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与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着他们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本文将针对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农民工在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生活问题较多。
一方面,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城中村,卫生条件差、安全问题突出。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较高的生活成本。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经常被迫承担高昂的租房、教育和医疗费用。
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提供稳定的住房和降低生活成本是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首要任务。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较突出。
尽管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了不少劳动密集型工作,但由于技术水平和社会关系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简单、低薪的工作。
农民工市民化还面临着职业发展困难和职业技能不适应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农民工在城市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早期教育不完善,学历低和教育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方面遇到困难。
这不仅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水平,还增加了他们市民化的难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投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为他们实现平等竞争提供基础。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存在着社会融入问题。
由于来自农村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经验的不同,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中常常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他们在融入城市社会时往往面临着语言沟通、社交网络和文化价值观的障碍。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和帮助,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还面临着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农民工在退休、医疗和其他重大风险面前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制度,提供相应的养老、医疗和其他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引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就业和改善生活。
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文将浅析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文化隔阂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交圈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了文化隔阂的存在。
农民工常常感到被排斥、被歧视,与城市居民的交流和融入困难重重。
2. 住房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较大的住房困难。
由于经济压力,农民工普遍选择集中居住、分租房屋等方式,导致租房条件差、居住环境不佳。
此外,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也给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增加了困难。
3. 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常常无法享受城市公立教育资源,被迫选择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4. 就业歧视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着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低技能岗位,工资待遇较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对策建议1. 加强文化交流与教育加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与尊重,减少文化隔阂。
同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要重视,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打破户籍限制,让他们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教育。
2. 改善住房条件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住房保障力度,推动建设更多适合农民工居住的廉租房、公租房等。
同时,要松绑一些城市对外来人口的限制政策,鼓励农民工购买和租赁合适的住房。
3. 扩大就业机会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加强法律保护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打击就业歧视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的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让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益和待遇。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适应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适应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融入问题1.经济融入由于农民工多数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他们缺乏城市工作经验和技能。
在面临激烈的城市竞争时,他们往往容易被排斥或者利用。
他们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也常常低于城市居民。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计划,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保护农民工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2.社会融入农民工迁居到城市后,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面临社会融入的困难。
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差距和隔阂,很难融入城市的社会网络。
解决方案:鼓励城市居民和农民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
同时,建立社会组织和平台,为农民工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二、城市适应问题1.生活环境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如居住条件、交通、饮食等方面的转变,很多农民工在适应过程中遇到困难。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力度,提供更好的住房和生活条件。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基本生活常识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2.心理适应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他们离开家人和亲人,没有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的工作强度和生活紧张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同时,建立农民工之间的互助和支持网络,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归属感和温暖。
总结: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和适应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政府、社会组织和城市居民都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实现自身发展和幸福感的提升。
只有充分解决农民工的融入和适应问题,才能让城市变得更加和谐和繁荣。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及推进策略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及推进策略农民工城镇落户是指农民工在城镇购房、租房、就业或投资创业等形式下,获得城镇户籍的过程。
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是指在农民工大规模涌入城镇的背景下,他们在城镇落户的难题以及相关政策与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完善之处。
本文将围绕农民工城镇落户的现状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农民工城镇落户存在的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户籍限制当前的户籍制度对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存在着很大的限制。
户籍制度将农民工与城镇居民划分为不同的户籍类型,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
要求拥有稳定的工作、购房或租房满足一定条件等。
这些严格的户籍限制导致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难度加大。
二、落户成本高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需要购房、租房或投资创业,这涉及到较高的经济成本。
当前城镇房价高涨,农民工买房的经济负担较重;租房成本也不低,很多农民工无力承担高额的租金。
职业培训和创业投资方面的成本也不容忽视,这些都使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成本大大提高。
三、公共服务不均衡在城镇落户后,农民工往往面临获得公共服务权益的问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后享受的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存在着差距,他们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公平待遇。
四、社会融入困难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后,往往面临社会融入困难的问题。
他们面临的文化差异、习俗差异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困难,使得他们在城镇生活中感到不适应,难以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
针对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推进策略:一、放宽户籍限制需要对户籍制度进行改革,放宽户籍限制,让农民工能够更加便利地在城镇落户。
可以通过取消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条件和限制,如取消稳定工作的要求,或者提供灵活的工作形式,如兼职、自由职业等途径来解决落户难题。
二、降低落户成本在城市经济发展和房地产政策制定中,要加大力度对农民工落户提供支持。
可以通过提供低价房屋、租房补贴等方式降低落户成本,同时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镇生活。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及推进策略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及推进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农民工城镇落户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在城镇生活和工作,却面临着诸多落户难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
城镇落户政策不明确、户口迁移手续繁琐复杂、城镇落户难度较大等问题层出不穷,急需寻找有效的推进策略来解决。
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探讨推进策略,并加强城镇落户政策宣传、简化户口迁移手续、建立健全城镇落户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农民工城镇落户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2. 正文2.1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分析正文农民工是指从事农村建设或其他方面工作、在农村户口登记、有劳动收入但不在农村生活的人员。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希望能够在城镇定居。
农民工城镇落户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城镇落户政策不明确。
不同城市的落户政策不一致,有的城市对农民工落户有明确规定,有的城市则模糊不清,导致农民工在落户过程中面临不确定性和难以把握的情况。
户口迁移手续复杂。
农民工要想在城镇落户,需要进行户口的迁移手续,而这一手续繁琐复杂,需要提交大量资料和经过多个部门审核,耗时耗力。
城镇落户难度较大。
由于城市人口控制和城市规划的原因,许多城市对外地人口的落户存在一定的限制和差别对待,农民工在城镇落户过程中往往面对审批不通过的情况。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存在政策不明确、手续繁琐、难度较大等问题,给农民工的城镇落户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推动解决这些问题,为农民工的城镇落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2.2 城镇落户政策不明确城镇落户政策不明确是当前影响农民工城镇落户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各地区的城镇落户政策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农民工不清楚应该如何进行落户申请,以及符合哪些条件。
有些地方对于落户条件和程序规定得模糊不清,使得农民工无法准确了解自身是否符合落户标准,同时也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审批难度。
农民工的建议和对策
农民工的建议和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们在城市中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
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对城市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对策:一、政府角度:1.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
政府应该在农村地区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2.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和社会福利,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欠薪现象。
3.改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集体宿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和基本生活设施。
二、企业角度:1.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生产条件。
2.加强农民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企业应该为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和职业发展。
3.搭建农民工交流平台。
企业可以组织农民工间的交流活动,加强沟通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4.建立奖励机制和激励措施。
企业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农民工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社会角度:1.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社会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关爱农民工,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2.加强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权益保护意识。
社会可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增强农民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维权意识。
4.加强农民工的文化交流和融入。
社会可以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增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
总之,解决农民工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应更加关注农民工的权益和生活状况。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户籍限制我国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民工难以获得城市居民的身份,限制了他们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和福利的权利。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发展空间。
对策一:放宽户籍限制政府应该逐步放宽户籍限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获得城市户籍的机会。
可以通过积分制、居住年限等方式,逐步取消户籍限制,使农民工能够更顺利地实现市民化。
问题二:工资待遇低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得不到公平的工资待遇,经常遭受拖欠工资、加班加点无加班费等情况。
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较低。
对策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严厉打击拖欠工资行为。
还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劳动保护。
问题三:教育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
他们的子女往往难以获得城市教育资源,农民工自身也难以享受到城市医疗服务。
对策三:加强教育医疗保障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提高农民工的教育医疗保障水平。
可以通过增加学校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等方式,向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问题四:社会融入度低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他们往往由于文化差异、社会融入度低等原因,与城市居民难以融为一体,形成了“城中村”的现象,不利于城市的社会和谐发展。
对策四: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融入能力。
还应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接纳和认同程度。
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工市民化的质量和水平。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
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概述:农民工是指那些在城市从事各类临时、短期就业的农村劳动者。
他们来自农村地区,为了生计,来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社会融入。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的社会融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社会融入问题:1. 就业歧视:农民工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他们的技能和学历不如城市居民,容易遭受就业歧视。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2. 社会地位低下:由于工资低、生活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地位较低。
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面临社会排斥和孤立。
3. 社会福利缺乏: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不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他们在就医、教育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
4. 文化差异:农民工来自农村,他们和城市居民在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阻碍。
导致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原因:1. 经济结构转型缺乏配套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农村地区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
然而,转型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农民工政策,导致他们在城市中面临诸多问题。
2. 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社会观念和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入。
3. 教育问题:农民工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遇到的困难更加复杂。
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使得他们在就业、融入城市社会等方面面临挑战。
解决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方案:1. 完善政策法规:政府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民工政策,推动农民工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权益,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
2. 加强职业培训: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增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
3. 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增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了解和认同,减少就业歧视和社会排斥。
4. 加强城乡互联互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联互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工作和发展机会。
农民工面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接纳
农民工面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接纳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迁往城市务工的农民,他们为了生活和赚取更好的收入而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工作。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接纳程度。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对城市居民的接纳问题,并提出改善这一状况的建议。
一、面对农民工的误解和偏见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常常遭遇到误解和偏见。
由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异,很多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认为他们智商低、素质差、行为粗鲁等。
这种误解和偏见让农民工在城市中感到自尊心受到打击,甚至会导致他们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二、解决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障碍农民工大多来自山区或农村,他们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交流障碍。
这使得他们在找工作、求助、与邻居交往等方面感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改善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交流:1. 提供基础汉语教育城市政府可以组织汉语培训班,帮助农民工学习基本的汉字和常用词汇,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2. 加强社区工作建立农民工社区,为他们提供各种咨询和帮助服务,例如提供求职信息、法律援助和心理支持等。
同时,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增强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三、创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低工资、长时间工作、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
这使得他们容易成为剥削和侵犯劳动权益的对象。
为了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政府应该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水平,以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
2. 加强劳动法律的宣传和执行城市政府应该加强对劳动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对自身权益的认识。
同时,要依法打击非法用工、不合理扣除工资和欺骗农民工等违法行为,确保劳动合同的有效执行。
四、营造包容和多样性的城市环境为了促进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接纳,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包容和多样性的城市环境。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从事务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民工务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工作环境恶劣、文化融合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也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农民工的工资普遍偏低,远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
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在城市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的工作,收入较低,生活压力较大。
其次,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一旦遇到疾病或意外,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安全保障不足,容易受到伤害。
最后,由于文化融合不足,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融入困难,社会地位低下,缺乏归属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
大对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力度,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工资报酬。
其次,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
农民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劳动保护,改
善工作环境,确保其合法权益。
此外,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总之,农民工务工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只要政府、社会和企业
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对策,相信可以改善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促
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大龄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对策
大龄农民工外出务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对策一、主要问题和困难1. 就业难度大大龄农民工由于年龄、学历、技能等因素,相对于年轻人群,就业难度更大。
许多招聘单位对年龄有一定的限制,导致大龄农民工在求职市场上处于劣势。
此外,一些大龄农民工对新技术和新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弱,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
2. 社会保障不足许多大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但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一些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导致大龄农民工无法享受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一些大龄农民工在面对疾病和养老等问题时,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往往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3. 心理孤独感大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务工,由于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往往难以融入城市生活。
长此以往,大龄农民工容易产生心理孤独感和失落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4. 子女教育问题许多大龄农民工的子女随同他们来到城市生活,但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难度较大。
一些城市的教育资源紧张,加上大龄农民工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子女在就学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5. 健康与安全问题大龄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面临着各种健康和安全问题。
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们的身体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此外,城市交通拥堵、住房条件差等安全问题也给大龄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二、对策与建议1. 加强职业培训与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
为了提高大龄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培训和教育。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免费职业教育、职业介绍等措施,为大龄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
通过职业培训和教育,大龄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将得到提高,就业难度也将相应降低。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
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成为了城市中一个重要的人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生活方面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权益保障。
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工常常面临着劳动权益受损、工资拖欠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加强对用工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用工行为,杜绝拖欠工资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其次,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农民工大多数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他们的技能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技能比赛、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励农民工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
第三,我们可以建立更多的农民工之家和服务中心。
农民工之家是一个为农民工提供住宿、就业信息、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的地方。
通过建立更多的农民工之家和服务中心,可以方便农民工获取各种信息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融入感。
同时,这些机构还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工作。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农民工。
社会各界可以组织一些志愿者活动,为农民工提供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爱。
最后,政府在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到他们在城市中的权益和机会。
政府还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工问题的调研力度,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总之,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公租房政策下的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案例
公租房政策下的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案例公租房政策,听起来就像是给城市里漂泊的人们一个温暖的小窝的政策。
这其中,农民工群体是很值得关注的一部分呢。
咱先来说说有这么一个案例哈。
老张就是一个农民工,在城市里打拼了好些年。
以前呢,他都是住在工地临时搭建的那种简易房里,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后来公租房政策出来了,他有幸申请到了。
刚住进去的时候,老张可高兴了,心里想着终于有个像模像样的家了。
可是呢,融入城市生活并没有那么简单。
老张虽然住在公租房里,但周围的邻居大多都是城市里的上班族。
老张感觉自己和他们有点格格不入。
比如说,邻居们休息的时候喜欢听听音乐、看看书,老张呢,就喜欢在门口摆个小桌子,和老乡们喝点小酒,大声唠唠家常。
这就引来了一些邻居的不满,觉得有点吵。
老张心里也委屈呀,他觉得这就是他们老家的生活习惯,大家在一起热闹热闹多好。
再说说老张的孩子。
老张把孩子接到城里来上学,孩子在学校里也有点不适应。
学校里的同学们讨论的都是什么动漫呀、科技馆呀,老张的孩子只知道老家的农田和山上的野果。
孩子在学校里有点自卑,也不太爱说话。
老张看着孩子这样,心里特别难受。
公租房周围的社区活动,老张也很少参加。
他觉得那些活动都是给城里人准备的,自己去了也不知道能干啥。
有一次社区组织什么亲子活动,老张本来想带孩子去凑个热闹,结果到了那儿,发现都是一些比较洋气的项目,像什么亲子绘画呀,亲子烘焙呀。
老张和孩子站在那儿,就像两个局外人,完全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还有就是找工作方面。
老张虽然住在公租房里,离一些工作机会可能近了一点,但是他发现自己的技能在城市里还是不够用。
他只会一些建筑方面的粗活,那些需要点技术含量或者文化知识的工作,他根本就没机会。
他也想学习新技能,可是周围没有适合他这种农民工的培训机构。
他要是去那些正规的培训机构,又觉得自己和那些年轻人比起来,好像有点老土,不好意思去。
从老张的这个案例就能看出来,公租房政策是给农民工在城市里安了个家,但要真正融入城市,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呢。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农民工市民化,既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它不仅是农民职业身份的转换、居住地域的转移,更是角色意识、心理认同、行为方式及社会权利的转变,是由农民角色群体向市民角色群体的整体转型过程。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劳动力、现代产业工人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但由于住房工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和自身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民工无法真正融入城市,该项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之路任重道远。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收入水平不高,影响在城市定居的意愿。
预期在城市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是农民工向城市迁移定居,实现市民化的主要因素。
农民工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越高,其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就越大,城市定居的意愿就越大。
目前我市农民工一般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分布以一线产业工人和服务人员为主,就业层次相对较低。
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还有明显的差距,还有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差别,实际经济差距更大。
二是就业结构失衡,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在基层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受流动性强、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从职业类型来看,农民工就业岗位选择范围较窄,就业结构失衡,职介、培训、社保等相关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就业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农民工就业多集中于建筑施工、住宿餐饮、工厂加工等低端劳动力市场,在要求具有较高文化或技术水平、较丰富工作经验的高技术加工、文化教育、公共管理等领域,就业人数相对较少。
大多数农民工对工作的环境场所、职业类型要求不高,且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不强。
因此,虽然相关部门通过多渠道拓展就业渠道、多形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但覆盖面不宽、影响力不足,服务效果不大,就业服务市场不完善,农民工培训有待改进。
三是工资福利较低,维权意识淡薄。
一是大部分农民工聚集于低端的劳动力市场,受文化水平低,就业技能差,就业领域窄的限制,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徘徊在较低水平,且社保福利等得不到保障。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挑战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挑战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他们在城市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就业歧视、住房困难、社会保障不完善等。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就业歧视。
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和相关技能认证,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且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持有偏见,不愿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
这导致了农民工的就业困难,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能力。
为解决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打击就业歧视现象,确保农民工能够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的关爱和支持,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更多岗位机会给农民工。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住房困难。
由于城市房价高涨,农民工往往难以负担得起城市的住房费用。
许多农民工只能选择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简陋的出租屋中,生活条件艰苦。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还给他们的城市融入造成了困难。
为解决农民工的住房困难,政府应加大对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提供更多的住房选择给农民工。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控制房价过快上涨,保障农民工的住房权益。
此外,社会各界可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捐资助力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最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问题也亟待解决。
由于缺乏城市户籍,农民工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
一旦遭遇意外事故或者疾病,他们往往面临着经济困境和医疗费用的压力。
这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生活稳定和城市融入。
为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和力度,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和解决方案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和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流动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的人群,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在城市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流动问题的表现1. 就业不稳定:由于缺乏稳定的工作机会,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往往不稳定,经常面临着工作丢失的风险。
2. 薪资低下: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存在明显的收入差距。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中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有限,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保障不够完善。
4. 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的子女常常面临着教育资源不足、难以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这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带来了困难。
二、农民工流动问题的原因1. 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工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不得不流动到城市。
2. 城市户籍限制:城市户籍制度对农民工的流动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他们往往无法获得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和权益。
3. 就业歧视:由于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差距,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就业歧视,难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待遇。
三、解决农民工流动问题的方案1. 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减少农民工流动的需求。
2. 改革城市户籍制度:逐步取消城市户籍限制,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权益和福利,使他们能够在城市中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3. 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流动问题。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保障,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
5. 加强农民工子女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条件,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与改善策略
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与改善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
一、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现状1.1 居住条件差农民工在城市多数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集体宿舍或者自建小屋中。
这些居住条件通常不符合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且居住空间狭小,缺乏私密性。
1.2 社会融入困难农民工由于户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在城市中面临着社会融入困难。
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缺乏社会支持网络,很难融入城市社会。
1.3 教育医疗资源不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由于缺乏城市居民身份,农民工也难以享受到城市的医疗保障。
二、改善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策略2.1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住房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
通过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力度,提供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住房,减轻农民工的居住负担。
2.2 加强社会融入和服务加强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服务体系,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援助、心理辅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2.3 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教育机制,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资源。
同时,推动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农民工提供更加便捷、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4 加强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加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确保他们能够按时领取工资、享受休假、参加社会保险等。
加大对违法用工和拖欠工资等问题的查处力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5 增加农民工回乡创业支持为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创业资金,帮助他们在家乡建立起稳定的生活和就业机会。
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与对策
收 稿 日 :2 0 —90 期 0 80 —1
作 者 简介:韩克庆, 中国人 民大学 中国社会保 障研 究中心副教授 ,社会 学博 士。 男,
32
中共珠 海市委党校 珠海市行政学院 锻
20 年第5 08 期
流 向城 市 的主要 动因。农 民工 向城 市 的流动是大 活居住条件及工 作环境 ;对农 民工进城务工做好 方 04 势所趋 ,不 可避免 。在未 来一段 时期 内,农 民工 跟 踪服务 等6 面 的 内容 。2 0 年 , 中央 政府发 05 仍将是城 市产业大 军和城 市社会生 活的重要组成 文要求改善农 民工进城务 工 的就 业环境 。2 0 年 部分 。农 民工 融入城 市不 单是在 劳动力市场 的进 年初 , 国务 院又发 出进一步 改善 农 民工进城务 工 05 号文 入 ,更是在城市生活 的各个方面 的全 方位进入 。 的就 业环境 的文件 。此 外 ,2 0 年 的 中央 1 件还 把农 民工正 式列入 了产业工人 的队伍 。2 0 06 这是 因为 : 年, 《 国务 院关于解决农 民工问题 的若干意见 》 (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 的内在
要求 当前 中国农 民工 就 业 的独 特 之处 在 于 劳 动 力价值 的低廉性 ,这 种低廉性是 由于劳动者就 业 环境 与生存环境 的脱 离造成 的。这 种脱离 降低 了 劳动力成本 ,用 以支付生活 资料 的费用无 需 由雇 主支付 。农 民工住 房、疾病 、子 女教 育、娱 乐所 需的费用都变成 了劳动力价值之 外 的花费 ,进城 农 民工 除了少部分 住在雇 主提供 的廉价房屋 或工 棚 外,绝大 多数 自己租住房屋 ,并 自行解 决在高 昂生活成本 的城 市生存下来 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 上,农 民工 纯粹变成 了雇 主赚 钱 的工具 。马克思 主义 劳动价 值 理 论 认为 ,劳 动力 价 值包 括 三 部 分 :一是维持 劳动者 自身 生存 必须 的生 活资料 的 价值 ,用 以再 生产 他 的劳动力;二是 劳动者繁衍 后代所 必需 的生活资料 的价值 ,用 以延 续劳动力 的供 给 ;三是 劳动者接 受教 育和 训练所支 出的费 用,用 以培 训再生产 需要 的劳动力 。劳动力价 值 的一般理论 客观 上要求 为农 民工提供满足 生活和 照料家庭 的生活费用 ,否则就会 带来 “ 民工荒 ” 等劳动力供应 危机 ,也容 易诱发 其他城 市社会 问 题。为 此,解 决农 民工 的城 市 融入是提 高农 民工 生活质量、适应劳动力价值 需求 的必要手段 。 ( 二)农 民工 融入城 市是政策 关怀 的具体 化 近年 来, 中央政府对农 民工 问题高度 重视 , 出 台了一系列解决农 民工 问题 的政策 。2 0 年 , 02 时任 国务 院副总理 的温家 宝在 中央农村 经济工作 会 议上 ,提 出了解决进城务 工农 民工 问题 的1 字 6 方针 :公 平对 待 , 合理 引导 , 完善 管 理 ,搞 好 服务 。2 0 年 , 中央政府 又接 连发 出 “ 03 国办发 1 号 ”、 “ 国办发7 号”、 “ 8 国办发 7 号 ”等3 9 个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和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现行的户籍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使得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
尽管一些地区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各种门槛和限制,导致农民工难以真正落户城市。
就业问题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的一大难题。
由于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专业技能,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工作。
而且,在就业市场中,他们还经常面临着不公平的待遇,如就业歧视、劳动合同不规范、工资拖欠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在城市的立足和发展。
住房问题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又一障碍。
城市的高房价使得农民工很难购买商品房,而保障性住房又往往将他们排除在外。
许多农民工只能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或者工棚里,居住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和安全保障。
子女教育问题同样困扰着农民工。
由于户籍的限制,他们的子女在城市入学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入学手续繁琐、优质教育资源难以获取、高额的借读费等。
这不仅影响了子女的教育质量,也给农民工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推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首先,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进一步打破户籍壁垒,降低落户门槛,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顺利落户城市,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的宣传和落实,确保政策能够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工。
其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及推进策略
农民工城镇落户现状问题及推进策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成为城市的建设者和服务者。
由于户籍限制,农民工在城镇定居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城镇落户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推进策略。
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农民工想要在城镇落户面临着较高的门槛。
他们需要提供稳定的工作证明、缴纳社保、纳税等一系列的证明材料。
由于大部分农民工的工作性质以打工为主,并且往往处于低收入群体,这些要求对他们来说是实际和经济上的困难。
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遇到了地区差异的问题。
不同地区对于农民工城镇落户的要求和政策是不一样的,这进一步加大了农民工落户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应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通过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减少证明材料的要求,以及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鼓励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
可以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证书制度。
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和发放相关证书,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增加他们在城镇落户过程中的机会。
还可以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
加大对农民工社保的补贴力度,降低他们在城镇生活成本,从而提高他们落户的积极性。
政府可以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
可以设立专门的办事窗口,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证明材料办理、业务指导等全方位的帮助,简化手续并快速办理。
可以鼓励企业和机构为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机会。
通过扩大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可以提高他们在城镇落户中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社会应加强对农民工城镇落户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媒体宣传、社会组织参与等方式,提高农民工城镇落户的社会认同感和融合度。
加强农民工群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提高其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以便更好地融入城镇社会。
农民工城镇落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工群体共同努力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与对策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5月5 日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城市寻求发展。
但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
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条件等诸多方面,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了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就业;社会服务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然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政策关怀的具体化. (5)(三)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5)(四)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 (5)二、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主要障碍 (6)(一)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受到户籍身份的制约 (6)(二)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社会排斥等制度性障碍 (7)(三)由于受教育程度低造成的素质障碍 (7)三、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策 (8)(一)就业制度与社会服务公平均等化 (8)(二)法律方面的保护 (8)(三)健全的教育体制 (8)(四)人文关怀 (9)结论 (9)参考文献 (10)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与对策自从改革开放出现农民工以来,农民工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政府和学界的普遍关注。
2006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思路,表明了政府对农民工问题高度重视的态度。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农民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模式,从制度化的社会政策建构入手,从社会结构转型和城市化的长远发展眼光,重点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农民工仍然是城市的候鸟,由于其边缘身份的特殊性,使之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或一些不确定就业的独特群体,他们游离于城乡之间。
相对于城市生活来讲,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入”。
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必然性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的流动,从微观过程的角度说,并不是直接对“大量农村劳动力处于剩余状态”这种状况的反应,而是对“由于劳动力大量剩余而造成的普遍贫困化”这种状况的反应。
(孙立平,2001)改革开放以来,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逐步释放出来,是农民工流动的基础条件;而农村社会的普遍贫困化和城市就业的高收入示范效应,则是农民工流向城市的主要动因。
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农民工仍将是城市产业大军和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工融入城市不单是在劳动力市场的进入,更是在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全方位进入。
这是因为:(一)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当前中国农民工就业的独特之处在于劳动力价值的低廉性,这种低廉性是由于劳动者就业环境与生存环境的脱离造成的。
这种脱离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用以支付生活资料的费用无需由雇主支付。
农民工住房、疾病、子女教育、娱乐所需的费用都变成了劳动力价值之外的花费,进城农民工除了少部分住在雇主提供的廉价房屋或工棚外,绝大多数自己租住房屋,并自行解决在高昂生活成本的城市生存下来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农民工纯粹变成了雇主赚钱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力价值包括三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价值的一般理论客观上要求为农民工提供满足生活和照料家庭的生活费用,否则就会带来“民工荒”等劳动力供应危机,也容易诱发其他城市社会问题。
为此,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提高农民工生活质量、适应劳动力价值需求的必要手段。
(二)农民工融入城市是政策关怀的具体化近年来,中央政府对农民工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问题的16字方针: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2003年,中央政府又接连发出“国办发1号”、“国办发78号”、“国办发79号”等3个文件,并修订一个条例。
“国办发1号”文件中规定了取消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规定以及不合理收费等;解决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保障农民工权益;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改善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居住条件及工作环境;对农民工进城务工做好跟踪服务等6方面的内容。
2004年,中央政府发文要求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
2005年年初,国务院又发出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的文件。
此外,2005年的中央1号文件还把农民工正式列入了产业工人的队伍。
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思路。
上述政策的出台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的舆论环境,为解决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却很难改变农民工被同情和怜悯的社会地位,也很难改变其城市认同和归属感。
笔者认为,在政策落实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对接机制,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举措。
(三)农民工融入城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在谈论农民工问题时,很多研究者都把农民工现象看作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进步,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
例如,白南生、何宇鹏(2003)认为,农村劳动力候鸟式的流动正是逐步实现中国城市化的独特方式,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体制转型的贡献。
关于中国的城市化道路选择,上个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曾经提出过“小城镇”理论,主张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城市化模式。
当时的讨论中,亦有发展大中城市、吸收外来人口的观点。
农民工问题的凸显似乎为中国城市化道路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中国实现城市化道路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多元化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已经成为一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从长远来看就是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四)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应当看到,农民工进入城市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城市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其中,农民工犯罪就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
赵树凯(2001)研究发现,城市犯罪中的民工成分已显著上升,对城市社会秩序和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
以北京市为例,外来流动人口中犯罪人数占全市处理犯罪人员总数的比例,1980年占3.41%,1985年占9.28%,l988年占23.3%。
北京市从1995年以来发生的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口作案占50%左右,1998年查获的10519起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员有11028名,占62%。
上海、广州等地情况也大致如此甚或更为严重。
目前,城市公共管理的偏差在于,重视生活层面的治安控制和就业限制,忽视体制层面的社会整合。
突出的问题是,各种规定办法出台过频,相互不配套,管理体系内部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协调,在某些情况下又加剧了原有的冲突。
因此,从城市外来人口的公共管理来看,整合的关键是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本身要体现外来人口是“新的市民’’的价值理念,而不是旧体制下的一般意义上的“暂住人口”。
要取得进城农民对于政府管理的认同,最根本的办法是把他们看作城市里的自己人,而非城市里的异己分子。
但是,这不能仅仅停留在宣传舆论上,而要有制度化途径,就是应当使外来民工市民化,真正地融入城市社会。
农民工的城市公共管理涉及到劳动就业管理、治安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劳动就业和暂住人口管理上,管理主体分割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在管理形式上,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式管理,而非公平对待的融入式管理。
解决好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解决好现代城市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
二、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的主要障碍尽管农民工融入城市是大势所趋,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诸多障碍。
一方面是户籍身份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的影响。
(一)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受到户籍身份的制约城乡二元户籍身份制度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
长期以来,在城乡户籍制度的严格限制下,城市和农村形成了两个相对隔离的板块。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形成两种差异很大的生活方式。
农民要想改变其生活方式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中,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
市场经济虽然瓦解了户籍制度的地域限制,但是,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身份标签(statusstigma)及其他制度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消除,“市民”和“农民”仍然是区分社会等级的一个重要标准。
笔者认为,农民工身份地位的合法化是解决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首要问题。
农民的身份标签不取消,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就是一句空话;农民的身份标签不取消,针对农民工的制度安排最多只是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而非保障基本权利满足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长远举措。
取消户籍身份制度,与公民基本权利相关的政治权利、就业权利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障碍才能真正消除;农民工融入城市后社会地位获得才能得到根本性保障。
(二)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社会排斥等制度性障碍据调查,流动到城市的农民工大多是青壮年劳动力,文化程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可以把他们视为农村社会的精英群体。
然而,这些农村社会的精英流动到城市以后,面临着在城市社会中对自身地位进行重新定位的问题。
而城市原有的地位群体倾向于划一个圆圈,来限制外来人口的进入。
社会分层的经典理论认为,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由多个维度决定的,其中地位群体是划分一个阶层区别于另一个阶层的重要维度。
在韦伯(weber,1978:pp.305—06)看来,一个“地位群体”意味着在一个大的群体内大多数人成功地要求:一种特别的社会尊重,也可能是地位垄断。
地位群体可能由下述情况产生:1.首先是凭借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职业类型:“自封的”或者是职业地位群体;2.其次是通过世袭的魅力,凭借获取较高尊重的成功要求:世袭地位群体;3.通过对政治或僧侣统治权力的垄断占有:政治的或僧侣统治的地位群体。
农民工流动到城市以后,虽然自身经济地位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总体上而言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
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只能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劳动力,而不是社会意义的公民。
在城市社会中,农民工阶层只有经济上提供服务的义务,没有政治参与、社会保障方面的权利,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化的经济关系,而不发生政治联系、社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