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课程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课程内容

一、重难点解析

重点是要掌握有关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和呈现方式。培养运用理论知识深入理解和分析现有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方面的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选择的四个依据:课程目标、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课程内容的性质。课程内容选择的四个原则: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适应学生的需求及兴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连续性、顺序性、整和性的课程内容组织原则。

(一)课程内容的意义

课程内容的意义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取向:

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体现为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放在学生做些什么,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二)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及其特点

1.课程内容即教材。将课程内容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表现。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些什么内容或要求做些什么。学习经验取向强调的是: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要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课程不再是文本,也远非某一过程,而是一项行动,一次教学实践。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特别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创造者。

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的特点见教材P103表。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1.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首要的组成部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内容选择必须依照目标,即有什么目标,便有什么内容,让目标和内容取得一致。

(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需要,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了其对课程内容的接受程度,因此,在内容选择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

(3)社会发展需要

要考虑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的需求,使学生在未来的公民生活中能有所作为。在选择课程内容时,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去掉落伍过时而无法谋生的技能。但也不能仅从现实社会需要出发。为避免出现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问题,教育必须先行,适度超越现实社会。

(4)学科内容本身的性质

选择课程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科内容本身的性质,包括内容的重要性、实用性、正确性等。

2.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与兴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应该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四)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与方式

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根据一定的组织原则,将课程要素妥善地加以设计,特别要注意学习经验的排列、顺序

1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