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计算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西药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应用中西医辩证分型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辩证分型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中风后遗症;疗效

大部分中风患者均伴有较为严重后遗症,表现为偏瘫、语言障碍、运动失调等,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痛苦。由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非常复杂,单一的疗法往往很难获得理想的疗效,如果临床可以正确辩证论治,则患者的认知功能、言语功能、感觉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获得了更明显的改善,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一步探析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2例中风后遗症患者,运用计算机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46例患者中,26例男性患者,20女性患者。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3.35±6.31)岁。其中,风痰阻络型者12例,肝阳上亢型者11例,气虚血瘀型者15例,肝肾阴虚型者8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25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

2.81±5.2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试验可比性尤为显著。

1.2方法

1.2.1对照组46例患者应用脑蛋白水解物进行西医治疗。脑蛋白水解物(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剂量为60 mg,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次/d,1个疗程的时间为10 d。

1.2.2观察组46例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西医治疗的药物、方法、用量相一致。中医基础处方:地龙10 g、红花10 g、桃仁15 g、赤芍15 g、川芎10 g、当归10 g、黄芪60 g。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可加味僵蚕10 g、蜈蚣3 g、全蝎10 g、钩藤10 g;对于风痰阻络型患者,可加味远志15 g、南星10 g、天竺黄10 g、半夏15 g;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可加味水蛭10 g、熟地黄15 g、杜仲15 g、怀牛膝15 g;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可加味玄参15 g、生地黄15 g、麦冬10 g。1剂/d,取水煎汁,温服2次/d,1个疗程时间为10 d。

1.3疗效评判痊愈:病理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肢体功能已恢复正常,能够

独立活动,生活可以自理,并且语言清晰;证候积分降低程度>95%。显效:病理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肢体功能获得显著改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能扶拐行走,但言语欠清晰;证候积分降低程度>70%。有效:病理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肢体功能有所提高,行动需要帮助,且言语蹇涩;证候积分降低程度>30%。无效:病理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改变;证候积分降低程度<30%。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χ2进行检验。当P<0.5时,说明试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辩证分型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对于中风的患者,临床必须高度重视成功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渡过危险期后的康复治疗,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中风后遗症的产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中风早期病理表现为脑出血或脑血管梗塞病变,病理后期由于脑神经受到损伤,往往会留下后遗症,例如一侧肢体肌力减退、语言功能障碍、活动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均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度下降。应用西药脑蛋白水解物治疗,通过激活脑细胞,从而促进中风的康复。

中医学理论上,中风后遗症被认为是偏废、偏枯、偏瘫等范畴,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以本虚标实为主。本虚通常表现为气虚;标实通常表现为阳亢、痰阻、血瘀。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患肢无力,活动不自如,或是彻底丧失活动能力;标实的症状主要是言语謇涩、冷热不知、疼痛不觉,或是昏不识人。所以,临床治疗时,应该攻补兼施、扶正祛邪。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病理机制为濡养五脏六腑、营血循经流注机体、四肢百骸,完全依靠阳气推动。如果年老体弱,加之过劳伤气,气虚无力而无法推动血液,促使阻滞脉络,进而出现中风病证。

临床治疗的原则为祛瘀通脉、益气活血。中药处方重用黄芪作为君药,提补阳气,以利于推动血液,加强循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较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有效促使动脉内膜表面的光滑度,对脑血管具有直接的扩张作用,有助于机体血运畅通。同时,对缺氧的神经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以往历代医家多认为中风属于阳亢立论,追溯到元代朱丹溪提出”大率多痰、半身不遂”;清代王清任提出”中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语言謇涩,由血瘀所致”。各证互结、瘀闭经络导致气血阻滞,从而引发中风。临床治疗应以祛邪、活血为根本,药物处方中,地龙、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当归,具有良好的活血通脉、攻逐淤血的功效,用作臣药。加味水蛭,能够提高活血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水蛭可以有效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小动脉痉挛症状,以利于瘀浊消于无形,静脉得以通常。诸药共奏,补气活血、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发挥了良好的协同作用。本次试验结果可见,观察组风痰阻络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肝肾

阴虚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100%、100%、8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这在以往的研究报道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结论,说明本次研究的真实性、科学性。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使患者脑缺血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促使受损神经功能获得康复,疗效确切、理想,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晓辉.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康复105例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08,(17).

[2]汤夏珍.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3).

[3]云涛涛,李拉秀.中风后遗症中医辩证施护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08).

[4]陈学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5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