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根
根的次生结构
![根的次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fa3504c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7.png)
根的次生结构是指植物根系中除了原生组织(茎、叶、花等)外的其他组织,例如根须、根瘤、根毛等。
这些组织在植物根系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和生态功能。
根须是指根系上的细长的组织,它们可以帮助植物攀爬和支持。
根须的形成与植物的生长环境有关,例如在缺氧的环境中,根须会增多。
根瘤是指在根系上形成的菌类菌丝体。
根瘤与许多真菌和细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根瘤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提高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
根毛是指根系表面上的微小长毛,根毛可以增加根系的比表面积,提高植物对水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根毛也可以保护根系免受病菌和真菌的侵害。
除了上述次生结构外,根还有其他类型的次生结构,如根冠、根腺和根茎等。
根的次生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根须可以帮助植物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生存,根瘤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提高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根毛可以保护根系免受病菌和真菌的侵害,提高植物对水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此外,根的次生结构还与植物的生长环境有关。
例如,在缺氧的环境中,根须会增多,在缺水的环境中,根毛会增多。
这些生长反应可以帮助植物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农业和园艺领域中,了解根的次生结构也很重要。
例如,在种植作物时,如果能够选择具有良好根瘤的品种,可以提高土壤养分的吸收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总之,根的次生结构是植物根系中重要的生理和生态组织,对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根的次生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适应环境的机制,并且在农业和园艺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详细介绍“结构”)共10张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详细介绍“结构”)共10张](https://img.taocdn.com/s3/m/c76310fe03d8ce2f016623e3.png)
• 5、蚕豆侧根的发生观察(教材p96) • 侧根起源的位置:正对木质部的中柱鞘 • 侧根生长锥的逐渐形成
• 6、根瘤和菌根的观察(教材p101-103)
四、绘图
• 绘蚕豆幼根(初生结构)轮廓图
维管柱:薄壁细胞的有无、木质部脊的数目、几原型根
• 初生木质部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构(番红染成红色)
5、蚕豆侧根的发生观察(教材p96)
• 维管射线
• 4、棉老根横切片观察 • 观察老根的次生结构 • 周皮 • 次生韧皮部 • 维管形成层 • 次生木质部 • 初生木质部 • 维管射线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 与发育
三、方法步骤
•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
p94,指导书p68)
• 表皮:根毛 •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
构(番红染成红色)
• 维管柱: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木质部脊、几原型根
• 2、鸢尾(单子叶)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
?
• 3、蚕豆老根(次生结构)横切永久装片(教材p98)
• 观察维管形成的活动!
• 表皮
3、蚕豆老根(次生结构)横切永久装片(教材p98)
• 皮层 思考: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区别?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 初生韧皮部 思考: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区别?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p94,指导书p68) 维管柱: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外始式发育、木质部脊、几原型根
• 次生韧皮部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p94,指导书p68)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构(番红染成红色)
实验七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七根的次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52a9a2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a.png)
实验七根的次生结构植物的根系一般可以分为原生根和次生根两种。
原生根为胚根发育而来,一般生长快且长期存在;而次生根则为侧生根发育而来,通常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逐渐产生。
本实验即通过对拟南芥根系的观察和剖析,探究次生根的发育与结构。
一、实验材料1.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幼苗2. 70%乙醇3. 移液器4. 显微镜5. 切片刀6. 细胞刷7. 玻璃片8. 海绵二、实验步骤1. 用70%乙醇消毒拟南芥幼苗,将根系取出放入PBS缓冲液中进行冲洗。
2. 用显微镜观察根系的一般结构,记录根的整体结构、根茎位置和根毛数量等特征。
3. 用剪刀将根系沿着根茎部位切断,取下次生根,并记录其位置和数量。
4. 将次生根分别置于PBS缓冲液中,用细胞刷和海绵轻轻清洗,将泥土和残留物去除。
5. 将次生根取出,放入玻璃片上加少量PBS缓冲液中,用切片刀沿根轴方向切薄片。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拟南芥根系的一般结构拟南芥的根系为原生根和次生根的混合体。
原生根为最先形成的根,位于拟南芥的下方,颜色较浅。
次生根则比原生根稍晚生成,依附于原生根上,色泽深且结构更为复杂。
拟南芥根的根毛数量较多,使其具有更强的吸收能力。
同时,拟南芥的根茎结构判断其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即在其一生中只有一次开花结实的周期。
拟南芥次生根一般分为分支根和侧生根两种。
分支根一般生长于原生根的上方,较短而且数量较少。
侧生根则由原生根侧面发出,数量较多。
侧生根逐渐向远离原生根的方向生长,形成大量的次级、三级或更高级的侧生根,构成次生根的复杂结构。
次生根内部的组织结构由皮层、形成层、短暂区、导管维管束和根尖部五个部分构成。
在皮层下方,依次是形成层、短暂区和导管维管束。
形成层是次生根的生长点,由未分化的细胞组成。
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层像钟摆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草鞘移动。
短暂区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后的临时存储区,以后会逐渐转变为导管维管束。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根实验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根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40905eb3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6.png)
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
根瘤菌是一种与豆科植物共生的细菌,它们在土壤中 的生态作用非常重要。根瘤菌通过与豆科植物的共生 关系,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 利用的氮肥。这一过程对于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具有 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缺乏有效氮肥的土壤中。此外, 根瘤菌还能够促进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因此,根瘤菌在土壤中的 生态作用对于维持土壤健康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3
该文献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环境因素对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 根的影响,为实际应用中提高植物抗逆性和生长提供了理论支持。
THANKS
观察根瘤的形成过程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根瘤的形成过程,包括根瘤菌与植物之间的共生 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
根瘤是植物与根瘤菌之间形成的一种共生关系,根瘤菌为植物提供氮 素营养,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能量和碳源。通过实验观察,可以了 解根瘤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功能机制。
探究菌根的共生关系
观察根瘤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 颜色、大小等特征。
菌根共生关系的建立与观察
01
02
03
准备实验材料
选择健康植株,准备好含 有菌根真菌的培养基。
接种与培养
将植株根部接种到含有菌 根真菌的培养基上,在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 养。
观察与记录
观察植株与菌根真菌的生 长情况,记录菌丝在根部 的生长和分布情况,以及 植株的生长表现。
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还包括对土壤中其他微生物 的竞争作用。根瘤菌在土壤中占据了特定的生态位,通 过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的竞争,能够降低土传病害的发 生率,从而保护植物的健康。此外,根瘤菌还能够产生 一些抗菌物质,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这 些抗菌物质对于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侵害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根瘤菌在土壤中的生态作用对于维持土壤健康 和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学实验报告—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植物学实验报告—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https://img.taocdn.com/s3/m/fb9a283bde80d4d8d05a4f06.png)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小组成员: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植物不同的根系类型。
3.掌握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4.了解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观察根瘤和菌根的形态结构。
二、实验原理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
3.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及溶解其中的离子,并且具有支持,贮存合成有机物质的作用。
根由薄壁组织、维管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细胞组成。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1.材料:玉米或大麦根尖纵切片,培养的2~3cm幼根,蚕豆幼根横切片,韭菜幼根横切片,小麦幼根横切片,大豆根瘤切片,大豆根形成层发生过程切片,蚕豆侧根发生切片,竹菌根切片。
2.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解剖镜、盖玻片、载玻片、镊子、刀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块、苯酸-品红溶液。
四、实验步骤1.根尖的外形与分区:a)选择吸胀萌发5~7天的玉米幼苗;b)选取生长较直的白根;c)用刀切下约1.5cm长的一段;d)放置在干净的载玻片上;e)进行观察记录。
f)取玉米根尖纵切片;g)观察根尖各区细胞的特点。
2.根系类型的观察:a)取蚕豆和小麦幼苗标本观察;b)比较他们根系的区别;c)通过观察找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
3.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a)取蚕豆幼根横切片;b)在低倍镜下区分出根的初生结构的表皮、皮层和中柱;c)再换高倍镜由外而内进行观察。
根形态结构实验报告
![根形态结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4920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c1.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根的基本形态结构。
2. 掌握根尖的分区和内部构造。
3. 观察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4. 分析根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 洋葱根尖2. 玉米根3. 棉花幼根横切片4. 棉花成熟老根横切片5. 显微镜6. 实验记录本三、实验方法1. 将洋葱根尖和玉米根进行横切片处理,观察根尖的形态结构。
2. 观察棉花幼根和成熟老根的横切片,分析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3. 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内部构造,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尖的形态结构(1)洋葱根尖:根尖呈圆锥形,顶端较尖,颜色较深。
根尖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玉米根尖:根尖呈圆柱形,顶端较钝,颜色较浅。
根尖同样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 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1)洋葱根尖横切片: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表皮细胞呈扁平状,皮层细胞呈柱状,维管柱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2)棉花幼根横切片:根的初生结构同洋葱根尖,但维管柱较细,木质部和韧皮部不明显。
(3)棉花成熟老根横切片:根的次生结构包括周皮、皮层和维管柱。
周皮由木栓层和栓内层组成,皮层细胞较厚,维管柱明显,木质部和韧皮部发达。
3. 根尖内部构造(1)洋葱根尖:根冠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具有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呈长方形,具有伸长能力;成熟区细胞分化成导管和根毛。
(2)玉米根尖:内部构造与洋葱根尖相似,但细胞排列较为松散。
五、实验结论1. 根尖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相适应。
根尖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根的生长和吸收功能。
2. 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对根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重要作用。
初生结构使根具有初步的吸收和输导功能,次生结构使根的吸收面积扩大,输导能力增强。
3. 根尖的内部构造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分生区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细胞伸长使根延长,成熟区细胞分化形成导管和根毛,增加根的吸收面积。
实验七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实验七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c3baaf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2.png)
实验七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根作为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般生长于地下,其主要机能是固着、吸收、输导、合成和贮藏。
根的结构主要以根尖的结构、根的初生结构和根的次生结构为重点加以观察。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根尖结构。
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的一般特征。
分析比较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一)实验材料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幼根,玉米(Zea mays L.)根尖纵切片,毛茛(Rununculus japonicus Thunb.)根横切片,蚕豆(Vicia faba L.)的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老根横切片,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玉米(Zea mays L.)根横切片,蚕豆(Vicia faba L.)根。
(二)仪器与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温度计、恒温箱。
(三)试剂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根尖各部分的观察1.材料的培养在实验前3-5天,将小麦籽粒浸水吸涨。
在培养皿内垫上潮湿的吸水纸,上面再铺上湿纱布,放上小麦籽粒。
将培养皿盖上后放在恒温箱内,温度保持在18-24℃左右,需培养3-4天。
如温度设定在28℃仅需培养2天即可。
由于在培养中容易感染霉菌,需做好器械的消毒工作。
当幼根长到1-2厘米长时,即可作为实验材料。
2.根尖外形及分区观察用水洗净小麦的根部,然后用镊子挑选一段较直的幼根(约1厘米长)放在载玻片上,低倍镜下观察。
观察外形后,再盖上盖玻片,轻压根尖,在中倍镜下进一步观察根的各个分区结构特征。
3.根尖的内部构造3.1根冠3.2分生区3.3伸长区3.4根毛区(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取毛茛根横切片观察下列各部分(图7-2)。
1.表皮观察时注意,表皮细胞有无角质层覆盖?有气孔分布吗?为什么?2.皮层2.1外皮层2.2皮层2.3内皮层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毛茛根中可以观察到内皮层细胞有六面加厚的情况。
实验7 根茎叶结构
![实验7 根茎叶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ec35bd30c22590102029dd1.png)
表皮 木栓层
木栓形 成层
栓内层
椴树表皮、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 结构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组 成。 多年周皮的积累,称树皮 茎的次生结构中,次生木质部占主要部分, 次生木质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木材。 由于受季节的影响,因此形成层分裂的速 度也不相同,因此出现了年轮(包括早材 和晚材)
(二)茎尖内容观察(实验指导25页) 1、茎尖永久切片(丁香) 观察部位: 顶端分生组织 叶原基(形成幼叶) 腋芽原基(形成腋芽) 幼叶 原套 原体
茎尖结构 模式图
幼叶
叶原基 顶端分生组织 腋芽原基
表皮毛
顶端分生组织(示原套和原体结构)
顶端分生组织
原套 原体
2 茎的初生结构
材料:苜蓿茎横切永久切片 观察内容: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1)维管束 初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 初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薄壁细) (2)髓 (3)髓射线
白菜表皮结构(示气孔器)
气孔 保卫细胞
表皮细胞
白菜表皮结构(示气孔器)
气孔观察—单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植物)叶表皮结构
栓质细胞 表皮细胞 气孔
禾本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态
气孔 副卫细胞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栓质细胞
具体材料判断
材料: 高山榕徒手切片 鸭跖草徙手切片
高山榕根横切面结构(徒手切片)
形成层
次生 木质部 维管 射线 初生 韧皮部 初生 木质部
大豆老根(次生)横切制片
周皮 初生韧 皮部
次生韧 皮部
形成层 次生木 质部
维管射线
大豆老根(次生)横切制片
表皮
皮层 木栓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韧皮部
根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根结构观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006f8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1.png)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植物根的结构,了解根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根尖结构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根的初生生长和次生生长过程。
二、实验原理根是植物地下部分的重要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根的结构主要包括根尖、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根尖是根的最幼嫩、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分,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三、实验材料小麦根系、洋葱根尖纵切片、蚕豆幼根、老根横切片、苹果根横切片、玉米根横切片、蚕豆侧根横切片。
四、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刀、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油、酒精灯、镊子等。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根尖结构(1)将洋葱根尖纵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显微镜油。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结构,注意区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3)观察各区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 观察根的初生结构(1)将小麦根系、蚕豆幼根、苹果根横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显微镜油。
(2)用显微镜观察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3)观察各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 观察根的次生结构(1)将蚕豆老根横切片、玉米根横切片、蚕豆侧根横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滴加显微镜油。
(2)用显微镜观察根的次生结构,包括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
(3)观察各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尖结构(1)根冠:位于根尖最前端,呈三角形,由排列不整齐的薄壁细胞构成。
根冠具有保护分生区的作用。
(2)分生区:位于根冠之后,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负责根的生长。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之后,细胞逐渐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
(4)成熟区:位于伸长区之后,细胞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2. 根的初生结构(1)表皮:位于根的最外层,具有保护作用,细胞壁较厚,细胞质较少。
(2)皮层:位于表皮下方,细胞壁较薄,细胞质较多,负责储存养分。
根的构造实验报告
![根的构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2fa90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8.png)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植物根的基本构造,包括根尖的形态及分区、根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以及侧根、根瘤和菌根等特殊结构,从而加深对植物根系生理和生态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萝卜根尖2. 洋葱根尖纵切片3. 蚕豆幼根横切片4. 鸢尾根横切片5. 芋头幼根横切面临时装片6. 桑老根横切片7. 花生根瘤横切片8. 松外生菌根横切片9. 花生、楹树、田菁、紫云英等新鲜或液浸标本10. 带根的马尾松幼苗三、实验方法1. 观察萝卜根尖,从外部形态上区分根尖4个区的特点。
2. 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观察根尖各区的结构和细胞特点。
3. 观察蚕豆幼根横切片,了解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4. 观察鸢尾根横切片和芋头幼根横切面临时装片,了解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5. 观察桑老根横切片,了解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6. 观察蚕豆根横切面切片,了解侧根的发生。
7. 观察花生、楹树、田菁、紫云英等新鲜或液浸标本,了解根瘤的形态。
8. 观察花生根瘤横切片,了解根瘤的内部结构。
9. 观察带根的马尾松幼苗,了解菌根的形态。
10. 观察松外生菌根横切片,了解菌根的内部结构。
四、实验结果1. 根尖的形态及分区- 根尖分为四个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 根冠:位于根尖最前端,保护根尖细胞免受损伤。
- 分生区:负责细胞分裂,产生新的根尖细胞。
- 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使根向下延伸。
- 成熟区:细胞分化,形成根毛,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2. 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柱和髓。
-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3.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结构由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组成,使根更加坚韧。
4. 侧根的发生- 侧根由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向侧面生长。
5. 根瘤和菌根- 根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增加固氮能力。
- 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共生,提高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实验七 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七 根的次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90cda325a8102d276a22f6e.png)
试验七 根的次生结构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发生位置及活动规律。 2、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的特征。 3、观察根瘤与菌根的形成与结构。 【实验材料和用品】 实验材料:蚕豆(或大豆)根形成层发生过程的横切片,大豆或棉花老根横切 片,蚕豆或大豆植株根系或根瘤液浸标本,蚕豆根瘤横切片,竹(或其他植物) 菌根切片。 实验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擦镜纸、酒精灯、蒸馏水、 龙胆液液或石炭酸品红。 【内容和方法】 1、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 2、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3、根瘤和菌根 【作业】 绘一种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细胞详图,并注明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质部和韧皮部的成熟方式。 3、双子叶植物根是怎样由分生区逐渐分化产生根的初 生结构并进一步形成次生结构? 4、根瘤和菌根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植物体有何作用?
3、木栓形成层的发生和它的活动 1、形成层的发生:开始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 而形成。以后的发生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 2、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向外形成大量木栓层, 向内形成栓内层。 木栓层、栓内层与木栓形成层合称周皮。 3、周皮的作用:次生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 。
二、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周皮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次生维 管束
初生木质部
周皮
木栓层位于最外面, 细胞扁方形,栓质化, 是没有胞核的死细胞 木栓形成层:细胞更 扁一些、是薄壁活细 胞,有的可见细胞核 栓内层大约2-3 层薄壁细胞
back
次生维管束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back
次生韧皮部
次生韧皮部包括筛 管、伴胞、韧皮薄 壁细胞和韧皮纤维, 韧皮射线呈放射状 的倒三角形、起横 向运输作用
7 根的识别
![7 根的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3681dccf4028915f804dc2cc.png)
根的识别一、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会熟练使用显微镜;能正确识别直根系与须根系,能在显微镜下识别根尖各区的结构及初生结构,能进行生物绘图。
2、知识目标:明确根的基本形态,根系的类型,根尖的分区,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结构的异同点。
3、素质目标:具有严谨工作作风和勤俭节约的的良好品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安全意识;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要求特点:排列紧密,部分cell径向壁、横向壁有栓化的带状加厚(木质化、栓质化),称凯氏带。
双子叶、裸子植物——四面加厚单子叶植物(毛竹)——五面加厚(马蹄形)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或少数双子叶植物的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成为死细胞。
但正对中柱木质部的细胞仍保留薄壁,不形成栓质增厚,称为通道细胞,水分和无机盐类可以通过通道细胞进入木质部导管。
3 、中柱(维管柱):1)中柱鞘:1—多层cell特点:薄壁cell组成,分化浅,具潜在的分裂能力,可转化为分生组织。
功能:产生侧根、木栓形成层、形成层(一部分)、不定芽、乳汁管、树脂道。
2)初生维管束:辐射维管束初生木质部:分化成熟方式为:外始式,原生木质部位于外方,后生木质部位于内方。
B、初生韧皮部:分化成熟方式为:外始式,原生韧皮部位于外方,初生韧皮部位于内方。
C、薄壁组织(结合组织):D、髓(根的中心):有或无。
(三)、侧根的形成(1)侧根的发生与形成①起源:中柱鞘的一定部位(根尖的成熟区)。
②形成过程:中柱鞘cell脱分化→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 →各个方向分裂→新的生长点→突破皮层、表皮→形成侧根③主根与侧根的生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根切断促进侧根生长。
(2)侧根的分布规律:二原型———初生木质部辐射角两侧三、四原型———正对初生木质部放射角多原型———正对初生韧皮部四、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构造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少数草本双子叶植物——根只有初生构造。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次生生长(增粗生长):由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活动产生。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讲解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381808d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c.png)
精品资料
• 根毛不是独立的细胞,而是表皮细胞成管状延伸,细 胞核也移到了管中。根毛是指根尖表皮细胞向外突出 的毛状物(zhuànɡ wù)。数量很多,集生于根尖的一定 区域,形成根毛区。
• 根毛细胞的壁很薄,细胞质紧贴细胞壁,中央是一个 大液泡,细胞核随根毛的增长而逐渐移到它的末端。 细胞壁含果胶质,根毛上粘有很多土壤颗粒,是吸收 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毛枯死表皮脱落时,外皮层(pícéng)细胞壁栓化起
暂时保护作用。
•
皮层(pícéng)最内方的一层叫内皮层(pícéng),
其细胞排列紧密,各细胞的径向壁和上下横壁有带
状的木化和栓化加厚区域,称为凯氏带。
•
内皮层(pícéng)的这种特殊结构阻断了皮层(pí
céng)与中柱间通过的胞间隙。细胞壁等质外体运输
木质部、韧皮部由多种组织的细胞(xìbāo)组成,是 一种复合组织,但起作用的是筛管和导管这些长 管状细胞(xìbāo),所以我们将它们称为维管组织。
精品资料
3.4. 薄壁组织
薄壁组织分布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 之间。在根次生生长时发育成维管形成层 的主要部分。少数双子叶植物中央由于后 生木质部没有(méi yǒu)继续向中心分化, 而形成薄壁组成的髓。
环境,如土壤的结构、通气状况、水分的含量等有关 (yǒuguān)。 一般直根系入土较深,如大多数的木本植物,其主根深达 10~20米,某些生长在干旱沙漠的植物,如骆驼刺的根系 可伸入土层达20米左右。 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则入土较浅,如禾本科植物的根系入土 一般仅有20~30厘米。在农业生产上,常利用控制水、肥 及光照强度来调整作物的根系,以达到丰产的目的。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根实验护理课件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及菌根实验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739d1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2.png)
菌根的形态特征
菌根的外部形态
与寄主植物的根相似,无根毛,但有 白色绒毛状物。
菌根内部结构
真菌菌丝与植物细胞间形成共生界面 ,真菌菌丝侵入到细胞内。
菌根的功能和作用
菌根能够合成氨基酸、蛋白质、 维生素等有机物,供给植物生长 发育。
菌根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 物产量和品质。
吸收水分和养分 合成有机物 抗逆境胁迫
03
实验人员准备
确保实验人员具备相 关知识和技能,熟悉 实验操作流程。
04
实验安全准备
确保实验人员了解并 遵守实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 时观察和记录。
01
02
数据整理
03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归 档,方便后续分析。
04
样品处理
按照实验要求对样品进行处理,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深入挖掘根瘤共生固氮的机制及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中 的作用。
进一步探究菌根在植物适应不同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 以及其在植物营养吸收中的作用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根瘤的分类
形态分类
根据根瘤的形态,可以将根瘤分为两类,即杆状根瘤和球状根瘤。杆状根瘤呈 长条状,而球状根瘤则呈圆形或椭圆形。
植物分类
根据产生根瘤的植物种类,可以将根瘤分为豆科和非豆科两类。豆科植物的根 系通常会产生根瘤,而非豆科植物则不会。
根瘤的功能
固定空气中的氮气
根瘤中的微生物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肥,满足植物对氮元 素的需求。
木栓层
木栓层是由木栓形成层向外增生形成 的,具有保护作用,可防止水分散失 和微生物侵入。
02
根瘤
Chapter
根瘤的形成
土壤中氮的供应不足
植物学实验根
![植物学实验根](https://img.taocdn.com/s3/m/c1660e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1.png)
玉米根旳部分维管柱
中柱梢 原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髓
甘薯额外形成层中旳射线
鸢尾中旳 通道细胞
它是皮层和维 阻断了皮层和维管柱间旳质外 管柱之间物质 体运送途径,维持土壤到维管 互换旳通道 组织旳渗透梯度,同步也维管
柱内旳溶质倒流
凯 氏 带 凯 氏 点
甜菜根旳构造
中柱梢 原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 后生木质部
蚕豆根维管形成层
厚壁组 织 后生木 质部导 管 通气道
水稻根
根毛 表皮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 中柱梢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后生韧皮部 原生韧皮部
小麦幼根
鸢尾根横切面
表皮 外层 皮层薄壁细 胞 内皮层 中柱梢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根瘤
维管束
寄主根
具根瘤旳花生根横切面
棉花老根横切面
周皮 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韧皮部 初生木质部 残余旳皮层 射线 初生韧皮部
蚕豆根毛区横切面
表皮 外皮层 皮层薄壁细胞 内皮层 中柱梢 原生木质部 后生木质部 原生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 髓 薄壁细胞
周皮 三生薄壁组织 副形成层 次生韧皮部 维管形成层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
初生壁部分增厚,增厚 多在角隅处,增厚处旳 主要成份为纤维素、半 纤维素和果胶质.
芹
厚角组织细胞具有生活旳原生质体,
菜
常含叶绿体,有潜在旳分裂能力,
厚
既有机械支持作用,又适合于器官
角
伸长。
组
分布于尚在生长或经常摇晃旳器官
织
中。如花柄、叶柄中。
伸长区细胞
蚕 豆 种 子 中 旳 子 叶
根内皮层旳特化构造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https://img.taocdn.com/s3/m/d624cb7d77232f60ddcca17f.png)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器官——根1、根尖的结构根尖由根冠、生长点(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成熟区)四部分构成。
根冠是根感受重力的部位,根冠前端细胞中的淀粉体有平衡石的作用,,分生区的最远处,细胞不分裂或分裂活动微弱,被称为不活动中心。
最早的筛管和环纹导管,往往出现在伸长区。
成熟区的明显标志是表皮上产生根毛,内部已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
2.根的初生结构初生生长主要是植物的伸长生长,经初生生长所形成的根的结构,为根的初生结构。
观察根尖成熟区的横切面,可以看到根的初生结构由外至内分化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图1-2-14、1-2-15)。
(1)表皮表皮细胞壁很薄,排列紧密,部分细胞的外壁向外突出,延伸成根毛。
表皮具有吸收和保护作用。
(2)皮层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疏松,通常无叶绿体,水生植物的皮层可能分化为通气组织。
皮层最内一层细胞排列整齐紧密,无细胞间隙,称为内皮层(图1-2-16)。
内皮层细胞的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的带状加厚,这种环绕细胞径向壁(侧壁)和横向壁(即上下面)的特殊结构,叫做凯氏带。
在凯氏带区,物质无法通过内皮层的壁(因栓质化和木质化),无法在壁与细胞质之间移动(由于质膜紧贴着凯氏带),也无细胞间隙可移动,只有穿过内皮层细胞的原生质体,才能进入维管柱,因而可控制物质的运转。
单子叶植物根的内皮层细胞在内切向壁(向维管柱的一面)上也增厚(五面增厚),在横切面观察,加厚壁呈马蹄形(图1—2-17),存在少数通道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在皮层和维管柱之间提供了物质的通道。
(3)维管柱(中柱) 由中柱鞘和初生维管组织组成。
中柱鞘是维管柱的外层组织,紧贴内皮层。
中柱鞘细胞保持着潜在的分生能力,可以形成侧根、不定根、不定芽、木栓形成层和一部分维管形成层等组织。
初生维管组织包括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
初生韧皮部位于两木质部束中间,与初生木质部相间排列(图1-2-15)。
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组成。
实验3-根
![实验3-根](https://img.taocdn.com/s3/m/3689d72e5901020207409c52.png)
实验材料
1、萝卜根尖 2、小麦根尖纵切片 3、蚕豆幼根横切片(示根初生结构及侧根) 4、鸢尾根横切片 5、芋头幼根横切面临时片(示范凯氏点) 6、桑老根横切片 7、花生、楹树、田菁、紫云英等新鲜或液浸标本(示范根瘤) 8、花生根瘤横切片 9、带根松树幼苗(示范菌根) 10、萝卜、番薯等变态根 11、菟丝子寄生根切片
生长区 2.洋葱根尖纵切
观察根尖各区的结
构和细胞特点,并找
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各关键时期的代表细 胞。
分生区
根毛区
根冠
二、根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1.1蚕豆幼根横切片 2.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2.1鸢尾根横切片 2.2海芋根横切临时装片
二、根的初生结构:1.1双子叶植物蚕豆幼根横切片
实验四
被子植物根的形态和结构
四、 侧根的发生
一、 根尖的形态及分区 二、 根的初生结构
五、 根瘤和菌根
六、 根的变态类型
三、 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报告
一、 根尖的形态及分区 1.萝卜根尖的外观形态 摘取根尖→持放大镜观察 →后用两个载玻片将其压 扁→装片显微观察
观察与思考:
根毛是如何发生的, 如何排列,为什么 这样排列? 根尖各区在外部形 态和内部结构上有 无明显的界限?
表皮
1
2
皮层
3
中柱
1中柱鞘 2初生韧皮部 3初生木质部 4髓部
4
二、根的初生结构:2.1单子叶植物鸢尾根横切片
表皮 外皮层
1 2
皮 层 薄 壁 组 织
内皮层
皮 层
3
4 5
维管柱
1.内皮层上五面增厚的细胞 2.内皮层上的通道细胞 3.中柱鞘 4.初生木质部 5.初生韧皮部
根的次生结构
![根的次生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8e00fd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f.png)
侧根在母根上发生的位置,在同一种植物上常
常是较稳定的,这是由于侧根的发生和母根的初生
木质部的类型,有着一定的关系,
如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
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
在三原型、四原型等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
质部发生的。
在多原型的根上,侧根是表皮形成侧根。
第32页,共43页。
第33页,共43页。
第34页,共43页。
第35页,共43页。
根瘤与菌根
第36页,共43页。
根瘤:马铃薯、花生、蚕豆等豆科植物的 根上,常常生有各种形状的瘤状突起,称为根 瘤。 根瘤的产生是由于土壤内的根瘤菌,被 根毛分泌的有机物质所吸引而积聚在根毛周围, 在根瘤菌分泌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使根毛细 胞壁溶解,根瘤菌进入根毛,然后自根毛向内 侵入,最后到达根的皮层细胞内,并迅速分裂 繁殖。皮层细胞受到根瘤菌侵入的刺激,也迅 速分裂;产生大量新细胞,致使皮层局部膨大, 结果形成一个瘤状突起物,此即根瘤 。
2.禾本科植物根的外皮层,在根发育后期常形成栓化的 厚壁组织,在表皮根毛枯萎后,替代表皮行保护作用。
3.内皮层常在径向壁、横向壁和内切壁形成五面加厚。同时, 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处的内皮层细胞常常停留在凯氏带阶段,称为
通道细胞.
4.维管柱(中柱)为多元型,通常初生木质部束数为7束以上。 髓、中柱鞘等在根发育后期常木化。
第2页,共43页。
三 实验内容 1根的次生结构的观察 有周皮、维管柱 2 单子叶植物根的构造的 3 观察侧根的发生 4 根瘤的观察 四、作业 1 绘一部分棉花老根的次生结构横切面图,并
注明各部分名称。 2 绘水稻根横切面部分图,示各部分名称。
第3页,共43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和菌根
1、了解根的次生结构、根瘤和菌根 2、练习徒手切片
蚕豆老根新鲜材料,豆科植物(如蚕豆)的根
标本,显微镜解剖刀、镊子、放大镜、番红液。
1、根的次生结构
2、豆科植物的根瘤 3、菌根
1、根的次生结构
• 取已培养好之蚕豆幼苗,从根毛区向上,分上、中、下三 段切片。分别放在三个载玻片上作好上、中、下的标点。 以免混乱,用番红染色,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成层发生的过
程及次生结构的产生。
• 形成层发生于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观察切片中
形成层初发生的情况,比较三个不同切面,形成层的变化, 怎样由片断状、波纹状到圆筒状?
• 在形成层发生的同时,可看到次生结构的产生,次生木质
部中导管的直径比初生木质部中的大些,次生韧皮部添加 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二者紧接在一起,不容易区分。随 着形成层位置的变化,次生结构相应增多,尤其次生木质 部增多,整个维管束便由辐射型变为外韧型了,详细观察 其变化发展过程。并加以说明之,将观察结果记载在记录 本上。
2、豆科植物的根瘤
• 根瘤细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后,根的中柱鞘及皮层,细胞 分裂产生多量新细胞,形成瘤状物称为根瘤。 • 取新鲜的蚕豆观察之,见有瘤状的突起,这就是根瘤,注
意根瘤外形及其生长状态,通过根瘤与根连接处作一横切
面,在放大镜下观察,注意根瘤与根间连接的关系。 • 另取一根瘤洗净,置载玻片上加水少许,用镊子挑破瘤,
将其液汁涂于载玻片,加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之,
在高倍镜下可以看到计多根瘤菌。注意它们的形态有何特 点?
大 豆 根 瘤
豆科植物根瘤
3、菌根
• 取马尾松的外生菌根少许于显微镜下观察,可看以许多菌 丝,其作用如何?
1、绘形成层发生过程图解。 2、根的初生结构是怎样较变为次生结构图 的? 3、根瘤是怎样产生的?与豆科植物关系怎 样?谷、豆轮作为什么可以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