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交换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本章授课要点:

1、明确交换理论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来源;

2、正确区分霍曼斯和布劳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各自的理论缺陷

第一节社会交换理论的思想来源

现代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是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的着作中诞生的,同冲突理论一样,交换理论

也是作为对功能主义的反拨而发展起来的。社会交换理论是在广泛地吸收其他学科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思想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心理学。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交换思想

以亚当•斯密等为代表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理论取向。在他们看来,交换是人类一切历

史阶段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时把人看作是富有理性的,人在行动时,总是精心计算,对市场信息作出全盘估计,对行动的成本和利润加以权衡,尽量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大利润的行动方案。社会交换论者吸收了以上关于成本、报酬、利润等概念,在他们看来,经济学对商品交换的分析不仅适合于经济领域,也适合于社会领域。

二、人类学中的交换思想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人类学对初民社会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在以下这些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中,交换被作为一种社会整合的要素受到关注,其成果为社会学的交换理论提供了一些基本思想。

(一)弗雷泽的澳大利亚土着居民姑表联姻模式: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用经济动机来解释澳大利亚土着居民中的姑表联姻模式,即土着居民由于没有娶亲的财力,只好用自己的女性亲属作为交换妻子的物品,因而妇女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拥有较多姐妹或女儿的男人就富有,并给他带来威望和权力。

(二)马林诺夫斯基的交换心理学说:马林诺夫斯基在对特罗布里恩德群岛进行研究时发现,居民中通行

一种“库拉圈”的交换制度,交换以臂环和颈饰为物品,但这种交换主要的不是源于获得的经济动机,而是一种建立并维持友谊的方式。马林诺夫斯基由此区分出物质交换和非物质交换,这对现代交换理论摆脱功利主义

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摩斯交换理论中的结构主义:马歇尔•摩斯既反对从个体的经济动机解释交换,也反对从个体的心

理动机解释交换。在他看来,促使人们进行交换的力量不是来自个体,而是来自社会或群体。个体从事交换活动是根据群体规则进行的,又是任意的,它体现了群体的道德。而这种道德一旦出现并在交换中得到巩固,其作用就远远超出交换事物的活动范畴。摩斯的这一观点把功利主义的交换与社会结构分析紧密地联系起来,对社会学的交换理论形成是有意义的。

(四)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列维•施特劳斯是结构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他对社会交换理论的影响不仅仅是他重申了交换关系,反映了社会组织模式,还在于他明确提出了交换对等原则,即任何交换都必须是得到的与提供的相等。

三、行为心理学对社会交换理论的影响

行为心理学家伯勒斯•斯金纳通过对动物的实验观察,认为一切行为都可以用刺激一一反应的公式来表示,

不论是动物行为还是人类行为都受“奖励”的引诱。这种强调个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决定的,并随环境变化而变

化,相信通过动物行为的观察可以推断和解释人类行为的思想,对社会交换理论产生了最为深刻的影响。

第二节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理论

乔治•霍曼斯(George C. Homa ns )1910年岀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有家庭,1932年在哈佛大学获文

学学士学位。因偶然的机会而转向了社会学研究。1934年与查尔斯•柯蒂斯合着的《帕累托理论介绍》,给

他在社会学界带来了声誉。霍曼斯一声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哈佛讲学,曾岀任过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1964年当选美国社会学会主席。霍曼斯在从事社会学研究初期对功能主义兴趣较大,着有《人类群体》(

1950 )。

后来,研究方向则转向交换论,着有《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 )、《返回到人》(1964 )、《社会

交换的性质》(1967 )。

霍曼斯的早期理论受帕森斯、默顿的影响较大。在《人类群体》(1950年)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

结构功能主义的某些兴趣与继承。后天他的理论发生了转变,其中哈佛大学动物心理学教授金纳对他的影响十

分显着。他的主要着作有:《作为交换来看人的行为》(1959年)、《社会行为:它的基本形式》(1961年)、

《社会交换的性质》(1967年)等,在这些着作中,他把人类行为都视为交换行为,尝试建构能够解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命题系统,并推演出一些微观社会学定律。他的开拓性研究,使他成为当代西方社会交换论的代

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特色是行为交换论。

一、霍曼斯交换思想的来源

霍曼斯在反驳列维一斯特劳斯对交表婚姻所作的结构分析时,首次提岀了交换理论框架。在与大卫・施纳

德的合作中,霍曼斯预含着他以后着作的重要主题;(1)对各种形式的功能理论持怀疑的观点,(2)强调心

理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公理,(3)对交换理论概念的偏重。①

在评价列维一斯特劳斯交换功能主义时,霍曼斯和施纳德有力地指岀列维一斯特劳斯理论例外情况。首先,它排斥了各种间接、广义交换形式。列维一斯特劳斯对交换所作的这种理解“把它的意义狭隘化了”。第二,

列维一斯特劳斯认为不同的交换形式象征性地再肯定和整合不同模式的社会组织的观点存有疑难,“制度之所

以是制度,是因为它产生于社会中个人或子群体的驱动力,或迫切需要。”②拒斥列维一斯特劳斯思想的结果,

就是霍曼斯和施纳德坚持认为交换理论必须首先强调面对面的互动,首先强调个人之间有限的和直接的交换,认识到个体的行为创造并维持社会结构。

把人类行为理解为互动的个人进行报酬(和惩罚)的交换,这使霍曼斯把基本经济学的第一原则加以改动

[美]乔治• c •霍曼斯和大卫・M •施纳德: 《婚姻,权威及最终原因:对单系交表婚姻的研究》(纽约:自由出版社,1955并加以吸收:人理性地算计他们某一市场中行为的长期结果,并试图在交易中获取最大的物质利益。然而,霍曼斯使这一简单思想增添光彩:“我们的确要恢复经济人的地位。经济人的麻烦并不在于他是经济人,即他运

用资源谋私利,问题在于他是反社会的和唯物主义的,只醉心于金钱和物质商品,甚至为此而不惜牺牲自己的

年)。

②[美]霍曼斯与施纳德:《婚姻》,第1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