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0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0788ffb0717fd5370cdc5d.png)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 雨》,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_壮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_柔__美
赏西湖之“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 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赏西湖之“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 淡雅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想象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 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 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从 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 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它 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5d676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b.png)
如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比喻
比作
➢ 西湖什么时候是“淡妆”,什么时候是“浓抹”呢?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浓意抹:晴天雨天的风淡景妆都很美。
➢ 诗人为什么对西湖这样赞叹不已呢?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曾经两次在杭州任职,
任职期间,他带领当地人民疏导 了西湖,并筑堤防洪,这条修筑 好的堤坝就成了著名的“苏堤”。 同时他为了保护西湖,还建造了 著名的“三潭印月”。
两岸青山相对出,
突出,出现。
孤帆一片日边来。
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意:两岸的青山对着突出耸立,
一叶小舟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 如果你是李白,当你坐在船上,看到天门山出现在眼 前,离你越来越近,你心情怎样呢?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和“来” 写出了李白内心的激 动和惊喜。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liàn yàn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yì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mǒ 比 西 子yí,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我会认
yì
亦
亦是
你用什么好办法 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后人誉为“诗仙”。
曾学过他的诗作 《静夜思》
《赠汪伦》 《望庐山瀑布》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duàn
中断 断
结构:左右 音序:D 部首:斤 组词:断绝 一刀两断 造句:我与小明中断了联系。
书写指导:左边的竖折,竖 长折短;“米”稍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PPT](https://img.taocdn.com/s3/m/3ee4189df524ccbff0218432.png)
悟读
悟读
赏析拓展
赏析拓展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第六单元 · 第十七课
饮湖上初晴后雨
导入
导入
导入
导入
导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所以又可以称他为苏东坡,现在的四 川眉州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 画家。苏轼虽不是杭州人,但却跟杭 州很有缘,他曾二度在杭州任职。在 杭州任职期间,他组织百姓疏通了西 湖,把从湖底挖出的淤泥,堆成了一 道堤,后人就把它叫作“苏堤”。现 在苏堤春晓就成了西湖上的一景。
精读
精读
yì 山色空蒙雨亦奇
精读
yì
山色空蒙雨 亦 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精读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之一,她与王昭君、貂蝉、杨 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 代名词。“沉鱼”据说是西施 在河边浣纱,鱼儿看到西施的 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 下去。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游泰山(其二)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初读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精读
淡 欲把 妆西 浓湖 抹比 总西 相子 宜, 。
精读
精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拓展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件(精品)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件(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5a9c2720975f46527d3e1de.png)
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诗意: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 一分为二。
天门中断楚江开,
“断”是“断裂”的意思,“中断”是从中 间断裂。“开”是分开、断开的意思。
从“断”和“开”, 我感受到天门山的雄伟 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 波澜壮阔。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回转”,
突出了山势险峻和 水流湍急。
主题概括
这首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 长江 从天 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现了诗 人 宽阔的胸怀 和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 ,之 情。
我们是怎么学习《望天门山》的?
读好停顿。 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
想象画面。
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种学 习方法来学习另外两首古诗, 去领略西湖和洞庭湖的美丽风 光。
点击图片 欣赏视频
想象画面,感受色彩美 《望洞庭》这首诗
画面颜色非常丰富, 其中,描写颜色的字 有: 翠 、 白 、青 。
比喻
比喻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洞 庭湖。
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 庭湖中的君山。
比喻 品析诗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喻成白银盘子里的 青螺,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美丽,表现了作 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苏堤春晓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一起解诗题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地点:西湖上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 出停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1f3021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3.png)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பைடு நூலகம்生动、形象?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断〞是斩断的意思。“开〞是冲开、撞开的意 思。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 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望天门山① [唐]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②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17 古诗三首
回忆你在生活中或书本中,游历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河山?
葡萄沟
鹳雀楼
黄山 天门山
庐山 洞庭湖
西湖 日月潭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读古诗 老师范读,读出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句意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未经打磨的铜镜。
抓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 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解句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翠〞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翠柳
翡翠
“翠〞指的是绿色。
解句意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说说你眼前见到了哪些景物,这里藏着一个比喻句, 找一找,再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作者把潭面比喻成未磨的镜子,这样的比喻突 出了洞庭湖的柔和美、朦胧美。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的“两〞是指谁与谁? “两相和〞的“两〞指的是湖光与秋月。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断〞是斩断的意思。“开〞是冲开、撞开的意 思。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 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 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想象画面,理解句意
望天门山① [唐]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②开 , 碧水东流至此回。
17 古诗三首
回忆你在生活中或书本中,游历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河山?
葡萄沟
鹳雀楼
黄山 天门山
庐山 洞庭湖
西湖 日月潭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读古诗 老师范读,读出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句意
湖面的波光。 互相映衬。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未经打磨的铜镜。
抓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风平浪静, 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解句意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翠〞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翠柳
翡翠
“翠〞指的是绿色。
解句意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说说你眼前见到了哪些景物,这里藏着一个比喻句, 找一找,再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作者把潭面比喻成未磨的镜子,这样的比喻突 出了洞庭湖的柔和美、朦胧美。
解句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两相和〞的“两〞是指谁与谁? “两相和〞的“两〞指的是湖光与秋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37c53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1.png)
熟读以后,将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望天门山》,通过想象“李白 看到青山出时,可能会做些什么,从而感受天门山美景的壮丽,用激昂、 豪迈的语调来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想象“诗人在看到晴天或雨天的西湖时 ,可能会说些什么”,体会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朗读时可以通 过语调上扬表达内心的畅快。
第四十页,共四十三页。
第四十二页,共四十三页。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山水美景的诗,上课的时候大声朗读出同 学们来。
第四十三页,共四十三页。
这里的“开”是冲开、撞开的意思。它使人产生丰富的 联想:天门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 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第十九页,共四十三页。
品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两句诗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那么从哪里能看出来呢?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三页。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品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 的铜镜,平滑光亮。
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两相和”形象地写出了水光与
秋月的和谐。
“镜未磨” 是一种比喻,表现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现的不同风 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让读者把千里洞庭尽收眼 底,从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 喻,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 豁达的胸怀。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三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38c6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b.png)
17 古诗三首
jìnɡ
wèi
mó yáo
镜未磨遥
yín
pán tínɡ
银盘庭
17 古诗三首
(1)望:从远处看。 (2)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3)湖光:湖面的波光。 (4)两:指湖光和秋月。 (5)和:和谐,优美。 (6)潭面:指湖面。
17 古诗三首
(7)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 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 (8)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9)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10)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7 古诗三首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7 古诗三首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古诗三首
红日 青山 白帆 碧水
17 古诗三首
会写的字
断楚至孤帆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17 古诗三首
苏轼(1037—1101),字 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三苏”。其文纵横恣肆,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 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7 古诗三首
yǐn chū yì mǒ yí
饮初亦抹宜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7 古诗三首
(4)开:劈开,断开。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 (6)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7)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8)出:突出,出现。 (9)日边:天边。 (10)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71bbbf71fe910ef12df852.png)
妙解课文
同学们,请大家认真朗读古 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 思考: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怎 样的景色?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 甘肃天水附近)人。李白是继屈 原之后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 人,人称“诗仙”。
资料袋
天门山:
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 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 天门由此得名。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自由读一读古诗, 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理解古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
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 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 涛的冲击,才撞开了“状元成天才路 门”, 使它中断而成状元为成才路 东西两山。
17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我会认
yì mǒ yí tíng wèi mó pán
亦抹宜庭未磨盘
mǒ
yí
淡妆浓抹 相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íng
wèi mó
pán
洞庭 镜未磨 银盘
多音字
mǒ(抹粉)
抹 mā(抹布)
例:妈妈在抹( mǒ )粉的时候不小心把
粉撒了一些,她赶紧用抹( mā )布擦掉。
mó(磨炼)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 中所见的天门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 的立脚点。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 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 从“日边来”上的“一片孤帆”。
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说课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说课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3a4db6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a.png)
2.在体会感受时:从“淡妆浓抹总相宜”入手,体会“淡妆浓抹”所描绘的西湖“晴姿”和“ 雨姿”的不同景色,明白在诗人心中西湖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美的,近而让学生品出诗人“欲把 西湖比西子”比拟的精妙,品味语言魅力。在此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 地朗读全诗。
(四)、荐诗篇,重积累
古诗词是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我们根据学生的 基础及教材内容,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展开想 象,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晴时西湖及雨中西湖的美。
这节课我们在古诗词中漫步,在西湖的山水中畅游,我相信诗人笔下的西湖已深 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其实我们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为之赞叹,如王安 石的泊船瓜洲就是描写的江南景象..........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受,你也能感受 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好了,我们的西湖之旅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节课,老师再和大家一起去望洞庭。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预习《望洞庭》。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晴 潋滟 好 浓抹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 (宋)苏轼
总相宜
雨 空蒙 奇 淡妆
西子 淡妆 浓抹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荐诗篇,重积累
古诗词是灿烂辉煌的宝藏,不应止于课本、课堂学习的局限。我们根据学生的 基础及教材内容,扩展古诗词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借助课堂教学拓展延伸,展开想 象,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晴时西湖及雨中西湖的美。
这节课我们在古诗词中漫步,在西湖的山水中畅游,我相信诗人笔下的西湖已深 深地印在了你的脑海中,其实我们祖国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为之赞叹,如王安 石的泊船瓜洲就是描写的江南景象..........只要你细细品味,用心感受,你也能感受 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好了,我们的西湖之旅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下节课,老师再和大家一起去望洞庭。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预习《望洞庭》。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晴 潋滟 好 浓抹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 (宋)苏轼
总相宜
雨 空蒙 奇 淡妆
西子 淡妆 浓抹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第17课《古诗三首》课件-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8482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c.png)
学习思考:
课堂集中营
这首诗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湖美景的?( ABC )
A、晴天时的明朗之美。 B、雨后的迷蒙之美。 C、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美丽动人。
品读赏析
课堂集中营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前两句写了西湖 在睛时和雨时的不同,用字巧妙。后两句诗人用了 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 人拿西施来比喻西湖,突出了西湖不管是睛姿还是 雨态,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 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前一句借山势写了浩荡东流的楚 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后一句借水衬托出了山的奇险。
课堂集中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相: 交互,动作由双方来。 孤帆: 一只小船。 一片:这里可以解释为一叶、一条,用来表示小船的数
量。
【释义】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 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诗歌梳理
课堂集中营
饮湖上初 晴后雨
晴方好 ——水光潋滟 浓妆 雨亦奇 ——山色空蒙 淡抹
对西湖的喜爱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总相宜Leabharlann 课堂小结课堂集中营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 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抓住了夏季西 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 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 爱之情。让我们在诵读过程中激发了热爱祖国山河、 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字词乐园 我会写
duàn chǔ zhì gū fān
断楚 至孤帆
课堂集中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楚江:即长江。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 叫楚江。
部编版语文优质课件三(上)第17课《古诗三首》PPT
![部编版语文优质课件三(上)第17课《古诗三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6b04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1.png)
我会读
mó
潭面无风镜未磨。
磨
mò mó
他正要到村外的磨坊去磨面。
我知道“磨”字 有两种读音。
我来说说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 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 衣巷》等名篇。
一起解诗题
望洞庭
即洞庭湖,位于 今湖南省北部。
yáo
yín
pán
左右结构 独体字 半包围结构 上下结构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yáo
半包围结构,先内 后外。“缶”的第 二横长,在横中线 上。走之的捺要舒 展,托住右上部分。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运用 “借助注释、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 了诗句的意思,还通过想象领略了西 湖和洞庭湖的美丽景色。
拓展阅读
gū
左窄右宽,“瓜” 的横撇和竖撇要 舒展,捺要写得 直立。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借助注释, 理解诗意,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欣赏了李白笔下天门山壮丽的景色。
课堂演练
一、填空。
《望天门山》是 唐 代诗人李白 所作,人们称 他“ 诗仙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 我知道的还有《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读准多音 字
抹
mǒ 浓妆淡抹 mā 抹布 mò 抹墙
一起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地点:西湖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一起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一起解诗意
迷茫缥缈的样子。 奇妙、
山色空蒙雨亦奇。 奇特。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PPT课件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 《古诗三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04d63355270722192ef723.png)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 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 对, 想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pán
wèi mó
我会认
tíng
wèi
mó
pán
庭未磨盘
解读课文 互相映衬。
湖光 相和 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 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一样。
yì
mǒ
yí
亦
抹
宜
解读课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
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
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
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解读课文
波光闪动的样子。 在晴日的阳光照 射下,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 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 种奇特的美。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
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 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 来。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 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 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 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 对, 想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天门山
[唐]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唐代浪漫主义诗 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
杜”。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意境奇妙,语言奇妙,立意清晰。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pán
wèi mó
我会认
tíng
wèi
mó
pán
庭未磨盘
解读课文 互相映衬。
湖光 相和 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 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一样。
yì
mǒ
yí
亦
抹
宜
解读课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
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
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成功
就是大量修辞手法的运用。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解读课文
波光闪动的样子。 在晴日的阳光照 射下,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 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 种奇特的美。
诗意: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
向北流去。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 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 来。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 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 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课时共38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课时共38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2f100a43323968001c9210.png)
你能不能说得跟诗一样美呢?
赏析诗歌 我是现代小诗人,我的语言也很美。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赏析诗歌 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三首诗的景物特点吗?
望天门山
青山对立 壮丽雄奇 日出行舟 动静结合
赏析诗歌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三首诗的景物特点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如西子般妩媚动人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
主题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赞美祖国山河的名诗?
咏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华山
主题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赞美祖国山河的名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读好诗歌的节奏。
认读生字
yì mǒ yí tíng wèi mó pán
亦抹宜庭未磨盘
抹未
认读生字
抹
mǒ 涂抹 mò 拐弯抹角 mā 抹桌子
mó 磨刀
磨
mò 石磨
石磨
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长 江 天 门
晴雨美西湖 山
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月 夜
洞 庭 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了解诗意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 说诗歌的意思。
参考课后注释 借助工具书 加入自己的想象
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词,感受山河美。
赏析诗歌 我是现代小诗人,我的语言也很美。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赏析诗歌 你能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三首诗的景物特点吗?
望天门山
青山对立 壮丽雄奇 日出行舟 动静结合
赏析诗歌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三首诗的景物特点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如西子般妩媚动人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
主题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赞美祖国山河的名诗?
咏华山
[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华山
主题阅读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赞美祖国山河的名诗?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
读好诗歌的节奏。
认读生字
yì mǒ yí tíng wèi mó pán
亦抹宜庭未磨盘
抹未
认读生字
抹
mǒ 涂抹 mò 拐弯抹角 mā 抹桌子
mó 磨刀
磨
mò 石磨
石磨
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长 江 天 门
晴雨美西湖 山
朗读课文
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月 夜
洞 庭 湖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了解诗意
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 说诗歌的意思。
参考课后注释 借助工具书 加入自己的想象
了解诗意
抓住关键词,感受山河美。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42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cfd6113b0717fd5360cdcb3.png)
感 悟
来 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
“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
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一“出”一“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激 动和惊喜。
·诗人是怎样表达的?
课 文
天门山 中断 出
总 望天 结 门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楚江水 开 回
孤帆:日边来
注释理解
①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理 ②方:正当,恰好。方好:正好,正显得美。 解 ③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感 悟 ④亦:也。亦奇:也显得非常奇妙。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西施,是中国古代
四大美女之一,她是春
相 关
秋末期越国人,姓施,
链
名夷光,世居苎(zhù)
接
萝山苎萝村。苎萝有东、
西两村,施夷光住在西
村,所以叫她“西施”。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三 首人教 部编版( 共42张 PPT)pp 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古诗三首》。
断楚至孤
生
帆饮 初 镜
字
广
场
未磨遥
银盘
亦抹宜庭未磨盘
认
读
园 地
yí yì mǒ wèi pán mó tín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06fb2787c24028915fc3a5.png)
结构梳理 晴(方好):水光潋滟 西湖 西施
浓抹 总相宜 雨(亦奇):山色空蒙 淡妆
36
望 洞 唐 庭 锡刘
《竹枝词》《乌衣巷》等
知识锦囊
天门山:位于安徽
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 两岸,在江北的叫西 梁山,在江南的叫东 梁山。两山隔江对峙 ,形同天设的门户, 所以叫“天门山”。
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国大陆首批国
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是中国大陆 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 少数几个和中国唯一一个湖泊类文化遗产。
【相宜】合适。
水 光 潋 滟
山 色 空 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波光闪动的晴 天景色真好,云雾 迷茫的雨天景色也 很奇妙。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想要把西湖比
作是美女西施,淡
妆浓抹都是那么合 适,美妙多娇。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 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 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 的美丽和奇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
间被水隔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注释:
【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 这转向北流。 【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借山势突出
天门中断楚江开,
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借水势衬出 山的奇险。
在诗人笔下,楚江(长江)仿
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 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
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 通道。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整体感知
天门/中断/楚江开,
这首诗描写了雄伟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38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 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8d4f6669eae009581beca6.png)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xun)、弟弟 苏辙(zhe)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Song sushi[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李白25岁时第一次离开 自己的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 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沿着 长江顺流而下,看到了长江 两岸的风景,被眼前雄奇秀 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 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 《望天门山》。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读准字音。
望天门山
唐朝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7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资料书屋 走近作者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 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 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当涂县西南 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 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相 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碧绿清澈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一会儿出现,一会
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天水
相接的远方驶来。
精彩赏析:
• 这首诗围绕一个“望”字展开,描绘的是天 门山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 色。前两句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 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由于两山夹峙,汹 涌的长江流经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 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开”字, 写出了长江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 (772—842),唐代 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与柳 宗元交好,并称“刘柳”;又与白 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他 的诗风格清新,婉转含蓄,善于吸 收民歌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有《刘梦得文集》。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tínɡ
望洞庭
yǔ xī
[唐] 刘禹锡 jìnɡ wèi mó
的眼帘,好像是出来迎接自己
一样。明明是青山不动船在动,
可是感觉不是船在动,而是青
山在逐渐靠近自己。
动态美
感受奇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相对耸立,一叶孤舟乘风破 浪,从水天相接的天边驶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一个“出” 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下句则点 明“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孤帆一片”, 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mǒ
y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 光/潋 滟/晴 方 好 , 山 色/空 蒙/雨 亦 奇 。 欲 把/西 湖/比 西 子 , 淡 妆/浓 抹/总 相 宜 。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 雨》,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壮_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柔___美
湖面的波光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yáo
yín pán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 光/秋 月/两 相 和 , 潭 面/无 风/镜 未 磨 。 遥 望/洞 庭/山 水 翠 , 白 银/盘 里/一 青 螺 。
理解诗意
没有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互映衬
后抒情:以鲜明而壮丽的形象,充分展 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热情豪放的性格。
本诗中,诗人用词十分巧妙,你体会到写 动态美 原由 (青山)
诗人在行进过 程中的“望”
想象 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来写,诗人望见了 哪些景物?心情怎样?
青山、碧水、孤山、红日 壮丽奇观
豪迈激情
天门中断
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zhān),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属四川)人。豪放派词人 代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yǐn
chū
饮湖上初晴后雨
sònɡ sū shì
liànyàn [宋] 苏 轼
yì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可以;如果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合适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 是那么美丽多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比喻
天然美景
天生丽质
绝代佳人
西湖之美,何止在晴天雨天。一年的春夏 秋冬,一日的清晨黄昏,西湖的景色各不相同, 美不胜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美丽动人。
从中间断开
楚江将天门山劈开
天门中断楚江开
思考:天门山本来就是隔江相对,诗人却把 它想象成是从中间劈开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想象神奇,化静为动,借山 势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到这个地方激起回旋
山势阻挡,江水撞击山石,激起回旋,汹 涌澎湃。
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
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 从中劈开,碧绿的江水东 流至此,回旋澎湃。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上句中“断”“开”二字运用极其传神, 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之浩大声势;下句反 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 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先写景:侧重写天门山的雄奇景象。
两岸青山相对出 怎样理解?
船随着激流前行,前方的天门山扑入诗人
赏西湖之“晴”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 在西湖上,西湖________。
赏西湖之“雨”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想象
淡雅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雨洒在
西湖上,西湖________。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17 古诗三首
李白 (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 为“诗仙”,与杜甫齐名,并称 “李杜”。有《李太白集》。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duàn chǔ
zhì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饮湖上 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比西子 总相宜
借景抒情 贴切比喻
晴浓 雨淡 皆俱 美佳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的不同 风姿,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 水湖。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 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
ɡū fān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天 门/中 断/楚 江/开 , 碧 水/东 流/至 此/回 。 两 岸/青 山/相 对/出 , 孤 帆/一 片/日 边/来 。
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
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望 天 碧水东流
楚江开 山水相映
至此回
山激 水情
门 青山 山
孤帆
相对出 以动写静
日边来
灵澎 秀湃
这首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 江波澜壮阔而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 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 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 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晴天时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 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 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 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两种天气——晴 雨
两种景色——水光 山色 两种感觉——好 奇
奇丽多变 美妙动人
赏西湖之“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