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影响血培养阳性环境原因、仪器和培养瓶原因、样本因素或其他原因及判断假阳性方法
影响血培养阳性环境原因、仪器和培养瓶原因、样本因素或其他原因及判断假阳性方法环境原因1、剧烈的温度变化。
实验室环境温度剧烈变化造成血培养的生长曲线波动而导致的假阳性,维持实验室的温度相对恒定,室温保持在15~25℃之间。
仪器避免阳光直射或空调吹风口。
2、供电电压。
仪器连接的电压不稳定或同一电源下连接其他大功率的设备,并且有频繁使用,引发电压波动。
会导致生长曲线因电压而波动。
建议如果电压不稳可以考虑配置稳压电源,不要将血培养仪和大功率的电器设备例如灭菌锅,离心机等位于同一线路上。
仪器和培养瓶的原因1、仪器。
仪器是否按时保养和校准。
此外在校准空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仪器中没有正在培养的血培养瓶,不然可能会报告假阳性。
2、血培养瓶。
确认血培养瓶的送检流程符合要求,在送检过程中无剧烈的问题变化。
如果血培养瓶不能及时上机,建议在室温进行保存。
在35℃保存时间超过12小时或放2-8℃冰箱保存可能会造成漏检或假阳性。
在血培养瓶上机前检查,标签是否完整,是否过期,培养基底部是否变色。
培养瓶需要常温避光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样本因素或其他原因1、采血量。
采血量过多或过少,血液细胞本身也能代谢产生CO2,无菌血液在血培养瓶培养时也会产生本地曲线的变化,当采血量过多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假阳性,因而建议控制采血量。
此外对于部分肿瘤病人,由于其血液细胞的代谢率较高,也可能引发假阳性,对于这部分病人目前尚无完美的解决方法。
2、对于阳性标本的转种失败误判假阳性。
血培养标本阳性后需要进行染色图片和转种。
推荐使用含血的BHI琼脂进行培养,使用一般哥伦比亚血平板,对于一些营养条件要求较高的细菌可能会传代失败。
如果发现血培养涂片有菌,而转种失败的情况,建议更换营养条件更高的培养基进行传代。
此外部分菌株存在自溶现象,如果报阳后不能及时转种也有可能转种失败。
判断假阳性方法流程进行分析:1、血培养直接涂片。
对于所有血培养报阳的血培养瓶必须进行直接染色图片镜检,有条件可以联系临床发送1级报告。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血流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早期快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血培养是目前诊断血流感染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血培养标本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诊断的准确性,故在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掌握如下要点。
(1)采血时机:尽可能在患者寒战开始时,发热高峰前30-60分钟内采血;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血液标本,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应在下一次用药之前采集血标本。
临床往往存在经验性用药后病情未得到缓解时才会考虑血培养,但是由于已经应用了广谱抗菌药物,细菌大多被杀灭或抑制,血培养结果往往为“无细菌生长”,因此,掌握正确的采血时机至关重要。
(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内取血,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因为导管常伴有定植菌存在。
(3)采血工具:建议采用商业化的真空血培养瓶。
如果血培养瓶的储存温度为2~8℃,应先将血培养瓶在室温放置30分钟左右,平衡至室温再采血。
同一部位采集两瓶血培养时不建议更换针头。
(4)采血次数、血培养瓶的选择:对于成人患者,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每个部位需氧和厌氧培养各一瓶。
对于儿童患者,应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分别注入儿童瓶,一般不需要厌氧瓶,除非怀疑患儿存在厌氧菌血流感染。
(5)采血量:成人每次每培养瓶应采血5~10ml(合计20~40ml);婴幼儿根据患儿的体重确定采血总量,每培养瓶(儿童瓶)采血2~4ml。
采血量是影响血培养检出阳性率的重要因素,采血量过少会明显降低血培养阳性率。
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不能完全做到双侧部位采血、留取双套血液标本,这不利于血培养阳性率的提高。
(6)皮肤、血培养瓶消毒:为减少皮肤、培养瓶口等对血培养造成的污染,在穿刺前,应对皮肤和培养瓶口进行消毒并充分干燥,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7)避免采血管内空气注入厌氧血培养瓶。
(8)避免在静脉留置导管连接处(如肝素帽处)采集血标本。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处理措施
·临床荟萃·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防范处理措施曾姣(孝感市中心血站,湖北 孝感)0 引言当前临床多个科室和领域都离不开血液生化检验数据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血液生化检验相关数据判断疾病类型和恶化情况,另一方面检验所得指标也是医生制定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且要保障患者预后质量,依然需要参考相关数据以作为调整依据[1]。
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对于结果的准确性有多种因素在影响和破坏,使得数据准确性不足,不但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也是医疗事故纠纷的隐患。
因此本院检验科近年采取科学系统的管理措施,效果令人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分析数据来自2018年1月至7月间在本单位检验科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群体,取其血液标本500份,收集对象当中来源于男性有261份,来源于女性的有239份;资料来源年龄22-71岁,平均(45.9±5.4)岁。
1.2 检验方法。
所有数据来源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时使用仪器具体型号为东芝TBA-2000FR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器,在进行血液标本检测分析前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校对,确保整体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个过程密切监测,无论标准品、质控品都需要符合达标标准,血常规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血细胞的体积大小、形态、分类、数量,严格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相关内容进行检验分析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需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软件SPSS 20.0分析,比较数据检验应用t以及卡方,并通过(±s)与[n (%)]做描述,提示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存在意义。
2 结果2.1 不同标本数据比较,详情请见表1。
表1 不同标本的相关数据比较情况相关数据正常参考值溶血标本平均值钠(mmol/L)137~147139.1钾(mmol/L) 3.5~5.39.1氯(mmol/L)99~110114.5尿酸(μmol/L)208.3~428.4105.1肌酐(μmol/L)72~1270.0861总胆红素(μmol/L)5~210.0192.2 不同送检时间影响。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分析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分析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情,并作为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血液检验标本可能会出现误差,从而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影响因素1.采集方式: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采集方式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误差。
特别是在采集血液时,如果不按照规范操作,可能会造成血管受损、血液外溢、血细胞破坏等,并且可能会引入外部污染,影响检测结果。
2.保存方式:血液标本的保存方式也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正确的保存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保存方式主要包括内部及外部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
3.标本数量:标本数量太少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血液病患者血细胞减少或血细胞质量下降的情况下。
此类情况下应采取多次采样或增加采样量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生物周期:人体生物周期是指人体在一天内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变化,因此可能会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例如,正常情况下,早上的血红蛋白浓度和血液红细胞计数高于晚上。
5.饮食等因素:饮食习惯也可能会影响血液检测结果。
例如,饮酒、吃油炸食品和高脂肪饮食等都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
二、防范方法1.正确采样: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正确选择适当的采样器械并按照规范操作,避免被污染和受外部因素干扰。
2.标本保存:应在规定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下保存血液标本,以防止污染和失效。
保存期间应该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应该特别注意保鲜。
3.增加采样量:针对血细胞减少和血细胞质量下降的情况,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多次采样或增加采样量,并结合其他的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4.限制食物:在进行血液检查前,应该减少酒精、油炸食品和高含脂肪的食物的摄入,并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空腹采样。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3000例献血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接受传统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第二组接受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观察指标包括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检验结果准确率以及可能影响血液标本采集准确性的因素。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和检验结果准确率,降低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风险。
同时,献血者的身体状态、采样部位、采样时间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需要注意多个可能影响采集准确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检验结果;护理措施由于血液标本采集是临床常见的操作之一,其准确性关系到患者的诊疗结果。
然而,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多个因素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1.1献血者资料本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的300例献血者,其中男性153例,女性147例。
年龄范围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34.6岁。
所有献血者均具有正常身体健康状况,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本研究采用交叉设计,将所有献血者分为两组,每组150人。
第一组接受传统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第二组接受改进后的血液标本采集方法。
在献血者同意参加研究后,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献血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血液标本采集的合格率、检验结果准确率以及可能影响血液标本采集准确性的因素(例如献血者的身体状态、采样部位、采样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
显著性水平为α=0.05。
2结果2.1血液标本合格率、检验结果准确率如表1所示。
重症医学科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重点
・2161・
.临床研究.
重症医学科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 影响因素分析
伍爱平 刘丹陈杰 李熙瑶王辉安友仲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医学科(ICU)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相关因素和评估阳性结果对患
2.检查方法与血培养结果的关系:尽管本研究 中近50%的患者只送检1次血培养,但阳性患者的 送检次数明显高于阴性患者(P<0.000 1,表1)。 本研究的1 008次血培养检查中,约66%留取4瓶 血,阳性率为16.44%;约22%只留取2瓶血,阳性
率为9.38%。阳性组的24 h内采血瓶数比阴性组 明显多(P=0.001 2,表2)。
ICU
stay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length of
positiverate
and
hospital
of blood culture of
our
study Was 15.38%.and the
positive
The total mortality rate.Results rate of Was 24.27%.When patients
【Key words】Critical
illness;Infection;C-reactive protein;Mortality rate;Blood culture
重症医学科(ICU)患者比一般的患者容易发生 血流感染(BSI)01-41。BSI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 率¨'5 J。对可疑BSI的患者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检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比的队列资料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浅析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浅析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近年来,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严重阻碍着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的开展,所以,研究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及应对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促进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此外,要想准确的诊断败血症和菌血症等血液性疾病,最关在的因素就是进行血液细菌培养。
因为,我们只有了解引发败血症和菌血症的病菌,才能对症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对本文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抗菌药物前言在化学、物理、生物、遗传、免疫以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血液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期间,我国的血液病发病率就从6%上升至13%。
虽然许多临床医生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参考他人的成功案例,对部分血液病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病情恶化,但始终只是杯水车薪,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同时还占用了患者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机。
再有就是,临床医生在对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常常会使用到广谱类抗菌药物,使得血液病患者体内的耐药性菌株增加,对其后期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笔者在参考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将影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总结为一下几点,并提出了几点提高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措施,为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完善谏言献策。
1、实验室因素对响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在对血液进行培养时,培养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血液培养阳性率的大小,所以,要想有效的提高血液培养效率,我们就必须做到严格控制培养基的质量。
对此,我们可以采用胰蛋白酶大豆肉汤、脑心浸液肉汤等物质来作为培养基,并使用氨基酸、生长因子和核苷酸维生素等物质作为营养素。
而抗凝物质则是采用浓度为0.025%~0.05% 的聚茴香脑磺酸钠(SPS),这种物质能在缓解血液凝固程度的同时对一些菌药物起到拮抗和抗补体作用,最大限度的增强血液培养的阳性率。
血培养采血套数及血量与阳性率的关系探讨
血培养采血套数及血量与阳性率的关系探讨发表时间:2012-03-20T10:56:47.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朱丽莎1 冉训2 王凤玲1 [导读]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
朱丽莎1 冉训2 王凤玲1(1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34000;2湖北省松滋市人民医院 434200)【摘要】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率与采血套数与血量的关系。
方法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对我院的140例发热患者分别做一、二、三套血培养,(CLSI规定一个需养培养瓶和一个厌养培养瓶称一套)并且每次在采血量上也有不同。
结果一套阳性率只有14.2%,二套阳性率18%,三套阳性率有21%。
讨论病人做一套血培养,由于采血量的不足阳性率明显低于做二套血培养和三套血培养,并且做一套血培养所得到的结果是很难正确做出解释的,因此为了保证检验质量不误诊不漏诊,对于临床标本我们至少要做二套血培养,有条件的话应做三套血培养。
【关键词】血培养血量血培养套数阳性率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
一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对感染灶的外科处理、黏膜的创伤操作和易污染的外科手术,亦可发生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间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腹腔等部位未能及时引流的脓肿;持续性菌血症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血管内膜感染,亦常发生于伤寒和波浪热的最初几周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为了保证血培养的结果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我们对本院的70例发热患者分别做了一、二、三套血培养,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如果。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参与本次血培养的140例患者都是本院具有以下指征: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或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
血培养阳性率较低相关因素分析
血培养阳性率较低相关因素分析发表时间:2009-06-09T13:47:16.4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4月第10期供稿作者:孙丽娜(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辽宁盘锦 1240[导读] 血培养主要应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的细菌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029-01 【关键词】血培养阳性率血培养主要应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的细菌学诊断。
但要作好细菌培养,首先必须从采集标本到培养、鉴定报告的全过程都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杂菌。
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血培养阳性率较低。
我院2007年至2009年2月,血培养664例,阳性标本79 例,阳性率11.9%。
分析其原因(1)病原菌数量少。
菌血症患者多数为间歇性,病原菌是周期性出现在血液中,随之无细菌时期,即病原菌从局部入血,但并不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地通过循环途径到达其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有时虽然临床症状很严重,如患者伴有高热、寒战和心动过速,很可能为毒血症而非菌血症(败血症),毒素入血而细菌并不进入血液,这时患者血液中病原菌浓度水平相当低,因此要求临床多次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2)标本采集时机不当。
采血最好在体温升高前半小时,但这一时间很难把握,我院一般都是在高热期采取标本,理论上也会降低血培养的阳性率。
另外血培养的标本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采集。
目前临床存在抗生素应用过早的现象,正在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血培养阳性率也会降低。
(3)培养环境限制。
有些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为厌氧菌,由于条件所限,我院暂不能做厌氧菌培养。
(4)标本量。
标本采集量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
取血量一般以肉汤培养基的1:5~1:10为宜,成人每次采血量可增至10~20ml以提高阳性率。
(5)温度影响。
血培养瓶存放于冰箱,取出后立即采血进行培养,过低的温度抑制细菌生长。
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
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你知道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有哪些吗?你对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了解吗?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血液标本采集影响因素,欢迎阅读。
饮食的影响除特殊项目或急诊外,生化标本的采集一般在早餐前或进食12h 后采血,如果是血脂检测还要至少两周内保持一般饮食,24h禁食高脂肪饮食,在实验室检测方面,进食后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还可给检验操作的本身造成困难而带来误差。
如进食后血中脂质的增加不仅使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还可导致血清(血浆)乳浊,给测定的比色、比浊带来一定干扰,又由于乳糜微粒所占容积影响了检测加样量的准确(脂糜以非均匀态主要浮集于血清上层),几乎能对所有检测项目造成负误差。
另一方面,空腹时间不应超过16h,因为过度饥饿会使血清蛋白、葡萄糖含量下降,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上升。
饮酒的影响饮酒后即刻导致血清乳酸、尿酸升高;连续饮酒导致AST、ALT上升,而GGT上升最为明显。
长期饮酒者往往有高甘油三酯血症,GGT也会长期异常。
运动的.影响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与肌肉有关的酶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可在运动后增加,如果忽略了运动后采血将使肌酸激酶(CK)显著增高的特点,可能会把健康人误诊为心肌梗塞患者。
药物的影响很多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使某些化验项目的结果增高或降低,如咖啡因可使血糖和胆固醇增高;冠心平可使甘油三酯和乳酸脱氢酶降低;维生素C可使乳酸脱氢酶降低;口服避孕药可使转氨酶升高等。
故病人在化验前应尽可能停服对检验有干扰的药物。
药物对血液成分的影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其原理及情形相当复杂,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
由于临床诊治新药的不断应用,使药物干扰的问题愈加复杂,许多相关问题正在或尚待研究,故临床医护和检验人员都应当熟悉可能产生干扰的各种药物,力求避免药物干扰性误差。
采集标本应尽量选择在未使用各种药物前,如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则需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探析
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探析
王孟丽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09
【摘要】血培养主要应用于菌血症、败血症的细菌学诊断,但要作好细菌培养,首先必须从采集标本到培养都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杂菌.由于影响因素较多,血培养阳性率较低,本研究收集血培养500例,阳性标本59例,阳性率11.8%.本研究主要
分析影响血培养阳性率的原因.
【总页数】2页(P273-274)
【作者】王孟丽
【作者单位】4617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不同年龄小儿血培养阳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J], 王振营;刘梅枝
2.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血培养假阳性率的影响 [J], 江斓燕;李启婵;吴端春;蒙好好
3.关于伤寒病人血培养阳性率趋向上升,肥达氏反应阳性率趋向下降问题的探讨 [J], 孙广德
4.急诊科血培养阳性率与其他科室血培养阳性率对比分析 [J], 孙明芬;王大明;朱力
5.发热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的多因素分析 [J], 罗淼;王昌明;曾锦荣;莫碧文;陈梅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
浅析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血培养是一种经常用于诊断血液感染的技术,它可以检测出病造菌在血液中的存在并确定其种类。
然而,血培养结果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误差和不准确的诊断。
本文将讨论一些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
样本采集和处理正确采集和处理血液样本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关键。
样本采集前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服用了抗生素和药物,这些物质可能会对生长微生物造成影响。
正确的采集方法是在消毒后采用无菌技术,在选择适当位置时避免污染。
收集后,应立即推送到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在样品处理方面,使用适当的抗凝剂可以减少细胞破坏和酸化,这对于细菌生长很重要。
正确的存储温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应该在4摄氏度存储,以防止血细胞崩解和细菌的生长。
培养条件血培养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这将有助于细菌的生长和展示。
温度和环境条件对血培养影响很大。
理想的温度范围是35-37摄氏度,这可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同时,适当的压力和气体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氧气水平必须保持在最优范围内,在压力方面,细菌需要压力,以便细胞壁可以稳固地固定。
培养时间血培养需要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这将有助于细胞的生长和展示。
准确的培养时间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活跃性。
对于某些细菌,培养需要一天,而对于其他细菌,培养需要更长的时间。
在进行血培养时,要注意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并检查是否存在可视的污染和异物。
实验室技术和操作实验室技术和操作也是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之一。
在进行血培养时,要遵循操作规程,因为技术操作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污染和表面微生物的发展,这会影响准确的结果。
而且,手套必须时刻保持干净和无菌,以防止细菌的传播和污染。
结论准确的血培养对于治疗和诊断血液感染至关重要,理解和掌握影响血培养结果的因素是正确诊断的重要保证。
在样本采集和处理,培养条件,培养时间和实验室技术和操作方面的细心和谨慎将有助于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
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协和医院心内科70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不同采血时间、不同采血量和不同的采血次数采血,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
结果在寒战期(98.6%)或者体温升高期(94.3%)采血量为20ml(97.4%)、或者30ml(87.5%),而且,不同部位采血2 次(94.3%)或者3 次(100%)时,阳性率明显升高。
结论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对血培养的阳性率有显著影响,护士在抽血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要求采血。
【关键词】采血时间;采血量;采血次数;血培养阳性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and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to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Methods Totally,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for 70 patience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Union Hospital are investigated by setting different blood collection time collection value and sequency.Resul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centages of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are observed at time of cold shivering (98.6%) and temperaturerise(94.3%), positive rates were high in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for 2 times(94.3%) or 3 times (100%).Conclusion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and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so nurses should collect bloods as a standard collection procedure.[Key words]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血液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2]。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摘要】目的了解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和防范,减少错误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方法参考了近几年相关文献并结合实践总结进行归纳。
结果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收集与运送等,是检验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极大影响了生化检验的结果,生化检验结果的误差导致医疗纠纷常常出现,熟练的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知识,规范的护理操作,以预防和减少检验结果的误差,从而降低相关医疗事故的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检验;影响因素;护理措施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常规护理操作,其质量是实验前质量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主要由护士来完成,而护理管理体系尚未按照检验质量管理要求对此进行规范化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在护理专业也存在着薄弱环节。
这样就会因标本采集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有文献报道,如采集标本不规范(占6~8%),采集时间不对(占2.2%),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占22.2%),标本不合格(占2.3%)等,不少学者对有关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了相关研究,作者给与了归纳综合,以期提高对血液标本采集的重视程度,减少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率[1]。
1 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1.1 血液标本采集前的影响因素1.1.1 生理因素男性和女性在许多项目上都差异,女性月经期,妊娠中后期,在一些项目上会有差异,不同年龄阶段检测结果也是不同的。
1.1.2 运动因素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变化,如谷丙转氨酶、血糖等的测定值会升高,有的恢复较慢,谷丙转氨酶在停止运动 1 h后测定,其值仍可偏高30~50%,还可引起电解质等成分的变化;患者如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血红蛋白、白细胞也会增高。
1.1.3 药物因素药物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如青霉素类可干扰几十项实验,注射胰岛素后会引起假象血钾下降;服维生素C后可使血糖、肌酐等下降等。
血培养采集及结果的影响因素
血培养采集及结果的影响因素【关键词】血培养;影响因素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的能力时就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一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对感染灶的外科处理、黏膜的创伤操作和易污染的外科手术,亦可发生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间歇性细菌血症常发生于腹腔等部位未能及时引流的脓肿;持续性菌血症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血管内膜感染,亦常发生于伤寒和波浪热的最初几周。
血培养常见菌:革兰阴性菌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另外还有念珠菌等。
菌血症是临床医学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然而采集标本正确与否及正确的培养对细菌的检出率有着诸多的影响。
现将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作一介绍:一、血液标本采集1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时,可以考虑采集血培养;1.1发热(体温>38度或<36度):1.2寒战1.3白细胞计数增多或减低(计数)10.0x109/L或<3.0x109/L)1.4皮肤黏膜出血1.5昏迷1.6多器官衰竭1.7血压降低1.8 C反应蛋白升高1.9降钙素原升高1.10突然出现的急性呼吸体温和生命体征改变。
2.宜在寒战或高热高峰前后采集标本。
二.血液标本采集时的影响抽取标本前、中、后、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防止污染,导致培养结果的假阳性。
抽取标本后,应充分混匀,以防止标本凝固,将原本较少的细菌包裹,细菌难以生长,导致培养结果的假阴性。
抽取的标本量应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
标本量的不足会影响细菌生长。
医生或护士在抽取标本时应注意不要在用药的一边静脉抽取,一般情况下应停药6-8h后采血标本,否则会引起培养的假阴性。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小于2小时)接种后不能立即送检的培养瓶,需放室温保存,不可冷藏或冷冻。
采用自动化连续检测血培养系统,还有就是标本运送有时被延误,这样会导致微生物检测延迟(尽管微生物生长不受影响),目前很少有人注重这一点。
浅谈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
浅谈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分析摘要:为保证血液检验质量,为临床检验提供准确的检验报告,最大限度的减少因血液标本采集而带来的危险,采集血标本的基本链条是保证血标本质量的重要因素,采集血标本的过程影响到化验结果准确性。
本文分析了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因素,并阐述了采集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血液标本采集;检验;质量血液检验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用于协助临床诊治疾病.其能否为鉴别诊断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需要对检验标本质量做如下探讨:一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因素1药物因素对血液标本采集的干扰.患者服用药物后可以影响多个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有些药物药物有色或能发出荧光,有些药物与蛋白形成复合物。
例如雌激素的避孕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烷化剂会导致白细胞减少,一些抗原类药物附着在血小板膜上的特殊部位,导致血小板减少。
2情绪刺激的干扰因素。
一些妇女、儿童、老人等比较敏感的人群,采集血液时,由于精神紧张、兴奋,造成血清胆固醇增高,在恐怖、发怒状态下,血中的儿茶酚胺显著上升,易出现心率高,呼吸频率快,最后影响患者血液样本中血清钙的检测结果。
2控制情绪。
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应在充足睡眠才能获得准确的检测所以,在采血前,指导患者不可以长期熬夜,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害怕等不良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
对于比较敏感的患者,在采血进针时不要让患者看到针头。
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前要多与患者沟通,动作温柔且一针见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采血的体位。
人体内血液和组织间液因体位不同而平衡改变,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及TG等浓度增高,所以在采集标本时必须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体位的一致性.采静脉血时宜取坐位或卧位,.皮肤消毒后争取一次穿刺成功,注意针头的血液流的速度等,抽血后尽量缩短止血带压迫的时间,避免用力拍打。
采血时,标准化的体位能使静脉渗透压增加,直立位时血浆总量比卧位减少15%左右,血管内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血管壁转移到组织中,使血管内血浆含量可升高4% ~ 12%,一些小分子物质也不能透过血管壁,采血患者取卧位时,组织液的转移使血容量增加,蛋白质和与其结合的物质的浓度势必减少,相应的药物浓度也会降低。
血液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血液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蒋永松(广西南宁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柳州 545000)血液标本采集不当容易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或无法进行检测,进而延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易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关键在于能否正确的采集标本,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
本文笔者就血液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如下:1 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1.1 采血体位对于有些检验指标,卧位采血与坐、立位采血结果是有区别的[1]。
不同体位可使血细胞参数、凝血因子、多项生化指标产生不同的结果,立位时由于地心引力的重力作用血液中成分相对相对浓缩,蛋白质、酶类、钙、镁等结果偏高;卧位时静脉渗透压增高使水向血管内渗透达到平衡;由立位→坐位→卧位,血液内各种成分逐渐降低。
1.2 采血部位末梢血和静脉血差别最大可达2~3倍,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最好均采集静脉血进行检测。
1.3 采血时间由于人体自身许多激素24小时内分泌量的不同,采血时间对于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亦密切相关。
临床采集标本应严格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严格掌握标本采集的时间。
妇女的月经周期造成的激素变化对标本采集也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血药浓度监测时,采血时间的确定更为重要,采血时要了解药物的长期效应,应在药物的稳定期采血,要了解药物的峰值效应,通常在输液结束后1~2小时采血;血培养的采集一定要在使用抗生素前或尽量避开抗生素在血中浓度的高峰期采集,否则培养的阳性率结果会降低。
为了反映病人的临床状态,标本采集时应相对固定在同一时间。
1.4 运动及精神因素为减少运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军在清晨抽血,住院病人在起床前抽血,门诊抽血病人应休息15分钟后采血,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兴奋、恐惧,以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客观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2.1 药物及某些治疗有些药物及某些治疗后均会导致结果的失真,采集标本应在治疗前或停药3天后进行,以免造成误差,影响诊断和治疗。
1_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主要内容不合格静脉血液样本问题严峻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血量及采血顺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标本保存及运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前阶段是产生不合格样本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分析前因素包括[1]. Hawkins R. Managing the pre-and post-analytical phases of the total testing process[J]. Annals of laboratory medicine, 2012, 32(1): 5-16.[2]. /ifcc-education-division/working-groups-special-projects/laboratory-errors-and-patient-safety-wg-leps/quality-indicators-project/实验室误差发生阶段[1]分析中分析后分析前导致样本不合格的常见分析前因素患者识别差错不正确的样本类型样本量不正确样本污染样本溶血样本凝集样本采集时间不适当,,,不合格样本导致的实验室误差威胁患者诊疗安全[1]. Plebani M, Carraro P. Mistakes in a stat laboratory: types and frequency[J]. Clin Chem, 1997, 43(8 Pt 1): 1348-1351[2].Clin Chem Lab Med 2006;44(6):750–75960-70%的医学决定(包括患者入院、药物治疗、出院)需要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出,准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患者的管理极为重要[2]19.6%2.2% 2.2%1.0%1.0%0%5%10%15%20%25%不恰当的检查不恰当的输液治疗影响肝素治疗不恰当的电解质输入影响地高辛治疗不合格样本导致的实验室误差影响患者诊断与治疗[1]实验室误差的影响临床科室、护理部门等部 门 多人 员 多变量因素多临床医师、护士、护工、受检者体内因素:年龄、性别、月经周期、禁食、进 食、酗酒、抽烟、茶叶、咖啡药物体外因素:样本采集、运输、处理与储存分析前过程特点无法直接控制 的分析前误差• 患者生理因素• 饮食• 空腹时间• 药物• 运动• 精神状态 可以直接控制的分析前误差(技术性)• 血样采集• 采血量• 采血顺序• 标本存放• 标本运送标本质量受到标本分析前误差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分为两类:主要内容不合格静脉血液样本问题严峻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血量及采血顺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血液标本保存及运送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采集标本进行检测时,了解患者生理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采集主要因素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及其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对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协和医院心内科70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不同采血时间、不同采血量和不同的采血次数采血,统计血培养的阳性率。
结果在寒战期(98.6%)或者体温升高期(94.3%)采血量为20ml(97.4%)、或者30ml(87.5%),而且,不同部位采血2 次(94.3%)或者3 次(100%)时,阳性率明显升高。
结论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对血培养的阳性率有显著影响,护士在抽血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要求采血。
【关键词】采血时间;采血量;采血次数;血培养阳性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and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to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Methods Totally,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for 70 patience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Union Hospital are investigated by setting different blood collection time collection value and sequency.Resul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ercentages of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are observed at time of cold shivering (98.6%) and temperaturerise(94.3%), positive rates were high in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for 2 times(94.3%) or 3 times (100%).Conclusion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and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 so nurses should collect bloods as a standard collection procedure.[Key words] blood collection time; blood collection value ;blood collection frequency; positive rate of blood culture血液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2]。
据统计,全球约有1800万名败血症患者,仅美国败血症患者在10 年间就增加了139%。
尽管医学水平在不断发展,但诊断血流感染最好的方式仍是进行血培养,而要想得到准确的血培养结果以指导临床治疗,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简单,其中几个关键步骤需要格外注意[3]。
根据美国CLSI 标准,采血次数、采血量、采血时间以及培养瓶被称为是确保血培养最佳检出率的4 把“密匙” [4,5]。
正确的采血次数、充足的采血量、适当的采血时间和含树脂的培养瓶对于血培养检测结果都至关重要。
对血培养不够重视以及不规范的血培养,除了会导致病原菌的分离率低,还很难评估病原菌是污染还是与感染有关,致使临床治疗往往出现臆断用药、漏检病菌等情况,从而导致耽误治疗时机、治疗费用高昂甚至治疗失败的情况[6]。
因此,围绕如何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一些关键环节应该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协和医院心内科2010 年1 月-2011 年12月入院的70 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男42例,女28例;年龄17~42 岁,平均24.8 岁。
根据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标准,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
1.2 方法分别于寒战期、体温升高期、体温高峰期和体温恢复正常期采血,采血量分别为5ml、10ml、20ml、30ml;不同部位采血1次、2次和3次进行细菌培养,将培养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2.1 寒战期、体温升高期、体温高峰期和体温正常期细菌培养阴性率比较病人分别于寒战期、体温升高期、体温高峰期和体温恢复正常期四个时间点采血做培养,得到培养阳性率见表1。
表1 寒战期、体温升高期、体温高峰期和体温正常期细菌培养阳性率2.2 不同采血量培养阳性率结果比较病人分别采血5ml、10ml、20ml、30ml 做培养,得到培养阳性率结果见表2。
表2 采血量为5ml、10ml、20ml、30ml培养阳性率2.3 病人不同部位采血1次、2次和3次培养阳性率结果比较病人不同部位采血1次、2次和3次做培养,得到培养阳性率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部位采血1次、2次和3次培养阳性率3 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指因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有别于由于风湿热、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心内膜炎[7,8]。
阳性血培养是诊断本病最直接的证据,而且还可以随访菌血症是否持续。
而且,采血次数、采血量、采血时间以及培养瓶被称为是确保血培养最佳检出率的4把“密匙” [4,5]。
所以,护士掌握正确的采血时间对细菌培养阳性率的提高至关重要。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寒战期(98.6%)和体温升高期(94.3%)采血阳性率明显高于就诊初期(17.1%)、体温高峰期(11.4%)和体温恢复正常期(1.4%)。
就诊初期的病人往往是门诊病人,病原菌尚未大量入血,所以,阳性率不高,而一旦体温达到高峰,往往大部分细菌在血中已被清除了,造成体温高峰期和体温恢复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
寒战期和体温刚开始升高这一时间段,血中病原菌浓度最高,所以,培养阳性率也高。
另外,护理人员还应该注意,采血尽量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否则可能会影响血培养的准确性。
如果患者在就诊之前已经使用了抗菌药,则应选择含树脂培养瓶进行操作,借以中和、吸附抗菌药物,提高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
采血量是另一个严重影响培养阳性率的因素,有报道指出,当培养的血量从2ml 增加到20ml 时,血培养的阳性率增加30%~50%,每增加1ml血液,则阳性率大约有1.3%的增加。
而送检1次5~10ml血培养的做法,其病原菌阳性检出率仅为7%~10%。
由本文结果可知,采血20ml(97.4%)和30ml(87.5%)时,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5ml(14.3%)和10ml(55.5%),这是由于在血中相同的病原菌浓度下,增加采血量也增加了病原菌的数量,所以导致检出率升高。
但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采血量为30ml时培养阳性率较20ml 时的阳性率反而下降,可能由于标准化血培养瓶中培养基的量是固定的,采血量过多反而形成稀释效应,导致供病原菌生长的营养物质相对不足。
所以,护理人员在抽血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标准化血培养瓶上要求的采血量进行采血。
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且会遗漏阳性结果。
24h 内应采集2~3 份血培养(抽取1次血做多种培养应视为1份血培养)。
最好分别于不同部位采血,如左、右肘静脉、颈静脉。
疑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应在1~2h内在3个不同部位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第1天应在3个不同部位采血培养,如24h为阴性,应再采集3 份以上血标本。
不明原因发热者,先抽取2~3份标本,如仍为阴性结果,应在掌握发热规律后,在体温升高之前再采血2份或以上[5]。
多次采血应在不同部位的血管穿刺以排除皮肤菌群污染的可能。
要避免从血管插管内取血,因插管常被污染其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在不同部位取血、2 次分离出同样菌种,是确定病原菌的有力证据。
由以上研究结果可知,不同部位3次采血阳性率(100%)大于2次采血阳性率(94.3%)和大于1次采血阳性率(50%),所以,建议推荐护理人员应不同部位多次采血以提高阳性率。
本研究通过对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与血培养阳性率对比分析,发现采血时间、采血量和采血次数都是提高阳性率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该重视严格按照采血要求进行采血,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因素,以切实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为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1 娄永新.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984,(1):51-53.2 R.W.Auckenthaler.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Eur Heart J,1984,5:49-51.3 Arthur J,Morris,Dragana Drinkovic,Sudha Pottumarthy. Gram Stain,Culture,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Findings for Heart Valves Removed because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3,36: 697 -704.4 G Doukas,M Oc,C Alexiou. Mitral valve repair for active culture positive infectiveendocarditis. Heart,2006,92:361-363.5 John A. Washington. The 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J Antimicrob,Chemother,1987,20:29-36.6 G De Gevigney,C Pop and JP Delahaye The risk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fter cardiac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Eur. Heart J,1995,16:7-14.7 Bruno Hoen,Christine Selton-Suty,Flore Lacassin.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Patients with Negative Blood Cultures: Analysis of 88 Cases from a One-Year Nationwide Survey in France.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1995,20:501-506.8 M Grijalva,R Horváth,M Dendis,et al. Molecular diagnosis of culture negativ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clinical validation in a group of surgically treated patients.Heart,2003,89: 26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