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一种服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教育与服务中人的关系不同。
在服务中顾客与服务者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顾客就是上帝,服务者的全部目的和任务就是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在教育中学生绝不是上帝,因为上帝是不需要教育的,也是无法教育的。学生也不单纯是顾客,因为在服务中,客户和产品是截然分开的,但是,在教育中学生就不仅是学校的“客户”,也是学校的“产品”,这便是教育的特殊性。在教育中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甚至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灌输者(尽管有许多人不喜欢阶级、灌输这些词汇),绝不是客官随意招呼的店小二。
那么我们要分析的就应该是学校教育(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基础教育)是不是像劳务一样的服务。当然不是,绝对不是。
首先,教育与服务的本质不同。
虽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不同认识和看法,但不影响大家都认为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而服务则商品经济社会里的一种一般的普遍的经济活动。
其次,教育与服务的功能不同。
教育承载着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一系列影响着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而服务的功能仅仅是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
第三,教育与服务的方式不同。
服务是顾客与服务者达到一种金钱付出与能量消耗的交换,是一种经济活动。而教育不是经济活动,或者说起码首先不是经济活动。教育是“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人”,教书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化、引领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特点。
4、加大了教育不公。
既然是服务,当然多花一分钱就要多享受一份服务,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有钱的进好学校,占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也似乎天经地义。教育管理部门在这种服务理念的支配下,也举着让“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服务”的旗帜,将教育投入向一二所名校一再倾斜。结果导致了重点学校像欧洲,普通中学像非洲的严重局面。更可怕的是服务是由金钱支撑的,教育就是服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有钱的官商阶层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而无钱的社会弱势群体只能接受较差的教育服务了,这严重地违背了社会主义教育公平的原则,并严重地助长了社会的不公。
第五,学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与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也明文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可见学校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教育”是有本质不同的。培训机构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实为商业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这种“教育”确实是服务,而学校教育是有其特殊内涵的,它绝不能是服务。
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一种服务
教育绝不是服务
当中国的教育改革在实践层面上举步维坚,四面楚歌之时,在理论层面上却一直畸形地繁荣着。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有从海外泊来的,有本土自生的,其数量之多,变化之快,在当今中国的各项改革中可能无出其右。它们指导着教育实践,有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些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导致到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教育越来越不满意,使教育改革与住房改革和医疗改革一起并列为新的“三座大山”。这其中理论的作用应该说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教育产业化”,这一理念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恶果已逐渐显露出来,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批判,所扬弃。然而还有许多貌似正确的理论,依然在危害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却并不为大家所认识,甚至还被一些教师所热捧。笔者认为,教育就是服务,就是一条貌似正确,其实十分有害的伪理论。
我们知道,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所有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偶然的,都是教育。而狭义的教育,也就是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是特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一定的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
另外。从广义上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可以通过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传播统治阶级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或执政党的方针政策、为统治阶级排除不利的文化思想干扰等方式服务于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和劳动力,通过对科技的创新和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等方式服务于经济。等等。这些都表明教育是有一定的服务功能的,但不能因为其有服务功能,就把教育变成服务,就像不能因为有教育产业就把教育产业化一样,那将会贻害无穷的,真理有时往前迈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3、滋长了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观念。
教育就是服务,服务当然要化最少的钱享受我认为最好的、最有用的服务,所以你必须为我提供我认为最适用的服务。因此学校里从校长到家长,从教师到学生都变得实用主义至上,金钱至上。因材施教变成了因钱施教,有钱赞助便可进好学校、好班级。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学校只要能让更多的人达到大学分数线,便是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其它便都不重要了。因此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应试教育越来越过分。为了让被服务的“上帝”满意,让他们能更多地享受他们认为实用的、重要的服务(如高考科目的补课),很多学校便公然放弃了很多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如社会实践、艺术教育等),甚至不惜公开造假(如很多地方的考察科目的考试,甚至会考都出现大范围作弊),以保证“上帝”的利益。这种教育造假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二、教育就是服务的理论给教育实践带来许多恶果
教育就是服务的理论实质上是“教育产业化”的变形或衍生,它把崇高而伟大的教育事业矮化成赤裸裸的商业行为,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观念上的混乱,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恶果,至少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淡化了教育的功能。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还有重要的、有目的的、系统而全面的育人功能;还有为统治阶级培养政治人才、传播统治阶级政治观点等政治功能;还有培养素质较高、搭配合理的劳动力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还有选择、传承、创新、延续人类文明的文化功能,等等。而教育就是服务淡化了教育的以上功能,把教育几乎变成了知识的买卖,使得教师变成了教书匠,学校教育中教育严重缺失,只有教学没有教育。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自由散漫、目无法纪,极度自我膨胀,辱师事件,甚至违法事件不断发生。青少年素质下降,青少年犯罪频发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2、扭曲了师生关系。
既然教育就是服务,便有人更进一步地直接喊出了学生就是上帝或家长就是上帝的口号,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教师跪着教学的怪胎。不仅教师失去了尊严,为师之道,我们的教育也同样失去了尊严。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得小心翼翼地看学生和家长的脸色行事。而家长们是不需要考虑教育方针、教育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他们只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这就造成了在笔者身边,有很多学校出现了因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座前排的无理要求,而导致了全班学生座位每天轮流转的滑稽现象。在如此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都难以完成,更无法奢谈教书育人。
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更是直接地面对学生,直接地为学生做有益的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尽可能的帮助。这些活动无疑都具有服务的特征。特别是上课,应该说是明显地有着一定的服务功能的。课堂上的设疑解惑、实验操作、讨论活动无不是为了学生更快、更深地理解教材,为了学生更全面更充分更健康的发展。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有服务的理念,有服务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说教育虽然不是服务,但教育需要有服务的理念。
教育不是服务。教育就是教育。
我们没有必要用所谓的迎合时代气息的词语去诠释教育,但我们也要看到随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发展着,一些传统的观念受到了挑战。比如在当今信息社会,教师角色就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由传统教学中提供知识的信息源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的导航者,由过去的信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与协调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与界定,就离不开服务理念的引领与支撑。因为无论是指导者、导航者,还是协调者、参与者,都不应该是传统观念上的高高在上者。没有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服务理念的支撑,是很难引起学生精神的共鸣,完成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观念转变。
一、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教育都绝不是服务。
笔者才疏学浅,不知道教育就是服务最早出自何人、何处。但在互联网上输入教育就是服务一搜索,就知道这一理论是大有市场的,被不少学校奉为办学的宗旨。分析网上的相关文章,以笔者的理解,他们信奉这一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大致是:服务就是为人提供方便,为大家做有益的事。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便的活动,做的是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事。因此从本质上看,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一论断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
服务这个概念其实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查《现代汉语词典》或《词海》可知:服务一是指为集体或他人做做有益的事情,如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广义的服务。另一个意思是为政治经济术语,指的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等同于劳务。
由于教育和服务的概念都具有二重性,所以在讨论教育是不是服务时,首先要搞清楚“教育”与“服务”的真正内涵。显然这里的“教育”和“服务”都不是广义的概念。因为按照广义的服务,只要是对集体或他人有益的事情都是服务,那么广义的教育当然是服务。同样农民锄草也是对集体有益的事情,八路军打鬼子更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但我想傻瓜也不会说锄草就是服务,打战就是服务。显然广义地说教育就是服务是永远正确的,但也是没有讨论的意义的。
三、教育不是服务,但不排斥服务的理念和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
服务理念不同与服务。
服务是一个过程,而服务理念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它指得是行为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和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并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并不断强化而成为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
在服务中顾客与服务者的关系是不平等的,顾客就是上帝,服务者的全部目的和任务就是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在教育中学生绝不是上帝,因为上帝是不需要教育的,也是无法教育的。学生也不单纯是顾客,因为在服务中,客户和产品是截然分开的,但是,在教育中学生就不仅是学校的“客户”,也是学校的“产品”,这便是教育的特殊性。在教育中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甚至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灌输者(尽管有许多人不喜欢阶级、灌输这些词汇),绝不是客官随意招呼的店小二。
那么我们要分析的就应该是学校教育(其实更准确地说是基础教育)是不是像劳务一样的服务。当然不是,绝对不是。
首先,教育与服务的本质不同。
虽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不同认识和看法,但不影响大家都认为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一种崇高的公益事业。而服务则商品经济社会里的一种一般的普遍的经济活动。
其次,教育与服务的功能不同。
教育承载着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一系列影响着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而服务的功能仅仅是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
第三,教育与服务的方式不同。
服务是顾客与服务者达到一种金钱付出与能量消耗的交换,是一种经济活动。而教育不是经济活动,或者说起码首先不是经济活动。教育是“用先进的思想教育人,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人”,教书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化、引领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特点。
4、加大了教育不公。
既然是服务,当然多花一分钱就要多享受一份服务,这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有钱的进好学校,占有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也似乎天经地义。教育管理部门在这种服务理念的支配下,也举着让“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更好的服务”的旗帜,将教育投入向一二所名校一再倾斜。结果导致了重点学校像欧洲,普通中学像非洲的严重局面。更可怕的是服务是由金钱支撑的,教育就是服务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有钱的官商阶层享受优质的教育服务,而无钱的社会弱势群体只能接受较差的教育服务了,这严重地违背了社会主义教育公平的原则,并严重地助长了社会的不公。
第五,学校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与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有着本质的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明文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也明文指出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可见学校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教育”是有本质不同的。培训机构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实为商业活动,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这种“教育”确实是服务,而学校教育是有其特殊内涵的,它绝不能是服务。
教育就是教育,而不是一种服务
教育绝不是服务
当中国的教育改革在实践层面上举步维坚,四面楚歌之时,在理论层面上却一直畸形地繁荣着。各种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有从海外泊来的,有本土自生的,其数量之多,变化之快,在当今中国的各项改革中可能无出其右。它们指导着教育实践,有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些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导致到如今广大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教育越来越不满意,使教育改革与住房改革和医疗改革一起并列为新的“三座大山”。这其中理论的作用应该说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教育产业化”,这一理念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恶果已逐渐显露出来,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所批判,所扬弃。然而还有许多貌似正确的理论,依然在危害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却并不为大家所认识,甚至还被一些教师所热捧。笔者认为,教育就是服务,就是一条貌似正确,其实十分有害的伪理论。
我们知道,教育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所有能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偶然的,都是教育。而狭义的教育,也就是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是特指对年轻一代所进行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一定的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和一定阶级所需要的人。
另外。从广义上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可以通过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传播统治阶级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或执政党的方针政策、为统治阶级排除不利的文化思想干扰等方式服务于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和劳动力,通过对科技的创新和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等方式服务于经济。等等。这些都表明教育是有一定的服务功能的,但不能因为其有服务功能,就把教育变成服务,就像不能因为有教育产业就把教育产业化一样,那将会贻害无穷的,真理有时往前迈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3、滋长了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观念。
教育就是服务,服务当然要化最少的钱享受我认为最好的、最有用的服务,所以你必须为我提供我认为最适用的服务。因此学校里从校长到家长,从教师到学生都变得实用主义至上,金钱至上。因材施教变成了因钱施教,有钱赞助便可进好学校、好班级。学生只要能考上大学,学校只要能让更多的人达到大学分数线,便是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其它便都不重要了。因此素质教育难以推行,应试教育越来越过分。为了让被服务的“上帝”满意,让他们能更多地享受他们认为实用的、重要的服务(如高考科目的补课),很多学校便公然放弃了很多国家规定的教育内容(如社会实践、艺术教育等),甚至不惜公开造假(如很多地方的考察科目的考试,甚至会考都出现大范围作弊),以保证“上帝”的利益。这种教育造假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
二、教育就是服务的理论给教育实践带来许多恶果
教育就是服务的理论实质上是“教育产业化”的变形或衍生,它把崇高而伟大的教育事业矮化成赤裸裸的商业行为,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观念上的混乱,导致了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恶果,至少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淡化了教育的功能。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它还有重要的、有目的的、系统而全面的育人功能;还有为统治阶级培养政治人才、传播统治阶级政治观点等政治功能;还有培养素质较高、搭配合理的劳动力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经济功能;还有选择、传承、创新、延续人类文明的文化功能,等等。而教育就是服务淡化了教育的以上功能,把教育几乎变成了知识的买卖,使得教师变成了教书匠,学校教育中教育严重缺失,只有教学没有教育。在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自由散漫、目无法纪,极度自我膨胀,辱师事件,甚至违法事件不断发生。青少年素质下降,青少年犯罪频发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2、扭曲了师生关系。
既然教育就是服务,便有人更进一步地直接喊出了学生就是上帝或家长就是上帝的口号,教育实践中也出现了教师跪着教学的怪胎。不仅教师失去了尊严,为师之道,我们的教育也同样失去了尊严。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和教师得小心翼翼地看学生和家长的脸色行事。而家长们是不需要考虑教育方针、教育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他们只以自己的孩子为中心,这就造成了在笔者身边,有很多学校出现了因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座前排的无理要求,而导致了全班学生座位每天轮流转的滑稽现象。在如此严重扭曲的师生关系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都难以完成,更无法奢谈教书育人。
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更是直接地面对学生,直接地为学生做有益的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尽可能的帮助。这些活动无疑都具有服务的特征。特别是上课,应该说是明显地有着一定的服务功能的。课堂上的设疑解惑、实验操作、讨论活动无不是为了学生更快、更深地理解教材,为了学生更全面更充分更健康的发展。这些活动都需要教师有服务的理念,有服务的热情,才能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说教育虽然不是服务,但教育需要有服务的理念。
教育不是服务。教育就是教育。
我们没有必要用所谓的迎合时代气息的词语去诠释教育,但我们也要看到随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发展着,一些传统的观念受到了挑战。比如在当今信息社会,教师角色就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人转变为学生学习中的指导者,由传统教学中提供知识的信息源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的导航者,由过去的信息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与协调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与界定,就离不开服务理念的引领与支撑。因为无论是指导者、导航者,还是协调者、参与者,都不应该是传统观念上的高高在上者。没有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服务理念的支撑,是很难引起学生精神的共鸣,完成教师角色重新定位的观念转变。
一、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教育都绝不是服务。
笔者才疏学浅,不知道教育就是服务最早出自何人、何处。但在互联网上输入教育就是服务一搜索,就知道这一理论是大有市场的,被不少学校奉为办学的宗旨。分析网上的相关文章,以笔者的理解,他们信奉这一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大致是:服务就是为人提供方便,为大家做有益的事。教育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方便的活动,做的是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事。因此从本质上看,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一论断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有很多问题。
服务这个概念其实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查《现代汉语词典》或《词海》可知:服务一是指为集体或他人做做有益的事情,如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广义的服务。另一个意思是为政治经济术语,指的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特殊需要,等同于劳务。
由于教育和服务的概念都具有二重性,所以在讨论教育是不是服务时,首先要搞清楚“教育”与“服务”的真正内涵。显然这里的“教育”和“服务”都不是广义的概念。因为按照广义的服务,只要是对集体或他人有益的事情都是服务,那么广义的教育当然是服务。同样农民锄草也是对集体有益的事情,八路军打鬼子更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但我想傻瓜也不会说锄草就是服务,打战就是服务。显然广义地说教育就是服务是永远正确的,但也是没有讨论的意义的。
三、教育不是服务,但不排斥服务的理念和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
服务理念不同与服务。
服务是一个过程,而服务理念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它指得是行为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和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并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并不断强化而成为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