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谐运动的合成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谐运动的合成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简谐运动的合成理论实现方法。
2. 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简谐运动的合成的特点。
3. 学会利用旋转适量法分析简谐运动。
二、 实验原理.
1. 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若两个同方向的简谐运动,它们的角频率都是ω,振幅分别为A1和A2,初相分别是1ϕ和
2ϕ,则它们的运动方程分别为x1=A1cos(ωt+1ϕ),x2=A2cos(2ϕω+t ).因为振动是同方向
的,所以这两个简谐运动在任何时候的合位移x 仍在同一直线上,而且等于这两个分振动位移的代数和,即 x=x1+x2.。
合位移也可以用旋转矢量法求出。如图1所示,两分振动的旋转矢量分别为A1和A2,开始时(t=0),它们与ox 轴的夹角分别为1ϕ和2ϕ,在ox 轴上的投影分别为x1及x2.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得和矢量A=A1+A2。由于A1、A2以相同的ω绕着o 点作逆时针旋转,它们的夹角(12ϕϕ-)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矢量A 的大小也保持不变,并以相同的角速度ω绕着o 点作逆时针旋转。从图1中可以看出,任意合矢量A 在ox 轴的投影x=x1+x2,因此和矢量A 即为合振动所对应的旋转矢量,而开始时矢量A 与ox 轴的夹角即为合振动的初相位ϕ。由图可得合位移为x=Acos(ϕω+t )。这就表明合振动仍然是简谐运动,其合振幅为A=
)12cos(2122*21*1ϕϕ-++A A A A A A 。合振动的初相位
为tan ϕ=(A1sin )
2sin 21ϕϕA +)\2cos 21cos 1ϕϕA A +。
图1
2. 旋转矢量法:
从坐标原点O (平衡位置)画一矢量 ,使它的模等于谐振动的振幅A ,并令t=0时A 与x 轴的夹角等于谐振动的初位相φ0,然后使A 以等于角频率ω的角速度在平上绕O 点作逆时针转动,这样作出的矢量称为旋转矢量。显然,旋转矢量 任一时刻在x 轴上的投影x=Acos(ωt+φ0)就描述了一个谐振动。
当旋转矢量绕坐标原点旋转一周,表明谐振动完成了一个周期的运动。任意时刻旋转矢量与x 轴的夹角就是该时刻的位相。
如图2所示: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用信号发生器输出一方波频率为 ,接入示波器记录该波的振幅和并且默认初相为0。
2.用信号输出与第一个波信号频率相同的波,重复1步骤,用示波器测出相位差,即为信号2的初相位。具体方法如下:将两波1) 观察双踪显示波形“交替”与“断续”两种显示方式的特点Y1、Y2均不加输入信号,输入耦合方式置“GND”,扫速开关置扫速较低挡位(如0.5s/div挡)和扫速较高挡位(如5μS/div挡),把显示方式开关分别置“交替”和“断续”位置,观察两条扫描基线的显示特点,记录之。2) 用双踪显示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①按图3连接实验电路,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调至频率为1KHz,幅值为2V的正弦波,经RC移相网络获得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u i和u R,分别加到双踪示波器的Y1和Y2输入端。为便于稳定波形,比较两波形相位差,应使内触发信号取自被设定作为测量基准的一路信号。
图 3 两波形间相位差测量电路
②把显示方式开关置“交替”挡位,将Y1和Y2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挡位,调
节Y1、Y2的()移位旋钮,使两条扫描基线重合。
③将Y1、Y2输入耦合方式开关置“AC”挡位,调节触发电平、扫速开关及 Y1、Y2灵
敏度开关位置,使在荧屏上显示出易于观察的两个相位不同的正弦波形u i及u R,如图4所示。根据两波形在水平方向差距X,及信号周期X T,则可求得两波形相位差。
图 4双踪示波器显示两相位不同的正弦波
0T 360(div)
X X(div)
⨯=
θ
式中: X T —— 一周期所占格数
X —— 两波形在X 轴方向差距格数
记录两波形相位差于表。 表
为数读和计算方便,可适当调节扫速开关及微调旋钮,使波形一周期占整数格。 1、 两信号同时接入示波器,记录合振动的振幅和相位(重复2步骤计算合成相位)
。
2、 理论验证:利用旋转矢量法计算信号x1和信号x2的合振动x 的振幅和相位,进
行比较,分析结论。
四、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一定要保持两个信号频率相同。
2.在读数时进行估读以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五、思考题
1.比较旋转矢量法与其他方法的好处?
2.如果两个相互垂直的同频率的简谐运动合成,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