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清热药PPT精选课件
合集下载
52中药学第十章清热药PPT课件
• 赤芍:
散瘀止痛作用较强(苦泄力大),常用治瘀血阻滞 的跌打损伤和痛经。反藜芦。
• 紫草:
解毒(甘味)作用较强,且透疹,故常用治热毒炽
盛的斑疹颜色紫黯和麻疹未透。
56
第五节:清退虚热药
本类性味苦寒清泄,或甘寒清养或辛 寒清散,主要作用是清虚热,退骨蒸,适 用于温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已伤的夜 热早凉,热退无汗和内伤杂病的肝肾阴虚 内热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等。 使用时常配清热养阴药同用,以期标本兼 治。
高热发斑疹和各种火热毒盛之证,如痈疮疔疖、 丹毒、咽喉肿痛、痢疾、虫蛇咬伤以及癌证等。 应用本类药物应注意热毒症候的不同表现,在气 在血,有无挟湿等而作适当配伍。
20
金银花
21
连翘
22
贯众
23
金银花 -- 连翘-- 贯众
共性:
——清中有散 ——清热解毒,散热(疏散风热) ——外感热病
卫 分——发热微恶风寒——配荆芥、桑叶等 气 分——壮热烦渴——配石膏、知母等 营血分——昏谵斑疹——配生地、丹皮等
3.清热解毒,燥湿散肿可用治湿热火毒诸证
42
• 鸦胆子:
1. 本品燥湿杀虫、凉血,故善治冷积久痢,也治 热毒血痢,现用治阿米巴痢,采用口服与灌肠 并用法,疗效较理想。
2. 苦寒燥湿杀虫,归肝经,故有杀虫截疟之功。 3. 本品腐蚀赘疣取其油,可用治多种疣。
用量用法: 内服:治痢10—30粒,治疟10—15粒,以胶囊 或干龙眼肉包裹吞服。 外用:捣烂外敷或取油外涂。
后者以竹沥化服。
个性:
• 蚤休: 清热解毒作用应用广泛,且有消肿止痛作用。
• 熊胆: 息风止痉作用应用广泛,且有清肝明目作用3。0
蒲公英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清热药药理PPT课件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作用广泛,不仅仅有抗感染作用 ➢ 清热药毒副作用小。
1、抗病原微生物
C、抗菌作用
➢ 抗菌谱 清热药抗菌谱较广。
➢ 抗菌机理 尚不清楚 可能包括以下环节: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出 现皱缩并折入胞浆内;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 干扰糖代谢等。
➢ 抗菌有效成分 已明确的抗菌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黄柏、 三棵针)、黄芩素(黄芩)、绿原酸、异绿原 酸(金银花)、秦皮乙素(秦皮)、苦参碱 (苦参、山豆根)、连翘酯苷(连翘)、色胺 酮(板蓝根、青黛)、癸酰乙醛(鱼腥草)等。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的方法学研究
➢ 中药血清药理实验方法简单地说是将受试物经 口给予动物后,取其血清作用药物源加入离体 反应系统研究其药理作用的一种方法。
➢ 该方法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 ✓ 确定供血清动物 ✓ 给药(剂量?次数?) ✓ 采血(时间?) ✓ 分离血清(灭活?) ✓ 加入离体反应系统中实验观察(加入量?)或
➢ 一般而言,清热药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弱,对 全身感染而言鲜能起效,对一些局部感染如 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能达到抗生浓度,效 果不错。
➢ 配伍或组成复方后抗生范围扩大。
1、抗病原微生物
B、清热药与抗生素进行比较
➢ 清热药抗菌作用弱。
➢ 清热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 确切,改善全身症状显著。
➢ 但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单味药还是 其有效成分的抗菌强度,一般均不及抗 生素。
➢ 他们认为这对中药研究十分重要,因为中药与西药 不同,它不是一个单体化合物,而是大量化合物的 混合体,中药中的每种化合物进入体内都可能经代 谢生成结构不同的其他化合物,在体内发挥药理作 用。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反应这些变化,而直接 添加药物则不能。
中药学PPT课件 清热药
用法:沸水泡服或煎服。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中药学-清热药ppt课件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2)正性肌力作用 (3)负性频率作用 (4)降压作用 (5)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 抗脑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金银花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疮痈疖肿 热毒泻痢
主要成份
绿原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热毒入血,发斑神昏, 咽喉肿痛,丹毒口疮等
主要成份
菘蓝苷、靛蓝 、靛玉红 色胺酮 、挥发油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有效成份:靛蓝、靛玉红 作用特点: 1)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2)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
2.其他药理作用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黄连及小聚碱能提高机体 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3)抗炎、解热
有效成份: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作用特点: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 抑制作用。
(4)抗溃疡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抑制胃酸分泌 、抗幽门螺杆菌
镇静催眠 、降血糖 有效成份:小檗碱
黄连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 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 痛,消渴,痈肿迸疮;外用可 治疗湿疹,湿疮,中耳炎 。 小檗碱 、黄连碱、掌叶防 己碱 、药根碱 等
主要成份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1)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2)抗菌强度与炮制、配伍有关
中药学-清热药PPT
青黛
【药性】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退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 凡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当慎用,或 酌情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一、共性: 1、特点——苦寒之品。 2、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应用:
黄疸——阳黄——身热发黄——配茵陈蒿、栀子 ⑴湿热蕴结 痢疾——热痢——大便脓血——配白头翁、秦皮 所致病证 带下——黄带——色黄质粘——配车前子、椿皮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热与火的关系:
•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药含义
• 清热泻火药含义:
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 及脏腑热证的药物。
• 主治: • 功效:
温病的气分实热证 ---高热、汗出、烦渴, 甚至神昏谵语,脉象洪大有力 (退热作用)
清气分热
内科杂病脏腑气分实热 – 心肝肺胃火 热证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板蓝根
【药性】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适应证】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外感风热,温病卫分及气分——清热解毒,利咽喉 温病热入营血——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病毒性感冒——抗病毒
清肝火、清心火、清肺热、清胃热
• 性能特点:
生津
性味:甘寒为主,其次为苦寒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痰热伤肺 上扰心神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饮食不洁 脾胃 湿蕴而化热 湿热
熏蒸肝胆 阻滞中焦 蕴结大肠 下注膀胱
清热药的分类:根据里热证的不同,将清热药分
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使用注意事项
辨证准确 气分热 清热泻火
实热证
气血两燔
营血分热
气血两清
清营凉血
里热证
阴虚发热(邪热伤阴力强
滋肾阴而除骨蒸 滋阴润燥通便
天 花 粉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或双边 栝楼T.rosthornii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概念:
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作用,故称为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适应证 脏腑火热证
湿 热(湿温)
基本表现: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脾胃 腕腹胀满、呕吐 大肠 泄泻、痢疾、痔疮 肌肤 湿疹、湿疮
肝胆 黄疸、胁肋胀痛、耳肿流脓 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热淋灼痛 关节 红肿热痛
散结消肿 润肠通便 疏散风热 养肝
石
膏
[基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 · 2H20)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内服)
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外用)
[应用]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实热消渴
清热药PPT课件
总结词: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炽盛之证。常 见的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等。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清热药课件ppt
开始,逐渐增加至治疗剂量。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根据 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调整用药
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外用药的用法与用量
外用药主要用于清热止痛、消肿等,使用时需注意清洁创面或患处,避免感染。
用量方面,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一般建议每天使用2-3次,每次适 量涂抹。
外用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 医。
清热药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明 确,应慎用。
监测肝肾功能
长期使用清热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06
清热药的研发与展望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清热药在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
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清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力,增强抵抗力。
清热药的适用症状
01
02
03
04
温热病
如感冒、流感、肺炎等由病毒 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
等症状。
热毒证
如疮痈、丹毒、淋巴结炎等由 热毒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
内热证
如口渴、烦躁、失眠、便秘等 由体内热邪引起的症状。
其他
如风热感冒、湿热黄疸、肝火 上炎等由热邪引起的其他症状
。
02
配伍与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中病即止
清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 ,故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
配伍禁忌
如石膏、知母不宜与藜芦 同用;黄柏、黄连不宜与 四环素类药物同用。
个体差异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的配 伍用药。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根据 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调整用药
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外用药的用法与用量
外用药主要用于清热止痛、消肿等,使用时需注意清洁创面或患处,避免感染。
用量方面,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一般建议每天使用2-3次,每次适 量涂抹。
外用药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就 医。
清热药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安全性尚未明 确,应慎用。
监测肝肾功能
长期使用清热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
06
清热药的研发与展望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清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了清热药在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机
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02
清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力,增强抵抗力。
清热药的适用症状
01
02
03
04
温热病
如感冒、流感、肺炎等由病毒 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咳嗽
等症状。
热毒证
如疮痈、丹毒、淋巴结炎等由 热毒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
内热证
如口渴、烦躁、失眠、便秘等 由体内热邪引起的症状。
其他
如风热感冒、湿热黄疸、肝火 上炎等由热邪引起的其他症状
。
02
配伍与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中病即止
清热药多苦寒,易伤脾胃 ,故不宜久服,中病即止 。
配伍禁忌
如石膏、知母不宜与藜芦 同用;黄柏、黄连不宜与 四环素类药物同用。
个体差异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体质状况进行个体化的配 伍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栀子《本经》
清利肝胆 湿热
2、湿热黄疸 常配茵陈、黄柏,如茵陈
蒿汤或栀子柏皮汤。
39
栀子《本经》
清清血利而热止下通凉血焦淋湿热
3、血淋涩痛:
常配伍利尿通淋的车前子、
木通、滑石等药物。如《和剂局 方》八正散。
热毒、火毒证。如疮疡肿毒,咽喉肿 痛,热毒痢疾,大头瘟毒等。
10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5、清虚热药:
多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 蒸为主要作用。善治疗热邪伤阴及 阴虚潮热。
11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里 同治。
2、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应 气血两清。
12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3、若阴虚发热时,应选用凉血滋阴、除蒸法 则。常配伍滋阴药。
4、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5、若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当忌用。 6、中病即止,防止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1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性能特点: 善入气分,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
既可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标。 有一部分药物除寒凉之性外,多兼有甘味, 甘寒相合,清热养阴生津,对热性病津伤口 渴之症,有表本兼治之效。
栀子、炒栀子、姜栀子、栀子 炭、栀子仁
34
栀子《本经》
35
栀子《本经》
36
栀子《本经》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 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37
栀子《本经》
临床应用:
本能品,泻善有火治很疗好除各的烦种除热烦证功
心烦。
1、热病心烦: 躁扰不宁,失眠——配淡豆豉 高热,神昏谵语——配黄连
之”
一、清热药的含义: 凡以药性寒凉,清解里
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 称为清热药。
5
第九章 清热药
二、清热药的功效:
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 热解毒,清热燥湿,清虚热。
6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1、清热泻火药:
寒凉性突出,善入气分,既可 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 标,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善治疗气 分实热证。
14
石膏《本经》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处方用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15
石膏《本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16
石膏《本经》
《“透实表医石热常用泻解学膏者与,火白肌衷,,知以的虎之中凉放清母加作力参而胆汤热相强用西能用。。须清,泻录散之外为 热 如感》,,火有:有直
29
知母《本经》
总之,知母味苦甘气寒凉,质地柔润, 上能清肺润肺以止咳,中能清胃养胃 以止渴,下能滋肾阴退虚热。为上中 下三焦既有热邪,又有阴虚证的必用 之品。
30
知母《本经》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
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31
知母《本经》
歌曰: 知母清胃又润肺, 滋肾生津潮热退,
清热药
1
清热药
学习要求: 1、掌握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症、
配伍方法、使用注意。 2、掌握清热泻火药的特点及石膏、知母、
栀子、夏枯草的功效、应用、性能特 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2
第九章 清热药
3、掌握清热燥湿药的特点,4味药物的功效、应用、 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4、掌握清热解毒药的性能特点,7味药物的功效、 应用、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7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2、清热燥湿药:
药性偏于苦燥清泄,以清热燥 湿为主要作用,善应用于湿热内蕴 或湿邪化热的病症。如湿温,泻痢, 黄疸等。
8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3、清热凉血药:
善入血分,以清热凉血为主 要作用,善治疗血分实热证。
9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4、清热解毒药: 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善治疗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 烫伤,外伤出血
19
石膏《本经》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煅
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20
石膏《本经》
石膏以内清气分实热,肺胃之火, 外解肌肤之热为见长,凡实热炽盛 之证,用之无不奏效。
21
石膏《本经》
石膏解肌清气分, 肺胃之热功效甚, 烦躁谵语急先用, 生津止渴治斑疹。
27
知母《本经》 常 黄清配 芩二泻石 、母肺膏浙宁热、贝嗽汤
2、肺热咳嗽,痰常黄配粘川稠贝母,、发麦热冬、气逆
天冬, 二冬二母汤
若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咯血。
28知Leabharlann 《本经》滋肾阴,泻相 火,退骨蒸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选用盐知 母,配伍盐黄柏,如知柏地黄丸。
此外,亦可应用阴虚肠燥便秘,
常配伍生地、麦冬、玄参。
5、掌握清热凉血药的特点,4味药物的功效、应 用、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使用注意。
3
第九章 清热药
6、掌握清虚热药的特点及青蒿、地骨皮 的功效、应用、性能特点、典型配伍和 使用注意。
7、掌握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 二花与连翘,生地与玄参,牡丹皮与赤 芍的功用异同点。
4
第九章 清热药“热者寒
22
知母《本经》
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生
用或盐水炙用。 处方用名:
知母、知母肉、光知母、毛知母、 盐知母。
23
知母《本经》
24
知母《本经》
25
知母《本经》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26
应用:
清热泻火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烦渴多饮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泻火 的作用。如白虎汤。
胜金丹。
1、气分实热证:壮热,烦渴,大 汗出,脉洪大。
17
石膏《本经》
清泻肺热
石膏善治实热
常消配渴伍。 杏
2、肺热咳嗽气喘,咯痰黄仁稠等。。
3、胃火牙痛、头痛,实甘热津寒止消清渴渴热,生。
若津伤内热消渴,石膏亦可应
用,配知母、 生地、 如玉女煎
18
石膏《本经》煅石膏外用 。有 敛疮生肌,收湿 拔干,止血之功。
热病烦渴与咳嗽, 治疗消渴功效倍。
32
石膏、知母功用异同点:
清热 泻火 除烦 止渴
石膏 知母
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 清解的特性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寒凉性较弱,甘寒滋润 清润的特性 可泻相火,退虚热
相须为用 气分实热 肺胃热证
33
栀子《本经》
来 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
熟果实。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