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德镇的陶瓷文化

杨建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设计1班 106120074)

【论文摘要】;瓷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产物,是古代生产技术和文化艺术的结晶。瓷器源于陶器,又精于陶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郭沫若1965年在一首诗中写道:“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明人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炬》中所记述的出糯米土的高梁山,即指矿区高岭山。在高岭村至今仍保留着明代万历至清代雍正时期有关开采高岭土的石刻,存有不少明、清矿坑遗迹,以及一丘丘雪白的尾砂堆,最厚处达50米。“高岭”一名,已成为全世界制瓷原料的通用术语。

【关键词】;景德镇瓷器发展史,艺术特色,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一.景德镇瓷器发展历史

景德镇一名始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北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器,器底书‘景德年制’四字。其器光致茂美,当时则效,著行海内,于是天下咸称景德瓷器。”(《景德镇陶录》卷五)景德镇由此得名。

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个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景德镇在宋代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瓷业习俗已具雏形。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元代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瓷业机构,专门负责烧造官府用瓷及官办贸易所需瓷器。瓷局代表朝廷,集中了人才、技术、原材料等多种优势,这对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景德镇制瓷业在元代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首先是制胎原料,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烧造出颇有气势的大型器皿;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具有强烈中国气派与风格的釉下彩瓷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后是颜色釉的成功,高温烧成的卵白釉、红釉、蓝釉,是熟练掌握了各种呈色剂的标志,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单一的影青釉和单一的刻划花装饰的局面。

明代初期,景德镇设御窑厂,专门烧造官府用瓷。为了保证御窑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官府把在战乱中失散的工匠又重新集中起来,使景德镇制瓷工匠的队伍和瓷业生产规模都空前庞大起来,“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正是当时极好的写照。明代的景德镇不仅官窑兴旺,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这种竞争促进了瓷业的发展。此时的景德镇已成“天下窑器所聚……万杵之声殷地,炎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江南雄镇。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永乐、宣德年间的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

则表明了当时制瓷业的高度技术水平。景德镇明代瓷器既有釉下彩绘又有釉上彩绘,还有釉上与釉下相结合的斗彩,将我国瓷器装饰技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清初,随着封建政权的相对稳定,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顺治二年手工业“匠籍”的废除,国外对中国瓷器的需求量的增加,使景德镇瓷业生产在清代前半期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代表了整个时代的水平。自康熙十九年御窑厂正式恢复到乾隆中叶,瓷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制瓷技术更趋娴熟精湛,品种尤为丰富多采,高低温颜色釉“精莹纯全”,珐琅彩、粉彩精细秀雅,特别是康熙的青花、五彩、三彩风格别致,雍正墨彩朴素清逸,乾隆的青花玲珑和瓷雕等工艺瓷巧夺天工。造型精巧、装饰绚丽、瓷质莹润三者兼备,构成了康雍乾三朝瓷业的辉煌成就。此时,景德镇瓷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逐渐萎缩衰败,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景德镇瓷业才重新焕发青春,又走向繁荣振兴之路。

二.艺术特色

景德镇陶瓷的分类:釉上彩(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等)。釉下彩(其品种有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景德镇陶瓷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从瓷器烧制方面考察,主要表现在质地、造型、装饰三个方面。

景德镇瓷器质地有四个特点: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景德镇陶录》记载:唐武德中(公元618-626年),镇钟秀里人陶玉,制成“土埴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瓷器,载入关中,且贡于朝,被称为“假玉器”。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诏新平民霍仲初,制瓷进御。霍为镇东山人,所造瓷器“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缜如玉”。一个称为“陶窑”,一个称为“霍窑”,所烧制的瓷器都是质薄、色素,一个称为“假玉器”,一个称为“莹缜如玉”。宋代出现的介于青釉与白釉之间的宋影青瓷,便已进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艺术境界。又如景德镇的薄胎瓷,薄如蝉翼,轻若绸纱,透明如镜,洁白如玉,击之声如磬,清脆悦耳。

在造型方面,有圆器与琢器两大类别,圆器专指在辘轳车上制作的盘、碗等圆形品种,以杖拨车,轮转成型,效率较高,厚薄均匀;琢器即琢磨之意,有轮车拉坯,也有模印镶嵌,制品包括缸、瓶、坛、罐、壶、盅等立体或方形品种,式多奇巧,制法各异。除圆器、琢器之外,在造型方面还有一朵奇葩--瓷雕。景德镇的陶瓷雕塑,依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圆雕、捏雕、浮雕、镂雕、锒雕等种类,具体品种则不计其数,从陈列美术品、玩具到生活器皿,无所不有。景德镇所生产的陶瓷雕塑,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无穷。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从装饰方面集中体现了景瓷的艺术成就。

青花瓷;属釉下装饰品种。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花,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该瓷一向

被人们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青花始创于元代,至明代已臻成熟,分别创出了“宣(德)青凝重、成(化)青雅致、嘉(靖)青幽清”的独特风格;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青花瓷器器型更为复杂,装饰更为丰富。青花工艺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有手绘、贴花和印花三大类。手绘的青花瓷,画面生动活泼,属青花瓷中最为珍贵的品种;贴花的青花瓷,图样清晰,规格统一;印花的青花瓷,线条简练,画面规整。青花纹饰丰富,品种俱全。自古以来,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倍受国内外人们的宠爱。据传,十五世纪的萨克森国王,为取悦于新选的王后,竟用四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回十只青花瓷瓶。

青花玲珑瓷;又称“米通”瓷,外国朋友则称它为“嵌玻璃的瓷器”。

这一品种,是在同一件瓷器上,即绘有青翠欲滴的“青花”,又布有碧绿透明的“玲珑”(镂孔),二者和谐地融为一体,互相衬托,相映生辉。制作这种瓷器,是一门十分精细的工艺。制作时,艺人需先用小刀在泥坯上细心地刻出各式各样的镂孔,再填入玲珑釉料和配上青花纹饰,然后入窑焙烧。青花玲珑瓷为景德镇所独创。据文献记载,明永乐年间青花玲珑瓷便已问世。

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晚期。粉彩是釉上彩的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