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方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方式

【摘要】人类在学习过程中,认知水平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感知的物体进行分析、研究,将感知的事物的相同本质特点提取出来,加以概括归纳,形成了概念,因此概念是形成思维惯性的一种符号,是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物理概念是初中物理知识的基础,初中物理学的内容由物理现象、事实、概念、规律和理论这几个方面组成,由于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掌握物理概念是解释物理现象的前提,所以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的基础。笔者认为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引入概念”阶段、“形成概念”阶段、“概念的应用和巩固”阶段、“概念的组织与评价反馈”阶段,而概念的引入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初中概念;引入方法

一、设置悬念,引出概念

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学生观点相矛盾的情景,使学生在产生质疑,再灌输正确的科学观念,与科学的概念相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原有观点的弊端和不足,从而放弃原有的错误观点和片面思维方式,接受正确的科学观念。这种设置悬念的方式使学生形成认知上的冲突,由学生自主知道错误的观点原因,更有效的引出概念。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

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设置悬念。教师将小车放在水平面上,用手推动小车,使小车向前运动,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可知是力使小车向前运动,再做一次对比实验,用力推动小车,手快速离开小车,车仍旧向前运动,学生又会认为小车的运动似乎不依靠力,两个相矛盾的观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出现,形成了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进了对物理概念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类比法,引出概念

奥苏泊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一种在学习材料前,先呈现给学生的引导性材料1。教育者可以在设计“先行组织者”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原有的过去知识出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使新的概念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的有关概念紧密的关联,从而提高了学习者的新知识接受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下定义、概括、类比、推理等各种方式来设计“先行组织者”,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用类比法更能激发学生头脑的好奇心,将抽象的概念与熟悉的情景相结合,降低了概念的难度,“先行组织者的最有效的类型是类推”,即奥苏伯尔所说的“比较先行组织者”2。它可以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提供一个缓冲的区域或相似的情景,从而刺激学生大脑,抽取出已存在的经验或现象,以此为契机促进知识或经验的正迁移3。比如在学习电流时,可以将看不见的电流模拟成学生熟悉的水流,从而引出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

成的。在学习电压时也可以模拟成水压,更加形象的引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必要条件。学习分子动理论时,可以将分子的运动类比成下课在教室里可以自由走动的学生,而同学之间都是间隙,因此其他班的学生也可以进入到这些间隙里,很生动的引出了分子间存在间隙这个知识点。

三、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旧知识是学生在过去的物理学习中得到的正确认识,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和新概念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于新概念不感到陌生,物理学科很多知识都是建立在之前学习的旧知识中的,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引入能降低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比如在学习串并联电路的应用时,可以先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很自然的进入到串并联电路的应用;学习功率时,可以考虑先回忆速度的概念,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提出问题“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找出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不同,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两种方法,当所做的功与所消耗的时间都不相等时,参照速度的公式,可以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和所消耗的时间之比,从而引出电功率的概念。

四、将物理史嵌入引入环节

第一、所引用的事例必须具有典型性,最好是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到的。比如引入惯性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在公共车上突然刹车和突然启动时人的上身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当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会联系到平时坐公交车的情景,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从而能自然的过渡到惯性的概念中。

第二、实验现象要突出明显,不能模棱两可,以免引起学生错误的判断。务必突出与概念有关的本质性问题。比如在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时,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现象不明显,会让学生怀疑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可以通过点烧蚊香,形成一个烟雾环绕的环境,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会非常明显,而在光在水中传播时,也可将纯净水换成肥皂水,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明显的展示在学生眼前。

第三、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结合新旧知识的联系,更有效的通过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学习将会有成效。

第四、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授课时不能急功近利,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设置一定的缓冲区,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联系紧密的概念慢慢的铺开,使知识点的难度跨度降低。对于学生的薄弱理解环节,禁忌一笔带过,教师应该采用循循渐进的方式,找一些特殊典型的例子,逐一突破学生的疑难问题。

物理概念引入方式有很多,笔者在后期查阅了相关信息中,了解到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些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微课的设计,用几分钟的简短视频将本节课的重难

点展现出来,包括随着网络的普及,翻转课堂的应运而生,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的教学平台,自制教具的制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方法是否具有可行性,怎样能将这些手段与物理概念教学有效结合,这将是笔者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作者简介:江盛丽,女,名族:汉,籍贯:广西玉林,研究方向:教育类。

参考文献:

[1]王成营.数学符号意义及其获得能力培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车文明.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M].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注释:

1.曾晓红.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5

2.侍平.高等数学教学中的类比[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06):93-94

3.?淳,郭定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概念课的有效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1):125-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