/4圆形有机玻璃穿孔管制成,周围缠以加强尼龙丝,并围填以砾石滤料。
箱中装填粗砂以模拟含水层。
箱底装有两排测压管链接管嘴,用硅胶管与测压牌相连。
供水管将水源水稳定不断的充入隔水间,使保持固定稳定水头。
如水头超过设计水头时,则多余水由宽顶溢流口溢出。
测流管设有闸阀,以放水模拟抽水,闸阀用以调节流量,并保持井孔中预计的抽水降深。
测压管由井孔中心计起,共2排每排10只,可以测定井孔、井壁外、含水层和供水隔水间的水位,其间距约为10cm,按需要排列。
四、实验步骤和方法
1.实验前应仔细检查模型系统中供水水源、溢流、测流管和测压管等工作是否正常,尤其对测压管必须逐个检查,以防气泡堵塞和砂塞。
在同一降深和流量的情况下,各排统一编号的测压管,其水头(位)的测定值应基本接近(因模拟含水层基本均匀),其误差不得超过±5mm。
2.同时测定室温和水温。
3.校准小台秤,分别称重2水桶的桶重,并用标签标明。
4.实验开始时,将水从水源通过供水管均匀较缓的充入供水隔间,到达最高水位且有薄层水由溢流口溢出。
此时,各测压管水位保持齐平,同时控制边界供水隔间的水位的波动幅度,以不限超过5mm为限。
当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便可开始测定。
5.实验所需时间和人员工作分配
实验全过程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需要2—3小时。
如检查所测资料有误,允许返工重测,务求达到规定精度要求。
但时间以不超过3小时为宜。
实验人员按7人为一组,分工如下:
调节供水及测定室温水温1人;
测流量2人;
控制时间(计时)1人;
观测测压管水位2人;
记录1人。
6.实验按多落程进行,本实验按3个落程考虑。
第一落程井孔内水位应利用放水管调节闸阀控制稳定在80cm左右;第二落程65cm左右;第三落程50cm 左右。
7.实验开始时,先轻轻打开测流管上的闸阀,使井孔中水出流。
当井孔中水位经调节稳定在规定第一落程时,便可用小桶接水并同时启动秒表。
待水注至水桶的2/3深度时(过满易于溅出),便可移去并放至台秤上称重,并要同步停止秒表。
即时将量得的水重(l,l按kg计)和测得的时间(以秒计)准确记于相应的记录表栏内。
8.在测流的同时,同步测定两个方向同一编号:1#、3#、5#和7#测压管的水位,及时记录于表格中的相应栏内。
9.为了提高测定精度,每一落程的的流量和测压管水位均应平行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
10.每一落程测定3次后,应检查所测资料是否相近,若相差较大,则应补测。
11.第一落程测定完后,再用测流管上的闸阀将井孔内的水位调至第二落程,并同时加大供水。
其测定方法步骤同第一落程。
五、资料整理
1.流量(体积流量):因系1/4整体模型,故井孔的抽水流量应为:
1
Q = m/ρt
4
Q = 4m/ρt (m³/s)
或:Q = 4m/ρt×10−6(cm³/s)
式中:m—水的质量,即实验所称重的水重,kg;
ρ—水的密度,设—ρ=1000 kg/m³——如忽视水温的影响;
t—实验所测秒数,s。
2.水位:
H0—含水层的饱和厚度(cm),可取抽水前各测压管的水位或各方位7#
测压管水位的平均值。
H i—用计算测压管各方位同一编号的平均水头值。
3.供水半径R:
取模型供水边界距井孔中心的距离100cm。
4.井孔半径r0:
取模型井管外半径r0 = D/2 = 2.50/2 = 12.5cm。
5.径向距r i:
计算测压管至井孔中心的距离。
六、实验要求
根据教科书P71所示相应公式计算:
1.单井抽水(即无观测孔),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值;
2.有一观测孔,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值;
3.有二观测孔,计算含水层的渗透系数K值,均按三落程取平均,即K = k3。
4.试评价其不同条件下所测得的K值,何者最准为什么?
5.试描绘Q-S和q-S关系曲线。
七、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时各人应按分工仔细认真观测,相互之间应密切配合。
2.实验记录每人应抄录一份,并要反复校对不要有错,以供独立分析计算。
3.实验报告务求工整,并于一周内交上。
4.每组在实验时,由组长领取各种测试设备和用具。
实验完毕后,应关闭供水闸阀,擦洗清点所领物件及时由组长归还实验老师,并将实验场地打扫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