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专业课程设计(三)指导书-蒸汽发生器设计

合集下载

蒸汽发生器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蒸汽发生器设计、制造技术要求

蒸汽发生器设计、制造技术要求二○○八年一月目录1.设备功能2.安全分级、抗震类别和质保分级3.遵循导则、规范和标准4.设计技术要求5.结构描述6.主要材料和焊接材料7.供货和服务范围8.制造和验收要求9.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10.运行、维修要求1.设备功能蒸汽发生器为压水堆核电厂一、二回路之间的换热设备,来自反应堆冷却剂进入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通过U形管将热量传给二次侧的介质,产生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经过内置式汽水分离器分离成饱和蒸汽和水,经干燥器干燥后成为干饱和蒸汽(温度不超过5%)。

蒸汽从蒸汽出口管嘴流出驱动汽轮发电机组作功发电。

蒸汽发生器为高温高压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作为一、二次侧介质的隔离屏障,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得到充分保证。

2.安全分级、抗震类别和质保分级3.遵循导则、规范和标准3.1管理导则NRC,RG1.26 核电站的含汽水-水,以及含放射性废物的部件的质量组分级和标准NRG,同RG1.29 有关地震的设计分类IAEA50-C/SG-Q(1996) 核电厂和其他核设施安全的质量保证HAF102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D103/01 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HAD103/07 核电厂在役检查3.2ASME和ASTM规范(2006年版)ASME规范第II卷材料技术条件第III卷第一册NB及附录E 核动力装置设备第V卷无损检测第IX卷焊接及钎焊评定第XI卷核动力装置设备在役检查规程ASTM规范:E185,E228,A262,A370,A508,A3883.3国家标准(最新版)GB/T:228, 229, 232, 699, 1804, 1954, 2649, 2650, 2651, 2652, 2653, 2654, 3280, 4237, 4334.5, 4338, 68034.设计技术要求4.1设计准则a. 蒸汽发生器的材料(包括母材,焊材,螺栓件及附件材料)的规格及质量应符合国内外有关标准要求。

蒸汽发生器

蒸汽发生器

制造中LA2 管板
一重为恰其玛制造的管板
正在焊接传热管束(大亚湾)
3 蒸汽发生器结构
导热管与管束组件



蒸汽发生器共有4474根传热管,呈正方形栅 格组成倒U形管束 传热管选用因科镍690合金管。 一回路冷却剂在管内流动,二回路给水在管外 汽化 传热管外径19.05 mm,厚1.09 mm 管束传热面积5429 m2 堵管余量~10 %。
带钩波形板分离器的工作原理: 蒸汽在弯曲通道中多次改变流向,蒸 汽携带的小水滴被分离出来。波形板 上的多道挡水钩收集板面水膜并捕集 蒸汽流中的水滴,汇集后沿凹槽流入 波形板分离器的改进型带钩波形板分 疏水装置,从而避免一般立式波形板 分离器因水膜越积越厚而易被蒸汽吹 破的缺点。因而带钩波形板比一般的
3 蒸汽发生器结构





分离筒内装有一组固定的螺旋叶片。当来自传热管束顶部 的汽水混合物通过分离器导管进入并经过螺旋叶片后,由 直线运动变成旋转上升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不同使汽水分 离,在分离筒中心形成蒸汽柱,在筒壁形成环状水层。 汽水两相上升至一定高度,达到充分分离后,大量疏水经 由位于外套筒上部的二只方向与汽水旋转流动方向一致的 矩形切向疏水口流出。 部分疏水折返向下沿分离筒与外套筒间环形通道,经疏水 孔流出,二者会合后一起进入再循环。 蒸汽则经蒸汽出口管向上通过一根位于上筒体中心轴的管 子进入蒸汽干燥器。 这种旋流分离器分离出的饱和水中夹带的蒸汽量(称为蒸 汽下携带量)仅在~1 %以下,克服了过多蒸汽夹带入下 降通道,使循环水流不稳定,水位波动,流动阻力增加, 影响流动循环。



自然循环倍率= 1+再循环流量/蒸汽流量
再循环流量与给水流量的比值称为再循环流量率。 这里再引入一个含汽量(或称干度)的概念: 含汽量=蒸汽流量/上升通道汽水混合物流量 因此实际含汽量与循环倍率互为倒数关系。

压水堆蒸汽发生器设计说明书综述

压水堆蒸汽发生器设计说明书综述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前言蒸汽发生器是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换热设备。

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产生的能量由冷却剂带出,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的给水,使其产生一定的压力、温度和干度的蒸汽。

此蒸汽再进入汽轮机中做功,转化为电能或者机械能。

在压水堆核电站中,蒸汽发生器是一回路系统中的一个主要设备,具有尺寸大,重量重,设计、制造复杂,作用大的特点,再设计和制造方面被称为当代热交换器技术的最高水平。

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蒸汽发生器能否安全、可靠的运行,对整个核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和安全可靠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长期以来国际上压水堆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经常发生传热管腐蚀破损,在可靠性上存在严重问题,是核蒸汽供应系统的致命弱点,保证蒸汽发生器的制造质量有助于提高其安全可靠性。

由于蒸汽发生器制造相当复杂,技术密集程度高,要求制造质量符合设计说明书上的要求,因此,设计说明书在蒸汽发生器的制造过程中就尤为重要。

本设计说明书是针对压水堆设计的立式 U 型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

作者在参考了孙中宁老师编写的《“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指导书》和《核动力设备》,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后,提出了蒸汽发生器的一种新的方案设计,并进行了论证。

通过强度计算和结构设计,确定了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尺寸,然后分别进行了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水动力计算,希望能获得更佳的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蒸汽发生器概述 (1)二、蒸汽发生器的基本技术要求 (1)三、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计算 (2)四、目的和要求 (3)五、任务 (3)第二章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4)一、给定条件 (4)二、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 (4)三、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 (5)四、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 (8)五、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9)六、蒸汽发生器的总图绘制和部件图绘制 (9)第三章课程设计计算过程 (10)一、根据热平衡确定换热量 (10)二、管径的选取以及传热管数目的确定 (10)三、换热面积的计算 (11)四、管束结构的计算 (12)五、强度计算 (13)六、主要管道内径的计算 (14)七、一回路水阻力的计算 (15)八、二回路水循环阻力的计算 (17)1九、运动压头的计算 (23)十、循环倍率的确定 (24)第四章结论与评价 (25)附录 (26)一、附录1 蒸汽发生器热力计算表 (26)二、附录2 蒸汽发生器水动力计算表 (30)三、附录3 蒸汽发生器强度计算表 (40)附图见零号图纸参考文献42第一章绪论一、蒸汽发生器概述蒸汽发生器是核电动力设备中的一个主要部件,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换热设备。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指导书Xxx2014151218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录目录 (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蒸汽发生器概述 (2)第二节蒸汽发生器的基本设计技术要求 (3)第三节蒸汽发生器的基本结构和主要零部件 (4)第四节设计任务 (5)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第一节给定条件 (6)第二节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 (6)第三节蒸汽发生器的管束结构设计及强度计算 (9)第四节蒸汽发生器的水力计算 (12)第五节蒸汽发生器循环倍率及循环速度确定 (20)附录1蒸汽发生器热力计算表 (21)附录2蒸汽发生器水动力计算表 (25)附录3蒸汽发生器强度计算表 (3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蒸汽发生器概述一、目的和要求1、运用、巩固、充实和提高“核动力设备”课中所学的知识,掌握蒸汽发生器设计计算的基本方法;2、具备蒸汽发生器方案设计、结构设计、热设计和水动力设计及计算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安全、法规、环境等因素;3、具备工程制图的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于工程设计的能力;4、具备撰写蒸汽发生器设计说明书和绘制图纸等书面方式呈现设计成果的能力,并能够体现分析数据、分析问题,评价设计方案及其结果合理性的能力;6、能够就蒸汽发生器设计进行陈述发言、答辩,能够清晰表达观点,与答辩教师(工程技术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7、能够在团队合作中与各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共享信息,合作共事,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倾听和综合团队成员意见,合理决策。

二、任务在课程设计中学生独立完成如下任务:1、完成蒸汽发生器的方案设计与论证2、完成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3、完成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4、完成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5、完成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6、绘制蒸汽发生器的总图7、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时间分配课程设计共安排三周,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蒸汽发生器及其设计理论指导0.5天2、蒸汽发生器方案设计及结构设计论证1.5天3、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1.5天4、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3天5、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0.5天6、蒸汽发生器的总图绘制5天7、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8、答辩1天第二节蒸汽发生器的基本设计技术要求在核动力装置中,由于一回路为带有放射性的回路,而二回路为非放射性回路,因此在研制蒸汽发生器时对结构、强度、材料抗腐蚀性、密封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技术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蒸汽发生器设计

蒸汽发生器设计
2.3.1.2 局部压降 一回路进口接管至进口水室突扩压降:
u10 2 1i P 23960 Pa 1 1 2
进口水室 45 度转弯压降:
P2 2
进口水室至传热管束突缩压降:
u10 2 1i 29813Pa 2
u1'2 1i P3 3 5383Pa 2
下降空间流道截面积:
Fd
下降空间单相水流速:

D 4
2
si
Dw0 2 0.6210m2
ud CR D d / Fd 0.7940m / s
直管高度:
H直 L直 / 2n 4.437m
传热管总高度:
Htb H直 Rtb 5.4849m
传热管实际平均长度:
l L总 / n 2S管板 =11.3392m
2.2.5 主要管道内径 由冷却剂流速、蒸汽流速、给水流速的范围和国标设计主管道、蒸汽管道、二 回路给水管内径。 主管道设计内径:
-2-
第一章 绪论
1.1 蒸汽发生器的作用和地位
蒸汽发生器是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换热设备。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产生的 能量由冷却剂带出,通过蒸汽发生器将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的给水,使其产生具有一 定压力、一定温度和一定干度的蒸汽。此蒸汽再进入汽轮机做功,转换为电能或机 械能。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蒸汽发生器既是一回路设备,又是二回路设备,被称为 一、二回路的枢纽。实际运行经验表明,蒸汽发生器能否安全、可靠地运行,对整 个核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各国都把研究与改进蒸 汽发生器当做完善压水堆核电技术的重要环节,并制定了庞大的研究计划,主要包 括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分析; 腐蚀理论与传热管材料的研制; 无损探伤技术;振动、 磨损、疲劳研究;改进结构设计,减少腐蚀化学物的浓缩;改进水质控制。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喷管流量特性实验级是汽轮机作功的基本单元。

级主要是由一列喷嘴叶栅与其后相邻的一列或两列动叶栅所组成。

那么喷嘴的形状、压比与流量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级的作功能力与效率。

本实验研究喷管的压比与流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绘制渐缩喷管和缩放喷管压比与流量的曲线关系,并观察二者之间的区别。

2. 通过实验观察喷管的临界流量现象。

※3. 了解喷管中各点的压力变化情况。

二、实验原理:喷管流量特性实验主要是分析喷管压比与流量的对应关系。

喷管压比n ε是喷管后的背压2P 与喷管前初压1P 的比值,即12P P n =ε。

背压2P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中的背压表读出背压的表压力2P ',进而求出背压的绝对压力'-=202P P P (背压的表压力是负值)。

喷管前初压1P 应等于大气压0P 减去节流孔板的损失P ∆,即0000197.0%3P P P P P P =-=∆-=(节流孔板的压力损失取大气压0P 的3%)。

喷管流量G 可以通过流量计读出。

知道了压比n ε与流量G 的对应关系就很容易绘制出喷管压比n ε与流量G 的曲线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当减小压比(即减小背压,增大背压调节阀的开度时),流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此时对应的流量就是临界流量cr G ,临界流量cr G 所对应的压比n ε就是临界压比ncr ε。

※当喷管的压比一定时,喷管中的压力会随着各点的位置不同发生变化。

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摇动手轮所连接的测压探针的位置,来测得喷管内各点的压力变化情况。

三、实验设备:本实验装置由实验台和真空装置组成。

实验台由进气管、节流孔板、喷管(渐缩喷管、缩放喷管)、测压探针、真空表及其移动机构、调节阀、真空罐等几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一)喷管实验台简图进气管(1)为φ55×2.5的有机玻璃管,内径为φ50。

空气自吸气口(2)进入进气管,流过节流孔板(3)。

节流孔板内径为φ15。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计算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计算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计算蒸汽发生器是一种将液态水转化为蒸汽的机器设备。

它用于制造工业生产中所需的蒸汽,包括高压蒸汽以及低压蒸汽。

在设计蒸汽发生器时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例如其使用范围、热负荷和燃料类型等等。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款蒸汽发生器,根据所需的输出蒸汽量和热负荷来计算其尺寸和能力。

设计计算1. 热负荷首先需要计算所需的热负荷,以确定所需的蒸汽发生器能力。

热负荷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所需传递的热量。

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如小时)的能量需求来衡量,单位为千瓦(kW)或英制单位的热单位(BTU)。

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因应用而异,但一般的方法是根据所需要的蒸汽量对其进行推算。

假设需要一天内产生1000磅的蒸汽,而其蒸发潜热为970.4 BTU / lb,则热负荷为:热负荷 = 1000 磅/日 X 970.4 BTU / 磅 = 970,400 BTU / 日2. 热效率在设计蒸汽发生器时,还需要考虑到热效率。

热效率是指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能力。

一些最常用的热效率指标包括燃烧效率和锅炉效率。

燃烧效率是燃料在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与燃料内含能量之间的比率。

它可以通过理论计算、试验室测量或简单地使用有关燃料的数据来计算。

对于简单的燃料,燃烧效率通常在80%至85%之间。

锅炉效率是指将给定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实际产生的蒸汽的能力。

它等于实际产生的蒸汽能量与理论可产生的蒸汽能量之比。

在现代蒸汽发生器中,锅炉效率通常在80%至90%之间,但高效率蒸汽发生器甚至可以达到96%。

3. 设计规格设计出所需的发生器尺寸和能力后,应选择适当的机型和规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蒸汽发生器规格:•容量:一般以蒸气量(或耗热量)为单位,通常以每小时的磅数来表示;•压力:指蒸气的压力,以PSI(英寸水银柱)或巴(Pascal)为单位;•温度:蒸汽的最高输出温度。

4. 部件选择设计选择合适的部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蒸汽发生器包括许多不同的部件,包括锅炉、热交换器和排烟器等。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计算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计算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09级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蒸汽发生器的设计与计算......................................2.1 根据热平衡确定换热量........................................2.2 管径的选取以及传热管数目的确定 ..............................2.3 换热面积的计算..............................................2.4 管束结构的计算..............................................2.5 强度计算....................................................2.6 主要管道内径的计算..........................................2.7 一回路水阻力计算............................................2.8 二回路水循环阻力计算........................................2.9 运动压头计算................................................2.10 循环倍率的确定.............................................. 第三章结论与评价..................................................附录1 蒸汽发生器热力计算表附录2 蒸汽发生器水力计算表附录3 蒸汽发生器强度计算表第一章绪论蒸汽发生器是产生汽轮机所需蒸汽的换热设备。

蒸汽发生器设计脚本V5.2

蒸汽发生器设计脚本V5.2

蒸汽发生器设计脚本页面层级关系课件脚本课件编号:C01-01页面内容媒体效果配音(此为课程封面) 三维静帧(带透明通道):蒸汽发生器图片(有外壳)Flash动画:机器人走出,鞠躬。

——————————————机器人从胸前口袋里掏出一个比他高的蒸汽发生器。

(想象机器猫……)待命。

点击机器,进入下一菜单。

(机器被点的时候可以加个动态)你好,我是智能机器人X,很荣幸为你提供在线学习服务。

————————————————————我们这次要认识的主角是蒸汽发生器。

点击“开始体验”按钮来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蒸汽发生器人物课程目的:1.掌握蒸汽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2.体验蒸汽发生器的组装体验3.识别蒸汽发生器的各种部件>>开始体验课件编号:C01-02 页面内容媒体效果配音蒸汽发生器(该页面环境是处于核电院的一间领导办公室)电脑屏幕(浮框):场景中需要的元素: 1、办公室背景(三面) 2、一张办公桌3、在办公桌上的电脑4、在办公桌上的两本书(蒸汽发生器概述与蒸汽发生器各部件介绍)5、人物:领导与新员工小王6、两张椅子7、机器人注:领导与小王是坐在椅子上的Flash 动画:以下是领导与小王的对话: 领导说:“见配音”。

小王说:“见配音”。

领导说:“见配音”。

(领导开始使用电脑,登入网络平台。

)——注:此处主要演示领导敲键盘的样子即可。

领导说:“见配音”。

注:领导边说话边把电脑屏幕转向面对小王。

电脑屏幕由当前面向小王的位小王,欢迎你加入核电院的蒸汽发生器设计组。

我们组要求每个新员工都要完成两个任务,作为对新员工的考核。

是什么任务呢?任务在我们院的网络平台上,我找一下。

这就是那两个任务。

小王领导桌子电脑椅子椅子任务一:蒸汽发生器部件识别任务二:蒸汽发生器工作流程绘制两本书置,水平向左旋转放大,作为一个浮框出现在页面中央。

(配音)注:任务内容在电脑屏幕上。

配音结束,浮框消失。

小王说:“见配音”。

领导说:“见配音”。

蒸汽发生器设计

蒸汽发生器设计
由上述条件可得传热管根数:
n
G1 1 1700 u1 a
-5-
a---单根传热管流通截面; 1 --一回路水平均比容
2.2.3 传热计算 一回路强迫对流换热系数:
1 0.023
传热管导热热阻:
1
di
R f 0.8 Pr 0.3 38057W / m2 ℃
P7 7
u2 2 2 15961Pa 2
蒸汽发生器一回路侧沿程和局部压降之和:
P Pf Pi 178460Pa
i 1
7
2.3.2 二回路侧阻力计算: 以循环倍率 CR 3 为例计算: 2.3.2.1 下降空间阻力 下降空间流道当量直径:
De Dsi Dw0 0.176m
1000Q C 1251.1m2 q
-6-
2.2.4 管束结构设计 传热管设计根数为 1705 根(除去半圆内的 6 根用黑点表示的拉杆) 。在圆形区 域中有 12 根为拉杆, 传热管和拉杆中心均位于图中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排管见 [附 录 4 程序 2][附录 4 程序 3] 半圆上每一排的根数(包括拉杆) : 67、67、67、67、67、67、67、65、65、65、63、63、61、61、61、59、57、 57、55、53、51、51、49、47、43、41、39、35、33、27、23、17、1
Re
u1' di
11
979120
u '1 —考虑堵管后的流速,通常为 1.05 u1
1 —平均壁温下的动力粘度
根据雷诺数选择紊流光滑管的尼古拉兹公式:
0.0032 0.221Re0.237 0.0117
沿程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汽发生器”课程设计指导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孙中宁编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目的和要求 (1)二、任务 (1)三、时间分配 (1)第二章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2)一、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 (2)二、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 (2)三、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 (5)四、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 (6)五、蒸汽发生器的总图绘制和部件图绘制 (7)六、编写设计说明书 (7)附录1 蒸汽发生器热力计算表 (8)附录2 蒸汽发生器水动力计算表 (12)附录3 蒸汽发生器强度计算表 (22)2007年2月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1、运用“核动力设备”课中所学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充实和提高。

2、掌握蒸汽发生器设计计算的标准方法。

3、具有初步综合考虑蒸汽发生器结构设计的能力。

4、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合理选择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绘图等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问题的严肃认真和负责态度。

二、任务:在课程设计中学生独立完成如下任务:1、完成蒸汽发生器的方案设计与论证2、完成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3、完成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4、完成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5、完成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6、绘制蒸汽发生器的总图7、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时间分配:课程设计共安排三周,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 1.5天2、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3天3、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0.5天4、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1天5、蒸汽发生器的总图绘制2天6、编写设计说明书1天7、答辩1天第二章 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一、给定条件1、蒸汽产量:D =126kg/s ;2、蒸汽干度:x =0.99;3、蒸汽发生器的热效率:99.0=η;4、一回路侧额定工作压力:0.151=p MPa ;5、一回路侧设计压力:11,25.1p p =设6、一回路侧冷却剂入口温度;3101='t ℃ 7、一回路侧冷却剂出口温度;2901=''t ℃; 8、二回路侧给水温度:220=f t ℃9、二回路侧额定工作压力:5=s p MPa ;10、二回路侧设计压力:s p p 25.12,=设11、传热管壁导热系数:4.17=w λ W/m ℃12、传热管壁许用应力:18][1=σ kg/mm 2;13、下筒体许用应力:18][2=σ kg/mm 2;14、上筒体许用应力:18][3=σ kg/mm 2;15、球形下封头许用应力:5.14][4=σ kg/mm 2;16、管板许用应力:1800][5=σ kg/mm 2;17、传热管最小节距:o d t 25.1=,一般取为1.35~1.45o d ;18、上筒体内径3200 mm ,高度4000 mm 。

19、下降空间:(1)入口阻力系数=1;(2)出口阻力系数=1;(3)定位装置阻力系数=1;(4)绝对粗糙度∆=0.15 mm 。

20、流量分配管板:(1) 单元面积=533 mm 2; (2)单元开孔面积=216 mm 2。

二、蒸汽发生器的热力计算1、完成一回路冷却剂对传热管内壁的强迫对流放热计算,确定1a 值: 4.08.01Pr Re 023.0f f i d ⋅=λα2、完成传热管壁的导热计算,确定管壁热阻W R 值: io w o W d d d R ln 2λ= 3、确定污垢热阻f R 值:对于不锈钢:()⋅⨯=-41069.0~52.0f R ⋅2m ℃/W对于镍基合金:⋅⨯=-41026.0f R ⋅2m ℃/W一般污垢层厚度为0.05mm 。

4、完成传热管外壁对二回路工质的沸腾换热计算,确定2a 值 7.015.02557.0q p =α式中:p —Pa ;q — w/m 25、完成传热系数k 值的计算:f ow i i o R R d d k +++⋅=αα111 6、确定传热面积F 值:tk Q F ∆⋅= 式中:Q —传热量;t ∆—传热温差。

设计传热面积F C F ⋅=设式中:C —设计储备系数,一般取C=1.1。

三、蒸汽发生器的水动力计算:主要包括:1、一回路侧水动力计算;2、二回路侧循环倍率的计算:1、一回路侧水动力计算:计算的具体步骤:(1)传热管内的摩擦阻力(f P ∆)2211u d H P i f ρλ⋅⋅=∆ 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按有关公式或图表求取;图1一回路侧水 力计算简图H —管子长度,m ;d i —管子内直径,(m );1ρ— 一回侧路冷却剂的平均密度,kg/m 3;1u — 一回侧路冷却剂的平均流速,m/s ;(2)、局部阻力:(l P ∆) 2211u P l ρξ=∆式中:ξ—局部阻力系数。

ξ值主要取决于通道的结构型式,通过实验求得,属于经验数据。

一回路侧总的局部阻力:G F E D C B A P P P P P P P P ∆+∆+∆+∆+∆+∆+∆=∆其中:①由进口管至进口水室,通道截然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A P ∆22AA A A u P ⋅⋅=∆ρξ②在进口水室内转弯的局部阻力—B P ∆22BB B B u P ⋅⋅=∆ρξ③由进口水室至传热管束,通道截面突然缩少的局部阻力—C P ∆22CC C C u P ⋅⋅=∆ρξ④在U 型管弯头内转弯180°的局部阻力—D P ∆22DD D D u P ⋅⋅=∆ρξ⑤由传热管束至出口水室,通道截面突然扩大的局部阻力—E P ∆22EE E E u P ⋅⋅=∆ρξ⑥在出口水室内转弯的局部阻力—F P ∆22FF F F u P ⋅⋅=∆ρξ⑦由出口水室至出口接管,通道截面突然缩小的局部阻力—G P ∆22GG G G u P ⋅⋅=∆ρξ一回路侧的水阻力:l f H P P P ∆+∆=∆考虑贮备系数。

其值为计算阻力的10%因此:H P P ∆=∆1.12、二回路侧循环倍率的计算:在设计中,常用图解法来确定循环倍率R C 值和循环速度o u 值。

即先假定几个不同的循环倍率1R C 、2R C 、3R C ……值。

分别计算其运动压头m P 和总阻力P ∆,在直角坐标系里做出相应的曲线,二根曲线的交点即为稳定工况时的R C 值,同时也可求出o u 值。

图2 用图解法计算循环倍率的曲线(1)运动压头P m 的计算:()r g l m H g P ϕρρ-=式中:r H —上升空间含汽段高度。

g l ρρ,—分别表示饱和水和饱和汽的密度;P mΔRϕ—表示上升空间平均截面含汽率。

(2)水循环总阻力P ∆的计算:总阻力s r d P P P P ∆+∆+∆=∆其中:r d P P ∆∆,和s P ∆—分别表示下降空间、上升空间和分离器的阻力。

一般≈∆d P 10%S P P ∆∆,由实验确定而a b l f r P P P P P ∆+∆+∆+∆=∆式中:b l f P P P ∆∆∆,,和a P ∆分别表示摩擦阻力、局部阻力、弯头区阻力和加速度阻力,可按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四、蒸汽发生器的强度计算:主要内容有:1、传热管的强度计算;2、筒体的强度计算;3、封头的强度计算;4、管板的强度计算。

1、 传热管的强度计算:计算管壁厚度 []R P d P S φϕσ⋅⋅+⋅='设设8.02000 (mm ) 式中:P 设—设计压力 (kg/cm 2)d o —管子外径 (mm )[]σ—许用应力。

ϕ—负公差修正系数,一般取ϕ=1.102R φ—弯曲减薄系数Rd o R 41+=ϕ 式中:R —弯曲半径,取最小节圆半径。

2.筒体的强度计算:计算筒体厚度 []设设P D P S i 21200⋅-⋅='σ (mm ) 式中:D i —筒体内径(mm )3、球型封头的强度计算:计算壁厚 []设设P D P S o 61400⋅+⋅='σ (mm )式中:D o —球型封头外径(mm )4、管板的强度计算:计算壁厚 []σ设P D F S ⋅⋅='21 (mm ) 式中:F —系数,查TEMA 标准F=1.04D —水压部分直径(mm )五、蒸汽发生器的结构设计:主要完成下列工作:1、管束组件的结构设计:确定流程数,完成传热管的排列,确定管束直径及高度,最佳高-径比一般取为3;确定管子的固定支撑,确定隔板的数目和结构。

2、衬筒的结构设计:确定衬筒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衬筒内径:t wi D D δ2+=管束式中:t δ为装配间隙,约10~20 mm 。

衬筒外径:δ2+=wi wo D D式中:δ为衬筒壁厚,取为12 mm 。

3、下筒体结构设计:下筒体内径B D D wo i 2,+=下式中:B 为下降流道宽度,取为88 mm 。

4、管板:确定开孔数及有关几何尺寸,确定堆焊层与筒体的连接。

5、分离器组件:采用三级汽水分离方式,但不做详细设计,其相应于循环倍率为3、4、5时的流动阻力人为设定为12600Pa 、14900Pa 、17090Pa 。

6、给水管装置:确定给水管的结构,布置及有关几何尺寸。

7、排污装置:确定排污管的结构、布置及有关几何尺寸。

六、绘制蒸汽发生器的总图和主要部件图:按着国家标准和制图要求绘制蒸发器总图一张和部件图1~2张。

七、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前言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课程设计内容第三章结论与评价第四章参考文献附录1:蒸汽发生器热力计算表一、热平衡二、传热计算附录2:蒸汽发生器水力计算表附录3:蒸汽发生器强度计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