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合集下载

四诊--望诊、闻诊ppt课件

四诊--望诊、闻诊ppt课件

1\眼神
• 诊察两目神气之有无。 目光有神彩,视物清楚,转动灵活者--有神; 目光呆钝,视物模糊,转动不灵活者--无神。 • 石带南说:“人之神气,栖于两目。”故眼神是望神的重 点。目有神者,精气未虚,虽病易治;目无神者,精气亏 虚,病重难治。
2 \色泽
全目赤肿:肝火或肝经风热 眼睑红肿湿烂:脾胃有热或肝胆湿热 目眶周围色黑:肾虚水泛,或寒湿下注。 目眦:红赤为心火,淡白为血虚。 白睛:赤为肺火,黄为黄疸,青蓝为肝风或虫积。
(一)得神 表现:两目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意识清楚,体 态自如,反应灵敏,语言清晰,动作灵活。 意义:健康人 病人:精气未衰,正气未伤,病情轻浅,预后 良好。 (二)少神 表现:两目少神,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少气懒言, 反应迟钝。 意义:精气受损,正气已伤,病势已深。
(三)失神 表现: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意识不清, 面色晦暗,撮空理线,循衣摸床,目闭口开,手撒遗尿。 意义:正气大伤,病情深重,预后不良。 精气已脱,病情危重,预后凶险。
齿龈溃烂,流腐臭血水, 甚则唇腐齿落(齿衄)
6.望咽喉
原理: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的通道。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 故望咽喉主要可以侦察肺、胃、肾的病变。
望咽喉
项目 内容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显
主病与病机
实热证,肺胃热毒壅盛
红肿
成脓
溃烂
阴虚证,肾阴亏虚,虚 火上炎 咽部肿势高突,色深红,周围红晕紧束, 脓已成 发热不退 咽部色浅淡,肿势散漫,无明显界限, 未成脓 疼痛不甚 咽部溃烂,分散表浅 肺胃热轻浅;或虚火上 炎 咽部溃烂成片或凹陷 肺胃热毒壅盛 咽部溃腐日久,周围淡红或苍白 虚证

中医四诊 课件

中医四诊 课件
失 神
第十页,共69页。
四 望色
(1)色泽与气血的关系:气对人体起温煦的作用,血起濡润的作用。血 则皮肤干燥。
(2)望色的部位——在面
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微黄,略红润而有光泽。 病色—病人面色鲜明、荣润,说明病变轻浅,气血未衰。 如面色晦暗、枯槁,说明病变深重,精气已伤。
(3)望色的临床意义:
①不同的颜色反应不同的病位,不同的病症。 ②色泽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情的轻重及病势的进退。
(6)目窠下陷:津液亏虚、气血不足。
❖ 瞳孔缩小:多属肝胆火炽所致;亦可见于中毒。
❖ 瞳孔散大:可见于肾精耗竭的病人,属病危。
第十七页,共69页。
三、望口与唇——脾
❖ 1.口唇淡白——血虚
❖ 2.唇色青紫——瘀血
❖ 3.唇色深红而干——热盛伤津
❖ 4.口唇糜烂——脾经湿热
❖ 5.口腔溃疡——心脾积热
第七页,共69页。
三望神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 的综合外在表现以判断整体病情的方法。观察神的盛衰,既可 以判断脏腑精血的盈亏和形体的强弱,也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 和预后。因此,望神对于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望神以目光、 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一般分为“有神”、“少 神”、“无神”和“假神”。
❖ 意义:血行不畅
第二十八页,共69页。
(五)舌形
1.老舌
舌象:舌体肌肉纹理粗糙。 主病:主实证、热证
2.嫩舌 舌象:舌体肌肉纹理细腻娇嫩。
主病:主虚证、寒证
第二十九页,共69页。
3.胖大舌 舌象:舌体宽大而厚。
主病:舌淡白而胖——脾肾 阳虚,水湿痰饮内蕴
舌体深红而胖——心脾积热
4.裂纹舌 舌象:舌面上出现各种裂纹或

中医望闻问切课件

中医望闻问切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阳热实
声低而弱 病势徐缓 声音断续
阴寒虚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闻诊
听关节的响声:活动正常的关节,有时能听见柔和的响声。关节内或其周围
有伤病时,常可听到异常响声,如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或关节鼠,有病理性响声。
在脱臼的关节复位时,可闻及“咯嗒”声,表示关节已经复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闻全身 闻声息:如发音低弱者为气血不足,如气粗,语言声低,出言迟懒者,多 为胸部有重伤;起微,语言声低,心烦意乱者,多为亡血重症或重伤气脱之症; 关部损伤,烦躁惊叫者,多为颅内血肿。 闻气味:绿脓杆菌(厌氧菌),臭皮蛋味
温柔的女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生机盎然的春意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凄凉萧杀的秋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病态面色之阴阳
阳,满月脸
听骨擦音:骨折端相互摩擦所发生的音响,是诊断骨折的有力依据,检查时
不能有意摇动骨折端去寻求骨擦音,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和加重损伤。手捏断
端之感受
手下感觉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听骨传导音:用听诊器检查骨传导音,可以帮助诊断。 听肌腱及腱鞘摩擦音:肌腱活动时,若出现粗糙的摩擦音或摩擦感,则 为该肌腱腱鞘炎,肌腱腱围炎等。 听捻发音: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脏,形成气胸,空气渗入皮下组织,星 辰皮下气肿,按之有捻发音

《中医望闻问切》课件

《中医望闻问切》课件
嗅觉方法
医生应仔细嗅患者的各种排出物,如痰液、尿液、粪便、 汗液等。注意分辨气味的变化。例如,腥臭的痰液可能提 示肺部感染;尿液的异常气味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疾病;汗 液的特殊气味可能提示某些代谢性疾病等。
经验积累
闻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 习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生应不断总结经验, 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声音和气味特点,以便更好地运用闻 诊进行诊断。
闻诊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疾病
许多疾病在早期阶段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异常的声音和气味可能已经出现。因此,通过闻诊可以及早发现疾病的 迹象,有利于早期治疗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鉴别诊断
通过闻诊获取的声音和气味信息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诊断疾病。例如,不同的咳嗽声可以提示不同的呼吸道疾病;腥臭 的痰液可能提示肺部感染;尿液的异常气味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疾病等。
03
中医问诊
问诊的定义
问诊:在中医诊断过程中,医生通过 询问患者病情、病史、症状等,以了 解病情、病因、病位的过程。
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 过问诊可以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为 后续的诊断和治者的主观感受
诊断疾病的病因和病位
问诊是获取患者主观感受的重要途径 ,患者通过描述自己的症状、感受和 病史,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
脉诊
是切诊中的一种,通过触 摸脉搏的跳动情况,判断 病情和病位。
触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肌肤、胸 腹等部位,了解病人的病 情和体征。
切诊的重要性
判断病情
通过切诊可以了解病人的 病情和病位,为后续的治 疗提供依据。
辅助诊断
切诊可以辅助其他诊断方 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指导治疗
通过切诊可以指导治疗, 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课件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课件

技巧
运用开放性问题和倾听 技巧,引导患者自由表 达,获取准确的问诊信 息。
中医基础切诊
区域 脉诊 舌诊 听诊
目的 判断患者体质和病情 观察舌苔、舌体、舌色等 倾听心音、肺音等
工具和技巧
运用指压法、触诊法等, 准确识别各类脉象
运用观察法、比较法等, 诊断疾病和体质异常
借助听诊器和仪器,认识 声音的特征和变化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技巧
1 专注细节
注意细致的观察和仔细倾听,捕捉医学信息。
2 多实践反思
通过多实践案例和反思经验,提高诊断准确性。
3 培养直觉
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培养直觉判断能力。
总结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的核心,通过学习和实践,您将成为一位出色 的中医医师。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案例
案例1 :针灸疗法
患者以头痛、颈痛为主要症 状,观察舌苔发现倒刺,判 断为肝胆湿热。
案例2 :中药治疗
患者以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为主要症状,通过问诊发现 腹部胀满感,判断为脾胃虚 弱。
案例3 :推拿按摩
患者以肩颈酸痛、手指麻木 为主要症状,通过切诊发现 肩部僵硬,判断为经络堵塞。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PPT课件
探索中医基础,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深入了解中医诊断的核心原理和 技巧。
中医基础望诊
1
目的
通过观察患者外表,揭示疾病的特征和体质的变化。
2
工具
利用望诊方法,包括观色、观形、观舌、观脉等,形成有效的诊断判断。
3
技巧
学习辨别各种色泽、形态、舌苔等特征,提高望诊的准确度和敏感性。
中医基础闻诊
目的
通过闻气味、闻呼吸、闻体 味等方法,判断疾病和体质 的特征。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ppt

中医基础理论之四诊ppt

闻诊的方法与技巧
听声音
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包括语音、音量、音调等,来判断病情。例如,声音高亢 洪亮可能表示实证、热证,声音低微无力可能表示虚证、寒证。
嗅气味
通过嗅闻患者的口气、排泄物、分泌物等,来判断病情。例如,口气腥臭可能表 示脾胃湿热,排泄物恶臭可能表示脏腑热毒炽盛。
闻诊的注意事项
医生应保持敏感度
闻诊需要医生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对异常声音和气味保 持高度敏感。医生应经常进行自我训练,提高自己的感知 能力。
综合考虑其他三诊
闻诊虽然重要,但仍然需要与其他三诊(望、问、切)相 结合,综合判断病情。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全面考虑患者 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避免片面和误诊。
注意环境因素
闻诊时应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室内空气流通情况、外 界噪音等。医生应选择安静、通风良好的环境进行诊断, 以保证闻诊结果的准确性。
切诊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切诊时,医生需要注意手部清洁和温暖,以免对患者 造成不适。同时,医生需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注意询问 患者的感觉,以便更准确地了解病情。
切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学 习和实践,提高切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医生还需要 结合其他三诊(望、闻、问)的结果,综合判断病情,以便 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状况。
望诊的定义
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基本 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 、气色、形态等外在表现,以推 断其内在的病理变化。
望诊的重要性
望诊是四诊中的第一诊,能够为 后续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和 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望诊的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望神态
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是 否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以及有无疲劳、紧张等异 常表现。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之完整版ppt课件

2019
-
30
2019
-
31
(2)
1、青色
五色主病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唇周青灰-小儿惊风 急惊风:见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抽搐,两目 上视。为高热耗津,引动肝风
2019
慢惊风:见于小儿无热,而时时手足搐搦。 32 为脾虚肝乘
2019 41
2019
-
42
四、望姿态
喜动
喜静
仰卧
俯卧
常揭衣被者
喜加衣被者
阳证
阴证 肝风内动 邪热扰心
43
角弓反张 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2019 -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 望头面 • 望五官 • 望躯体 • 望四肢 • 望二阴 • 望皮肤
2019 44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一)望头面
1、头形 过小──囟门早闭 过大──先天性脑积水 均属先天性发育不良,多伴智力不全 (肾精亏虚)
2019
-
59
3、耳道分泌物
脓耳──耳内流脓:肝胆湿热,肾阴 不足、 虚火上炎
2019
-
60
(四)望鼻
1、五色变化
鼻头色青——腹中冷痛 鼻头色黄——里有湿热 鼻头色白——亡血 鼻头色赤——脾肺二经有热 鼻头色微黑——有水气 鼻头色明润——无病 或病将愈
2019 61
(四)望鼻
2、形态变化与意义: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 窍”
(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 (2)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
2019
-
23
色与泽的关系

最新【大学课件】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第三节四诊(望、闻、问、切幻灯片课件

最新【大学课件】中医骨伤科学基础——第三节四诊(望、闻、问、切幻灯片课件
尹擃醄支窓凵场隿絓膵竽扖詗蝽
髜硭鎙鉼殞偡报嘸熾璎寊钾鍊毊

▪ ▪
狪 鳌 嚝 窱 擾放湞见頽空 氂快 尽嵚快 快鯙 壽 鰜 洅 澐 鼊 遝 蜿 枵 蔀放柦看杠间 髥空 快幼将 尽湷 疆 鳆 狣 悻 躻 墍 澌 脭 誇风裡见侐接口 鹓间进 尽快颞见快 快尽褼 狣 内 嵆 垂
邈 瀜
蹨 灠
甚 肯
僠 後
癚 曨
通股 700 万股。
1996 年 11 月 26 日,公司向境内投资人发行的以人民币认购的内资股 25240200 股,在深圳证
局部紫斑表示血瘀程度较轻,或局部有瘀血。 ▪ 4.薄白而润滑为正常舌苔。 ▪ 5.舌苔的厚薄与邪气的盛衰成正比。 ▪ 6.黄苔一般主热证。
二、闻诊
1.听骨擦音 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 2.听骨传导音 3.听入臼声 关节脱位在整复成功时,常
能听到“格得”关节入臼声。 4.听筋的响声 部分伤筋或关节病在检查
粊弊驗砰规烝发飥态蔲婞涔壪怟領嵈 赨澇憇謨范化蒻呆 的憶玣嶟搖顊晠溠觗瞻 趠櫨駟鼌汴叮 当蟍蠮欵洺耽煜垫綱逖 蝲龇垱駼濧当陰膒嚐乄兤萹賹鲏稔 旴谞翸鹮俧的 的胳坄獞馋弙触袪偗瘝 殉萙鱾苯摮係銦深婺柦濍稬樯卅
犠鐁浻恚汼垃诣頯寊燜项棠睺铺
▪ 5466666666 ▪ 54444444444






时可有特殊的摩擦音或弹响声,最常见的 有以下几种: (1)关节摩擦音 (2)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 (3)关节弹响声
▪ 5.听啼哭声 应用于小儿患者,以辨别 受伤之部位。
▪ 6.听创伤皮下气肿的捻发音
三、问诊
(一)一般情况
(二)发病情况
1.

2.
3.伤情:
(1)疼痛

中医-望闻问切ppt课件

中医-望闻问切ppt课件

9
• 头面颈项是督脉、任脉与手足三阳经循行交
会之处,足厥阴肝经亦上行于头。脑居头颅
内,是精神意识的中枢。脑为髓海,为肾所
主。心主血脉,血脉上荣于面,故心之华在
面。
望头面
• ①望头。头形过大或过小,多由先天发育不
良或肾精不足而致。头发稀疏干枯为精血不
(即望头面颈项) 足,青少年白发为肾虚、血虚
• ②望面。以望面部表情、色泽为主。其他如 面肿,即水肿发生于眼睑、头面;面部皮肤 红肿热痛,多为风热火毒上攻所致
• 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 色反映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 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医独特的传统诊 法。
完整版ppt课件
6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 言清晰,反映灵敏,活动自如。表示正气尚足, 病情轻浅,预后良好
2、无神(失神)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
为好。
和米饭一起,就是绝佳的蛋白
• 2.养心最好的食物:红色食品 质。什么时候吃都好。
,特别是红豆,可以是红豆豆沙• 4.养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
包、红豆粥、红豆豆浆。早上吃 品,特别是大白萝卜,白萝卜
好。
只有生吃才能养肺,切记。什
• 3.养脾最好的食物:黄色食品 么时候吃都好。
,特别是黄豆,可以是豆浆、豆• 5、养肾最好的食物:黑色食
• ③望颈项。头颈强直可为痉病的症状之一,
由温病热盛动风或肝风内动所致,以实证为
主。头项软弱,属小儿五软(头软、项软、手
软、脚软、肌肉软)范畴,为先天不足、肾精
亏损所致完。整版ppt课件
10
①望目。目为肝之窍,五脏六腑精气皆 注于目
②望耳。耳为肾之窍,又为手足三阳经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四诊ppt课件
1.声音 • 实证、热证—声音重浊而粗、高亢洪亮、 烦躁多言 • 虚证、寒证—声音轻清,细小低弱,静 默懒言 • 新病—声音重浊、嘶哑 • 久病—声音轻清、体弱
医学
51人民卫生出版 社
一、听声音
2.语言
• 谵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 热扰心神 • 郑语—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 心气大伤,精神错乱
正常舌象
• 淡红舌,薄白苔。 舌质淡红明润, 胖瘦适中,柔软 灵活;舌苔淡白 均匀,干湿适中, 不粘不腻,揩之 不去。
医学
32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五、望舌 病舌及主病
1. 舌质
• 舌色: 淡白、红、绛、紫 • 舌形: 老嫩、胖瘦、裂纹、齿痕 医学
33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五、望舌
(1) 舌色
• 淡白:主虚证、寒证。
腐腻苔
腐苔—主食积胃肠, 痰浊内蕴 腻苔—主湿浊、痰饮、 湿温
医学
46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五、望舌
(2)苔色: 白苔:主表证,寒证
◎苔薄白为病邪在表; ◎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 寒湿痰饮; ◎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 ◎苔白厚燥裂,可见于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 津液。
医学
47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五、望舌
黄苔:主热证
医学
24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二、局部望诊
眼-神色态
鼻 口唇 毛发
头 面

齿龈

医学
躯干 皮肤
25人民卫生出版 社
二、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 头过大、头过小——先天不足。 • 口眼歪斜——中风 (二)望五官 • 眼、耳、鼻、口唇、齿龈、咽 喉 (三)望颈项躯体 • 瘿瘤——肝气郁结,气结痰凝 • 羸疬——痰凝或血瘀 • 项强——经气不利或热极生风 • 鸡胸——先天不足,后天失养 • 腹部深陷——久病虚弱,新病 津脱 • 腹部青筋暴露——肝郁血瘀

《中医望闻问切》课件

《中医望闻问切》课件

3
家族病史
探询病人的家族中是否有与当前病症相关的疾病。
切诊:触诊和听诊
1 触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肌肉、皮肤等,判断身体的脏腑状况。
2 听诊
通过听病人的心、肺、腹部等器官声音,判断器官功能是否正常。
3 特殊切诊技法
如腹部针灸切诊等,进一步诊断特定病症。
结论和要点
中医的四诊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诊断方式,通过观察、闻嗅、询问和触摸等 手段,全面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这些方法灵活多样,需要临床医师丰富的 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中医望闻问切》PPT课 件
欢迎来到《中医望闻问切》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们将介绍中医经典的 四诊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观察体表现象
舌诊
面诊
通过观察舌体颜色、形态和表 面特征,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
通过观察面部肌肤色泽、表情 等,判断病人的气血状况。
掌诊
通过观察手掌的纹路、色泽和 感觉,推测病人的脏腑功能。
闻诊:嗅觉辨病情
口臭闻诊
通过闻病人的口气,判断体内病理变化,如湿热、气滞等。
体臭闻诊
通过闻病人全身散发的气味,识别不同病症的特殊气味。
尿臭闻诊
通过闻病人尿液的气味,判断体内排泄功能、湿热等情况。
问诊:倾听病人的叙述
1
症状询问
询问病人的主观感受、症状表现、病程等信息。
2
过往病史

了解病人的过往疾病、手术、服药史等对病症的影响。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ppt课件

中医基础-望闻问切ppt课件

.
3
一、全身望诊:
(一)望神: 1、神的概念 广义:整个生命活动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望神的主要内容 双目、神情神志、气色、体态
.
4
.
5
假神:
大病、久病、重病之人,病情突然向相反 方向转变,提示病轻急剧恶化,脏腑精气将绝。
神乱:
经常错乱或神志异常。多见于癫、狂、癫 痫等患者。
.
6
(二)望色:(面色)
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主色:禀赋所致,终生不变
客色:季节气候、情绪变化、运动状态、居
处环境等影响所致短暂变化。
2、病色:五色主病
青:寒、痛、瘀 赤:热(实、虚) 黄:湿、虚
白:虚、寒 黑:肾虚、水饮
.
7
神气云者,有光有体是也。光者,
外面明朗,体者,里面润泽。
—— 清· 石寿棠 《医原》
.
43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要问经带产 儿童莫忘痘和疹
.
44
一、问寒热
1、恶寒:怕冷,穿衣加被不能缓解。多为外感病初 期,是表证的特征。
2、畏寒:怕冷,穿衣加被能缓解。多为里、虚、寒 证。
3、壮热:一直高热不退。多因里热炽盛。 4、潮热:按时发热或者按时热盛。热入营血或阴
2、观察顺序:从前到后,从上Fra bibliotek下,先中间后两 边。
3、注意光线、染苔、生理变异。
(三)正常舌象
淡红舌,薄白苔。
.
12
.
13
(四)望舌质
1、望舌神: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 2、望舌色
淡白舌:舌色白而淡,主虚证、寒证。 红舌:舌色鲜红,主热证。 绛舌:舌色深红甚于红舌,主热盛、血瘀。 青紫舌:淡紫或紫,主寒证、瘀血。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医学课件)中医基础望闻问切
煎煮与服用
草药需经过煎煮后才能服用,一般煎煮两次,混 合后分次服用。
针灸疗法
针灸原理
01
针灸疗法基于中医理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调和气血
、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操作
02
针灸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一般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等方
法。
针灸效果
03
针灸疗法对于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如疼痛、胃肠道疾病
通过调节情志,如闭目养神、听音乐等,以 缓解压力。
THANKS.
干咳
可能表示患者有燥热、肺阴不足等。
声音微弱
代表患者可能有虚证,即体内正气不足, 需要补充元气。
嗅气味
嗅气味
中医通过嗅闻患者散发的气味来判断 病情。不同的气味代表不同的病理状 态,如寒证、热证等。
01
腥臭味
可能表示患者有寒湿、痰浊等。
02 03
酸腐味
可能表示患者有食积、湿浊等。
芳香味
可能表示患者有气虚、阴虚等。
中医基础理论
05
阴阳五行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所构成,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与 变化都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在人体内,阴阳的平衡与协调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将宇宙万物归结为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并认为它们之间互 相制约、相生相克,对人体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脏腑经络
无汗
盗汗是指夜间睡觉时出汗,醒来汗止。多 见于阴虚内热。
无汗是指全身或局部不出汗,多见于阳虚 寒凝或严重气滞血瘀。
问疼痛
头痛
头痛是指头部疼痛,可轻可重,可缓可急。 常见于外感头痛、内伤头痛。
腹痛
腹痛是指腹部疼痛,可胀可痛,可冷痛可灼 痛。常见于胃炎、肠炎、胆囊炎等。

四诊望、闻、问、切课件

四诊望、闻、问、切课件

红绛—主热盛
见于热毒极盛证。
如:严重传染病 极期或后期; 久病之人多 为阴盛火旺。
紫暗—主热、主瘀
紫暗干枯少津—属热; 淡紫湿润—气滞血瘀
舌除了色的变化,尚有舌体的变化:
舌胖嫩边有齿印—气虚、阳虚
瘦薄—血虚、阴虚津亏 裂纹甚至出现芒刺—津亏或热盛伤阴
(2)舌苔: 主要反映病位的深浅、疾病
的性质和正邪的消长。
望、闻、问、切 简称四诊
就是通过大夫的眼睛观察
病人的神色、形态等变化。
一、望全身情况 包括:望神、望色、望形体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 主要意义—是对患者全身的情况、正气 的 盛 衰 、 病 情 的 轻 重 和 予 后 , 有一个总体的初步估计。
1、望神
观察点
得神
失神
形色
眼神 神态 呼吸
病邪的影响,又有脏腑的变化,
故要与全身证候综合分析,方能
避免片面性。
1、望舌
( 1 )舌质: 主要反映 人体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 亏。正常舌质— 淡红而润, 颜色不深不浅,形体不胖不 瘦,活动自如。
淡白—主虚、主寒
淡而瘦—血虚
淡而胖—气虚
阳虚
鲜红—主热
鲜红苔黄—实热证 鲜红无苔 舌裂苔剥 虚热证
里证—即无表证, 可见发热、不恶寒、 汗出而主要辨别“自汗”或“盗
汗” 自汗—白天汗出、肢体乏力、恶寒、
属气虚,常见于慢性病或体弱病人。
盗汗—睡着出汗、醒后汗止、潮热、手足心热
、颧红、属阴虚,常见于 肺结核病。
二、问饮食、口味情况
可了解体质的寒热、津液情况及脾胃的功能。
1、闻声音—语声、呼吸、咳嗽、呃逆
声 声音高亢有力者—属实、属热

望闻问切课件

望闻问切课件

6.火淫证候
• 火与热同类,都为阳盛之氮故火热常混称。但是严格来说, 火与热是有区别的,一般以热轻而火重温邪与火热同性, 火是热之极。温为热之渐。由于温邪也是外感热病的病因, 所以温热也常相提并论。总之,火、热、温邪,共性燔灼 迫急,耗津伤液,常可导致筋脉失润而动风,遏血妄行而 动血。 •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面红目赤,烦躁、谵妄,四血, 吐血,斑疹,或狂越,痈脓,舌质红练,脉象洪数或细致。 • 【证候分析】火、热、温邪,燔灼气分,故壮热,门渴, 面红目赤脉洪数;火热入营血,耗血动血,逼血妄行,则 吐、衄、发斑、发疹;火热燥燔,心肝受灼,则狂燥火热 郁结不解,腐肉成脓,为痈之主要病机。舌红绛,脉细数, 是火热深入营血之征候。
4.湿淫证候
• 湿性重着,粘滞,其病变常缠绵留着,不易速去。 • 【临床表现】伤湿,则头胀而痈,胸前作闷,口不作渴, 身重而痛,发热体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漏或缓。 冒湿,则首如裹,遗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来漏弱。湿伤 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 • 【证候分析】湿淫之邪感人之后,最伤人体的皮肤,肌队 筋骨,湿从外受,束于躯壳则成伤湿,而见头胀,胸闷以 及脉濡缓等。冒湿多得之于云瘴山岚,或天阴淫雨,晴后 湿蒸,初感其气,似乎有物蒙之,故见首如裹等症。湿为 土浊之气,头为诸阳之会,其位高,其气清,其体虚,清 阳之气均系于头,故头胀痛、首如裹是湿淫为病的特点之 一。湿邪侵入关节,气血不畅,故酸痛,湿性重滞,故感 觉重着,临床上称之为‘着痹”。
3.瘟黄病候:
• 因感受瘟毒挟有湿热而引起卒然发黄的病候。 • 【临床表现】初起可见发热恶寒,随即卒然发黄, 全身、齿垢、白眼球黄色深,名急黄。严重者变 证蜂起,或四肢逆冷,或神昏谚语,或直视,或 遗尿旁流,甚至舌卷囊缩,循衣摸床。 • 【证候分析】瘟黄为瘟毒挟有湿热,湿热与瘟毒 蕴郁于皮肤、肌腠之间,则寒热而卒然发黄,疫 毒内于五脏,阴阳格拒而不相顺接,则四肢逆冷; 内扰心神则神昏诺语;上干脑系蔽清窍,则直视 下犯于肝肾下焦失固,则遗尿旁流而囊缩少阴精 气脱绝则舌卷而循衣摸床,这些都是疫毒内锢于 五脏,精气耗竭的危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四诊
1
概念
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 法。
望、闻、问、切
基本原则
1、司外揣内 2、见微知著 3、揆度奇恒(以常达变)
运用原则
1、内外详察 2、四诊合参 3、病证结合 4、中西医结合
2
第一节 望 诊
医生通过视觉观察患者的神、色、形 态、局部表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的变 化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46
第四节 切 诊
包括切脉与按诊,是医生运用指端的 触觉,在患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 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47
一、脉诊
(一)临床意义: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 邪正关系、病情轻重及预后。
(二)基本手法 1、基本要求 2、具体指法:定位与指力。 3、三部九候: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又
52
2、其他病脉:
(1)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 肝胆病、痛证 (2)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 痰湿 (3)结脉:脉来缓慢,止无定数
代脉:脉来缓慢,止有定数 心律失常 促脉:脉来急促,止无定数
53
41
二、嗅气味
气味浓、稠、臭 → 热证、实证 气味轻、稀、无味、腥 → 寒证、虚证
42
第三节 问 诊
医生通过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 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 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43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 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 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要问经带产 儿童莫忘痘和疹
正气虚弱 虚实夹杂
正气衰竭 病情恶劣 预后不良
5
假神:
大病、久病、重病之人,病情突然向相反 方向转变,提示病轻急剧恶化,脏腑精气将绝。
神乱:
经常错乱或神志异常。多见于癫、狂、癫 痫等患者。
6
(二)望色:(面色)
1、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主色:禀赋所致,终生不变 客色:季节气候、情绪变化、运动状态、居 处环境等影响所致短暂变化。
根据轻、中、重三种指力分为浮、中、沉三层, 分别呈现不同的脉象。
48
49
4、观察内容
(1)脉位:脉的深浅 → 表里 (2)脉形:脉的粗细 虚实 (3)脉势:脉的强弱 (4)脉态:脉的快慢、节律 → 寒热
50
(三)正常脉象
1、基本形象: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 一息四到五至(60-80次/分),和缓有力,节律均 匀,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湿盛 燥苔:干燥少津
津液不足
26
(3)望腐腻:反映中焦湿浊。
腐苔:苔厚,颗粒粗大,疏松易刮脱 实热蒸化脾胃湿浊
腻苔:苔厚,颗粒细小,致密而粘 湿浊内蕴
27
28
29
30
2、望苔色
白苔 —— 主寒证 黄苔 —— 主热证
31
32
33
3、望苔形
全苔: 满舌面苔 主痰湿
花剥苔:舌苔多处不规则剥脱 胃阴不足
44
一、问寒热
1、恶寒:怕冷,穿衣加被不能缓解。多为外感病初 期,是表证的特征。
2、畏寒:怕冷,穿衣加被能缓解。多为里、虚、寒 证。
3、壮热:一直高热不退。多因里热炽盛。 4、潮热:按时发热或者按时热盛。热入营血或阴
虚。
45
二、问汗
1、自汗:汗出不已,动则加重为自汗,多因阳气虚 损,卫阳不固。
2、盗汗: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多为阴虚内热。
2、特点:
(1)有胃: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反应脾胃运化功能盛衰
(2)有神:快慢适度,节律整齐,应指有力反映
正气存内,病情轻浅
(3)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反映肾气盛衰
51
(四)常见病脉
1、六纲脉:具有代表性的浮、沉、迟、数、虚、实 六种脉象。
(1)浮脉: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 表证 (2)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 里证 (3)迟脉: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 → 寒证 (4)数脉: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 → 热证 (5)虚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 虚证 (6)实脉:脉来坚实,三部有力,来去俱盛 → 实证
2、病色:五色主病 青:寒、痛、瘀 赤:热(实、虚) 黄:湿、虚 白:虚、寒 黑:肾虚、水饮
7
神气云者,有光有体是也。光者,
外面明朗,体者,里面润泽。
—— 清· 石寿棠 《医原》
光明润泽者,气也;青赤黄白黑 者,色也。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 无气。
—— 清·汪宏 《望诊遵经》
8
பைடு நூலகம்
9
10
二、局部望诊(望舌)
(一)意义 脏腑通过经络与舌相关,病变可以通过
舌质和舌苔反映出来。 舌尖——心肺 舌中——脾胃 舌根——肾、下焦 舌边——肝胆
11
(二)方法及注意事项
1、患者自然伸舌,舌尖向下,舌体放松,舌面平 展,尽量张口。
2、观察顺序: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 边。
3、注意光线、染苔、生理变异。
(三)正常舌象
3
一、全身望诊:
(一)望神: 1、神的概念 广义:整个生命活动外在表现 狭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2、望神的主要内容 双目、神情神志、气色、体态
4
神志 体态 眼神 面色
有神
精神 充沛
灵敏
灵活 明亮
光泽
少神
疲乏 倦怠
迟钝
黯淡
少华
失神
意识 障碍
迟钝 消失
呆滞 无光
无华
临床意义
正气充足 病情轻微 预后良好
淡红舌,薄白苔。
12
13
(四)望舌质
1、望舌神: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 2、望舌色
淡白舌:舌色白而淡,主虚证、寒证。 红舌:舌色鲜红,主热证。 绛舌:舌色深红甚于红舌,主热盛、血瘀。 青紫舌:淡紫或紫,主寒证、瘀血。
14
15
16
17
3、舌形 胖大舌 —— 气虚、阳虚 齿痕舌 —— 气虚、脾虚 瘦小舌 —— 阴血不足 裂纹舌 —— 阴虚、血虚
4、舌态
18
19
20
21
22
(五)望舌苔
苔附着与舌面,由胃气上蒸而成。 1、望苔质 (1)望厚薄:反映病邪的深浅和轻重。
正常:薄苔 病态:薄苔:透过舌苔隐约能见到舌质。
邪气在表,病轻 厚苔: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质。
邪入脏腑,病重 23
24
25
(2)望润燥:反映津液存亡。
正常:润苔 异常:滑苔:太过湿润
光剥苔:舌光红无苔 肝肾阴虚
34
35
36
37
38
39
第二节 闻 诊
医生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 诊察疾病的方法。
40
一、听声音
1、音粗浊、高亢洪亮、烦躁多言 阳、热、实证
2、音清细、微弱静默、少言 阴、虚、寒证
谵语:神志不清,声音高亢 热扰心神(实)
郑声:神志不清,声音低微 心气大伤(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