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流行病学
* 乙脑病毒的传播过程
4
流行病学
*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 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 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 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 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 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 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 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 则相对增加。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 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 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 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 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 分布密切相关, ,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 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 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 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
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13
并发症
* 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患者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 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背 部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
14
疾病分类
1.轻型
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 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因高热而惊厥)。体温 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 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9
病理生理
* 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 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 脊髓病变最轻。
* 镜下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包括以下改变:
(1)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2) 软化灶形成
(3) 脑血管改变
(4)胶质细胞增生
10
临床表现
*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呈隐形感染,仅 有个别人出现显性症状,两者的比例介于 1∶25~1∶1000之间。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4~ 21天,平均14天左右,潜伏期后患者开始出现 临床症状。典型病程可分四个阶段:初期、极 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
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迟 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 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 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 内恢复。
(四)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
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
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
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5
流行特征
乙脑在我国广泛分布,到目前为止,全国 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除青海省外, 其余省均有乙脑病例报告。报告病例主要 集中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河南6 个省;其中贵州、四川、重庆、河南、 安徽、云南等省、直辖市的乙脑病例数占 全国的60%以上。目前,我国仍属乙脑高发 区,流行状况十分严峻,并且发病人群年 龄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 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脑疝 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 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16
疾病危害
* 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痊愈。 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 较重而恢复较慢,有的 不能恢复而留有痴呆, 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 后遗症。病变严重者, 有时可因中枢性呼吸及/ 或循环衰竭、或并发小 叶性肺炎而死亡。
18
诊断标准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 述任一项的病例:
17
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
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 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 和体征的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 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 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 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 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2.普通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 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 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15
疾病分类
3.重型 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
持续性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 并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 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 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 留有后遗症。 4.暴发型
6
病原学
ຫໍສະໝຸດ Baidu
本病病原体为球形单股正链
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 乙脑病毒外观
病毒属,直径20~30NM,内
有衣壳蛋白与核酸构成的核
心,外披以含脂质的囊膜,
表面有囊膜糖蛋白刺突,即
病毒血凝素,囊膜内尚有内
膜蛋白,参与病毒的装配,
乙脑病毒基因组全长11KB,
自5′至3′端依次编码结构蛋白
C、M、E以及非结构蛋白
NS1—NS5。
7
乙脑病毒分型
• 根据乙脑病毒株E基因序列分析可将乙脑病毒 分为5种基因型,即Ⅰ~Ⅴ型,其中Ⅲ型乙脑 病毒是分布最广的病毒株,主要分布在日本、 朝鲜、菲律宾、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广大亚洲 地区,我国流行的乙脑病毒也属于Ⅲ型乙脑 病毒。
乙脑病毒基因结构
8
乙脑乙脑发病原理
病毒引起病变过程
2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
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 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段,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以后几 乎100%感染,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加上猪的 饲养面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12个月前,现在家禽中流行,故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预测 当年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11
临床表现
(一)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
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 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二)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 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 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12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
流行病学
* 乙脑病毒的传播过程
4
流行病学
* 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 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 久免疫力。病例重要集中在10岁以下 的儿童,以2-6岁组发病率最高,大 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 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 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 泛接种疫苗,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 则相对增加。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以 下简称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 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 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 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 分布密切相关, ,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在20 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全国曾发生大流行, 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 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
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持续终生。
13
并发症
* 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因患者神志不清,呼吸道分泌 物不易咳出,导致支气管肺炎和肺不张。其次有背 部褥疮、皮肤脓疖、口腔感染和败血症等。
14
疾病分类
1.轻型
患者的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 一般无抽搐(个别儿童患者因高热而惊厥)。体温 在38~39℃之间,多数在1周内恢复,往往依靠脑 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确诊。
9
病理生理
* 可引起脑实质广泛病变,以大脑皮质、脑干及基 底核的病变最为明显;脑桥、小脑和延髓次之, 脊髓病变最轻。
* 镜下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包括以下改变:
(1)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2) 软化灶形成
(3) 脑血管改变
(4)胶质细胞增生
10
临床表现
*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绝大多数呈隐形感染,仅 有个别人出现显性症状,两者的比例介于 1∶25~1∶1000之间。乙脑的潜伏期一般为4~ 21天,平均14天左右,潜伏期后患者开始出现 临床症状。典型病程可分四个阶段:初期、极 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
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可留在神志迟 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 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 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 内恢复。
(四)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
称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
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
保护宝宝健康成长
5
流行特征
乙脑在我国广泛分布,到目前为止,全国 3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除青海省外, 其余省均有乙脑病例报告。报告病例主要 集中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 河南6 个省;其中贵州、四川、重庆、河南、 安徽、云南等省、直辖市的乙脑病例数占 全国的60%以上。目前,我国仍属乙脑高发 区,流行状况十分严峻,并且发病人群年 龄有逐步扩大的趋势,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体温迅速上升,呈高热或过高热,伴有反复或 持续强烈抽搐,于1~2日内出现深昏迷,有脑疝 和中枢性呼吸衰竭等表现,如不及时抢救,常因 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都有严重后遗症。
16
疾病危害
* 多数病人经治疗后痊愈。 少数病例因脑组织病变 较重而恢复较慢,有的 不能恢复而留有痴呆, 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 后遗症。病变严重者, 有时可因中枢性呼吸及/ 或循环衰竭、或并发小 叶性肺炎而死亡。
18
诊断标准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下 述任一项的病例:
17
诊断标准
(一)疑似病例 蚊虫叮咬季节在乙脑流行地区居住或于发病
前25天内曾到过乙脑流行地区,急性起病,发热、 头痛、呕吐、嗜睡,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症状 和体征的病例。 (二)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脑脊液检测呈非化脓 性炎症改变,颅内压增高,脑脊液外观清亮,白 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早期以多核 细胞增高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 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正常。
2.普通型
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 反射消失,可有短期的抽搐。体温一般在40℃左右, 病程约10天,无后遗症。
15
疾病分类
3.重型 体温持续在40℃以上,神志昏迷,并有反复或
持续性抽搐。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 并有病理性反射。常有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出现 中枢性呼吸衰竭。病程常在2周以上,恢复期往往 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和瘫痪等表现,部分病人 留有后遗症。 4.暴发型
6
病原学
ຫໍສະໝຸດ Baidu
本病病原体为球形单股正链
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 乙脑病毒外观
病毒属,直径20~30NM,内
有衣壳蛋白与核酸构成的核
心,外披以含脂质的囊膜,
表面有囊膜糖蛋白刺突,即
病毒血凝素,囊膜内尚有内
膜蛋白,参与病毒的装配,
乙脑病毒基因组全长11KB,
自5′至3′端依次编码结构蛋白
C、M、E以及非结构蛋白
NS1—NS5。
7
乙脑病毒分型
• 根据乙脑病毒株E基因序列分析可将乙脑病毒 分为5种基因型,即Ⅰ~Ⅴ型,其中Ⅲ型乙脑 病毒是分布最广的病毒株,主要分布在日本、 朝鲜、菲律宾、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广大亚洲 地区,我国流行的乙脑病毒也属于Ⅲ型乙脑 病毒。
乙脑病毒基因结构
8
乙脑乙脑发病原理
病毒引起病变过程
2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与许多动物都可以成
为本病的传染源。人被乙脑病毒感染后,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 症,但病毒数量少,持续时间段,所以人不是本病的主要传染 源。动物中特别是猪的感染率高,仔猪经过一个流行季以后几 乎100%感染,感染后血中病毒数量多,持续时间长,加上猪的 饲养面广,因此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在人类乙脑流行12个月前,现在家禽中流行,故检测猪的乙脑病毒感染率可预测 当年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11
临床表现
(一)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
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 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二)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 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 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12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