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有感
非遗感悟心得简短
![非遗感悟心得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fccf86d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7.png)
非遗感悟心得简短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名词,在我过去的认知里,总觉得它遥不可及,仿佛是被束之高阁的珍宝,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真正走进了非遗的世界,也让我对它有了全新的感悟和理解。
那是一个阳光并不怎么明媚的周末,我被朋友硬拉着去参加了一个非遗文化展览。
说实话,一开始我是百般不情愿的,心里想着还不如在家睡个懒觉,追追剧。
但当我踏入那个展览大厅的瞬间,我知道,这次我来对了。
展览的第一个区域是剪纸艺术。
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挂在墙上,那细腻的线条,巧妙的构图,让我忍不住凑近了仔细瞧。
有一幅作品尤其吸引我,那是一个大大的“福”字,周边环绕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如牡丹、喜鹊、如意等等。
我不禁感叹,这得需要多么精湛的手艺和多大的耐心才能完成啊!就在我看得入神的时候,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坐在一张小桌子前,正专心致志地剪着纸。
只见她手中的剪刀上下翻飞,就像一只灵动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了她的手中。
我好奇地凑过去问:“奶奶,您这手艺是怎么练出来的呀?”奶奶抬起头,微笑着看着我说:“小姑娘,这可不容易啊!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学剪纸,这一剪就是几十年。
刚开始的时候,手被剪刀磨破了无数次,但是我就是喜欢,所以一直坚持下来了。
”说着,她把手中的小兔子递给我,“来,送给你,喜欢吗?”我接过小兔子,心里暖暖的,连忙说:“喜欢,太喜欢了,谢谢奶奶!”离开剪纸区域,我们来到了糖画的摊位前。
做糖画的是一位中年大叔,他面前的锅里熬着一锅金黄的糖浆,散发出诱人的香甜气息。
只见他舀起一勺糖浆,在案板上飞快地挥洒起来,不一会儿,一条活灵活现的龙就出现了。
周围的小朋友们都发出了惊叹声,我也被大叔的手艺折服了。
我忍不住问大叔:“这糖画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是不是很难啊?”大叔笑着说:“可不是嘛!这不仅需要手上的功夫,还得有想象力。
每一笔都要恰到好处,不然就毁了。
而且这糖浆的温度也很重要,太高了容易烫到手,太低了又画不出来。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c3da66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5.png)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那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酷炫的宝藏世界,可太有意思了。
刚一进馆,我就被那些五花八门的展品和展示给惊到了。
感觉就像是有无数个小精灵在跟我招手,每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先说那些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吧。
有刺绣,那针线在布面上就像是跳舞的小仙子,绣出的花朵栩栩如生,好像都能闻到花香。
我就站在那儿想,这得是多巧的手才能干出来的事儿啊。
绣娘们估计都是有魔法的,把丝线变成了一幅幅令人惊叹的画卷。
还有剪纸呢,薄薄的纸张在艺人的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三两下就剪出了各种奇妙的形状,有人物、动物,一个个活灵活现的。
我就寻思着,自己拿张纸剪,估计只能剪出个四不像。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传统戏剧相关的展示。
那些花花绿绿的戏服,精致得不像话。
我站在那儿,仿佛能看到舞台上的角儿们穿着它们,咿咿呀呀地唱着,甩着水袖,那小步迈得又稳又好看。
戏台上的一招一式那可都是文化的沉淀啊。
虽然我平时听戏不多,但在那儿看着那些戏服和道具,就突然觉得传统戏剧真是个神秘又迷人的艺术。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一些传统的美食制作工艺。
看到那些介绍,我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
像烤鸭的制作,从鸭子的挑选到最后端上桌,每一步都有讲究。
我就想啊,这吃了这么多次烤鸭,都没好好了解过背后这么复杂又有趣的故事。
这可不仅仅是吃的,更是一种传承了多少年的手艺。
在馆里走着走着,我就越来越感叹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是一本本活着的历史书,它们没有被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而是以各种各样生动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且这些文化遗产可不是那些干巴巴的东西,它们是有温度、有生命力的。
但是呢,我也有点小担忧。
在现代社会这么快节奏的发展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会不会慢慢被大家遗忘呢?我看到馆里有不少小朋友在参观,心里就想,还好,还有希望。
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这个宝藏馆,来感受这些文化遗产的魅力,让它们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总之呢,这趟参观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我收获满满,也对咱们的传统文化更加肃然起敬了。
非遗作品展览观后感
![非遗作品展览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b54079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9.png)
非遗作品展览观后感前几天去看了一个非遗作品展览,那可真是一场超级酷的视觉盛宴,就像掉进了一个装满宝藏的魔法世界。
一走进展览厅,就感觉像穿越了一样。
那些非遗作品就像是来自不同时空的使者,各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精美的刺绣作品。
我滴个乖乖,那针脚细密得就像蚂蚁的行军路线,整整齐齐又充满了变化。
绣出来的花鸟鱼虫就跟活的似的,感觉随时都会从布上飞出来或者游出来。
有一幅绣的是牡丹花,那花瓣层层叠叠的,颜色从浅到深过渡得自然极了,就像真的有一束盛开的牡丹摆在那儿,还散发着阵阵香气呢。
我当时就想,这刺绣的人得有多大的耐心和多巧的手啊,我连缝个扣子都能把线绕成一团乱麻。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些剪纸作品。
这剪纸可不像我小时候随便乱剪的那种窗花,那简直是在纸上玩魔法。
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非遗传承人的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几下子就变成了一幅充满故事的画。
有一幅剪纸是一群孩子在过年放鞭炮的场景,那些孩子的表情都活灵活现的,鞭炮的碎屑都像是在空中飞舞。
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就琢磨着这剪刀怎么就像长了眼睛似的,该留的地方留,该剪的地方剪得那么干脆利落。
还有那些陶瓷作品呢,那造型和色彩简直绝了。
有的陶瓷瓶上画着山水,那山水就像是真的一样,有雾气腾腾的感觉,就像我站在一座云雾缭绕的山脚下。
而且那些陶瓷的质地看起来特别温润,摸一下都感觉像是摸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雅兴。
我当时就特别小心,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把这些宝贝给碰坏了,那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这个展览看下来,我对非遗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觉得非遗好像离我很远,就是一些老掉牙的东西,但是现在才发现,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超级酷的艺术宝藏啊。
每一个作品背后都有传承人的心血和故事,他们就像守护着魔法世界的魔法师一样,坚守着这些古老的技艺。
我特别希望更多的人能来看这个展览,来感受一下非遗的魅力,可不能让这些好东西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失传了。
这一趟展览看下来,就像上了一堂超级有趣又特别有意义的历史和艺术课,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再去看一次了。
非遗文化观后感
![非遗文化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653017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8.png)
非遗文化观后感非遗文化观后感汇编4篇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非遗文化观后感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遗文化观后感1非遗文化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今天,我们学校就举办了"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首先是开幕式。
这次的开幕式特别隆重,有许多精彩的表演,我们看得不亦乐乎。
一个个精彩的表演结束了,终于到了,我们最期待的"看粤剧"的活动啦!但由于个人原因,我选择了"画非遗"这个活动。
接下来,让我带大家来参观参观吧!"画非遗",也就是画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了美术室,我看到今天的主题是"龙形拳"。
龙形拳是什么呢?龙形拳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拳术之一。
源于清朝乾隆时代,相传于少林五枚所传,龙形拳是19世纪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创、影响曾经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的一种武术拳法。
惠州惠城区和博罗、龙门县的多个林姓村落是龙形拳传承地。
而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这个。
快看,同学们画得很认真,老师也在细心地指导我们。
同学们有时工笔细描,有时又挥笔速写,把龙形拳的各种姿态画出来,看起来就像是在武术比赛呢!最后有个"非遗墟市",同学们有的买了奶油蛋糕,有的买了粽子,有的买了腊肠,还有的买了鱼丸。
我们的活动丰富吧,今天可真开心啊!非遗文化观后感2好消息!好消息!今天我们学校将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主要是让我们体验祖先们遗传下来的手工和绝活绝技,希望我们下一代能继续传承下去而开展的活动,今天有好多领导包括副区长都“大驾光临”了,真是“壮观”。
今天早上,老天似乎在考验我们,太阳像一把燃烧的怒火,直往我们的头上撒,我们每个人的头顶都冒了烟,汗水顺着脸颊往下爬,非常难受,但为了能听到更多的知识,我们还是硬着头皮站着,副校长吴老师看我们太热,也允许我们坐下,我迷迷糊糊听到一句话:下面我宣布,新桥一小非遗进校园,现在开始!接下来由副区长首先做了重要讲话,现场我们还欣赏了撞歌、鼓词、木偶等三个“非遗”表演节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547182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0.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怀着满心的期待走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珍藏着无数民间智慧的结晶,当我踏入其中的那一刻,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一进门,那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就将我紧紧包围。
展览厅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展品,每一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先辈们的智慧。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剪纸作品,那纤细的线条、生动的图案,让人不禁感叹剪纸艺人的心灵手巧。
这些剪纸有的描绘了民间故事,有的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场景,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看着这些剪纸,我仿佛能看到剪纸艺人坐在窗前,手中的剪刀在红纸上游走,剪出一个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世界。
继续往前走,我被一组精致的刺绣作品吸引住了。
那细腻的针法、鲜艳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
刺绣作品上的花鸟鱼虫仿佛要从布料上飞出来一般,充满了灵动之美。
这些刺绣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针一线都蕴含着绣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在过去,刺绣是女子必备的技艺之一,她们用刺绣来装点生活,传递情感。
如今,虽然时代在变迁,但这些刺绣作品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博物馆的一角,摆放着一些古老的陶瓷制品。
这些陶瓷有的造型古朴,有的色彩斑斓,每一件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从简单的陶碗到精美的瓷瓶,每一个制作过程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汗水。
陶瓷的烧制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还需要对火候的精准把握。
看着这些陶瓷,我仿佛能看到窑火熊熊燃烧,工匠们在一旁精心照料的场景。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也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
除了剪纸、刺绣和陶瓷,博物馆里还展示了许多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雕、竹编、皮影戏等。
每一种文化遗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和脆弱。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452a62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9.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怀揣着满满的好奇与期待,走进了那座神秘而又充满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仿佛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
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巨大的壁画,上面描绘着各种古老的技艺和传统的场景,瞬间就把我的心给勾住了。
我沿着展览的路线慢慢前行,第一个吸引我的是剪纸展区。
那一张张薄如蝉翼的红纸,在艺人的巧手下,变成了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
我凑近仔细瞧,发现那些细微的线条竟然如此流畅,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艺人是怎么做到仅凭一把剪刀,就能将心中所想完美地呈现在纸上的呢?我站在那儿,想象着艺人全神贯注剪纸的模样,他们的眼神一定充满了专注和热爱。
再往前走,是一个展示木雕技艺的区域。
那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精美的木雕作品,有神态各异的佛像,有生动逼真的动物,还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物场景。
其中有一件作品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一个正在劳作的农民形象,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农具,仿佛下一秒就要在田地里辛勤耕耘。
我忍不住用手轻轻触摸着那木雕的纹理,感受着艺人一刀一刀刻下的温度和力量。
那些或深或浅的刻痕,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接着,我来到了陶瓷展区。
看着展柜里那些精美的瓷器,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那些青花瓷,蓝白相间的图案是那么的典雅;那些粉彩瓷,色彩鲜艳而又柔和;还有那些玲珑瓷,镂空的部分精巧细致,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象着匠人们在窑炉前忙碌的身影,他们精心地控制着温度和火候,只为了烧制出一件完美的瓷器。
每一件瓷器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都承载着他们对这门技艺的执着和热爱。
走着走着,我被一阵悠扬的音乐声吸引住了。
顺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原来是一个皮影戏的表演区域。
幕布后面,艺人们熟练地操纵着皮影,演绎着精彩的故事。
那一个个小小的皮影人物,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生动。
他们的动作是那么的灵活,表情是那么的丰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
我站在观众席里,完全被这精彩的表演给吸引住了,眼睛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幕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bff19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3.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前阵子,有幸去参观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那体验,真叫一个绝!一走进展览的大厅,就仿佛踏入了一个时光隧道,各种各样的非遗项目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但其中最让我着迷的,还得数那巧夺天工的剪纸艺术。
剪纸展区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正坐在桌前,神情专注地摆弄着手中的剪刀和红纸。
她的眼神中透着一种坚定和温柔,仿佛手中的剪纸不是一张纸,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我好奇地凑上前去,想要一探究竟。
只见老奶奶先将红纸对折了几次,然后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剪了起来。
那剪刀在她手中就像是一只灵动的蝴蝶,上下翻飞,轻盈地舞动着。
不一会儿,一个精美的图案就初现雏形。
我瞪大眼睛,努力想要看清老奶奶的每一个动作,却发现根本跟不上她的节奏。
“奶奶,您这手艺也太厉害了!您学剪纸多久啦?”我忍不住问道。
老奶奶抬起头,微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小姑娘,我这剪纸啊,可剪了大半辈子喽!从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一直剪到现在。
”我看着她那双布满皱纹却依然灵活的手,心中不禁充满了敬佩。
“那您一开始是怎么学的呀?”我好奇地追问。
老奶奶轻轻叹了口气,说:“那时候条件可没现在好,没有专门的老师教,我就自己琢磨。
看到别人家窗户上的剪纸好看,我就厚着脸皮去要,拿回家自己照着剪。
剪坏了不知道多少张纸,手指头也不知道被剪刀扎破了多少次。
”说着,她伸出手指给我看,上面还真有不少细小的伤疤。
我听得入了神,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奶奶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剪纸的场景。
“不过啊,看到自己剪出来的作品越来越好看,心里那个美呀,就觉得吃再多的苦都值了!”奶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里充满了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
这时,奶奶手中的剪纸终于完成了。
她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幅精美的“花开富贵”图展现在我们眼前。
那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每一片花瓣都那么细腻,那么生动。
“哇!太漂亮了!”我忍不住赞叹道。
奶奶把剪纸递给我,说:“小姑娘,喜欢就拿回家去。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e59adc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c.png)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感1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见过波涛汹涌的大海;作为祖国的花朵,我爬过雄伟的万里长城;作为祖国的希望,我读过“知识的力量”……却没见到过祖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叶小舟水上行,透着雾里看仙境。
柳岸芦花迎风展,待到何处都是春。
”我用这首诗来形容手工蚕丝绣做的图案一点也没错。
看得我一直叫好,差点鼓起掌来。
妈妈告诉我咱们是来参观的,需要保持安静。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参观收获吧!面塑人、鲁班锁制作技艺、耿氏角雕、沙土画、铜版画、皮影、烙画等看得我眼花缭乱,但是我还是一边认真看,一边记笔记。
将我所看到的用文字记录下来,保持这份珍贵的参观游记。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姜艳华用抚宁剪纸艺术剪的作品《天下第一关》,那幅作品栩栩如生,画面上有守卫长城的士兵;有人来人往的路人和叫卖的小贩们;还有活灵活现的马车……我有一种身临其中的感觉,看到古代的天下第一关古都的风貌,感受到了一关脚下百姓当时生活的'情景。
“现在我来考你们一个问题,看谁能回答得出来”跟我一起来参观的好朋友妈妈说道。
我俩自信满满地回答道:“考吧!今天参观的内容我们都记住了”“知道天下第一关的牌匾是谁题词的吗?”我不回答让正在看我作文的你来回答,知道是谁了吗?让大家带着疑问走进秦皇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寻找答案吧!中午到家后妈妈给我蒸了粘豆包,“妈妈这是非遗美食”“对呀!看来今天的参观你真是有所收获”妈妈点了点头。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以前一直不知道楼下阿姨送来的豆包这么有名的,今天中午的豆包好香……还是回到我的正题上来吧!本次活动收获多多,拿起笔记录下来。
虽然不是一些名胜古迹但是相信小朋友跟我一样之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陌生,通过今天的活动参观,我觉得我要改变之前的看法了。
参观非遗文化遗产有感作文
![参观非遗文化遗产有感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3b0b5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f.png)
参观非遗文化遗产有感作文《参观非遗文化遗产有感》“哎呀,周末又到啦,我们干点啥呢?”我眨巴着眼睛问爸爸妈妈。
“要不,我们去参观非遗文化遗产展览吧,听说可有意思啦!”爸爸笑着提议。
“好呀好呀!”我兴奋地拍手叫好。
于是,我们一家人来到了非遗展览的地方。
一走进大厅,哇,里面好热闹啊!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文化世界。
我好奇地这里瞅瞅,那里看看,各种各样的非遗展品让我眼花缭乱。
突然,我被一阵热闹的声音吸引了过去。
原来是一群人围在一个展台前,我急忙挤了进去。
“哇,这是什么呀?”我忍不住惊叹道。
“小朋友,这是剪纸艺术哟。
”一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笑着回答我。
只见老爷爷的手中拿着一把剪刀,在一张红纸上灵活地穿梭着,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就出现在了眼前。
“太厉害啦!爷爷,您是怎么做到的呀?”我满脸崇拜地问。
“哈哈,这可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耐心呀。
”爷爷笑着说。
我看着那精致的剪纸,心里想着:这可真是了不起的艺术啊!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展示陶艺的地方。
一位大姐姐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着一个陶瓶,她的手指在陶土上轻轻舞动,就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乐曲。
“姐姐,做这个难不难呀?”我凑过去问。
“只要你喜欢,就不会觉得难呀。
”姐姐温柔地回答。
我想象着自己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陶艺作品,心里充满了期待。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很多其他的非遗项目,比如刺绣、木雕、糖画等等。
每一个都让我惊叹不已,我不禁想:我们的祖先可真是太有智慧了!“哎呀,这些非遗文化遗产可真是宝贝呀,要是失传了该多可惜呀!”我忍不住感叹道。
“所以呀,我们要好好保护和传承它们呀。
”爸爸摸着我的头说。
参观完非遗展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些非遗文化遗产不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吗?它们闪耀着历史的光芒,照亮了我们的文化之路。
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和传承呢?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多了解这些非遗文化,也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的价值和魅力。
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吗?。
非遗馆的参观作文
![非遗馆的参观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9e621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9.png)
非遗馆的参观作文朋友们!你们知道非遗馆吗?如果不知道,那可就亏大啦。
今天我就带你们走进非遗馆,一起去感受那些奇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刚走进非遗馆,就像穿越到了一个神秘的传统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色彩斑斓的民间手工艺品。
那些剪纸作品,简直绝了!一张普普通通的红纸,在艺人的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你看那剪纸上的人物,活灵活现的,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纸里跳出来给你讲个故事呢。
有个剪纸是个老寿星,他的胡子又长又白,脸上的皱纹都透着喜气,那眼睛弯弯的,就像两个小月牙。
我当时就想啊,这艺人的手得多巧啊,比魔法师还厉害。
再往前走,就是精美的刺绣展区了。
我凑过去仔细看,那些丝线在绣布上交织出一幅又一幅如梦如幻的画面。
有一幅绣的是牡丹,那牡丹就跟真的似的,花瓣层层叠叠,颜色从浅到深,过渡得自然极了。
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在诉说着刺绣艺人的耐心和匠心。
我心里暗暗感叹,这要是让我绣,估计得把布绣成一团乱麻,还得扎自己好几针。
还有那些陶瓷,哇哦!它们整齐地排列在展架上,像一个个等待检阅的士兵。
有的陶瓷上画着山水,你看那山,巍峨挺拔,水呢,波光粼粼的,就像把整个大自然都搬到了这小小的瓷器上。
我当时就在想,这做陶瓷的师傅是不是把自己变成了缩小版的神仙,才能在这方寸之间创造出如此宏大的世界。
在非遗馆里,我还看到了一些传统的小吃制作工艺。
有个师傅正在做糖画呢。
他拿着一个小勺,里面装着热乎乎的糖稀,然后就在一块铁板上熟练地画起来。
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蝴蝶就出现在眼前了。
我眼巴巴地看着那糖画,直咽口水,师傅看我那馋样,笑着说:“小娃子,想吃就拿去。
”我接过糖画,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那甜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感觉自己都要幸福得飘起来了。
参观完非遗馆,我就像经历了一场文化的洗礼。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时间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记忆。
我想啊,我们可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宝贝,让它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可不能让这么棒的东西失传了。
参观非遗文化的感想
![参观非遗文化的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eb04867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2.png)
参观非遗文化的感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
我有幸参观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深深被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吸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参观非遗文化的感想。
首先,参观非遗文化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多样性。
中国拥有广袤的疆域和众多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在展览中看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非遗项目,如京剧、蒙古族的马头琴演奏、苏州园林建筑等等。
通过这些展示,我深刻领略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个独特的宝藏,展现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次,参观非遗文化让我对传统技艺的深度和精湛程度感到震撼。
中国的非遗项目大多源自千百年前的古代手工艺,它们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和磨练,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的境界。
例如,我亲眼目睹了一位老师傅展示了捏泥做陶的过程。
他的双手熟练地塑造着泥坯,然后运用特定的技巧进行雕刻,最后烧制成精美的陶艺品。
这一系列的工序需要艺人对材料和技艺的深入理解,更需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传统技艺之精湛,使我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更深的敬仰之情。
另外,参观非遗文化让我深刻认识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因为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艺术的热情不如从前。
然而,这些非遗项目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在展览中看到,有一些非遗项目开始通过创新与时俱进,吸引年轻人的参与和学习。
例如,一些京剧表演团队融入了时下流行的音乐和舞蹈元素,使得京剧更容易受到年轻一代的喜爱。
这种创新的传承方式能够使非遗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也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最后,参观非遗文化给我留下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中国非遗文化代表着我们伟大的历史和文明,它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藏。
无论是非遗项目的技艺还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之处。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自己拥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感到无比自豪。
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有感
![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7f49bb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6.png)
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有感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这场展览云集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展览馆,仿佛穿越了时空,那些古老的工艺、精美的刺绣、独特的雕塑等作品一一呈现在我眼前。
它们背后蕴含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技巧,代表着中国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中,我对剪纸艺术情有独钟。
那些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或人物、或动物、或花卉,都充满了生机和灵动。
每一幅作品都展现出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对生活的热爱。
比如姜艳华用抚宁剪纸艺术剪的作品《天下第一关》,那幅作品栩栩如生,画面上有守卫长城的士兵;有人来人往的路人和叫卖的小贩们;还有活灵活现的马车……我有一种身临其中的感觉,看到古代的天下第一关古都的风貌,感受到了一关脚下百姓当时生活的情景。
此外,我还欣赏了面塑人、鲁班锁制作技艺、耿氏角雕、沙土画、铜版画、皮影、烙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一项技艺都让我眼花缭乱,我一边认真看,一边记笔记,尽量把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保存在心中。
参观完这场展览后,我深有感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承载着灿烂文明,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技艺和艺术形式逐渐被遗忘。
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与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学校、社区和媒体都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人们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有信心和动力传承下去。
这次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代表着过去的历史,更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75bcea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后感前阵子,我有幸参观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那可真是让我大开了眼界,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奇妙世界。
一进入展览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那剪纸可真是巧夺天工啊!红的纸、绿的纸、黄的纸,在剪纸艺人的手中,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了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形象。
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像是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威风凛凛的大老虎;还有姿态优美的人物,穿着古装的美女,衣袂飘飘,仿佛要从纸上走下来一般。
我凑近了仔细瞧,发现那些线条细腻得让人惊叹,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艺人是怎么做到用一把小小的剪刀,就能剪出这么复杂又精美的图案的呢?我站在那里,想象着艺人在灯光下,全神贯注地剪纸的样子,心里充满了敬佩。
再往前走,是一个制作糖人的摊位。
做糖人的师傅手艺娴熟,只见他舀起一勺糖浆,在案板上轻轻挥洒,不一会儿,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出现了。
那翅膀薄如蝉翼,仿佛轻轻一扇就能飞起来。
旁边的小朋友们眼睛都看直了,一个个跃跃欲试。
我也忍不住买了一个,拿在手里,都舍不得吃,就怕破坏了这精美的艺术品。
舔上一口,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也跟着甜滋滋的。
接着,我被一阵悠扬的音乐吸引了过去。
原来是有人在表演皮影戏。
幕后的艺人操纵着那些小小的皮影人物,嘴里还说着台词,声音抑扬顿挫,十分生动。
我站在幕布前,看着那些皮影在灯光的映照下,活灵活现地演绎着故事,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置身于那个充满传奇的世界里。
那些皮影人物的动作是那么流畅,表情是那么丰富,真让人难以想象这是靠艺人的双手来控制的。
在一个角落里,我看到了一位绣娘在专心致志地刺绣。
她的手中拿着一根细细的针,丝线在她的指尖穿梭,不一会儿,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就出现在了绣布上。
那花瓣的层次感,那颜色的过渡,简直比画出来的还要美。
我好奇地问绣娘:“这得花多长时间才能绣好啊?”绣娘微笑着说:“这可急不得,有时候一件作品得花上好几个月呢。
”我不禁咋舌,这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和毅力啊!还有那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工匠们把一团团泥巴变成了精美的瓷器。
非遗感悟心得体会(3篇)
![非遗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b32394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4.png)
第1篇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我有幸亲身参与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深切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对非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一、非遗的魅力1. 丰富的文化内涵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哲学、道德等方面的内涵。
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在参与非遗传承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非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2. 独特的艺术价值非遗艺术形式多样,如剪纸、刺绣、泥塑、书法、绘画等,各具特色。
这些艺术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习非遗技艺,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传承。
3. 强烈的民族认同感非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在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民族身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同时,非遗也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纽带,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非遗的传承与保护1. 传承人培养非遗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的培养。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交流等活动,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
同时,鼓励传承人收徒传艺,让非遗技艺得以传承。
2. 教育普及非遗教育是传承非遗的重要途径。
学校和社会应将非遗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开展非遗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
3. 创新发展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要注重创新发展。
将非遗与现代科技、现代审美相结合,开发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产品,拓宽非遗的传承渠道。
4.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保护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扶持。
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形成合力。
三、个人感悟1. 传承责任作为一名非遗传承者,我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非遗技艺,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究非遗感悟心得体会(3篇)
![探究非遗感悟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04f9e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8.png)
第1篇一、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行动。
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年,我有幸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究活动,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二、非遗探究过程中的感悟1. 感悟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
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知识。
比如,我国的传统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都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
通过探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
2. 感悟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
在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深感民族文化底蕴的深厚。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智慧、情感和创造力,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我国的剪纸、刺绣、陶艺等传统技艺,不仅展示了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3. 感悟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增进与世界各国的友谊,促进文化交流。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心得体会1. 心得体会一: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提高全民非遗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政府、学校、媒体等应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意识。
同时,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实践中去。
2. 心得体会二:加强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
参观非遗馆观后感范文通用
![参观非遗馆观后感范文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a9c2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2.png)
参观非遗馆观后感范文通用参观非遗馆观后感范文通用1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校长妈妈去雨花区非遗馆参观。
非遗馆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里面有湘绣、皮影戏、酒坊……和蔼可亲的导游姐姐首先带我们参观了湘绣馆。
她给我们介绍了双面绣、单面绣、色绣……一进馆,我们就看到了巨幅的单面绣-“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讲话,形象栩栩如生,逼真极了。
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幅作品三个人一起绣了三年,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从远处根本看不出一根线的痕迹,感觉就是一幅画。
接着,我们看了双面绣,正面是一只斑斓大虎腾空而起,仿佛在追一只猎物,背面就是一只纯白可爱的小猫咪,很悠闲地舔着自己的爪子,眼望着前方。
我摸了摸这幅绣品,像一片很薄的玻璃,从反面竟然可以看到我的手掌,真是非常神奇!最后我们看了色绣。
色绣和双面绣一样,也有两面图案,正面是两片翠绿的荷叶托着一朵洁白的荷花,背面就是一朵一模一样的桔色荷花。
出了湘绣馆我们就去了手工场,里面有很多可爱的布娃娃,木头做的.竹蜻蜓可以立在手指上,吹一下就能转起来,感觉它能飞起来似的。
还有一个超级大的布南瓜,我甚至想吃了它。
我们还看了有趣的皮影戏、活字印刷体……也在馆内合了影,留了纪念。
出了馆,大家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学校。
参观非遗馆观后感范文通用2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校长妈妈去雨花区非遗馆参观。
非遗馆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里面有湘绣、皮影戏、酒坊……和蔼可亲的导游姐姐首先带我们参观了湘绣馆。
她给我们介绍了双面绣、单面绣、色绣……一进馆,我们就看到了巨幅的单面绣-“开国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地讲话,形象栩栩如生,逼真极了。
导游姐姐告诉我们,这幅作品三个人一起绣了三年,真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我从远处根本看不出一根线的痕迹,感觉就是一幅画。
接着,我们看了双面绣,正面是一只斑斓大虎腾空而起,仿佛在追一只猎物,背面就是一只纯白可爱的小猫咪,很悠闲地舔着自己的爪子,眼望着前方。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8fec6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a.png)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观后感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中,我走进了那扇通往历史与传承的大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这一经历,宛如一场穿越时光的旅行,让我领略到了那些被岁月沉淀却依然熠熠生辉的瑰宝。
踏入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进入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世界。
展厅内的灯光柔和而温暖,恰到好处地照亮了每一件展品,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剪纸作品,那细腻的线条、精美的图案,让人不禁感叹民间艺人的巧夺天工。
剪纸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展现出生活的百态、世间的美好。
看着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我仿佛看到了农舍里的妇女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用手中的剪刀剪出心中的希望与憧憬。
移步向前,是一排精美的刺绣作品。
那细密的针脚、鲜艳的色彩,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刺绣艺人的耐心与专注。
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和无尽的智慧。
从传统的花鸟鱼虫到现代的人物肖像,刺绣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我的心。
我想象着那些刺绣艺人在昏黄的灯光下,低头专注地穿针引线,将岁月与情感一针一线地绣进作品中。
再往里走,是一个展示陶瓷制作工艺的区域。
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陶瓷作品,让我对陶瓷这一古老的技艺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拉坯到塑形,从烧制到上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艺人具备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看着那些精美的陶瓷作品,我仿佛看到了窑火前艺人那专注的眼神,感受到了他们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在博物馆的一角,还有一个展示民间音乐和舞蹈的区域。
那里播放着古老的乐曲,展示着传统的舞蹈服饰和道具。
民间音乐那悠扬的旋律、独特的节奏,仿佛能穿透心灵,让人陶醉其中。
而那些精美的舞蹈服饰和道具,则让人感受到了民间舞蹈的魅力与活力。
看着那些展品,我仿佛置身于热闹的乡村集市,看到了人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尽情舞蹈,庆祝着丰收的喜悦。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与独特。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象征。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a7569b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b3.png)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观后感朋友们!我前儿去参观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震撼的体验啊!刚走进馆里,就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
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在那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我首先被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住了。
像剪纸,以前我就觉得剪纸嘛,不就是用剪刀剪个花花草草啥的。
可是到了馆里才知道,这剪纸简直就是指尖上的艺术奇迹!那些艺人能把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剪成超级复杂又栩栩如生的图案。
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就好像下一秒它们就要从纸里蹦出来似的;还有各种神话故事里的人物,那表情、那姿态,每一个细节都特别精致。
我站在那儿看了好久,心里就琢磨着,这得是练了多少年才能有这手艺啊,我自己拿着剪刀估计只能剪出个歪歪扭扭的四不像。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刺绣的展区。
哇塞,刺绣简直就是用针线在布上画画啊!那些丝线在艺人的巧手下,变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颜色搭配得那叫一个绝,每一针都像是带着魔法,绣出的花朵娇艳欲滴,绣出的鸟儿仿佛都能听到它们的鸣叫。
我凑上去仔细看,那针线的密度让我惊叹不已,这可比我在衣服上缝个扣子难上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不同地方的刺绣还有自己的特色,苏绣的细腻、湘绣的色彩浓烈,各有各的美,就像不同性格的美女,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还有那些传统的戏曲服饰和道具,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戏服上的花纹和装饰华丽得不得了,金银丝线交织在一起,在灯光下闪瞎我的眼。
那些精美的头饰,我感觉要是戴在头上,自己瞬间就能变成舞台上的角儿。
我都能想象到演员们穿着这些戏服在舞台上表演时的样子,肯定是美轮美奂,就像从古代画卷里走出来的一样。
除了这些好看的东西,馆里还有很多关于传统技艺传承的展示。
看到那些老艺人带着年轻的徒弟们,手把手地传授手艺,我就觉得特别感动。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流传下来真的不容易,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努力传递着这珍贵的文化火种。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有点小感慨。
非遗博物馆的观后感
![非遗博物馆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53afb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3.png)
非遗博物馆的观后感前几天去了趟非遗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有趣的“老物件儿大赏”啊!一走进非遗博物馆的大门,就感觉像掉进了一个时间的漩涡,被各种古老的技艺和传统的宝藏包围了。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眼睛都不够用了。
先说说那些精美的刺绣吧。
哇塞,以前只在电视上或者衣服上看到一些刺绣的小花纹,觉得挺好看的。
可到了这儿才知道啥叫“小巫见大巫”。
那一幅幅刺绣作品就像是用针线画出来的画儿一样,一针一线都充满了魔力。
有一幅绣着牡丹花的,那牡丹花瓣层层叠叠的,颜色从深到浅过渡得自然极了,就像真的牡丹在眼前盛开一样。
我凑近了看,都不敢大口喘气,生怕把那些细细的丝线吹乱了。
我就在想啊,这绣娘的手得多巧啊,是不是都被神仙点化过,才能把丝线摆弄成这样的艺术品。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那些传统的木雕。
那些木雕的造型千奇百怪,但又都栩栩如生。
有一个小猴子木雕,那小猴子的表情就像在跟你调皮捣蛋似的,眼睛滴溜溜地转,小手还挠着头,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到你身上抢吃的。
而且木雕上的每一个纹理都特别清晰,摸着那些纹路,就感觉能摸到雕刻师傅在创作时的那份专注和热情。
这哪是木头啊,分明就是被赋予了生命的小精灵嘛。
还有那些手工制作的陶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泥巴,在匠人的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有的陶器上画着简单又古朴的图案,虽然没有现代那些花花绿绿的图案那么耀眼,但就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儿。
我就站在那儿,想象着几千年前的古人也是拿着这样的陶器喝水、盛东西,感觉自己好像和古人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联系呢。
不过呢,在看这些非遗宝贝的时候,我也有点小感慨。
这些传统的技艺啊,好多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现在的人都忙着玩手机、玩电脑,对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关注得越来越少了。
我就看到有个老师傅在那儿现场展示刺绣,周围虽然围了一些人,但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地看一眼就走了,真正感兴趣去问师傅问题的没几个。
这就像那些非遗宝贝在大声喊着:“看看我呀,我可有意思了!”但是好多人都没听见一样,真有点让人心疼。
参观非遗文化馆的观后感
![参观非遗文化馆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a2d447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a.png)
参观非遗文化馆的观后感在繁华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与琐事,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去感受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瑰宝。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非遗文化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时光之门,让我沉浸在了一个充满智慧与传承的世界里。
非遗文化馆的建筑外观并不张扬,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却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个路过的人。
走进文化馆的大门,一股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
大厅内的布置简洁而庄重,展示着各种非遗项目的介绍和图片,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参观之旅充满了期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展示区。
那些精美的剪纸作品,有的细腻如发丝,有的粗犷而豪放,每一刀每一剪都蕴含着艺人的心血和情感。
看着这些剪纸,我仿佛看到了艺人专注的眼神和灵活的双手,在纸上舞动出一个个生动的形象。
有寓意吉祥的花鸟鱼虫,有充满故事性的人物场景,每一幅都让人赞叹不已。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每逢过年,窗户上贴的那些红红火火的剪纸,给家里增添了许多喜庆的氛围。
而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剪纸本身,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继续前行,我来到了传统刺绣的展示区域。
那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细腻的丝线在绣布上穿梭,绣出了栩栩如生的花鸟、山水和人物。
有的作品色彩鲜艳,有的则素雅清新,每一种风格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韵味。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每一针每一线都极为精细,这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和专注力啊!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已经很少能看到这样的手工刺绣了。
那些机器批量生产的商品,虽然便捷,但却缺少了手工刺绣所蕴含的温度和情感。
接下来,是传统陶瓷制作的展示区。
各种精美的陶瓷制品陈列在展柜中,有造型古朴的陶罐,有色彩绚丽的瓷盘,还有精致小巧的瓷杯。
陶瓷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从泥土的选择、揉制到塑形、烧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看着那些光滑细腻的陶瓷表面,我仿佛能感受到匠人们在窑火前的辛勤付出。
陶瓷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器皿,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有感
和平里四小四(5)中队王紫澄
龙年元宵节这天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
一进展览厅大门,我简直被展道两边摆放的工艺美术品惊呆了。
只见两边的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陶瓷艺术品,大小不一的民族乐器,还有各民族的针织品及刺绣,竹编木雕等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一边仔细地观看,一边认真地记录,还不时用照相机拍摄这美妙的非遗展品。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非遗艺术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美妙极了。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津泥人张和浙江仙居花灯这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先说说泥人张吧,展台里面,一位泥塑艺人正在专心致志地雕塑着一个半尺高的泥人工艺品——钟馗,只见那钟馗仙风道骨,惟妙惟肖;展台的玻璃橱窗里面摆放着一排排已经雕塑好的、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泥人雕塑,似乎每一个泥人都有了生命一样,真假难辨。
我最喜欢的是姚明和马三立的泥塑像。
姚明的塑像生动逼真,只见他左手托着篮球,右手叉着腰,衣服前胸上还写着“CHINA 13”的队员号呢,有趣极了!姚明左边站着身材矮小的马三立老先生的泥塑像,他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两鬓斑白,右手捂着左嘴角,仿佛在悄悄地对大家说着“逗你玩儿”的单口相声,太形象了!
再说花灯非遗工艺品,正赶上元宵节闹花灯,全国各地的花灯展品,象春天花园五彩缤纷的花儿一样,争奇斗艳,美丽极了!这些花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浙江仙居花灯了,这些展灯小巧玲珑,个个都点亮着,你争我抢,发出了黄色、绿色、红色和粉红色不同的光芒,十分耀眼,仿佛在告诉参观的人们:“我是最好看的!”“不对,我才是最好看的!”好不热闹啊!
非遗展上,我还看到了其他许许多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获丰硕,感想很多。
我想,我们伟大祖国的各族人民真是勤劳、聪明,创造出了这么多美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世界人民感到各种美的享受,我梦想着融入到这非遗艺术美的世界里,发挥自己聪明才智,也去为大家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评语:紫澄,本文观察细致入微,语言朴实流畅!不错!
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