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如何评价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先⽣的《中国通史》,和吴晗先⽣的《中国历史常识》都属于是历史普及类的读物,什么叫普及呢?就是在每个朝代挑选⼏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出来讲,让⼤家知道这个朝代更迭的过程,但是不细讲,说得通俗点,就是让⼈⼤体知道⼀下历史上发⽣了什么事⼉就⾏了。
《中国通史》这本书乍⼀看,给⼈的感觉好像挺简单,著作起来也没什么难度。
和《⼆⼗四史》⽐起来,这本书当然不算什么,但是如今《⼆⼗四史》,市⾯上⼏乎没有任何⼀家出版社将其全部翻译,⼀些出版社只翻译了⼀部分,另⼀些出版社⼲脆没翻译,因为⼆⼗四史的内容实在太多了,中华书局出版的《⼆⼗四史》全套,共有六⼗三册之多,将其由繁体变为简体,已经是⼀个浩⼤的⼯程,要将其全部翻译成⽩话⽂,⼯程量太⼤。
但是如果不将其翻译成⽩话⽂的话,看得懂的⼈就很少,就没有多少⼈会去看,这个时候,普及类的作品就显得很重要了。
⾸先,这种普及类的读物本⾝就是以简单的内容为主,因为内容简单,才能让⼤多数⼈看得懂,⼤多数⼈看懂了,才能起到普及的作⽤,其次,这本书从先秦⼀直讲到⾟亥⾰命,将整个历史拉通成了⼀个故事,让⼈看起来有⼀种⼀⽓呵成的感觉,可见吕思勉先是的历史功底和⽂字功底是很好的,最后,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集中讲了古代的“婚姻”、“官制”、“财产”、“商业”、“赋税”、“阶级”等等众多封建社会背景下与百姓⽣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让⼤家在看历史发展的过程时,也能了解古代的各种制度,内容虽然简单,但却是相当丰富的。
个⼈觉得这本书作为历史普及类读物来说,是写得⾮常好的,只要能认识字,就能看得懂,对于只是想⼤体了解历史故事的⼈来说,这⽆疑是⼀本好书。
不过,因为这只是⼀本普及读物,所以对想要深⼊了解历史,或者对历史已经有很⼤程度的了解的⼈,起到的作⽤并不⼤,如果有朋友想深⼊研究历史,可以将其作为⼀个线索或者⼤纲,然后依循着这上头的轨迹,再去看专门的著作。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禅让制:古代中国的一种权力传承方式,指部落联盟的首领在选择继承人时,不是根据血缘关系,而是根据才能和品德,由部落联盟会议推选。
2. 科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始于隋朝,终于清朝末年,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晋升通道。
3. 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由张角领导的黄巾军发动,标志着东汉王朝的衰落。
4. 郑和下西洋: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远航,到达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地,促进了中国与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5. 戊戌变法:清朝末年的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清朝的危机,但最终失败。
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______,巩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制2.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魏、______、吴三个国家。
答案:蜀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被誉为“______”。
答案:盛世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统治者是______族。
答案:蒙古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建立了______政权。
答案:大西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的功绩?()A. 统一六国B. 实行郡县制C. 开凿灵渠D. 创立科举制答案:D2. 西汉的都城是哪个城市?()A. 洛阳B. 西安C. 南京D. 北京答案:B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唐朝的灭亡?()A. 安史之乱B. 黄巢起义C. 朱温篡唐D. 陈桥兵变答案:C4. 下列哪个朝代没有实行过科举制?()A. 隋朝B. 唐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C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清朝的结束?()A. 辛亥革命B. 八国联军侵华C. 中日甲午战争D. 抗日战争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关羽E. 张飞答案:ABCDE2.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唐朝的?()A. 开元盛世B. 安史之乱C. 黄巢起义D. 靖康之耻E. 靖难之役答案:ABC3.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明朝的?()A. 郑和下西洋B. 戚继光抗倭C. 李自成起义D. 康熙平定三藩E. 鸦片战争答案:ABC4. 下列哪些事件是发生在清朝的?()A. 康熙平定三藩B. 雍正设立军机处C. 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D. 鸦片战争E. 辛亥革命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制度是秦朝创立的?()A. 郡县制B. 科举制C. 察举制D. 世卿世禄制E. 九品中正制答案:A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进行的一次重要改革。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When you truly love something, you will discover how fragile and weak the language i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中国通史》读书笔记1中国的历史漫长而悠远,期间发生的事件,出现的历史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我很难找到入门之经。
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创建了“通史”这种题例,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通过通俗精练的文字对中国历史进行现代的诠释,是我在较短的时间里理解中国历史的理想书本。
这本书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的启发下等方面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方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的阐释历史。
全书共分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洲二统、离析与交融、乾坤与变幻、王朝与更迭、民主与新生七个章篇,同事辅以近两百幅精美图片和多个知识版块,精彩扼要的勾勒出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
精炼简洁的文字,多元的视觉元素,全新的视角,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帮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和一个崭新层面考察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2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国通史》的历史书,它让我了解了很多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神农尝百草》,说的'是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亲口尝出了365种草药,编成了一部有名的医书《神农百草》,最后他被一种叫断肠草的植物毒死了。
还有《大禹治水》,是说大禹为百姓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因为晚一分钟,洪水就会夺去更多人的生命。
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得到了部落首领的位子,他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
从书中我知道了一些历史人物,比如重耳,他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为了躲避追杀,43岁开始逃亡,62岁得到王位,前后整整逃亡了19年,终于成就了一代霸业。
还有马可·波罗,一个外国商人,他让中国和欧洲人、阿拉伯人互相做生意,往来更加密切。
读《中国通史》有感
读《中国通史》有感xx中学 xx唐太宗李世民在《旧唐书》中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曾巩在《南齐书序》中说“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培根在《论求知》中说“读史使人明智”。
纵观古今中外,无不有先贤圣明强调读史的重要性。
对我来说,我一直都喜欢且重视历史。
从上初中接触历史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她。
上高中时文理分科,选择文科的原因一大半都是因为历史。
上大学的时候,在语文和历史中艰难选择了语文,但是并没有放弃对历史的喜爱。
我喜欢《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正史,喜欢《中国野史》《鱼羊野史》之类的野史,喜欢《明朝那些事》《万历十五年》之类的现代人戏说历史的书籍,更喜欢《中国通史》《全球通史》之类史学大师解读历史的书籍。
参加工作后,机缘巧合下教授了历史课程,又重新阅读了吕思勉的《中国通史》,再读时感慨颇深,在此浅谈我的一点感想。
《三国演义》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国家的分合在古人看来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纵观古今,从炎黄联盟到清朝的灭亡,近乎五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分分合合。
阅览《中国通史》,我发现国家的灭亡和统治者及其实施的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启来说,启在继承父亲禹的王位后,世袭制取代了之前的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夏王朝变成了一家一姓之国,启在继位后,荒于音乐和饮食,他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兄弟五人,起而作乱,太康因此失国,人民和政权都入有穷后裔之手,国家因此走向衰败,到了夏桀手中,他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导致国家走向了灭亡。
夏朝传国共十七代,商朝则三十代。
商朝的世数所以多于夏,大约是因其兼行兄终弟及之制而然,所以王位的传承趋于平稳,但是到商朝最后一任国君商纣王手中,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百姓,所以商朝也走向了灭亡。
、到了西周,周幽王虽不以暴政统治国家,但是他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使得他在历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也在烽火中中断送了西周王朝。
《中国通史》第八集:商代文明
《中国通史》第⼋集:商代⽂明这是⼀个遥远的时代,它以⽞鸟做图腾,以甲⾻做占⼘,以青铜为礼器,它的名字虽然常常出现在史籍当中,但其真实历史却总是若隐若现,以致于许多学者疑窦丛⽣,甚⾄认为根本没有这个时代。
直到近代,甲⾻⽂的发现及⼤量考古成果,才确定⽆疑地证明,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这个朝代,⽽且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明,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个古⽼⽂明之⼀,其辉煌成就不仅为世界⽂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页,更对中华⽂明的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它就是开端于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
第⼋集:商代⽂明发现:这完全是⼀次意外的发现,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学家王懿荣偶染痢疾,医⽣为他开了⼀张处⽅,上⾯有⼀味中药被称为龙⾻,在当时龙⾻只是⼀种不值钱的药材,它们是古⽼的龟甲或兽⾻,出现在药店⾥从未被学者们关注,然⽽当王懿荣按照药⽅将龙⾻购回家后,突然发现龙⾻上刻着⼀种从未见过的古⽂字,似乎⽐篆⽂还要古⽼。
这⼀意外发现引起了他的极⼤兴趣,迅速将药店中刻有⽂字的龙⾻全部购买回来,同时在京师⼴泛收购,在不长的时间内竟收购了1500多⽚。
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上的⽂字就是商代的⽂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之⽗,由于甲⾻⽂的发现,商代⽂明这⼀消失已久的⽂明逐步显露出它的真实⾯⽬。
宋镇豪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商这个五百年的历史来说,我们过去主要靠什么?《殷本纪》,《殷本纪》讲统共加起来才2800多个字,所以呢在史学界也好,过去的我们都把它当做⼀种可信可不信的东西,甚⾄有⼈把那个封神榜当做商代晚年的历史来读,所以这个就很奇怪了,历史是真东西,它不是靠虚构出来的,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呢?就是甲⾻⽂发现以后,⼀下⼦把我们和古⼈的距离拉近了,使我们直接能够通过甲⾻⽂来观察到商到底是怎么样⼀个社会。
甲⾻⽂的发现,是中国近世以来⽂化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然⽽,它的发现之旅却充满曲折。
1900年,⼋国联军侵⼊北京,王懿荣⾃杀殉国,他的甲⾻⽂研究也因此结束。
《中国通史》读后感
《中国通史》读后感《中国通史》读后感1中国通史共有十本,是从史前一直到清代的一些故事和文物。
第一本先概括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又说了想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和尧舜禅让等史前神话故事。
接下来是夏、商和西周中的一些事,我感触最深的是残暴的商纣王和烽火戏诸侯。
商纣王为了一个爱妃不理国家大事,还心胸狭窄,连别人为自己叹口气都要坐牢。
还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爱妃)笑一笑,就戏弄各个诸侯,让诸侯不相信他,最后还是百姓遭殃。
第二本和第一本很相似,讲了春秋、战国和秦国。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自称是个仁义之师,根本就不知道兵不厌诈,还屡次丢掉胜利的机会,说自己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取胜。
在春秋时期还出了不少名作,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老子的《道德经》。
春秋后是战国,秦魏楚燕赵齐韩七国展开了一场和长达254年的大战,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
商鞅变法讲了商鞅在南门竖一根三长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抬到南门,就赏金10两,过了一会儿,又改成了赏金50两,有个汉子抬到了,真的得到了五十两,后来人们都相信官府,秦国就变强了。
第三本也差不多,不过是汉代很三国。
汉高祖刘邦能大败西楚霸王项羽,正如他所说的一样:要比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要比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要比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
而我只是善用这些人。
刘邦宽容守信,可他的妻子吕雉却卑鄙狡诈,在刘邦死后擅自纂权,杀了刘邦的四个儿子,还立最无能的刘盈为太子。
还有三国时代的董卓专制、曹操起兵、桃园结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后面还有七本,讲的分别是隋、南北、晋、唐、宋、五代、辽、金、西夏、元、明和清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给大家讲了。
《中国通史》读后感2在《中国通史》的世界里游历了一番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感受到了在长江与黄河的孕育下,这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怎样诞生的。
中国文化的魅力是随处可见的,比如你吃饭用的筷子,过年长辈给你的红包、压岁钱,你在课本上见到的汉字……它们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通史每集内容概括
中国通史每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集《源远流长——史前文明与早期国家》概括:讲述了从起源到夏朝建立前各种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
第二集《创业帝王——启的生平与夏朝的建立》概括:介绍了启这位开创了中国世袭制度的创业帝王。
第三集《青铜时代的辉煌——商周文明的发展》概括:讲述了商周时期物质文化的发展。
第四集《春秋战国——诸侯纷争与百家争鸣》概括:描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及各学派百家争鸣的现象。
第五集《大一统帝国——秦汉文明的崛起与融合》概括:讲述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与外族的交流。
第六集《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与文化发展》概括: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和清谈之风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集《隋唐五代——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概括: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科技、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发展。
第八集《宋元——疆域辽阔的王朝》概括:介绍了宋元时期疆域辽阔的王朝的建立以及对外贸易的发展。
第九集《明清——封建社会的高峰与转型》概括:讲述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峰以及向近代的转型。
由于中国通史的集数和每集内容都不尽相同,因此以上概括仅供参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通史的内容,建议您查阅相关视频平台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国通史》PDF文字版电子书下载
《中国通史》PDF⽂字版电⼦书下载编辑推荐 1 畅销名作,精校精编:这是迄今所知民国时期最畅销的中国通史,上下册累计重印190多次!中华书局编辑部在尊重作品原貌的基础上精⼼编校,推出⽪⾯精装珍藏版! 2 ⼤家风范,见识卓著:吕思勉先⽣是公认研读⽂献最多的学者,数遍通读“⼆⼗四史”。
吕先⽣是真正的史学⼤师,他的作品通贯性强,融历史叙述与个⼈创见于⼀体——顾颉刚赞他开创中国通史写作新纪元,钱穆喜欢听他的课,余英时读他的书长⼤,李敖佩服他头脑新,易中天《品三国》频引⽤。
3 精选彩图,图⽂并茂:全书收录彩⾊历史图⽚25幅,帮助读者领悟历史的意义与痕迹。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彩图珍藏版)》原名《复兴⾼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是史学⼤家吕思勉先⽣为⾼中学⽣撰写的⼀部中国通史。
在这部作品⾥,吕先⽣对中国⾃上古时代到上世纪三⼗年代的政治、地理、社会与⽂化等作了全⾯、简明的叙述与梳理,⽂字平实,条理清晰,见解独到,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部上佳的中国通史读物。
作者简介 吕思勉,字诚之,江苏常州⼈,历史学家。
曾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在多所⼤中学校长期执教,著述宏富。
其作品通贯性强,融合历史叙述与考据,并具有横跨社会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视野。
精彩书评 编著中国通史的⼈,最易犯的⽑病,是条例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
及吕思勉先⽣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为通史写作开⼀个新的纪元。
——顾颉刚 吕思勉的通史很实在。
关于陈垣和吕思勉两位⼤家,我是读他们的著作长⼤的,受益之多,不在任何前辈(如陈寅恪)之下。
——余英时 论⽅⾯⼴阔,述作宏富,且能深⼊为⽂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陈垣援庵先⽣、陈寅恪先⽣与钱穆宾四先⽣为前辈史学四⼤家。
——严耕望 吕思勉、钱穆、黄现璠先⽣的通史类著作,⽐较简约精要,且鲜有政治烙印。
——章⽴凡 ⾼度的概括,结合具体的分析,是吕先⽣撰述通史的⼀个特点。
关于《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共13篇)
关于《中国通史》读书笔记(共13篇)篇1:《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
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
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则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
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篇2:《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我今天看了《中国通史》一书,描写的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欢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为周朝开国皇帝周文王是个人才,而且还有一帮忠诚辅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还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败,所以我不喜欢周朝后期,还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国家治理的繁荣富强。
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搜刮人民的钱财。
所以我也不喜欢唐朝后期。
我们中国每个朝代的后期都很腐败,就说纣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数万银两。
杀了几百人。
而且荒唐无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灭了。
最强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统治了蒙古,然后竞把我们的中原占领了。
占领了中原后,又把俄罗斯的首都占领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
我最不喜欢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虽然建了万里长城。
而且还统一了钱币。
但是他把古时候记载的书全烧了,而且还杀了一些读书人,这叫“焚书坑儒”。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坏的一面他继承,好的一面他没继承,而且还派了一些人为秦始皇殉葬。
是他的作风使秦朝走向灭亡。
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皇帝英明的时候,国家就发达,皇帝无能的时候国家就腐败。
《中国通史》PPT课件
周秦文化在西周末年还是相异的。此后,秦人虽至周地,
在物质文化方面多变化,但最难改变的是其思想和价值观
念,这样一直坚持到后来。秦人的思想及价值观念是怎样
的呢?秦人价值观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一直沿袭的伦理
道德相悖。这段时期,思想主要脉络按正统思想说法来看
就是“以天为宗,以德为本”,即对伦理道德的要求,其
这种正统的价值观上升为国家意志,概括为奖励耕战,适
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开拓了生产关系。此外,在审
美观上符合秦人的强壮为美的观念,一个最明显的实例是
兵马俑的磅礴气势,不正是这种审美的结晶。不仅如此,
这种审美意志转化为国家政治就是对领土和强权的追求。
反过来,只有这样的战略目标,才有国家的政治和价值观
▪
----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葛剑雄《论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
ppt课件
18
秦统一封建中央集权 国家的建立
■皇帝制度 ■官僚制度 ——三公九卿制 ■地方行政制度 ——郡县制
ppt课件
19
皇帝制度
◇“三皇”、“五帝”中 “皇”与“帝”结合,自称 “始皇帝”,后世子孙世代 相承。 ◇皇帝之“命”称“制”、 “令”称“诏”、“印”称 “玺”,皇帝自称“朕”。 ◇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 度。 ◇与皇帝地位相应的祭典和 封禅大典。
及文化意志。那么,就需要统一中国,秦人也实现了目标。
-----------林鸣剑:《秦人的pp价t课件值观和中国的统一》
16
ppt课件
17
地理基础
▪ 秦据有富饶而又易守难攻的关中地区,具有 良好的地理环境;
▪ 支持中央集权化的大一统的一个要素是土壤 地理-----黄土和黄河
▪ 支持中央集权化的大一统的另一个要素是气 象地理------风向与雨量
《中国通史》读后感心得
《中国通史》读后感心得作为一本权威的通史,《中国通史》是中国历史上最全面的一部历史著作,由著名历史学家胡先骛主编,集中了多位历史学家的诸多专家之聚,被誉为是中国通史的权威,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中国聚焦几千年的历史,展示了多元化、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包括不同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将各个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一个立体的历史画卷。
阅读本书,我的感受非常深刻。
首先,我感受到了作者的严谨和思考。
他将历史事件放在持续时间长、多元化的背景下,用严谨精确的语言梳理出一个又一个的历史脉络。
每个事件的解释都是如此的严谨,让人不得不感叹一下胡先骛的学识和精神品质。
其次,我感到了作者的智慧与洞见。
历史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提醒我们历史的轨迹,引导我们去理解当下的问题。
根据胡先骛的书中,一个历史事件很少仅仅是白纸黑字地描述,所有历史事件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深刻地认识它与当下的联系和影响。
第三,在我本人的认知水平方面,《中国通史》很好地扩展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具备了一个宏观视角的历史框架。
历史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是我们了解过去,领悟未来的基础。
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知识的综合性和多元性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素质,那么这本书对于历史的知识系统、历史思维方法都是我值得学习的。
同时,我意识到本书对于我们的现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解析当下的问题。
今天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上闪耀着文化之光的一个大国。
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一种深刻的文化气息,本书对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总之,《中国通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历史著作,在丰富我们知识的同时,洞明我们的思想。
阅读本书,可以拓展自己领域的宽度和深度,让我们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为今天的中国增加一份文化之力,更深刻地领悟中国文化的精髓。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_读后感五篇范文
Sometimes, inexplicably bad mood, I don't want to talk to anyone, I just want to be alone in a daz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中国通史》读书笔记_读后感五篇范文《中国通史》读书笔记(一)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是必将复兴的肯定,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
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我带着对中华历史的敬意,品读了《中国通史》。
顾名思义,《中国通史》讲的就是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华的兴衰,纵跨中华五千多年历史,上起先秦,下到澳门回归。
翻开第一页,沉重而缓慢。
凝视着它淡黄的书页,让那来自远古的风,把我的心吹得透彻、空灵、沉重,让那来自远古的长啸,震撼我的心灵。
前言一开始就说道:“悠悠岁月,渊源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
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
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
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未来,留芳百世。
”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树上的叶子一样,尽不相同。
可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青史留名,垂芳百世,而有的人只能悲历史的洪波湮没,甚至悲自己忘却?为什么有的人可死得重于泰山,而有的人只能死得轻于鸿毛?岳飞的人生因为“忠”而风波亭的点点残血未曾被洗去,项羽的人生因为“霸”而不朽,李白的人生因为“豪”而乌江前的悲壮未曾被江声湮没,鲁迅的人生因为“斗”而那冷竣的眼神未曾被遗忘。
沉重,是圆明园那残痕断壁中残留的血泪,是莫高窟中丢失的一卷卷经文,是七君子为革新而死的悲烈。
一个泱泱大国,有过蒙古铁骑的强悍,有过大唐盛世的辉煌,却被几个西方列强蹂躏着,践踏着,欺凌着。
适合初中生《中国通史》版本
适合初中生《中国通史》版本《中国通史(适合初中生版)》序言:《中国通史》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历史巨著,它记录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
而本书则是为了满足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需求所编写的。
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起源古人说,五千年文明史,中华大地源远流长。
本章介绍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讲述了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
还介绍了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河南、陕西等地的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
第二章夏、商、周三代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几个朝代。
其中包括了夏朝的尧、舜、禹等贤明的先祖,商朝的商汤、武丁等伟大的君主,以及周朝的周武王、周文王等英勇的领导者。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列强争霸,孔子、荀子等一系列伟大思想家涌现出来。
同时也是优秀文化的时代,许多经典著作如《庄子》、《论语》等问世。
第四章秦汉两朝这一章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两个朝代-秦朝和汉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国,而汉朝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出现了楚汉相争、王莽篡位等重要事件。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本章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以及晋朝、南北朝的兴衰。
同时介绍了诸葛亮、司马懿等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第六章唐宋元明清这一章介绍了中国历史上较为稳定的几个朝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异族统治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时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朝代。
结语: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通过对《中国通史(适合初中生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树立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希望大家通过读本书,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6篇)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6篇〕《中国通史》读书笔记〔通用16篇〕《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篇1 中国的兴衰成败,五千年沧桑流变。
自中华文明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勃兴,仡今已有五千年。
我们有过沉默,也有过辉煌;当然,也有过上百年的屈辱,沉默使我们奋进,辉煌使我们自信,屈辱使我们清醒。
在我们古中国,有着无数的英雄。
说到秦始皇,无人不说他是一个暴君,但谁又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英雄呢!是他,统一了我们中国,是他修筑了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宏伟的万里长城,是他,建筑了呀是世界八大奇之一的兵马俑,也是他建筑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
这些事,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个苦不堪言的结果,都认为他是暴君,而在我们21世纪人的眼里,那么是一个伟大的英雄。
远古虽然已经逝去已久,而他们所创造的奇迹却留了下来,他们的事迹都记在了人们的心里。
虽然他们可能当初并未意识到。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篇2 中国——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
它拥有五千年远流长的历史。
读了《中国通史》,我深深感受到我美丽的祖国——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深远与美丽,它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你们,是否也为自己美丽的祖国的深远的历史感到骄傲与自豪呢?从传说中的“人文始祖”——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到最后的帝国,经历了何等漫长的年代!还记得小学五年级时学过的那首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没错!这件简单单的四十二个字就说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的远流长的历史年代。
《中国通史》的前言一开场就说到:“悠悠岁月,渊流长;华夏文明,万古相传。
古今风云,变化莫测;荤荤学子,笔耕不辍。
风雨历程,惊涛骇浪;思接千载,浪里淘沙。
茫茫史海,以古鉴今;昭示将来,留芳百世。
”仅此____字,却意味深长,细细品味,这正是悠悠华夏文明的漫漫历程,这正是泱泱中华历史的这是写照,不是吗?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写过史书,有多少人用笔墨来赞美历史!历史的每一瞬间都那么的冲动人心,让人震撼!历史将会让我们明白许多……难道身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我们不应该将历史牢记在心,放眼将来吗?身为青少年的我们,身为祖国花朵的我们不更应这样吗?来吧!大家一起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喝彩吧!炎黄子孙们!华夏儿女们!《中国通史》读书笔记篇3 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中国通史》的课外书,书里面讲的都是关于历史方面的知识。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2018年4月14日第01集《中华道路》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伟壮观的锦绣山河,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
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悠久辉煌的古老文明,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塑造出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在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上,一场场历史大剧不断上演,无数的曲折与坎坷,考验着这块土地上的民族与众生,自强不息,厚物载德,勇于探索,敬守家园,爱好和平,深入中国人的血液,无论风雨飘摇,困难重重,中国人都能迎难而上,顽强奋斗,渡过难关,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真理,无论烟雾弥漫,障碍重重,中国人都能够坚韧不拔,沉着冷静,选择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缔造中国与人类的幸福,这就是中国的历史,丰富而多彩,曲折面灿烂,绵延而不断,在这片土地上生根绽放,演绎出无数的传奇往事。
这些古老的历史,是我们宝贵的遗产,历久而弥新,她像一座灯塔,照亮着我们的复兴之路,她像一位母亲守护着我们梦的摇篮。
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人类星球的北纬30度上下,东方、西方群星璀璨,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孟子、庄子、黑子这些伟大的思想家或联袂登场,或接踵而出,在西方,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东方称之为百家争鸣。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个时代都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的时代,这里是位于滕州市的墨子纪念馆,和别的思想家不同墨子的塑像极具特立独行之状,他身着布衣,肩背行囊,俨然是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黑子的一生相伴着各种各样鬼斧神工般的发明,而这些发明被巧妙地运用到黑子的思想实践当中,在纷乱的战火间,黑子和他的弟子更像一个苦行僧团体,有着最坚定的意志,人人皆可赴汤蹈火,死不旋踵,他们不遗余力地宣传兼爱、非攻主张。
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的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与墨子激进的救世思想不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政治思想,在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以法治世的法学,游说各国的纵横家,他们从不同角度来探寻自然,人与社会如何相处的真谛,可谓众说纷纭,然而,所有的这些思想都与一个学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学派就是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正是被后人奉为万世师表的圣人孔子。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
《中国通史》纪录片近代史部分,整理知识笔记第一集:中华道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百家争鸣的时代。
墨子,各种鬼斧神工的发明,宣传兼爱、非攻主张。
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的爱,非攻,就是反对战争。
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政治思想。
那个时代,还涌现出无数的思想家和学派,诞生了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的阴阳家,以法治世的法学,游说各国的纵横家,可谓百家争鸣。
而这些思想都跟儒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为基本内容。
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
那个时代孔子的思想并不能为各诸侯国所用。
孔子逝世后一百多年,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扬儒学的道路上,还是不为君王接受。
荀子的得意门生李斯主导焚书坑儒,儒家学说更是坠入深谷。
焚书坑儒十八年后,刘邦祭拜孔子,依然没有采用儒学的思想治世。
刘邦采用的道家思想。
随后汉朝建立六十年后的汉武帝采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开始真正的复兴。
这个时候,大儒董仲舒应运而出,董仲舒最为世人所熟知是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墨家等众多思想的精华,成为经过改良后的新儒学。
此时的儒学在秉持仁、义、礼、乐的基础上主张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强调尊卑有序的王权等级观念,儒学一跃而为经学,儒家思想由此真正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
中国的传统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法、释、道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演变,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这些思想广泛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礼仪道政治观念,影响着诸多政权的成败兴亡。
王朝的衰亡悲剧曾不断上演,有分裂,有统一,但是最终还是要走向统一。
第二集:中华先祖人类进化分三个阶段,一个是猿人(直立人),古人(智人),新人(现代人)三个阶段。
后来又加一个阶段-南方古猿,所以等于四个阶段。
在五十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北京猿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火了。
猿人在经历了大约几十万的漫长岁月后,又逐渐发展到了古人阶段。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 (高清)
《中国通史》央视纪录片100集全(高清)中国通史《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73:52:12全100集完结《中国通史2016》央视纪录片国语中字1080P高清纪录片第01集中华道路第02集中华祖先第03集农业起源第04集文明起源第05集邦国时代第06集夏王朝觅踪第07集殷商兴亡第08集商代文明第09集武王克商第10集周公摄政第11集周王室的衰落第12集春秋争霸第13集孔子第14集列国变法第15集战国七雄第16集诸子百家第17集秦国崛起第18集秦始皇统一中国第19集楚汉战争第20集郡国并行第21集文景之治第22集汉武帝第23集两汉经学第24集昭宣政治第25集王莽改制第26集光武中兴第27集丝绸之路第28集清议和党锢第29集黄巾起义第30集三国鼎立第31集诸葛亮治蜀第32集西晋统一第33集魏晋风度第34集门阀政治第35集梁武帝治国第36集孝文帝改革第37集北周武帝第38集陈朝兴亡第39集魏晋佛教第40集再造统一第41集炀帝功过第42集贞观之治第43集武则天第44集开天盛世第45集安史之乱第46集中晚唐的困局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第48集吐蕃兴衰第49集敦煌第50集唐朝的对外关系第51集唐代宗教第52集五代十国第53集宋太祖第54集澶渊之盟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第56集王安石变法第57集靖康之乱第58集宋金和战第59集偏安东南第60集东京梦华第61集宋代新儒学第62集宋代文化第63集契丹兴起第64集西辽建国第65集完颜阿骨打第66集金朝兴亡第67集辽金文化第68集西夏兴亡第69集蒙古兴起第70集忽必烈大帝第71集两都巡幸第72集大元帝师八思巴第73集海上丝绸之路第74集马可波罗与中国第75集元顺帝第76集明太祖朱元璋第77集永乐迁都第78集郑和下西洋第79集内阁制度第80集土木堡之变第81集王阳明心学第82集海疆与互市第83集张居正改革第84集耶稣会士来华第85集江南市镇第86集北银资本第87集崇祯帝第88集入主中原第89集王朝的稳固第90集收复台湾第91集统一大业第92集军机处第93集摊丁入亩第94集文治与文字狱第95集被动的自强第96集鸦片战争第97集太平天国第98集甲午战争第99集维新与革命第100集帝制的终结。
《中国通史》读后感20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2000字导读:读书笔记《中国通史》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国通史》读后感2000字:闲暇之余,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此书是历史爱好者的良好入门读物,从婚姻到军事,从政治到科技,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读来受益匪浅,引人深思。
自己本身对历史感兴趣,但仅存的那点历史知识荒废多年,《中国通史》使我又重燃了历史兴趣,趁着假期,游历了书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感触颇多。
中秋节,去看了人祖庙,国庆节期间又游览了太昊陵,跟随伏羲氏的脚步从天水追到周口。
祖先不畏艰难险阻,为了生存和繁衍,战胜大河的泛滥,融合不同的族群,迈着艰难的脚步,才发展成我们现在的国家。
从关西到豫东,从关中平原到华北平原,祖先在这片土地留下太多的脚印。
工作地和家乡分处陕西和河南,一个美曰“中华民族的父亲”,一个美曰“中华民族的母亲”,每年都要沿着连霍高速在“父亲”和“母亲”之间走上几趟,不曾留意过沿途的风光,总觉得太过乏味,审美疲劳的黄土,普通甚至略显破败的村庄,跟那些雄奇的雪山、美妙的瑞士风光相差太远。
然而,仔细品味,这一路,并非这么简单。
沿途四个古都,西安(咸阳)、洛阳、开封、郑州,短短五百多公里,中国八大古都有其四,再加上宝鸡的周秦故地,中国宋之前的王朝都城几乎全部囊括其中,这是一条了不起的路线。
再往前追溯,天水的大地湾遗址、西安的半坡遗址、渑池的仰韶、偃师的二里头、郑州商城遗址,一连串的大遗址,在史学界都曾引起轰动。
这是祖先走过的路,在这条线路中我们会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这段路程是丝绸之路的东线延伸,正是有了从长安向东的这条路,才使得向西的丝路走的更远。
这是文化交融之路,佛教东传与中国文明西渐均是由此路流转。
天水麦积山、洛阳龙门,中国四大石窟,这段路程有其二。
沿着这段路再向东,便是孔孟之乡,姜尚、管子、老子、庄子均是在这条线路上进行生长和活动,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多半都分布在这条线路上下,知道血脉从哪里来才会明白灵魂向哪里去。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
《中国通史》读后感16篇【一】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华民族历劫不衰,必将复兴的坚实基础,并造就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和生命底蕴。
历史蕴含着一个民族世代的兴衰更替,以及透过事件表象所饱藏着的成败之道与内在规律,以历史作为审视现实的一个视角,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正视的课题,学习历史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懂得中国的历史,才能使我们无愧为中国人,才能对我的民族、我们的国家有信心,才能是我们拥有中国人应有的优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说,中国的历史书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为主,对我们这些对古文向来不怎么“感冒”的人来无疑是一味难咽的苦药。
《中国通史》以白话文的形式对中国历史进行阐述,对我们来说无疑是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滋润我们那早已干涸的历史细胞。
我们不是搞历史的,不许对中国的历史有细致入微的理解与独到的见解,然而我们却不能容忍对我国历史的无知,《中国通史》对中国历史进行简要描述,对于增加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就我个人认为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二】读史可以让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读一本历史方面的书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马虎大意,否则在别人面前会闹出笑话。
市面上的历史书太多了,但是极品的却很少,这部《中国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三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三位史学大家的史书的编写各有优点,集成一套,给读者们带来深刻轻松愉快的阅读。
张荫麟,号素痴,广东东莞人,在清华求学7年,以史、学、才三才识出众知名,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
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蒋廷黻,字绶章,笔名清泉。
湖南省邵阳县(今邵东县)人, 中国历史学家,民国时期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最早开始了中国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并率先在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外交问题,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教学研究的先驱者.著有《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通史》读书笔记
《中国通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中国历史进程的实际,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些十分重要的理论认识。
这些认识贯穿于全书之中,而在《导论》卷作了系统的和充分的阐述。
《导论》包含九章,阐述了以下问题:统一的多民族的历史;历史发展的地理条件;人的因素,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国家和法;社会意识形态;历史理论和历史文献;史书体裁和历史文学;中国与世界。
对这些理论问题,《导论》卷都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为指导,从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的发展中总结出来并加以阐述的。
《导论》卷注重讲理论而不脱离史实,举史实而提升到理论。
因此,读来容易理解而多有启发。
《中国通史》包含经济、政治、民族、军事、文化、中外关系、历史人物等多方面内容,史料翔实,读来使人产生厚实、凝重之感。
尤其应当提到的是:它把各少数民族的历史都放在中国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阐述,充分肯定前者在后者之中的重要位置,充分肯定多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业绩;它把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结合起来阐述,反映出科学技术在推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展现出从先秦至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群像,使中国历史更加生动、更加引人入胜地反映在读者面前。
如第十二卷“近代后编”传记部分,就写出了50多人的传记。
至于资料的翔实,各卷都很突出,同时也各有特点。
以第八卷“元时期”为例,其“序说”部分凡八章,依次是:汉文资料;蒙、藏、回鹘文资料;国外资料(含波斯文资料、阿拉伯文史料、欧洲文字史料、亚美尼亚文资料、叙利亚文史料、俄日文资料);明清两代的元史著述;二十年代以后元史研究的进步;建国以来的蒙元史研究;国外的蒙元史研究;本书编写旨趣。
这240页的文献概述,足以表明本书编撰的坚实的史料基础。
有的学者读后,赞叹不已。
白寿彝先生是研究中国史学史的著名学者,他吸收了中国古代多种史书体裁的形式,并以新的历史观念、新的认识水平,制定了一种“新综合体”用于《中国通史》的编撰。
全书除第一、二卷外,其余十卷都各包含四个部分:甲编为序说,阐述有关历史时期的历史资料、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和本卷撰述旨趣。
乙编为综述,阐述有关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勾勒这个时期历史进程的轮廓,便于读者明了历史发展大势。
丙编为典
志,阐述有关历史时期的各种制度及相关专题,丰富读者对“综述”部分的认识。
丁编为传记,记述有关历史时期的各方面代表人物,展现“人”在历史运动中的能动作用和历史地位,进一步丰富了读者对“综述”和“典志”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历史感,所生兴味更加浓厚,所得启示更加深刻。
概括地说,“序说”是研究的起点、撰述的基础,“综述”是纲,“典志”是目,纲举目张,而“传记”则是贯穿于纲目之间的主体。
这不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更重要的是使人对中国历史可以有一个全局的、立体的、动态的认识。
白寿彝先生创立这种“新综合体”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认识。
1981年,他在讲到“史书的编撰”的时候说:“历史现象是复杂的,单一的体裁如果用于表达复杂的历史进程,显然是不够的。
断代史和通史的撰写,都必须按照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体裁,同时又能把各种体裁互相配合,把全书内容熔为一体。
近些年,也许可以说近几百年,我们这个传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因而我们的历史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表达更为广泛的社会现象。
就专门史来说,体裁的问题,比写通史要简单一些,但单一的形式还是不行的。
今天我们要采用综合的体裁来写历史,不止是要吸收古代历史家的长处,还应该超过他们。
”(《白寿彝史学论集》上册第52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可见,《中国通史》所采用的体裁,就是上述认识在历史编撰上的一次成功的实践。
《中国通史》各分卷主编,多是有关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而他们又约请了许多专史研究的学者参与撰述。
《中国通史》的编撰,有500多位作者参与,可谓人才之荟萃,史识之检阅,故在学术水平上反映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最新成就。
如第一卷《导论》对有关理论问题所作的系统论述,是目前关于中国历史之理论认识的最有分量的著作。
如第二卷《远古时代》,吸收了20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重要成果,重构了中国远古时代的历史,是历史研究同考古研究相结合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又如各卷的“序说”,是学术性极为突出、要求十分严格的一项内容,撰述之难可以想见;《中国通史》第三卷至第十二卷对此都有独到的阐述,具有很高的学术史价值。
再如各卷“综述”对大事的提纲挈领,“典志”对专题的钩稽爬梳,“传记”对历史人物的抉择去取和描述评论等,许多地方都反映出著者的卓识。
举例来说,第四卷对秦汉社会形态的深入分析,显示了本卷的突出成就,尤其是“对秦汉阶级结构和土地所有制等级特点的分析,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也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与
此相类似,第五卷的典志编有专章论述“门阀制度”,“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果”,阐明“中国中古的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前者派生出来的”。
第九卷中关于“阶级结构”一章,也被认为是“较有理论水平的论著”,它阐明了“明中叶以后社会的变化是人们对旧的社会等级观念的变化,而不是等级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这对认识明代社会面貌是很重要的。
第七卷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在撰述上的处理,也颇具新意且有深刻内涵。
本卷包含五代、辽、宋、夏(西夏)、金各朝,是一个多民族活跃的时期。
著者遵循这一撰述思想:“撰写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还是要把汉族的历史写好,因为汉族是主体民族。
同时,也要把各民族的历史适当地作出安排,这是我们必须尽量克服的难点。
”本卷的撰写,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努力。
凡此,不一一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