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东乡族的来源与历史文化
东乡族的来源与历史文化东乡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青海等地区,人口数量较少,约有27万人。
他们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与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有着密切的交流和联系,所以也能说流利的汉语。
关于东乡族的来历,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录,由于地理位置靠近青藏高原,东乡族可能有一些与西藏民族有关的渊源联系。
有人认为,东乡族是古代西夏吐蕃的后裔之一,也有人认为,东乡族是古代羌族与当地藏族、汉族等民族混合而成的新民族。
另外,东乡族也有自己的传说和神话来解释自己的来历。
其中比较流传的一则传说就是关于“东海神女”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东海神女,她喜欢听取生灵的悲鸣和喜乐之音。
但是,神女嫌弃人类的声音粗糙,所以她命令自己的信使——一只白鹅到人间收集好听的声音。
白鹅经过了许多地方,终于听到了东乡民族的优美歌声,就把这个音乐带回了东海。
得到神女的青睐,东乡族就顺利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据相关历史资料,东乡族在14世纪时就已经形成独立的民族,并在明清时期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同和保护。
东乡族是一个充满独特文化和传统的民族,他们拥有浓郁的农耕文化和民间艺术传统。
东乡族以小麦、大麦、马铃薯、青稞等农作物为主,能够制作出精美的纺织品、银饰品和木雕品。
在东乡族人们的传统服饰中,有着丰富的图案和绸缎的运用,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此外,东乡族还有着独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他们信仰藏传佛教和本土的儒教思想,并从这两种信仰中吸取营养和智慧。
在东乡族传统文化中,仪式和节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是“吹细节”。
在“吹细节”这个节日里,东乡族人最喜欢的是“吹细桶”。
在这个节日当天,人们会将自己家里制作的“吹细桶”带到集市中心。
这个“吹细桶”是由精美的木材制成的,类似于古代的钟鼓,长约1.5米,宽约30厘米。
人们用红缨、花絮、树枝和彩带等装饰“吹细桶”,以此来迎接新年和春天的到来。
东乡族神话故事
东乡族神话故事东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
其中,神话故事是东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神话故事,人们能够感受到东乡族独特的宇宙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个精彩的东乡族神话故事。
1.《艾里克创世》在东乡族神话中,有一个关于艾里克创世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名叫艾里克的英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他身穿闪亮的盔甲,手持一把利剑,他用自己的剑刃划破了天国和地狱之间的大门,将阳光和月光带到了人间。
艾里克教会了人们种植庄稼、狩猎和捕鱼等生存技能,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美丽的神鹿》东乡族神话中,有一个关于美丽的神鹿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东乡族的祖先发现了一只美丽的神鹿,它拥有雪白的羽毛和华丽的羽翼。
人们相信,这只神鹿是天神派来的使者,带来了好运。
于是,每年的春天,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感谢神鹿的保佑。
3.《勇敢的少年和凶猛的巨兽》在东乡族神话中,有一个勇敢的少年与凶猛的巨兽的故事。
相传,有一只凶猛的巨兽在东乡族的土地上威胁着人们的生活。
一天,一个勇敢的少年挺身而出,用他的智慧和勇气与巨兽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激烈的较量,少年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巨兽,保卫了家园。
人们把这个少年视为英雄,他的事迹被流传了下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乡族人。
4.《太阳女神和月亮男神的爱情故事》东乡族神话中,还有一个充满浪漫和情感的故事。
相传,太阳女神和月亮男神相爱了,他们每天都在天空中相遇,彼此互相赞美和依赖。
然而,因为天命的安排,他们只能在白天短暂相见,却无法在晚上共度时光。
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自己的职责,每天按时出现在天空。
这个故事讲述了永恒的爱情和奉献精神。
以上介绍的是东乡族神话故事中的一小部分,每个故事都承载着东乡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东乡族文化宝库中闪烁着的珍珠。
通过了解和传承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东乡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东乡族红色故事
东乡族红色故事
东乡族红色故事是指反映东乡族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勇奋斗和取得胜利的故事。
东乡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甘肃东乡自治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时期,东乡族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为保卫家园、推翻封建统治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乡族红色故事中常常出现的人物是东乡族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
他们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中有军事将领、党的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的群众战士。
他们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为争取胜利不惜流血牺牲;他们在农村中组织群众,发动斗争,推翻封建势力。
东乡族红色故事中还常常出现的情节是东乡族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场景。
他们投身军队,参加党的组织,积极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他们在无论是军队中还是农村中,都发扬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为实现自己和民族的解放而努力奋斗。
东乡族红色故事是东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东乡族群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勇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体现出东乡族人民为了民族解放而不懈努力的决心和信念。
通过讲述这些红色故事,可以激励新一代的东乡族群众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东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1)
东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米拉尕黑传承状况东乡族擀毡技艺调查一、活动背景:《米拉尕黑》,东乡族民间故事,又名“月光宝镜”,流传于甘肃省东乡地区。
此外,在东乡族民间还有韵散相间的《米拉尕黑》诗体故事流传。
古老的年代,一位英俊出色的猎手米拉尕黑,用箭射下一片月亮,得到一面月光宝镜,而镜中留有一位叫海迪亚的美女的身影。
米拉尕黑得到智者的指引,找到了海迪亚,以宝镜作媒证和聘礼,约定第二年完婚。
但就在他们准备举行婚礼时,战争发生了。
米拉尕黑跨马出征,抵抗入侵的敌人,当米拉尕黑远征时,财主恶少马成龙请来魔鬼给海迪亚喝下迷魂汤。
战后米拉尕黑赶回戈斧山,而海迪亚已失去记忆。
米拉尕黑得到智者和风雪宝驹的帮助,在马成龙娶亲时救出海迪亚,并且用他们彼此相爱的往事和月光宝镜唤起海迪亚的记忆,一对经过重重魔劫的情人,在玛瑙海边举行了婚礼。
故事具有传奇性,情节曲折,生动感人。
是东乡族民间文学中的优秀作品。
东乡族诗人汪玉良曾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叙事长诗《米拉尕黑》。
东乡族地区盛产羊毛,毛毡的使用又极为普遍,因此,擀毡在东乡族中十分盛行。
男人们几乎人人精于此道。
不少东乡族毡匠还远赴肃北,甚至青海、新疆等地以擀毡为业。
东乡族的毛毡种类很多,按羊毛的种类分,有春毛毡、沙毛毡、绵毛毡等;按规格分,有四六毡(即宽4尺,长6尺)、五七毡、单人毡和穆斯林作礼拜用的拜毡等;按花色分,有白毡、花毡、红毡、瓦青毡等。
东乡毛毡以柔软、舒适、匀称、洁净、美观大方、经久耐用享誉西北地区。
但这并非东乡的羊毛奇特,而是毡匠的手艺精湛。
东乡族的擀毡工具主要有3件,即所谓的“毡匠3件宝,弹弓、竹帘、沙柳条”。
工具虽然简单,但制毡工序却很复杂,分为弹毛、擀毡、洗毡等。
其中弹、洗、揉边技术性很强,尤其是最后一道工序揉弄毡边最为讲究。
因为参差不齐的毡边不能用剪刀裁齐,只能靠手工揉弄。
没有丰富经验和高超手艺的人,是做不出笔直带棱毡边的。
因此,东乡族谚语说:“擀毡把式高不高,就看最后一道道”。
东乡族的独特民族风情
东乡族的独特民族风情徐晓萍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之一, 由于长期与各民族互相交往、共同发展, 产生了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特别是和回族, 在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方面都基本相似, 但东乡人民也表现出了其民族风情独特的一面。
在饮食文化上, 东乡族除了保持传统伊斯兰教的饮食禁忌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风俗。
其中吃平伙”就是一例。
“吃平伙”仅在东乡族男子中盛行, 一般在雨雪天或农闲时节, 十来个志同道合、彼此友好的人相约, 看谁家有膝肥体壮的大揭羊, 就到谁家, 或是从邻友中另选一个茶饭手艺好、住房宽敞的人家, 把羊宰了, 掏出内脏洗净后整个下锅, 然后把肝肺、杂碎、脖颈肉等剁成小碎块, 拌上清油调料, 一人一碗蒸在笼里。
“吃平伙”的人围坐在炕上, 边喝盖碗茶, 边吃油饼, 待杂碎熟了, 就可以先吃, 然后, 再在肉汤锅里揪面片儿煮着吃。
羊煮熟后, 主人将之捞出来按人数分别剁成份子, 一人一份, 每一份里都有羊全身每一部位的肉, 这样就等于每个人都吃了全羊。
唯主人有两份, 那一份叫“锅头份” , 作为做饭打茶的酬谢。
剁肉要有一定的技巧, 不用秤和任何量具, 十几堆份肉一般都很均匀。
由于已经吃饱了杂碎、面片、油饼, 所以, 人们一般都将平伙肉带回家给家里人吃。
“吃平伙” , 往往不在于吃, 而在于聚会聊天。
大家围坐炕上, 你一言我一语, 边吃边聊, 既联络了感情,又增进了了解, 其乐融融。
传说, 这是东乡族的先民们在古代狩猎后平分猎物时的情景, 流传至今, 相沿成习, 在东乡各地区经久不衰。
东乡族人热情好客, 凡有客人到家, 必受到礼敬的招待, 端全羊、吃鸡尖就是东乡人招待客人的盛餐。
端全羊并不是把煮熟的全羊端到席上, 而只按全羊的部位, 脖子、肋条、前腿、后腿、尾巴依次上碟。
先把羊的肝肺、杂碎炒后上菜,这叫“客巴布” , 东乡人认为前头的“客巴布”比后头的肉香。
端全羊一般是富裕人家招待贵客的程式。
东乡族的民俗文化
东乡族的民俗文化东乡族,作为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悠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他们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和陕西省的部分地区。
东乡族的文化体现在语言、宗教、节日、音乐、舞蹈、服饰等多个方面,每一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民族特色。
语言东乡族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他们有自己的口语,但没有自己的书面文字。
在日常生活中,东乡族人除了使用自己的语言外,还普遍掌握汉语,尤其是年轻一代。
宗教东乡族的主要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宗教信仰影响着他们的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
例如,东乡族人在饮食上遵守清真的规定,不食用猪肉,并且在宗教节日和仪式上有特定的宗教活动。
节日东乡族的节日主要是宗教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这些节日不仅是宗教仪式的体现,也是家庭团聚和社区互助的时刻。
在这些节日里,东乡族人会准备丰盛的食物,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访问,表达祝福。
音乐与舞蹈东乡族的音乐和舞蹈是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常常在节日和重要的社会活动中表演。
东乡族的舞蹈动作多以模仿自然界和劳动生活为主,音乐伴奏则主要使用传统乐器,如笛子、锣、鼓等。
这些表演不仅是娱乐活动,也是传承民族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方式。
服饰东乡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风格独特,男女装扮有别。
男性通常穿着长袍和头巾,而女性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裙子和绣有花纹的上衣。
传统节日或特殊场合,东乡族人会穿上更加精致和复杂的服饰,以此来表达对节日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
总结东乡族的民俗文化是其历史和身份的重要体现。
无论是语言、宗教、节日、音乐、舞蹈还是服饰,都深深植根于东乡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不仅为他们自己提供了一种生活方式,也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东乡族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使得其民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东乡族民间故事
东乡族民间故事《璐妇人斩蟒》很久很久以前,在考勒地方东边的康特黑大山上,出了一条大蟒精,经常伤生灵。
一到晚上,它的两只眼睛发射着绿色的凶光,射向十多里远的呗录叭山上搜寻猎物。
如果是男人被它看见,它就吸去吃掉;如果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它就抓去糟踏。
自从这大蟒精出现以后,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惊恐不安。
他们拖儿带女,逃到很远的地方去避难,使康特黑和呱录呱山一带不见了人烟。
有一个刚成亲不久的年轻猎手,名叫璐推。
他很勇敢,狩猎的本领也很高强。
这一天璐推跟新婚的妻子商量,说他想到呱录呱山上去打猎。
妻子劝他说:“人们都说康特黑、呱录呱山上出了个大蟒精,我看你就不要去吧。
”可是勇敢的猎手根本不信这些传言,坚持要到那里去打猎。
他一面收拾弓箭,一面对妻子亲热地说:“别再阻拦我了,三五天后我就会回来的。
如果呱录呱山上真的有象人们所说的那个大蟒精,我就把它射死,把皮子剥下来给你做鞋用。
”丈夫的话打动了妻子的心,她不再劝阻了。
不过,总有一种不幸的预感使她不安。
临行前,她又要求和丈夫换鞋。
她说:“脱下你的一只白羊皮鞋子,穿上我的一只花鞋吧!”这一下,弄得丈夫傻了眼:“嘿!你这不是叫我出丑吗?一个男人穿一只女人的花鞋,让别人看见成啥样子?”妻子说:“如果你不换鞋,我就不让你去打猎。
因为我是怕你万一出什么意外,我寻找你时好有个标记。
再说,我穿上你的一只白鞋子,也好时时惦念你。
”妻子说着。
璐推不忍俊妻子过分伤心,便脱下了自己的一只白鞋,换上了妻子的一只花鞋。
璐推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了呱录呱山。
他打了一天猎,猎获了不少的野兽。
晚上,他在松林间的草坪上架起一堆篝火,正要躺下歇息。
突然从对面的康特黑大山上,射来两道绿莹莹的寒光。
璐推知道事情不妙:“哎呀!这里果真有大蟒精!”他一骨碌从地上跳起来,急忙拈弓搭箭,要向蟒精射去。
但是一股难以抗拒的强大的吸力向他袭来,他顿时感到浑身变得软绵绵的。
就这样,骁勇强壮的年轻猎手璐推,身不由己地被蟒精吸进嘴里吞到肚里了。
东乡族文化东乡族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东乡族文化东乡族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东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间故事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下面是一些代表性的东乡族民间故事:1.《东乡族女儿杨柳枝》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
讲述了东乡族女子杨柳枝与汉族青年张贵分别,但他们始终忠于自己的爱情信念,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团聚在一起的故事。
这个故事传承了东乡族人崇尚真爱和守护美好情感的价值观念。
2.《双头蛇的诅咒》这是一个关于勇敢和智慧的故事。
故事中,人们发现了一只凶猛的双头蛇,它用一只头吃东西,用一只头吐毒液,使人们生活陷入了危险之中。
后来,一个勇敢的东乡族青年运用智慧,打败了双头蛇,并解除了诅咒,使人们恢复了安宁。
这个故事传达了东乡族人勇敢面对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法的精神。
3.《皮影戏中的故事》东乡族的皮影戏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其故事内容多样。
其中有教育子女的故事,如《孝心在东乡》和《走走俏俏东乡土》;有关于红色革命斗争的故事,如《姜太公的故事》和《刘三姐·唤醒东乡》;还有一些寓言故事,如《大江飞虎翻颠山》和《公鸡踏天河》等。
这些故事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东乡族人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4.《莫朗巴舞中的故事》莫朗巴舞是东乡族民间舞蹈的代表之一,舞蹈中的故事多以民间传说为基础。
例如,有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嫁给了一个外地来的青年后,由于思念家乡而开始跳舞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示了东乡族人对家乡和文化的深情,以及他们通过舞蹈表达情感和寄托思念的情感。
以上只是东乡族民间故事中的一小部分。
东乡族传统文化极其丰富多样,民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故事,东乡族人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东乡族闹洞房枕头砸新娘
东乡族闹洞房枕头砸新娘2009-10-19 22:11:19 作者:56china 来源: 浏览次数:398 网友评论 0 条东乡族婚俗趣事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 县以及积石山、广河、和政等地,现有人口 373872 人。
东乡族姑娘出嫁时,要佩戴头饰、 胸饰、银制牙签、圆形银牌,若家境不好,还东乡族婚俗趣事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 县以及积石山、广河、和政等地,现有人口 373872 人。
东乡族姑娘出嫁时,要佩戴头饰、 胸饰、银制牙签、圆形银牌,若家境不好,还可能向别人借用,待新娘第一次回娘家时 归还。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乡族的婚礼很有特点,尤其是在闹洞房时,闹洞房的青年会 用枕头砸新娘。
过去,东乡族婚礼基本上由父母决定,男女青年不得谋面相谈,大多由“找赤”(媒人) 中间传话。
一般先由男方请“找赤”到女家说亲,女方应允后,男方就要送“订茶”做 见面礼。
“订茶”一般是由几斤细茶和几件衣服组成。
之后便履行正式的订婚手续,即 “麦赫勒库和”(送彩礼)。
由男方及其父亲、叔伯、媒人、陪客携彩礼赴女方家。
DYCMS_info_next 婚礼当天,新郎与娶亲队伍来到女方家,先要举行“哈卡毕尼”(纳聘金)仪式。
一般 根据男方经济条件,双方评议,讨价还价。
这笔聘金是留作将来夫妻感情不合离婚时, 男方给女方的赔偿费。
然后请证婚人念结婚证词。
结婚证词念过后,证婚人把摆在桌前 的核桃、枣撒向院子里围观的人们。
到新郎家门前,新娘要由送亲的兄弟抱下马车进院子。
亲朋好友欢聚一起唱“哈利”, 表示祝贺。
宾客中一人带头呼“哈利”,众人(多是少年)和之,并按节拍击掌或拍手 臂,腿弯曲成骑马的姿势,左右转圈。
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内容大多为新郎英俊、新 娘美丽、夫妻恩爱、永不分离等赞美之词。
婚礼高潮期间,人们还会往新郎的父亲或叔 伯等长辈脸上抹锅黑,反穿羊皮袄、腰系铃铛、头顶破帽,将手脚象征性地捆住,或是 使之倒骑毛驴“亮相”,人们称之为“戏公公”而更有趣的则是闹洞房的“砸枕头”。
东乡族家乡的风俗作文
东乡族家乡的风俗作文在祖国的大西北,有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民族——东乡族。
我有幸生长在东乡族聚居的地方,亲身感受着这里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它们就像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记。
东乡族的婚礼习俗,那可是相当热闹和有趣。
记得有一次,邻家的姐姐要出嫁了,从婚礼前的准备开始,整个村子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
婚礼前几天,新娘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女人们围坐在一起,精心准备着各种美食。
东乡族的传统美食可不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东乡手抓羊肉”。
那新鲜的羊肉,在大锅里煮得香气四溢。
煮肉的火候可是有讲究的,不能太老,也不能太嫩,要刚刚好才能保证肉质鲜嫩多汁。
看着大人们熟练地掌控着火候,添加各种调料,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除了美食,新娘的嫁妆也是重点准备的对象。
花花绿绿的被褥,精美的刺绣枕头,还有各种金银首饰,都被一一摆放在房间里,展示着娘家对新娘的疼爱和祝福。
婚礼当天,天还没亮,新娘就开始梳妆打扮。
她穿着一身华丽的东乡族传统服饰,红色的头巾,绣着精美图案的长袍,整个人看起来美极了。
而新郎家这边,迎亲的队伍也早早地出发了。
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当迎亲队伍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的亲友们会故意把门关起来,向新郎一方索要红包和礼物。
这时候,新郎一方的人就得好言好语地央求,直到新娘家的人满意了,才会把门打开。
进入新娘家后,还有一系列的仪式。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砸枕头”。
新娘和新郎分别拿着一个绣花枕头,互相砸向对方。
据说,砸得越用力,以后的生活就越幸福。
当然啦,这只是一个象征,大家都是轻轻砸一下,图个热闹和喜庆。
婚礼结束后,就是盛大的婚宴。
餐桌上摆满了各种美味佳肴,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谈笑风生。
小孩子们则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嬉戏玩耍,整个场景充满了欢乐和温馨。
东乡族还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尔德节。
每到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会打扫房屋,准备丰盛的食物。
男人们会去清真寺做礼拜,女人们则在家里忙碌着。
东乡族民间故事类型与女性叙事研究
分析, 结合故事类型与女性叙事分 并 析探讨民间 故事中 叙事的 性别 特点 及由 此产生 对民间 故事文本一些反思。
关键词 : 东乡族 ; 民间故事 ; 女性 ; 故事类型 ; 事 叙 中图分类号 : 7 _ 1 63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5 5 8(0 90 — 1 3 0 10 — 6 1 0 ) 0 0 — 6 2 4
专J 旌 完 ( 辟 5 氏
v5 瑚# 第 91 2 0 g 。 - 瑚 0
东乡族 民间故事类型与女性叙事研究术
李 静 台文泽
( 州大 学 , 肃 兰 甘 兰 州 700 ) 3 0 0
玖
支
亿
摘 要: 本文在 对涉及 东 乡 族女性的 民间故事类型的界定之上 , 对三种故事类型的 关于东 乡 族女性叙 事的民间故事进行 叙事
民间故事集》 以及马 自祥等人编 的《 东乡族文化形 态与古籍 文存》 甘肃人民出版社 ,0 0 . ( 20 . ) 9 三种文本 。 这三个文本 在内 容编排上存在很少差异 , 大部分是重复的 。 但对东乡族 民间 故事的研究至今 比较薄弱 , 尤其在故 事类 型的研究上。闼 笔 者在 阅读 以上三个版本 的东 乡族 民间 故事 文本的基础 上 , 觉得有必要结合女性叙事对东 乡族 民间故事 中的关 于东乡 族女性 的民间故事进行类型研究 ,这 客观上也是由于东乡 族 民故事提供 了可供分析 、 研究 的相关文本 。为此 , 从三种 不 同的文本遴选 出的l篇 ( 0 占到东 乡族 民间故事总数近三 分之一 ) 关于东乡族妇女的民间故事作为本文研究 的对象 。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东乡族文化东乡族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东乡族民间故事在中国有许多的民间故事,而这些民间故事大多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爱情故事他们都有着人们想要表达的内涵。
在东乡族也有着属于自己当地特色的民间故事。
一、东乡族民间故事的题材内容东乡族民间故事大多是民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集体创作而成,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东乡族形成于元末明初,由于元代的民族政策,回族人的地位一般都高于汉族,所以,东乡地区的社会较为稳定。
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使东乡族人民深受统治阶级的镇压和迫害。
东乡族的民间故事从普通民众生活的角度出发,深刻地揭露官僚地主阶级的贪婪和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体现了人民群众积极反抗、顽强抗争的精神。
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三个县的衙役》、《新媳妇驱鬼》、《尕孙子》、《背地的故事》、《俄晃祖哈》,还有“玉斯哈的故事”系列中的《三不做》、《打饿虫》、《怜悯》、《撒谎》、《二两银子的工钱》等。
(二)爱情故事这类故事主要通过描写青年男女曲折的爱情,表现东乡族青年美好的爱情观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类作品有《双双金鸟》、《蛤蟆姑娘》、《白羽飞衣》、《挡羊娃和牡丹花》、《沙郎哥》等。
如《双双金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勤劳的青年洒力海在放羊时认识了漂亮的姑娘索菲亚,他们约定每天在山岗上相会。
有一天,索菲亚没有如约而来,洒力海被告知原来是黑鹰地主绑走了他的心上人,洒力海在昂唐本驻(金鸟)的帮助下救出了索菲亚,他们在一起过了330天幸福的日子,但最后还是被发现了,黑鹰地主火烧牛星山,洒力海和索菲亚化作一对灿烂夺目的昂唐本驻飞向天空。
(三)山川风物传说代表性的作品有《璐妇人斩蟒》、《赤孜拉妩滩》、《称够湾的传说》、《勒退夫斩妖龙》、《九泄和龙宫窝的故事》等。
如《璐妇人斩蟒》讲述了东乡族迎婚曲“哈利”的来历;《赤孜拉妩滩》讲述了赤孜和拉妩与毛速木恶魑(妖怪)斗争的故事,不仅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的美好爱情,也赞扬了他们为当地百姓除害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甘肃东乡族饮食文化介绍
甘肃东乡族饮食文化介绍一、独特的吃鸡风俗饮食文化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生活在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东乡族,以热情好客的纯朴民风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尤其是东乡族古老独特的吃鸡风俗--吃鸡尖,别具一格,令人称奇不已。
据说,这种习俗来自于中亚撒尔塔地方。
东乡族有句俗话说:“客人来了要招待,哪怕明天卖锅盖”。
每当有客人光临东乡族人家,东家首先会把客人让进上房,请客人脱鞋上炕。
摆上炕桌。
盛上干果零食,还会捧上“三炮台”,请你刮碗子。
一会儿又端上花卷、各种炒菜,换下干果盒、油香之类。
能干的主妇在厨房里烧开水,炸油香,还要忙里偷闲拾掇好已请阿訇宰好的小草鸡。
可下冷水锅用急火煮,也可下开水锅用温火炖。
水开了即打细沫,放入囫囵花椒颗粒和细盐,无须再放其他调料。
这样,色泽金黄鲜亮、油光酥软、醇香扑鼻的白水鸡就大功告成了。
做好的鸡,要分解成13块:两个鸡大腿、两个胯子、两个鸡翅、两个鸡小腿、两个鸡岔子、两块勺勺、一块鸡尖。
冒着热气的清水鸡往往是炕桌上最贵重的、也是最后一道菜。
主人再三劝让,热情招呼客人尽兴吃饱。
而把鸡尖夹给最重要的客人。
谁享用了鸡尖,谁就代表全桌客人接受了主人的盛情款待,说明吃了鸡尖的人是主人家席面上的贵客,今天丰盛的美味佳肴陈就是为他的光临而精心准备的。
客人会为得到主人的尊重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主人也会为自己的盛情得到了客人的认可而感到高兴和满足。
二、油炸食品饮食文化东乡族聚居地--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耕地多为山旱地,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洋芋、豆类为主。
东乡族的饮食都离不开这些农作物,尤其是面类食品在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乡族面食及其制作方式多源自中亚,历史悠久。
东乡族妇女个个心灵手巧,厨艺精湛,经她们巧手加工,会变出各色各样、造型别致的面食品。
“左拧是馓子,右拧是麻花”。
馓子是东乡人面食中的佼佼者,也是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和宴请喜事中最上乘的面食精品,色香味俱全,驰名河州。
每当逢年过节之时,便是东乡族妇女们大展手艺的好时机。
民族介绍东乡族
4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是东乡族全民信仰的宗 教,伊斯兰教对东乡族人民的社
会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饮食习惯中,禁食猪和不反刍 的猫、狗、马、驴、骡、杖等动 物
5
服饰风格
服饰风格
A
东乡族的服 饰具有独特 的地方风格
B
男子多穿短 装,戴圆帽, 束红、白或 淡蓝色腰带, 外套束腰大
襟马褂
C
妇女服饰别具 特色,头戴披 肩,身穿绣花 大襟衫,腰系 长围裙,脚穿
音乐和舞蹈则表现了东乡族人民的 生活情感和风俗习惯
3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
A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没
有本民族的文字,大多数人都兼通
汉语,汉文为东乡族的通用文字,
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伊赫瓦尼派
B
新中国成立后,以甘肃省的临夏话
为标准音的"维吾尔文字母为基础的
东乡族文字"(简称"东乡文")已经被
国家批准用来记录东乡族的语言
族从甘肃迁徙到新疆居住
关于东乡族的来源,尚有争议。但一般 认为,东乡族是以回族为主,融合了蒙
古族等形成的
2
文化
东乡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包 括口头文学、书面文学、音乐、舞 蹈、戏剧、工艺美术等
而书面文学则以汉文为主,流传下 来一些民间故事和叙事诗
文化
其中口头文学非常丰富,包括传说、 故事、谚语、民歌等
民族介绍东 乡族
汇报人:XXXXXX 汇报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 历 史 沿 革 3 语 言 文 字 5 服 饰 风 格 7 节 庆 活 动
-
目录
2 文化 4 宗教信仰 6 饮食习惯 8 传统手工艺
东乡族神话故事
东乡族神话故事
**《阿旦与阿乃的故事》**
在很久以前,东乡族有一位英勇的青年叫做阿旦,他与美丽善良的姑娘阿乃相爱并结为夫妻。
他们生活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然而,村庄附近有一个邪恶的巨人,他嫉妒阿旦和阿乃的幸福,经常破坏村庄的庄稼和牲畜,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为了保护家园和村民,阿旦决定与巨人进行一场决斗。
他带上了自己的长剑,踏上了前往巨人居住的山洞的征程。
在山洞里,阿旦与巨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阿旦勇敢地挥舞着长剑,与巨人进行殊死搏斗。
经过一番苦战,阿旦终于击败了巨人,保护了家园和村民的安全。
回到村庄后,阿旦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和赞扬。
阿乃也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此以后,阿旦和阿乃继续在村庄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他们的勇气和爱情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被世代传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气和爱情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同时,爱情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和力量源泉,它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东乡族平伙作文
东乡族平伙作文东乡族平伙,别具一格。
接亲路上要行祭路神、撒白面、过马桥等礼节。
第二天早晨新郎来到岳父家吃“送路饭”,与新娘同吃“同心饭”后,便开始了整个婚礼活动。
东乡族的男女青年结婚时,都兴举行平伙(宴会)。
这是从古代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东乡族称它为“阁乎台”或“高定台”。
平伙是指本寨或本族内部,按户分摊招待客人的集体性酒席。
参加者大多是村里的主要劳力和社员。
除酒菜丰盛外,还设置大盆小盆肉食品、糕点供人享用,使来宾感受到农家乐趣。
第三天要举行宗教仪式——出花园,意思就是去郊游。
主要程序是:新娘给父母及长辈敬茶,由其父母送上几句祝词;再把新娘交给新郎抱起绕庭院一周,表示从此姑娘正式成为丈夫的媳妇了;最后,再次给长辈敬茶,并向祖宗告知生死存亡之事,以免带来不幸。
婚礼期间,还穿插着赛马、对歌、摔跤等娱乐项目。
现在城市人结婚也有“吃高定”的,但它仍然保留着东乡族平伙这种独特的风情习俗。
我们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大山里,听老师说,这儿可能会下雨哦!那边有一条大河流,她们经常说什么“黄河九十九道弯”嘛。
我记得有一次,快下课了,老师突然说:“咱们要进行“传话筒”比赛,看谁的嗓子最亮,唱得好!”哎呀妈啊!要知道那里方言那叫一个难懂啊!又臭又脏!他们可真够笨蛋的,我恨不得立刻把他们骂个狗血淋头才痛快呢!终于盼到了星期六,放学铃声响起来,他们一窝蜂地冲出教室。
首先是“拦门酒”,喝完了,有些女孩甚至往桌底钻,真是丢脸极了!而且桌上还摆满了酒杯……紧跟着,让人眼前一亮的礼炮像离弦的箭似的飞奔出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声音。
轰隆——雷鸣般的掌声夹杂着笑声响彻云霄。
“恭喜新娘、贺喜新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大家都把双手伸开,闭上眼睛做祈祷状,许久,缓慢睁开眼,嘴角都挂着微笑。
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傻得冒泡呢!之后,我坐上车,直达的士。
到了家后,新娘挽着新郎的胳膊,被迎娶到新房,随即,我向他们敬茶,向他们献哈达。
甘肃独有的民族东乡族的来历
甘肃独有的民族东乡族的来历在我国西北边陲甘肃省,还有着东乡族这么一个少数民族,它也是甘肃省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目前有六十余万人,那么这个东乡族是如何起源的呢?他的历史又是什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乡族族称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临夏)的东乡而得名。
新中国成立前并不被承认是单一的少数民族,往往称之为“东乡回”或“蒙古回回”。
这是因为,东乡族在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方面,与西北的回族十分相似,历史文献上也常把它归诸于“回回”民族之内。
东乡族的来历回回色目人说:这种说法主要来自于东乡族的传说。
据说,东乡族的祖先是中亚西亚的撒尔塔人,他们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蒙古军队回返时来到今东乡地区定居下来,并融合了当地的汉、蒙古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东乡族。
所以,东乡族自称“撒尔塔”。
蒙古族说一:东乡族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驻河州一带的蒙古军的后裔,逐渐由“兵”变为“民”的。
传说成吉思汗时期,有许多蒙古军驻守在河州一带,以后大部分调走,但仍有小部分继续留驻在东乡地区。
后来伊斯兰教自西北传入,经青海、循化到达河州一带,当地大多数蒙古人也都改信了伊斯兰教,发展而为东乡族。
蒙古族说二:东乡族是元代窝阔台汗国的一部分蒙古人的后裔。
这部分蒙古人当时因受到周围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的影响,改信了伊斯兰教,从而与原信佛教的蒙古族发生了冲突。
他们被认为是宗教叛徒,被迫东迁,经猩猩峡向内陆迁徙,到达“镇番”(今甘肃省民勤县)。
民族融合说:多民族融合说。
此说认为,东乡族是以东乡地区的回族为主,融合了当地的蒙古族、汉族和藏族,经过长期发展而成。
构成其族源的主要成分,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和蒙古人。
从13世纪以来,河州一带就是包括色目人和蒙古人在内的蒙古军驻守、屯田之地。
东乡族文化 东乡族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乡族文化东乡族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有哪些
导语:东乡族传统手工艺文化东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许多具有东乡族特色的文化。
而这些文化经过多年的传
东乡族传统手工艺文化
东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通过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许多具有东乡族特色的文化。
而这些文化经过多年的传承及改善变得更加的具有历史价值。
下面的东乡族文化为您带来东乡族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
该民族自称“撒尔塔”(Sarta)。
是以撒尔塔人为主,融合当地回、汉、蒙古族等逐渐形成的。
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指定居于中亚一带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主要有突厥人、塔吉克人、波斯人,统称为色目人。
东乡族的来源和形成,一度观点颇为分歧。
其中蒙古人为主说,早在明末清初时期,东乡族人民积极参加了以米刺英、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
由于民族形成的特殊环境,所以东乡族形成时,其社会结构即为社会制度。
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的词汇中,汉语借词较多,也有不少突厥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
东乡族至今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如今使用的是汉文,绝大部分群众懂汉语。
生活常识分享。
家乡的风俗东乡少数民族作文
家乡的风俗东乡少数民族作文哇哦!我要告诉你们,我家乡可真特别呀!我家乡是东乡族,我们有好多超级有趣的风俗哦!
首先,我们每年过年的时候,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大家一起去广场上跳“田
园舞”,那个舞步可复杂了!我记得上次,我跟爸爸一起跳,他的步子老是跟不上,结
果我们俩成了大家的笑柄呢!
还有哦,每逢过节,我们家都要给客人招待好吃的“过水面”,这可是我们东乡族的传统美食哦!我家的“过水面”味道超级棒,大家都说我妈妈做的是全村最好吃的!有一次,我调皮地偷吃了一碗,结果妈妈抓到了,她生气地说:“小家伙,这是供客人吃的,你要等大人们都吃饱了再吃!”我听完赶紧跑到院子里躲起来,哈哈!
不光是吃喝玩乐,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呢!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我们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那些龙舟又漂亮又长,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来观看比赛。
我记得去年,我跟爸爸一起去看,我们支持的队伍赢了冠军,我高兴坏了,跟着队伍一起庆祝,好像自己也是个英雄一样!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习俗,就是每年秋天我们都会举行“红头巾”节日,那天大家都戴上红头巾,一起唱歌跳舞,就连小朋友们也能参加,我们会穿着漂亮的衣服,整个村子都变得特别热闹!有一次,我穿上红头巾,跳起了新学的舞蹈,大家都夸我跳得特别好,我那天真是开心得不得了!
总之,我家乡的风俗真是多姿多彩呀!每次想起这些,我都觉得特别自豪,因为这些风俗不仅展示了我们东乡族的文化,也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快乐。
东乡族的封斋节故事
东乡族的封斋节故事东乡族简介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其中半数以上聚居在东乡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兰州、定西和宁夏、新疆等地。
东乡族因居住在甘肃省临夏地区的东乡而得名。
旧称“东乡回回”、“东乡土人”、“东乡蒙古人”、“蒙古回回”等。
他们自称“撒尔塔”,意思是“中亚信伊斯兰教的色目人”。
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境内山峦沟壑,星罗棋布。
这里盛产的农作物马铃薯,以沙而甜,含淀粉高而闻名。
唐汪川的桃杏,有白兰瓜的醇香。
东乡族讲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同蒙古语相近。
多数人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本民族无文字。
大多数东乡族人都兼通汉语,通用汉文。
东乡人有丰富的群众娱乐活动和民间口头文学,竞技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
“花儿”是东乡族喜欢的歌舞形式。
东乡人的乐器有“四弦子”、笛子和泥制吹器等。
东乡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特别是养羊,在生产中也占重要地位,东乡“三宝”桃杏、瓜果、大红枣享誉全国。
习俗东乡族在进餐时,很讲究礼仪,每一餐饭必须在长辈动筷后,全家才能进餐。
长辈不能按时归家就餐,全家必须等候。
每日三餐都在炕上,炕上放一炕桌,全家人都围着炕桌盘膝而坐。
媳妇在厨房内吃饭。
关于东乡族的历史来源说法甚多,至今还没有确切结论,但其形成和发展,是同元朝帝国的军事活动分不开的。
据近年研究考证,东乡族是以回回、色目人为主体,融合了一部分汉人、蒙古人等发展而形成的。
过去被称为“东乡回回”、“东乡蒙古”、“东乡土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定名为东乡族。
东乡族传统节日习俗东乡族每个月都有节日,每过了年逐月轮换,一年12个月,每个月36年后循环往复一次。
这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乡族的四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尔德节、阿守拉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1、圣纪节纪念穆罕默德诞生和逝世的节日,在伊历3月12日或13日举行(诞生日和逝世日相差一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东乡族文化东乡族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导语:东乡族民间故事在中国有许多的民间故事,而这些民间故事大多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爱情故事他们都有着人们想要
东乡族民间故事
在中国有许多的民间故事,而这些民间故事大多都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中,无论是神话故事还是民间爱情故事他们都有着人们想要表达的内涵。
在东乡族也有着属于自己当地特色的民间故事。
一、东乡族民间故事的题材内容
东乡族民间故事大多是民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集体创作而成,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一)反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
东乡族形成于元末明初,由于元代的民族政策,回族人的地位一般都高于汉族,所以,东乡地区的社会较为稳定。
从清初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政策使东乡族人民深受统治阶级的镇压和迫害。
东乡族的民间故事从普通民众生活的角度出发,深刻地揭露官僚地主阶级的贪婪和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体现了人民群众积极反抗、顽强抗争的精神。
其中较有影响的作品有《三个县的衙役》、《新媳妇驱鬼》、《尕孙子》、《背地的故事》、《俄晃祖哈》,还有“玉斯哈的故事”系列中的《三不做》、《打饿虫》、《怜悯》、《撒谎》、《二两银子的工钱》等。
(二)爱情故事
这类故事主要通过描写青年男女曲折的爱情,表现东乡族青年美好的爱情观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类作品有《双双金鸟》、《蛤蟆姑娘》、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