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影、电视的早期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渊源
视觉造型艺术的发展轨迹:木乃伊→雕塑→面膜→绘画→照相→影视
影视艺术的生理基因和美术原则,对人类自身本体和客观物质世界中某些形象的保存和复现。
在所有的造型艺术中,照相是最为圆满完美的。
乔托和PHI现象
第二节电影的诞生
一、电影和照相的血缘关系
摄影机械方面:
[达·芬奇暗匣] [约瑟夫·尼埃盖斯感光板第一张照片《餐桌》]
[路易·达盖何镀银铜感光板] [爱德华·梅勃立奇多架相机连续摄像]
[马莱一架相机连续12次曝光(摄影枪)]
感光材料方面:
乔治·伊士曼赛璐璐胶卷
放映机方面:
[约翰·巴利斯博士留影盘] [约瑟夫·布拉多魔影镜]
[贺纳频闪观测器(活动画镜、活动视盘)] [冯·伍查提幻灯投影器]
[狄克逊西洋镜]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和放映35毫米和16画格
二、电影的定义:
用每钞钟摄录一定画格的运转速度,将被摄对象的运动拍摄在条形的胶片上,然后把若干段胶片剪辑组接起来,通过放映机以拍摄时的同样运转速度依次连续地投映于银幕,造成活动影像的一种科学技术。
电影的生日1895年月12月28日首映的电影有:
《工厂大门》工人下班
《婴儿喝汤》卢米埃尔家庭《火车到站》卢米埃尔太太逼真
《水浇园丁》有故事情节、喜剧因素
第三节电影童年时期的“三级跳”
卢米埃尔电影——纯粹照搬生活的纪实片断
五个特点:照相性、复原性和再现性、无演职人员、无剧本、非艺术片。
梅里爱电影的戏剧化、舞台化
《纸牌游戏》《街头风光》《月球旅行记》《爱德华七世加冕典礼》
启用演员、布景,导演。
特技:形象的消失和转变《贵妇人的失踪》《魔术师》《月球旅行记》
教训:舞台化、照相性、固定。
格里菲斯
《杜莉历险记》
《一个国家的诞生》思想内容上严重错误与艺术成就上巨大反差;以家庭的变化来反映一段重要的历史;气势恢宏;矛盾冲突;理想色彩。
《偏见的故事》由四个故事“巴比伦的陷落”、“基督的受难”、“教堂的屠杀”和“母亲与法律”。
从古代到现实,有哲理;场面浩大;受冷遇;联接机械牵强。
《落花》、《江水东流》
格里菲斯的贡献:1、运用不同镜头;2、运移摄影机;3、以镜头为电影单元;4、镜头剪接,蒙太奇;5、外景《火车大劫案》、《战斗》、《小麦的一角》
电影成为一门艺术的关键?教材无本人理解:在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电影基础上,扬长避
短,博采众长,将前人摄影技术加以综合,完善和发展,将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中获取启发,在拍摄方法、镜头画面和“蒙太奇”方面进行创造性的变革。
第四节电视的发明及其基本原理
传送声音:费斯顿的实验电台“KDKA”正式电台
传送画面:
第五节电视艺术和电视剧的发展形成
电视艺术≠通过电视所播出的艺术类节目(口叨鲜花的人)
电视艺术的两大部分:1、从文学、戏剧、电影等前辈艺术中借鉴过来的部分;2、适合电视传媒特点、富有自己独有个性的部分。
最能充分地、集中地体现电视艺术自身个性特征、发展形态的新品种,是电视剧。
它专门摄制、专门剧本、后期制作。
电视剧成为电视艺术发展成熟、形成特征的显著标志。
《嘉蒂回家》电视剧的经典之作,“领头羊”
电视剧和故事片的关系:
相同点:都采用不同景别的镜头、方向拍摄;都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后期制作;呈现出活动的平面图像;均是视觉艺术类别。
电视剧承袭了故事片的艺术表现形式。
不同点:拍摄器材、制作工艺、传媒本体、观赏环境不同。
电视剧类别:1、单本剧《新岸》
2、连续剧全剧是一个完整连贯的整体,每集是开放式结尾《秋海棠》
3、系列剧有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而无贯穿全剧的故事情节,每集是封闭式的结尾《神探亨特》《加里森敢死队》
第二章影视艺术的本质特性
第一节影视艺术的视像性
影视艺术的本质特性:首先是一种直观的视觉造型形象,它创作出运动的、有连续性、不受时空限制的镜头和画面,作为表达内容的基本形式。
从影视纵向发展来阐述影视艺术的本体特征:1、电影渊于绘画,脱胎于照相,具有造就直接视觉形象的天性和优势;2、直观的视觉形象是无声片唯一的表现形式;3、电影因为视觉形象的成功创作而被接纳进艺术殿堂的;4、声音介入电影以后,视觉造型形象仍然是电影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手段;5、有见识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家都强调视觉形象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重视视觉造型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视觉造型形象的广义属性:图像信息文化
一、创作影视文学剧本应注意中间媒介的转换
二、为影视作品本身的拍摄创作指明了至高无上的美学目标。
视觉造型形象确系影视作品生死存亡的“通灵宝玉”
提供新鲜的具有吸引力的视觉造型形象和人类窥视欲的关系:
1、不断提供崭新的视觉造型形象。
兴起于60年代初的“科幻片热”。
《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超人》、《外星人》、《大西洋底来的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大白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2、创作出富有艺术美感的视像来。
《翠堤春晓》、《林家铺子》
三、评判影视作品的艺术标尺、探索影视艺术的入门钥匙
创作富有艺术美感的耐人寻味的视像方面的功力深浅
《香魂女》、《红高粱》
视觉造型的大块指单个镜头或单幅画面里所包含的视觉形象,小块指镜头和镜头组接方式所造成的视觉形象。
第三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上)
第一节人
一、人的肖像造型演员和他所扮演的角色在形象上的一致性,即“形似”。
《甘地》金斯里
1、演员的形象、气质和角色的吻合
本色演员:只适宜扮演和自身的性格、气质相似相近的角色。
白杨、张瑞芳、秦怡、潘虹、祝希娟、孙道临、杨在葆、许还山、山口百惠、朱莉·安德鲁斯。
性格演员:能够根据剧情的要求,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角色,包括和自身气质相悖的角色。
上官云珠
2、通过体验生活、自我努力,使演员进一步贴近角色。
对于领袖人物、历史人物所生活过的环境,是间接的体验。
3、通过服饰、发型、化妆、扮相的造型处理来消除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差距。
4、肖像造型的表现作用:折射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时代、社会的认识价值;反映出人物情境和心态的变化;形象本身所喻含的意义。
5、造型处理的生活感和分寸感。
个体和群体的协调。
二、人的动作表演。
1、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人物动作的必要性。
2、动作性是吸引观众的凝聚剂。
3、动作表演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最有力的手段。
分类:十分明显的表意性——《男儿女儿好看时》
无明确的表意性——《罗马假日》
主要揭示内心情感——《早春二月》
人物性格特征的体现——《老井》
4、人物面部表情神态是心理动作的直接反映。
人物面部表情与神态更加直接地体现观照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为,人物面部表情具有特殊的性质。
有高度的可信性,是人的心理情绪下意识的真实流露。
人的表情具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可靠性、可信性。
与语言反映心声的间接性不同,难以掩饰。
同时,人的表情具有丰富的微妙性和普遍的可知性。
若要比较反映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的功能,那面部的表情要比形体动作来得更直接更逼真。
5、人物的动作表演具有组织、结构的作用。
情节就是一系列的人物动作表现过程;一部作品的内容就是具有因果关系及连续性的人物动作行为的系统。
动作表演可以当成内容结构上的环节标志。
6、人物动作表演的原则。
A 不是大幅度的舞台动作,而是自然真切的生活行为;B 要逼真如实,不应有悖生活的情理。
C 要恰当得体,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和既定的关系。
第二节物
一、物件能够作为贯串整部作品的情节链。
《龙嘴大铜壶》、《佛光侠影》、《魂断蓝桥》
二、通过物件来牵引事件,形成悬念,推动剧情。
《智擒群魔》
三、通过物件来折射人物的性格和心态。
四、物件能够象征或隐喻人物的处境命运与前途。
《末代皇帝》中的金丝鸟。
五、运用物件来寓意和煸情。
六、物件在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
《啊,野麦岭》、《生的权利》都用“鞋子”这个“中介角色”来结构内容。
第三节景
一、景和作品的观赏性
二、景和作品的真实性。
《沙鸥》、《上海滩》、《蓝光闪过之后》,景都不真实。
尽量选取实
景。
《西安事变》、《南昌起义》、《卖大饼的姑娘》。
三、场景能够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感。
运用场景来表明地方性和时代性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视觉形象,便是展示显现一个地方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
四、场景为内容服务的多种功用。
1、剧情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空间舞台。
2、场景能烘托出环境的气氛,映衬出人物的心情。
《大浪淘沙》大背景,分场景。
《早春二月》微风吹过的池塘表面;
3、场景具有象征、寓意作用。
A 以自然环境和景物作某种直接的象征或隐喻;《小兵张嘎》
B 把人物行为安排在特定的场景之中《神女》;
C 通过两种不同场景的比较,从而蕴含一定的意义。
《本命年》、《皇城根儿》
五、景的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处理。
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是相辅相成的。
这样的场景不再属于写实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而是进入写意的艺术王国。
《黑炮事件》是轻度的假定;《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重度的假定。
第四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下)
视觉造型形象的实体要素——人、物、景,又称为戏剧性要素;非实体要素——光影、色彩和镜头感。
第一节光线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
是物质前提,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影在影视艺术中的有关概念。
阴影、投影、亮面统称为光影。
光源、光线方向、强度、性质。
布光、光线设计、写实性的自然光效、写意性的戏剧光效。
二、光影的作用和效果。
光调和影调。
1、营造总体气氛;
2、烘托时空氛围;
3、刻画人物肖像造型及性格轮廓的手段;
4、映现人物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
5、作寓意、象征。
第二节色彩。
一、色彩的生成及被感受。
二、电影色彩观念的发展形成。
三、影视作品统一的色彩基调。
《我的九月》、《最后一班地铁》、《被祖咒的人》
四、色彩基调的转换与对比。
《小花》在暖色调的总体上,穿插有过去苦难回忆的冷色调。
《舞会与小提琴》却把“现在时态”处理成冷色调,而把“过去时态”处理为暖色调。
五、局部色彩的表现力。
《钟点女工》
六、色彩的假定性。
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黑炮事件》
第三节镜头感。
一、摄影机的移动和镜头的概念。
镜头感是影视艺术最为独特的本体要素、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最为人们所忽视的视觉感知和艺术手段。
1923年,法国爱浦斯坦《狂热》→雷乃·克莱尔《幕间节目》→阿倍尔·冈斯→《生路》、《化身博士》→《罗生门》镜头是使用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不间断地一次性连续拍摄下来的影片、像带片断;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空间和时间都未切断的视觉连续感,镜头是电影电视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能动地改变和拍摄对象的距离,形成不同景别的镜头及其镜头感。
远景镜头、全景镜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特写镜头
三、镜头角度不同可创作出不同的构图内容。
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
四、在运动状态中拍摄的镜头。
推、拉、摇、跟、移、综合。
五、其它的主要镜头。
长镜头、短镜头;景深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快动作镜头、慢动作镜头。
第五章影视作品的组织性
第一节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及其类型方式
一、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和准则。
对单个镜头进行剪辑处理后,把它们一个个鱼贯似地组织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部连贯完整的作品。
这是蒙太奇最主要也是最为本色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依照影视作品的剧情内容和逻辑关系,顺理成章地剪接前、后镜头,这是蒙太奇最根本的结构准则。
二、蒙太奇的类型方式。
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物件复现式;相似造型式;叠化式;叫板式;对白式;音乐式;声响式;
第二节蒙太奇的创造作用
一、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具有新质的意义。
“库列肖夫效应”。
二、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新的时空。
创造性地理学
三、镜头的剪接能够创造出影视作品的节奏感。
视觉节奏;内在节奏和外部节奏;
第六章影视作品的听觉形象
第一节台词
一、国产影视作品中台词的弊病。
二、对上佳台词的标准和要求。
1、台词应该体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
2、台词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场合和人物关系,并且体现出社会时代的气息。
3、台词应该生动幽默、简洁有力、富有意味。
4、台词的魅力还在于具体实在,并且富有个性和变化。
5、上佳的台词还能够前呼后应、串连剧情、产生联想的作用。
6、考察台词应当联系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总体的样式风格。
三、影视台词和戏剧台词在质和量存在的区别。
戏剧台词:多;表现性、主观性及风格化
影视台词:少;高度生活化
第二节音乐
一、音乐的基本概述
二、电影音乐的由来和发展。
卢米埃尔电影就有音乐伴奏。
“情绪音乐谱”和“配乐说明单”1908年《吉斯公爵的被刺》卡米勒·圣萨昂斯
三、音乐和画面的形式关系及其产生和艺术效应。
1、音画同步。
最严格的应是画内音乐——有声源音乐;伴奏音乐——无声源音乐。
2、音画对立。
形成矛盾对立和巨大的反差。
3、音画分流。
电影音乐真正成熟的标志是音画分流的出现。
普多夫金《逃兵》音乐属于此种。
四、音乐的一般功能
抒情性(多在音画同步中)、倾向性和暗示性。
五、影视音乐个性特点、创作原则及嬗变。
1、音乐用量取决于影视作品的样式风格和内容表现的需要。
2、局部音乐的格调应当和特定的情境、人物相吻合。
3、影视音乐基调是根据作品的总体内容、风格及样式、类型来确定的。
《教父》、《爱情的故事》先有曲后有词;《广岛之恋》、《雨月物语》音乐不为作品服务,有自主性。
第三节音响
一、音响的定义和种类。
1、动作音响。
2、自然音响。
3、物质音响。
4、特殊音响。
二、音响的主要功能
1、音响可营造空间纵深感,增添环境的情境气氛,从而形成故事片、电视剧的艺术通感。
2、反映人物性格、交代剧情。
3、音响可以烘托、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状态。
4、产生对比、象征、隐喻等意蕴。
从影视纵向发展来阐述影视艺术的本体特征:1、电影渊于绘画,脱胎于照相,具有造就直接视觉形象的天性和优势;2、直观的视觉形象是无声片唯一的表现形式;3、电影因为视觉形象的成功创作而被接纳进艺术殿堂的;4、声音介入电影以后,视觉造型形象仍然是电影艺术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现手段;5、有见识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家都强调视觉形象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重视视觉造型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视觉造型形象的广义属性:图像信息文化
一、创作影视文学剧本应注意中间媒介的转换
二、为影视作品本身的拍摄创作指明了至高无上的美学目标。
视觉造型形象确系影视作品生死存亡的“通灵宝玉”
提供新鲜的具有吸引力的视觉造型形象和人类窥视欲的关系:
1、不断提供崭新的视觉造型形象。
兴起于60年代初的“科幻片热”。
《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超人》、《外星人》、《大西洋底来的人》,斯蒂文·斯皮尔伯格《大白鲨》、《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2、创作出富有艺术美感的视像来。
《翠堤春晓》、《林家铺子》
三、评判影视作品的艺术标尺、探索影视艺术的入门钥匙
创作富有艺术美感的耐人寻味的视像方面的功力深浅
《香魂女》、《红高粱》
视觉造型的大块指单个镜头或单幅画面里所包含的视觉形象,小块指镜头和镜头组接方式所造成的视觉形象。
第三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上)
第一节人
一、人的肖像造型演员和他所扮演的角色在形象上的一致性,即“形似”。
《甘地》金斯里
1、演员的形象、气质和角色的吻合
本色演员:只适宜扮演和自身的性格、气质相似相近的角色。
白杨、张瑞芳、秦怡、潘虹、祝希娟、孙道临、杨在葆、许还山、山口百惠、朱莉·安德鲁斯。
性格演员:能够根据剧情的要求,塑造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角色,包括和自身气质相悖的角色。
上官云珠
2、通过体验生活、自我努力,使演员进一步贴近角色。
对于领袖人物、历史人物所生活过的环境,是间接的体验。
3、通过服饰、发型、化妆、扮相的造型处理来消除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差距。
4、肖像造型的表现作用:折射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时代、社会的认识价值;反映出人物情境和心态的变化;形象本身所喻含的意义。
5、造型处理的生活感和分寸感。
个体和群体的协调。
二、人的动作表演。
1、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人物动作的必要性。
2、动作性是吸引观众的凝聚剂。
3、动作表演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的最有力的手段。
分类:十分明显的表意性——《男儿女儿好看时》
无明确的表意性——《罗马假日》
主要揭示内心情感——《早春二月》
人物性格特征的体现——《老井》
4、人物面部表情神态是心理动作的直接反映。
人物面部表情与神态更加直接地体现观照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为,人物面部表情具有特殊的性质。
有高度的可信性,是人的心理情绪下意识的真实流露。
人的表情具有一种近乎绝对的可靠性、可信性。
与语言反映心声的间接性不同,难以掩饰。
同时,人的表情具有丰富的微妙性和普遍的可知性。
若要比较反映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的功能,那面部的表情要比形体动作来得更直接更逼真。
5、人物的动作表演具有组织、结构的作用。
情节就是一系列的人物动作表现过程;一部作品的内容就是具有因果关系及连续性的人物动作行为的系统。
动作表演可以当成内容结构上的环节标志。
6、人物动作表演的原则。
A 不是大幅度的舞台动作,而是自然真切的生活行为;B 要逼
真如实,不应有悖生活的情理。
C 要恰当得体,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和既定的关系。
第二节物
一、物件能够作为贯串整部作品的情节链。
《龙嘴大铜壶》、《佛光侠影》、《魂断蓝桥》
二、通过物件来牵引事件,形成悬念,推动剧情。
《智擒群魔》
三、通过物件来折射人物的性格和心态。
四、物件能够象征或隐喻人物的处境命运与前途。
《末代皇帝》中的金丝鸟。
五、运用物件来寓意和煸情。
六、物件在结构形式方面的作用。
《啊,野麦岭》、《生的权利》都用“鞋子”这个“中介角色”来结构内容。
第三节景
一、景和作品的观赏性
二、景和作品的真实性。
《沙鸥》、《上海滩》、《蓝光闪过之后》,景都不真实。
尽量选取实景。
《西安事变》、《南昌起义》、《卖大饼的姑娘》。
三、场景能够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感。
运用场景来表明地方性和时代性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视觉形象,便是展示显现一个地方富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及其周围环境。
四、场景为内容服务的多种功用。
1、剧情的展开提供相应的空间舞台。
2、场景能烘托出环境的气氛,映衬出人物的心情。
《大浪淘沙》大背景,分场景。
《早春二月》微风吹过的池塘表面;
3、场景具有象征、寓意作用。
A 以自然环境和景物作某种直接的象征或隐喻;《小兵张嘎》
B 把人物行为安排在特定的场景之中《神女》;
C 通过两种不同场景的比较,从而蕴含一定的意义。
《本命年》、《皇城根儿》
五、景的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处理。
假定性和主观化风格化是相辅相成的。
这样的场景不再属于写实的创作方法和风格,而是进入写意的艺术王国。
《黑炮事件》是轻度的假定;《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重度的假定。
第四章影视艺术视像要素的解析(下)
视觉造型形象的实体要素——人、物、景,又称为戏剧性要素;非实体要素——光影、色彩和镜头感。
第一节光线对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
是物质前提,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
一、影在影视艺术中的有关概念。
阴影、投影、亮面统称为光影。
光源、光线方向、强度、性质。
布光、光线设计、写实性的自然光效、写意性的戏剧光效。
二、光影的作用和效果。
光调和影调。
1、营造总体气氛;
2、烘托时空氛围;
3、刻画人物肖像造型及性格轮廓的手段;
4、映现人物内心的状态、活动、变化
5、作寓意、象征。
第二节色彩。
一、色彩的生成及被感受。
二、电影色彩观念的发展形成。
三、影视作品统一的色彩基调。
《我的九月》、《最后一班地铁》、《被祖咒的人》
四、色彩基调的转换与对比。
《小花》在暖色调的总体上,穿插有过去苦难回忆的冷色调。
《舞会与小提琴》却把“现在时态”处理成冷色调,而把“过去时态”处理为暖色调。
五、局部色彩的表现力。
《钟点女工》
六、色彩的假定性。
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黑炮事件》
第三节镜头感。
一、摄影机的移动和镜头的概念。
镜头感是影视艺术最为独特的本体要素、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最为人们所忽视的视觉感知和艺术手段。
1923年,法国爱浦斯坦《狂热》→雷乃·克莱尔《幕间节目》→阿倍尔·冈斯→《生路》、《化身博士》→《罗生门》镜头是使用电影摄影机、电视摄像机不间断地一次性连续拍摄下来的影片、像带片断;它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空间和时间都未切断的视觉连续感,镜头是电影电视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能动地改变和拍摄对象的距离,形成不同景别的镜头及其镜头感。
远景镜头、全景镜
头、中景镜头、近景镜头、特写镜头
三、镜头角度不同可创作出不同的构图内容。
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
四、在运动状态中拍摄的镜头。
推、拉、摇、跟、移、综合。
五、其它的主要镜头。
长镜头、短镜头;景深镜头、短焦距镜头、长焦距镜头;快动作镜头、慢动作镜头。
第五章影视作品的组织性
第一节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及其类型方式
一、蒙太奇的结构功能和准则。
对单个镜头进行剪辑处理后,把它们一个个鱼贯似地组织联接起来,使之成为一部连贯完整的作品。
这是蒙太奇最主要也是最为本色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依照影视作品的剧情内容和逻辑关系,顺理成章地剪接前、后镜头,这是蒙太奇最根本的结构准则。
二、蒙太奇的类型方式。
连续式;颠倒式;平行式;交叉式;物件复现式;相似造型式;叠化式;叫板式;对白式;音乐式;声响式;
第二节蒙太奇的创造作用
一、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具有新质的意义。
“库列肖夫效应”。
二、镜头的组接能够创造出新的时空。
创造性地理学
三、镜头的剪接能够创造出影视作品的节奏感。
视觉节奏;内在节奏和外部节奏;
第六章影视作品的听觉形象
第一节台词
一、国产影视作品中台词的弊病。
二、对上佳台词的标准和要求。
1、台词应该体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龄。
2、台词应符合特定的情境场合和人物关系,并且体现出社会时代的气息。
3、台词应该生动幽默、简洁有力、富有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