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之佛教的宗派
中国佛教的宗派及中心思想

中国佛教的宗派及中心思想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才正式形成宗派,计大乘八宗,小乘二宗(又有史家将小乘的俱舍归入法相宗,成实归入空宗,故一般只提八宗).大乘八宗,其中慈恩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多偏于教理的发挥、解说;禅宗、密宗、净土宗、律宗,偏于行持,重在讲行,教理方面就不如前面四宗广繁.在历史上又将禅宗称为宗下、宗通,将经教称为教下、说通.现将各宗派分别介绍如下:慈恩宗:又名法相宗、唯识宗。
讲法相唯识,主要经典为《华严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
三论宗:又名空宗、无相宗、中观宗。
讲般若,讲空。
依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等立宗。
天台宗:又名法华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槃经》为扶疏,《大品般若经》为观法。
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
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以发挥“法界缘起”的思想为宗旨,又称法界宗。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
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
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净土宗:以普贤菩萨为始祖,主张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因其中国初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
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
该宗所依经典为三经一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世亲菩萨的《往生论》。
密宗:又作真言宗、瑜伽宗、金刚顶宗、毗卢遮那宗、开元宗、秘密乘.此宗以毗卢遮那成佛经,金刚顶经等为依.立十住心,统摄诸教,建立曼荼罗,三密(身、口、意)相应,即凡成圣。
其不思议力用,惟佛能知,非因位所能测度,故曰密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达摩宗、无门宗。
指以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探究心性本源,以期“见性成佛”之大乘宗派.该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金刚经》、《六祖坛经》为其根本典籍。
中国文化概论之佛教的宗派剖析

菩萨 佛
• “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反映 的是天台宗的宇宙观、本体观、认识论。 一念三千是以主观吞没了客观,认为精神 产生了物质。三谛圆融看来折中,不偏于 一方,但实质上还是否定万事万物的客观 存在。一心三观强调神秘的直觉,可以把 握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它 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 展而成一家之言,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 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元明以后, 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并净土,形成“教在天台, 行归净土”之风。 •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 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 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 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 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 止观是天台宗的根本“法门”。天台宗正 式提出“止观双修,定慧并重”作为这一 派最高的修养原则,从而把南义北禅统一 起来。所谓“止”,即定,是摄的意思, 要控制,止定自己的心,不可散乱,要专 注一境。所谓“观”,是观想佛教义理, 思考佛理佛法,获得佛教的智慧。两者相 辅相成,“因定发慧,由定入慧”。
专题 隋唐佛教宗派
天台宗(法华宗)
此宗名稱:
• 天台宗:智顗大師棲身天台山,创 立一宗之教觀,後世稱為天台大師。 • 法華宗:此宗教义以《法华经》为 依据 ,且最尊崇法華經。
此宗典籍
•
• 以《妙法蓮華經》為正依經典 以《大智度論》為指南 • 以《大般涅槃經》為扶疏 • 以《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 訶止觀》(天台三大部)為根本
• (2)三性说 • 三性说是唯识宗对宇宙万事万物 本性、本质、本体的看法,认为 一切事物的本相有三种:
• ①遍计所执性——一切众生都对各种现 象虚妄的加以分别,普遍地对万物加以 分别、比较、认识,把对事物的区别执 着于客观的真实存在,这就叫所执。实 际上事物的差别与不同并非真实,因而 是以无为有,这就叫遍计所执性,应该 否定。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41)

大学中国文化概论考试(试卷编号141)1.[单选题]宗法制的核心是()A)男尊女卑,男子继承B)无论长幼,立贤不立长C)嫡长子继承答案:C解析:2.[单选题]佛教中国化之后,____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华严宗B)天台宗C)法相宗D)禅宗答案:D解析:3.[单选题]维吾尔族语属( )A)汉藏语系B)阿尔泰语系C)南亚语系D)南岛语系答案:B解析:4.[单选题]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_______。
A)文化内涵B)文化外延C)文化经历D)文化结果答案:C解析:5.[单选题]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是()A)楚辞B)汉赋C)唐代格律诗D)宋词答案:C6.[单选题]佛教的基本教义是()A)“二谛”法B)“四谛”法C)轮回法D)十二因缘答案:B解析:7.[单选题]下列哪一个不是法家的代表人物()A)韩非子B)墨子C)李斯D)商鞅答案:B解析:8.[单选题]文字神赐说的一个典型代表是____。
A)“河图洛书说”B)“仓颉造字说”C)“敬惜字纸”D)“百寿图”答案:A解析:9.[单选题]汉代的_______是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A)《皇帝内经》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伤寒论》答案:A解析:10.[单选题]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层面的文化变革,以下不正确是()。
A)物质层面B)制度层面C)价值层面D)观念层面答案:C解析:A)本草纲目B)黄帝内经,C)新修本草D)神农本草经答案:D解析:1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对“朔”的解释正确的是()A)日、月黄道经度相同的时刻B)日、月经度相同的时刻C)日、月黄道纬度相同的时刻D)日、月纬度相同的时刻答案:A解析:13.[单选题]董仲舒学说的特点是以( )思想为中心A)儒学B)法家C)道家D)墨家答案:A解析:14.[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南方私家园林的建筑特点的是()A)精致清幽B)曲折奇巧C)恢宏庄严D)色彩淡雅答案:C解析:15.[单选题]以下哪个特征不是种过戏曲的基本特征( )A)大众化B)规范性C)高度综合性D)娱乐性答案:C解析:16.[单选题]孟子被后人尊称为( )解析:17.[单选题]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自2011年起,每年的______为“中国旅游日”。
佛教分几大宗派,各自有什么特色?

佛教分几大宗派,各自有什么特色?天台宗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
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大智度论》作指南,《大般涅盘经》为扶疏,《大般若经》为观法。
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是该宗的根本典籍。
此宗的主要思想是实相和止观,以实相阐明理论,用止观指导实修。
该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
它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展而成一家之言,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援和信奉,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
元明以后,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并净土,形成'教在天台,行归净土'之风。
该宗在汉族地区虽几经兴衰,但仍廷续至今不绝。
三论宗三论宗,中国佛教宗派。
隋吉藏创立。
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
此宗所依经典,自罗什、僧肇、僧朗相承以来,就以《大品》、《法华经》、《华严经》为宗依。
至法朗又加《涅盘经》。
即有4部大经,所以隋唐诸三论师的传记中每每有'四经三论'或'四论三经'之说。
此外《维摩经》、《仁王经》、《金刚般若经》、《胜鬘经》、《金光明经》等,也都有较详细的疏解。
《智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是此宗的根本论典,除《智论》外,吉藏均有注疏。
关于此宗的专着如《大乘玄论》、《法华玄论》、《净名玄论》、《二谛章》、《三论玄义》等皆是此宗的要典。
诸法性空的中道实相论,为此宗的中心理论。
法相宗法相宗,中国佛教宗派。
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
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
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主要奉古印度大乘佛学瑜伽一系学说,其所依经典,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本,以《百法明门论》、《五蕴论》、《显扬圣教论》、《摄大乘论》、《杂集论》、《辨中边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颂》、《大乘庄严经论》、《分别瑜伽论》等十论为支的所谓'一本十支'为主要典籍。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
主张修习禅定,故名。
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
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
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
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
“二入”指“理入”和“行入”。
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
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
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
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以上引申扩充而来。
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实际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钑(531~597)。
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
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
智钑注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
其判教,主张“五时八教”,把自己信奉的《法华经》列为佛的最高最后的说法。
其教义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显现,以中、假、空三谛圆融的观点解释世界。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
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
因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
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
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
亦称"莲宗"。
这一宗派认为靠个人的力量企图解脱现实世界的苦难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佛力的接引、援救,才能离开现实的污秽的世界,往生西方净土。
净土宗用念佛名作为宗教修行的主要方法。
每天念佛万声以至十万声,长期养成习惯,死后即可得到佛的接引,送往西方安乐净土。
由于修行简易,不要理论,甚至不必识字,只要会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得到解脱,故在社会上容易流行。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心、、、、、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
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
《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
《》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
《》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B.兵家C.道家D.墨家名家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B.《官场现形记》C.《红楼梦》D.《初刻拍案惊奇》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C.金文D.石鼓文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中国文化概论 佛教文化

自古名山僧占尽:四大佛教名山 (1)五台山与文殊菩萨(释迦右胁 侍)
(2)普陀山与观音菩萨
普陀山梵音洞
观音菩萨
至 心 称 圣 号 即 蒙 显 应 慰 群 情
默 祷 观 金 身 不 舍 大 悲 示 妙 相
观世音菩萨
(3)峨眉山与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释迦左胁侍)
(4)九华山与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
佛教节日
第二,社会观: 绝圣弃智、自然无为、小国寡民
“绝圣弃知,民里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 利,盗贼无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楫,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 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3、缘起论和“四法印” 缘起论是佛教的核心内容,是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根本特
征,阐述了宇宙万物万法皆由因缘所生之相状及其原由。 (1)无造物主,而是“果从因生”,“因又有因,缘又有 缘”。 (2)无我,包括“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类。“人无我” 即人空,人身不外乎是色等结合而成,没有永恒的自在的主体; “法无我”即法空,宇宙一切皆由因缘而产生,不断变化,没有 永恒坚实的自体。 (3)无常,任何事物都不存在永恒的固定的状态,只是“因 果相续”的“刹那生灭”。 (4)因果相续,因缘所生的一切像流水一样,永不间断。
佛教由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在西元前6世纪创立,与基督教、 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
现代佛教可分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二大传承,其中北传佛教 又可分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因此佛教又可分为三大传承。
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版)·第八章·第三节

一、禅宗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佛教在中土的传播,一直在两个层面上开 展:一是对佛教经义的探究,作为宇宙人生最终 目的追寻的哲学;二是对佛教的“制度”层面的研 究,作为一种求得解脱现实痛苦、抵达某种生活 妙境的“修行”手段。我们可分别将它们比作佛教 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佛经翻译,佛理的深 究,与汉民族先秦时代就萌芽发展的老庄哲学相 互融通,使得佛教适应了中国文化的要求,使得 中国佛教走出一条迥异于印度的道路,融会成中 国的佛教,禅宗就是印度佛教变为中国佛教的一 个显著标志,而禅宗的兴起以“六祖”慧能成名为 标志。在其弟子撰制的《六祖坛经》中,记载了 慧能师从弘忍求法 ,得五祖衣钵,弘扬禅法的事 迹。
瘗发塔
慧能与禅宗
慧能说法“以定慧为本”, “先立无念为宗”,在定慧无念中寻求顿悟。 所谓无念,就是虽有见闻觉知,而常空寂之意。 六祖慧能以自己极高的天赋,简单规避了不识字的缺憾,借助可以不 陷繁琐名相的优势缩短了成佛的距离,一时间名声鹊起。他提出的通过内 心领悟而成佛的修法之道,简便易行,对于大多数追求解脱的信徒来说, 不啻直指心性的捷径,也成为佛教中国化的突出特征。
当代佛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左)
观音经变图(上)
三、禅宗的基本观点
讲究“ 禅悟” ,所求由远而近,由外 而内 ,一切修行的目的与路途只是认识本心、自性, 把脱离苦海成佛 定位到主体对自我的认识上。
禅宗把人心佛性化,人人皆可成佛,认 为一切的修行不过是明自性,也即认识本心,直指本心 的“顿悟成佛”,依靠灵性“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 性 ”。
六祖参悟成佛图
二、禅宗形成的原因
敦煌壁画:西域众生图
禅宗的形成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完成,也体现了佛教由繁琐到简捷 的变化,其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1. 佛教发展的自身规律 佛教传入的客观因素是由于世乱人非, 信仰危机,人们追求遁世。内部原因是中国 传统的老庄哲学中有着与佛教相通的因素。 魏晋时老庄哲学被高门望族知识分子所垄断, 中下人士不具谈玄论道的知识修养,人们只能 在传播方式大众化的佛教中寻求寄托。佛教随 着寺院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提倡而强盛,加 上经卷浩繁、学派理论日益丰富,宗派斗争 日趋尖锐,以及佛教上层人士走出寺院加入到 统治集团,成为身披佛衣的显贵,都使佛教陷 入严重的危机,而禅宗以独特的“即心即佛”、 “见性成佛”、“言下顿悟”迎合了下层民众的趣味。所得的仍是佛教的精 神,但修行的方法却变得明快简捷。
中国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宗派中国佛教宗派中国佛教是由汉语系佛教亦称大乘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亦称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藏语系佛教亦称喇嘛教三部派组成的。
其中,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全国仅云南独有。
佛法原为应机而说,受众根器不一,理解各异,遂有大小乘之分;论辩千年未休。
汉时传入中土,因经典传译众多,师承各具法脉,着重经论亦异,遂依其判摄传派,有过许多派别。
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
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实二宗,是一般盛行的十大宗派。
1,浙江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又是道教南宗祖庭所在地和济公“活佛”的故乡,因而闻名于世。
隋开皇十八年(598)创建。
智顗于天台山开创我国佛教天台宗,此寺为我国天台宗根本道场。
日本佛教天台宗及日莲宗均以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
还有很多佛教宗派均与我国天台宗有直接或间接的渊源。
唐贞元十年(804)日本僧人最澄偕弟子义真来寺,从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观,并依道邃受菩萨戒。
回国后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日莲宗,奉国清寺为祖庭。
大中七年(853),该宗五祖圆珍;南宋乾道四年(1168),该国临济宗初祖荣西等,都曾先后来此巡礼求法。
近年来,朝拜祖庭者更是不绝于途。
2,南京栖霞寺是佛教“三论宗”的发源地。
南齐永明七年(489)创建。
隋吉藏在此创立我国佛教三论宗。
为国内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489年)。
梁僧朗于此大弘三论教义,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栖霞寺历史上几易其名。
最初称栖霞精舍,唐时改名功德寺,五代十国时改为妙因寺,宋代又改名为普云寺、栖霞寺、崇报寺、虎穴寺。
明洪武五年(1372年)复称栖霞寺。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与清兵作战时,栖霞寺毁于战火。
1919年重建。
3,山西玄中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中国文化概论

禅宗与佛教中国化关键词:禅宗佛教中国化内容摘要:在众多的佛教宗派中,禅宗的寿命独长。
别的宗派几乎都销声匿迹,而禅宗巍然犹在。
其次——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禅宗越向前发展,越脱离印度的传统,以至完全为中国所同化,有的学者简直就说,禅宗是中国的创造,话虽过点分,却也不无道理。
佛教自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此后经过东汉、魏晋的初传,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普及,南北朝的深入传播和佛教研究的兴盛,进一步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和宗教习俗结合,到隋唐时期形成许多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宗派,标志着佛教民族化阶段的基本结束,此后进入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时期。
在隋唐产生的佛教宗派中,禅宗富有鲜明的个性,具有易于适应社会现实,贴近儒教士大夫和普通民众,简单易行的性格,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使它得以在唐末五代迅速兴起。
佛教民族化的历程: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约三、四百年的传播,已经深入到大江南北的各个地方,受到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的普遍的信仰。
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来自印度和西域的学僧在中国僧俗信徒的协助之下,借用中国传统的儒、道等思想概念、术语将大量的佛经译为汉文,并且师资相传,对佛经进行讲解和注释,将佛教的佛菩萨信仰、因果报应说教和深浅不同的教义理论向社会各个阶层进行宣传,不断扩大佛教的影响。
进入南北朝(420-589)时期以后,随着佛教的深入普及,在南北方陆续兴起研究佛教经论的风尚。
在佛教经论中,主张人人可以成佛的《法华经》、宣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大涅槃经》、论证诸法性空和中道的《般若经》及《中论》等、论述“三界唯心”的《十地经论》、讲心性转变的《楞伽经》等大乘经典,以及讲述早期佛教解脱理论和系统的名相分析的阿毗昙(小乘论书)等,都被普遍研究、注释和讲解,形成以讲一部或多部佛教经论为主的众多学派。
这种对佛教经论的深入研究和著述,促进了佛教对传统儒、道思想和民间信仰、习俗的吸收,将佛教的中国化进程向前推进一大步。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对佛教各类经典、教义的研究比较,确定以大乘佛教作为为中国佛教的主体。
我国佛教有哪些主要宗派?

龙源期刊网
我国佛教有哪些主要宗派?
作者: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7年第06期
答:佛教自印度传入,经过长期与中国文化思想和社会习俗的融通、结合,形成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
汉语系佛教流行的主要有8个,即: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禅宗、律宗、唯识宗、三论宗、密宗。
宋朝以后,佛教各大宗派逐步走向融合,直至今日各派已少有门户之见。
藏语系佛教主要有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噶当派等,各有其教义和修行特点。
尤其是十五世纪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黄教),至今仍在我国蒙藏地区盛行。
巴利语系佛教,在我国同样有不同的教派,不过他们只是在律仪(编者注:僧侣遵守的戒律和立身的仪则或法律的礼节)上的不同,而非教义上的径庭。
佛教宗派

佛教宗派
【佛教】传播到每一个地区相应的变化,形成许多宗派。
中国:有汉语系、藏语系和巴利语系三大系统。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各自形成一些学派和宗派。汉语系佛教主要有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华严宗、密宗等;藏语系佛教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格鲁派。此外还有希解、觉宇、觉囊、夏鲁等几个小派。其中格鲁派的规模最大。巴利语系佛教主要有润(又分摆罢、摆孙二个支派)、摆庄、多列(又分达拱旦、苏特曼、瑞竟、缅坐四个支派)、左抵四派。
日本:有天台宗、真言宗、净土宗、净土真宗、禅宗(临济、曹洞、黄檗)、日莲宗等;现代尚有属于日莲系的新兴宗派创价学会、立正佼成会等。
朝鲜:有曹溪宗、涅槃宗、太古宗和圆佛教等。
斯里兰卡:早期有大寺派、无畏山寺派和祗多林寺派;现代有暹罗派、阿摩罗普罗派、罗曼那派等三大派。
越南:有灭喜禅派、无言通禅派、草堂禅派、竹林禅派、了观禅派和禅净合一的莲宗派等
缅甸:早期有僧伽罗僧伽派、末罗姆摩僧伽派、偏袒派、全缠派、现善法派、瑞琴派、门派等。
泰国、柬埔寨、老挝:主要佛教宗派有法相应部和大部派。
中国文化概论 浅析佛教中国化

浅析佛教中国化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摘要: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了一个长期的中国化过程,佛教的中国化主要表现在译经、格义、僧官制度,与农业结合及其判教开宗上。
关键词:佛教中国化格义僧官制度判教开宗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支撑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厦。
这其中,儒、道是由中国本土产生的,而佛教则是从国外输入的。
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在传入中国以后,经历了长期的中国化过程,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
一、什么是“佛教中国化”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由于它的思想学说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原有的思想有巨大差异,所以,在其传入中国后,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壮大,就必须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实际情况,在教义理论的内容和形式、传播方式、修行实践等各个方面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逐渐适应中国的国情。
事实上,佛教自传人中国以后,由于其学说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佛儒之间为了争夺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开展了长达近千年的争论。
在争论中,佛教为了争取在中国发展的机会,针对当时中国的情况对佛教义理、修行方式和政治价值取向都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最终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并推动和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换言之,佛教这样一个从两汉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直至隋唐时期繁荣的过程,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佛教中国化。
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一一禅宗的出现,则是佛教中国化完成的标志。
简言之,“佛教中国化,就是佛教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而不断调整传播方式和不断发展义理的过程。
”①二、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表现(一)佛教初传入华与译经格义“印度佛教传人中国的大致年代,应该是在西汉末年和汉初年之间,正是公元一世纪初叶前后。
”②而关于佛教初传人中国的确切时间,学术界存在着很多种说法,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
查阅资料可以看到,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传入说”③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三国时期魏国鱼豢《魏略·西戎传》记载:“或汉哀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庐大月氏使伊存口授《浮屠经》。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5

第⼗三章中国古代宗教 这⼀章的核⼼是 第⼀节中国远古宗教 1 、宗教的本义是指⼈与神的⼀种关系。
2 、宗教的最主要特征之⼀,是⼈对某种超⾃然⼒量的盲⽬信仰和崇拜,这使得它与象征⼈类⽂明之理性、理智等在相当程度上是对⽴的。
3 、宗教产⽣的认识根源是⼈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即意识,是指对⾃⾝的本质及⾃⾝与⾃然界相互关系的意识。
4 、宗教的产⽣本⾝就是⼈类⽂化活动的结果,是⼈类⽂化发展⼀个重要的环节。
5 、中国远古宗教形式以⾃然崇拜、动物神崇拜、⿁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形式,其中尤以⾃然崇拜和⿁魂崇拜最为盛⾏。
6 、⾃然崇拜就是把诸如⽇⽉星⾠、风云⾬雪及⾄名⼭⼤川等⾃然现象神化,进⽽把它作为⼀种超⾃然的⼒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与赐福。
其中尤以⽇神为重。
第⼆节道教与中国古代⽂化 1 、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是⼀种较成熟、系统的⼈为宗教。
2 、道教的主要思想渊源有三:⼀是中国古代的⿁魂崇拜;⼆是战国以来的神仙⽅术;三是秦汉时期的黄⽼道。
3 、道教成为⼀个有组织的独⽴的宗教,是在东汉时期。
五⽃⽶道主要是教⼈悔过奉道,以符⽔咒语治病,创始⼈是张陵,即张天师;东汉时期另⼀派为太平道,创始⼈是张⾓,与黄⼱军有联系。
4 、道教在魏晋时期有较⼤的发展,东晋葛洪从神仙⽅术的⾓度创⽴了道教的凡⿍系,代表作是《抱朴⼦》。
5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由道家经典《⽼⼦》⽽来,主张道是宇宙万物之本原,同时⼜是灵⽽有性的神异之物。
6 、道教信奉的神是三清尊神,最终⽬标是得道成仙。
7 、中国古代科学中不少学科与道教关系密切,包括化学、医学、药学、⽓功。
8 、道教对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成为⼴泛,深刻,有些影响甚⾄延续⾄今。
第三节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 1 、中国的佛教是外来宗教,来⾃于印度,创始⼈是悉达多。
乔达摩。
2 、佛教四谛:苦集灭道,是佛教的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或真理,也称“四圣谛”。
3 、佛教的修⾏⽅法是戒、定、慧。
中国佛教宗派之天台宗、华严宗

智顗
智顗,天臺宗的實際創始人。天臺大師、智者大師。 智顗,天臺宗的實際創始人。天臺大師、智者大師。 天臺三大部: 法華玄義》 法華文句》 天臺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 觀》; 天臺五小部: 觀音玄義》 觀音義疏》 天臺五小部:《觀音玄義》、《觀音義疏》、《金光明經 玄義》 金光明經文句》 觀無量壽佛經疏》 玄義》、《金光明經文句》、《觀無量壽佛經疏》。 教观(教相、觀心)双运:佛教聖典各種說法,自形式、 教观(教相、觀心)双运:佛教聖典各種說法,自形式、 內容等觀點加之分類、整理、推判而窮究其真理, 內容等觀點加之分類、整理、推判而窮究其真理,屬思想 體系理論,稱教相門;為體驗其真理修行方法, 體系理論,稱教相門;為體驗其真理修行方法,或講說要 諦實踐,則稱觀心門。 諦實踐,則稱觀心門。 解行(知解與修行,解理行事也)并重。 解行(知解與修行,解理行事也)并重。
(3)一念三千
一念三千是天臺宗修觀行時的觀法。 一念三千是天臺宗修觀行時的觀法。 臺宗修觀行時的觀法 一念:亦稱一念心,指心念活動之最短時刻, 一念:亦稱一念心,指心念活動之最短時刻, 當前現實的妄念; 當前現實的妄念; 三千:一切法,即世間與出世間一切善惡、 三千:一切法,即世間與出世間一切善惡、性 相差別之總現象。 相差別之總現象。 一念三千:即凡夫一念之中, 一念三千:即凡夫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間諸 法性相。 法性相。蓋天台宗思想即針對介爾一心即具三 千世間之迷悟諸法。 千世間之迷悟諸法。
1.主要人物 1.主要人物
傳法世系: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 傳法世系:杜順-智儼-法藏-澄觀- 實際創始人法藏。 密。實際創始人法藏。 法藏(643-712)華嚴宗實際創宗者, 法藏(643-712)華嚴宗實際創宗者,宗 內稱為三祖。去雲華寺師事智儼, 內稱為三祖。去雲華寺師事智儼,聽講 華嚴經》 得其嫡傳。先後于太原寺、 《華嚴經》,得其嫡傳。先後于太原寺、 雲華寺講《華嚴經》 武后賜以賢首之名, 雲華寺講《華嚴經》,武后賜以賢首之名, 人稱“賢首國師” 人稱“賢首國師”。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简答题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学习笔记:简答题简答: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答:(1)文工团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
(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一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试大收集2.狭隘文化应握的三个要点?答:(1)狭义文化不但发为为中心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公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第二多地了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流器个中华文化中起死回生放导作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文化的作用。
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文化纵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5.文化传统的物点和作用?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21)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心致志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起负面作用的。
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答:(1)首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主席大的专区连系在一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力敌,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
中国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的宗派三论宗:以研习古印度高僧龙树及其弟子提婆所著《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而得名。
因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最早传艺“三论”,故被尊为初祖,经弟子传承,到隋代的吉藏而集大成。
其基本教义是主张万物虚幻,但凡俗人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修道者即认为是空无实体,这就是真、俗“二谛”。
既然万物“非有非无”,则一切“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这就是“八不偈”。
唐贞观八年(公元625年),这一派经朝鲜僧人传入日本。
三阶宗:也称“三阶教”、“普法宗”,祖师为北朝的信行,所依据的经典是《大方广十轮经》和《大集经》等,其教义是把佛教按时期、处所、人众分成三个阶段,认为既不能遵守戒律,又不能领悟佛法的众生处于第三阶段,必须提倡苦行忍辱,消除罪恶,甚至死后还要以身布施,把尸体供鸟兽食用,然后收骨起塔。
认为一切佛像是泥龛,不须尊敬,一切众生是真佛,所以要尊敬;主张不念阿弥陀佛,只念地藏菩萨。
这些宗旨与当时佛教界的理论和行持很不协调,因此不断受到打击,屡遭禁绝,到宋代归于湮灭。
天台宗:因其创立地在浙江天台山而得名。
上承南北朝的慧文法师,其实际创始人为智以《法华经》为教义依据,故又名“法华宗”。
智生于南北朝,陈太建七年(公元575年)入天台山修行,创建国清寺。
其教义主张诸法实相,万物相通,一心具有三千世界,即千差万别的事物反映了真如法性的本质,因而万物皆由心生。
到唐代,有名僧湛然,提出“无情有性”,即草木山石也有佛性。
湛然传道邃、行满。
后经日本僧人最澄传入日本。
12世纪初,日本僧人日莲又据《法华经》创立莲正宗,现在活跃于日本社会的创价学会,就是日莲正宗的分支。
华严宗:这一派所依据的经典为《华严经》,故名“华严宗”。
其始祖被认为是隋末唐初的杜顺,杜顺以长安终南山华严寺为道场宣讲教义,死后即葬于寺内,其塔仍存。
但这一派直到三祖法藏才正式形成。
法藏又称“贤首国师”,这一派又叫“贤首宗”。
其教义主张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世界只有在主观世界感觉到它时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净土宗
此宗典籍
• 根本经典:净土三经《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 • 西方三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此宗主要佛学思想
• ①宣扬世界上有一个净土的存在 • ②提出快速成佛法 • 净土宗创立前,隋唐佛教各宗派,或者 由于唯心主义理论比较深奥,或由于仪 轨极端繁杂,因此较多地流行于宫廷和 上层知识分子之间,而净土宗理论简单, 法门简易,更适合于在民众中传播,所 以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普遍地流行了起 来。
普法宗(三阶教)
隋代信行所创立。把全部佛教按照 “时”“处”(所依世界)“机”(根 机,指人)分为三类,每类又各分为三 阶:第一阶是正法时期,“处”是净土 佛国,只有佛、菩萨修持大乘一种佛法; 第二阶是像法时期,“处”是秽土,人 是凡圣混杂,流行大小乘(三乘)佛法; 第三阶是释迦牟尼死后一千年的末法时 期,“处”也是秽土,人是“邪解邪 行”。
初祖达摩:一苇渡江 · 只履西归 • 达摩,印度南天竺国人,梁武 帝时来到中国南海。梁武帝一 见到达摩大师,就请求开示法 要。
• 问曰: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 写经、弘扬佛法、到底有没有 功德。祖曰:没有功德,只是 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 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 帝曰:如何是真实功德呢?祖 曰: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 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 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 求到的。
• 正法就是根本佛法,眼藏就是大 智慧择法眼,能够普照一切,含 藏万法,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 法都含藏此一法之中,这一法就 叫做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也就是 说不生不灭的妙真如心。它是不 变又能随缘,随缘依然不变。
禅宗的传承
• 关于禅宗历史有一套传法 世系:西天二十八祖与东 土五祖(达摩-慧可-僧 璨-道信-弘忍)的说法。
• ②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并非凭 空而来,它是有所依附、依据的, 所依靠的东西叫作依他,依各种因 缘而生起,而其中最根本的因就是 识。依他起性也就是唯识而起。
• ③圆成实性——建立再依他起性善 的遍计所执性是不真实的,但是去 掉它便能得到一切事物的真实性, 就能认识真如佛性,从而认识也就 圆满了,并由此可以成就一切种种 的功德,叫作圆成实性。
• (2)三性说 • 三性说是唯识宗对孙宙万事万物 本性、本质、本体的看法,认为 一切事物的本相有三种:
• ①遍计所执性——一切众生都对各种现 象虚妄的加以分别,普遍地对万物加以 分别、比较、认识,把对事物的区别执 着于客观的真实存在,这就叫所执。实 际上事物的差别与不同并非真实,因而 是以无为有,这就叫遍计所执性,应该 否定。
三论宗
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 与提婆的《百论》开宗立派,宣扬空、 无相、无所得、八不中道等义理,是具 有浓厚印度传承特色的宗派。以其着重 阐扬诸法性空,故又称法性宗,别称空 宗、无相宗、中观宗、嘉祥宗、提婆宗、 般若宗等。
中心理论是以真俗二谛为纲, 认为一切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 是无自性的,但为了引导众生而 用假名来说有,这就是“中道”, 也就是一切无所得的中道观。
• 遍计所执性是执着于事物的区别, 因此是虚妄的。 • 依他起性是认识到事物是因缘而起, 相对真实。 • 圆成实性是完全认识了事物的本性, 绝对真实。
此宗影响
从哲学理论来讲, 唯识的理论 最为完备,学通唯识理论,再学其 他宗派,会有「会 当凌绝顶,一览 众山小」之感,所以很多学佛者都 从唯识入手。 前辈学者欧阳竟无、 周叔迦、熊十力等,都是研究唯识 的专家。
• • • •
①宣扬小道法术,真言咒语 ②崇拜大日如来 ③纵欲主义 由于密宗具有很浓厚的神秘色彩, 为当时唐王朝统治者所特别爱好, 一时形成了王公贵族纷纷信奉密宗 的风尚。然而在不空之后,也就衰 落了。
禅宗
禅宗的由来
• “禅”是梵文简单音译,全 译为“禅那”,意译为静虑。 指佛教的修行的实践(宗教 修行的基本功夫)。
如来禅与祖师禅 • 传统禅学同后来的禅宗有极 大差别,一般把传统禅学称 为如来禅,禅宗修行方法则 称为祖师禅。
• 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 , 大梵天王将金色的波萝花献给佛, 请他说法,佛升座后一句话都不 讲,只是手里拿着这枝波萝花静 静地给在会大众看看。大家都不 理解佛拈花示众的主要意义。
• 正在这个时候,站在佛旁的一位 老比丘,名叫摩诃迦叶尊者,看 看之后,就领悟到佛拈花意旨, 突然间破颜含笑起来。佛马上开 口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与摩 诃迦叶”。
• 多年后,道信在赴黄梅的路上遇 一小儿,问其姓名,小儿说: “性即有,不是常性。” 再问之,小儿说:“是佛性。” 信又问:“你没有姓吗?” 小儿说:“性空故。”
• 《传灯录》说:四祖到牛头山时,见法 融周围有许多虎狼,便故作恐怖状。法 融见了便说:“你还有这个在?” 待法 融进屋里后,四祖就在法融石座上写一 “佛”字。法融出来欲就座,忽见“佛” 字在座,惶急缩身。四祖说:“你也还 有这个在?”闻此言,法融始向四祖请 示法要,因而别传牛头一支,名为“牛 头宗”。
此宗主要佛学思想
• ①真如缘起论
• 将心称为“心真如”,认为万事万物皆由一 心所生,“世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认为 心具有两种本性:净性与染性。净性熏净业, 进行修养,达到涅槃成佛。染性熏染业,产生 万事万物。这两个相反过程即是修行过程。天 台宗真如缘起论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心外无 法”。
• ②止观双修说
•
唯识宗
玄 奘 西 行 图
此宗典籍
一经二论: 《解深密经》《瑜珈师地论》 《成唯识论》
此宗主要佛学思想
(1)唯识说—提出“万法唯识”
•「外境非實有,皆由識所變。」這 是唯識宗的一個主要宗旨,是在說 明「心外無法」、「一切唯心造」 的心法教義。
①首先研究识本身,提出“八识说”:眼识、 鼻识、耳识、舌识、身识、意识,再加上末 那识和阿赖耶识。意识即思想、思维。末那 识的作用是沟通前六识和阿赖耶识的,并为 阿赖耶识服务。阿赖耶识是梵文音译,意译 为藏识,仓库、种子之意,藏有产生孙宙种 子的仓库,是一切事物的总根据,也是前七 识最根本的依据,是永恒的,人死了叫七识 俱亡,独有阿赖耶识永存。
律宗
此宗名稱:
• 律 宗:以研习和传持戒律而得 名。 • 四分律宗:依《四分律》所建立 的宗派。 • 南 山 宗:因创始人道宣住在终 南山。或称南山律宗。
此宗典籍
《十诵律》61卷 • 四律 《四分律》60卷 • 《僧祇律》40卷 • 《五分律》30卷
•
此宗主要佛学思想
道宣的律宗,是在魏晋南北朝律学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他把戒分为止持和作持 两门,止持是“诸恶莫作”的意思,规 定比丘250戒、比丘尼384戒;作持是 “诸善奉行”的意思,包括受戒、说戒 和衣食坐卧的种种规定。
• 居士又问:“今见和尚,已 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 慧可答言:“是心是佛,是 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 然。”
四祖道信
• 璨问曰:“谁缚汝?” 沙弥答:“无人缚。” 璨问:“更何求解脱?”
五祖弘忍
• 传说五祖前生在破头山是做一个栽 花行者。见到四祖说:“佛法妙道, 我能不能得闻?”道信说:“你年 龄已经很大了,纵能得闻佛法,也 不能广弘法化,如果你转世,这样 就可以达到你的心愿”。
菩萨 佛
• “一念三千,一心三观,三谛圆融”反映 的是天台宗的孙宙观、本体观、认识论。 一念三千是以主观吞没了客观,认为精神 产生了物质。三谛圆融看来折中,不偏于 一方,但实质上还是否定万事万物的客观 存在。一心三观强调神秘的直觉,可以把 握认识孙宙。
此宗影响
该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它 集合南北各家义学和禅观之说,加以整理和发 展而成一家之言,当时得到朝野的支持和信奉, 对隋唐以后成立的各宗派多有影响。元明以后, 该宗学者往往兼倡并净土,形成“教在天台, 行归净土”之风。 • 9世纪初,日本僧人最澄将此宗传到日本, 在平安时代(784~1192),与真言宗并列发 展,史称“平安二宗”。13世纪由此宗分出日 莲宗。当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莲宗都很兴旺, 而日莲宗在20世纪又分出几个新兴教派。
华严宗
此宗名稱:
• 華嚴宗:以《大方廣佛華嚴經》为 佛说的最高佛典,用它来统摄一切 教义。 • 賢首宗:武则天赐号其创始人法藏 为贤首,又称“贤首宗” 。 • 法界宗:發揮「法界緣起」的思想。
此宗主要佛学思想
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合和而起,主要 条件是法界、心,“尘是心缘,心 为尘因”。强调心的绝对作用。法 界即他们对孙宙的认识,是由三大 要素组成的:理(佛理)、事(万 事万物)、理与事的关系。
• 帝曰: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 谛呢?祖曰:廓然浩荡,本无圣 贤。 • 帝曰:对朕者谁?祖曰:我不认 识。
• 一苇渡江何处去, • 九年面壁待人来。
二祖慧可:立雪过膝· 断臂求法 • 问:“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答:“将心来!与汝安。” 曰:“觅心了不可得。” 曰:“与汝安心竟。”
三祖僧璨 • 居士问:“弟子身缠风恙,请 和尚忏罪!” • 慧可答:“将罪来,与当忏。” • 居士答:“觅罪不可得。” 慧可说:“与汝忏罪竟,宜依 佛法僧住。”
பைடு நூலகம்
• ②相分与见分 • 见指认识,见分指认识的主观认 识能力,相分指客观的认识对象。 相分是见分变现出来的,佛教认 为万事万物均为一心产生,认识 就是主体之心认识自己的过程。
• ③种子说 • 精神性的种子是构成世界的根本原 因(本原),种子分成有漏种子 (恶、坏、污染)和无漏种子(善、 好、清净)。正因为种子不同,才 产生了千差万别的世界。有漏种子 是人堕入苦海的苦因,只有根绝它, 才能超脱轮回之苦。
禅宗的名称
禅宗,因为主张以禅定概括佛 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还因为 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所 谓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 又名“佛心宗”。
禅宗与禅学
• 禅宗出现之前,只有禅学。 禅学是佛教根本教义的一个 中心论点, 禅宗则是中国佛 教最主要的一个宗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