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对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看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创造的核心源泉不再是物力资本、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知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一国参与国际竞争制胜的法宝。这一国际竞争的新态势正适时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入自主创新的阶段,自主创新阶段的现代化任务就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核心创新力。可见中国人力资本创新能力的培育是国家现代化要求与国家顺应世界潮流的当务之急。
但是,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现状,离促进国家核心创新力形成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中国的教育制度必须进行系统的创新。而中国教育制度的系统创新又有赖于中国教育制度理念的系统创新。理念创新应该在制度创新之前。
中国教育制度理念的系统创新内容纷繁复杂,需要按照从本质到现象的层次循序渐进进行分晰。只有从本质层面作起点思考中国教育制度理念创新的问题,才能真正找到中国传统教育体制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同时在透晰本质的基础上,层层递进,逐步由本质层走向现象层,将中国教育制度理念存在的各个层面的相关问题用系统论的思维进行剖解,才能对中国教育制度的问题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加以解决,中国教育制度理念创新的目的才有可能达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制度理念创新的质量决定了中国教育制度创新的质量。
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转变,国家从集权人治型向分权法治型转变,教育的特征也随之变化。从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中国式现代化直接赋予教育以主导产业的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社会财富的核心来源,培养人力资本的教育自然成为知识产业链条的第一链环——为经济发展生产各级各类人才。同时,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要求看,实现民主法治的现代文明就是政治文化现代化的目标,而教育的职能是培育出民主法治时代的新人,是传播与创造民主法治文明。这一职能赋予教育以现代文明孵化器的文化特征。这样一来,教育兼有产业与文化的双重特征。教育制度的双重特征奠
定了教育制度的基本职能、基本任务、基本模式。是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的纲。
其次是中国教育目标理念的创新。传统计划体制中的教育目标理念受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的影响,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种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适应当时意识形态的要求,是非常完美的、没有自私自利之心的人。这种教育目标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旦走到极端便扭曲了教育的现实价值。从传统计划体制向现代市场体制的转轨过程中,虽然经济建设为中心替代了阶级斗争为纲,使教育制度的目标理念有条件回归现实世界。但是教育资源的稀缺,加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影响,使随之而来的教育目标实际上变为培育现实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全能的知识精英,这种教育目标理念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旦走到极端,也扭曲了教育的现实价值,使大多数受教育者感觉不到教育的人性内涵。教育从培养无私的道德人到培养全能的知识人,实际上都反映了中国教育目标的片面性。按照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教育的目标理念应该是培养身心健康的、充分发展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教育不是培养神而是培养健全的人。让每一个人的自身能量得到充实完善,使每一个人在社会发展中各成所能、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各获其悦。教育不是为了淘汰,而是为了培育,为了激励,每一个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成材的,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三是中国教育内容理念的创新。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教育内容的视野是不够宽阔的。从知识的时间序列看,着眼于对于过去形成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对未来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上。从知识的空间状态看,注重的是智商层面上的知识,忽视情商、意商层面上的知识。培养的学生比较适应考试,而不太适应实践。比较适应常规,而不太适应创新。从中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乃至整个社会创新的要求看,中国教育内容的视野应由窄变宽。从时间序列看,不仅是传授已有的知识,教育更是教会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培养怀疑、批判、想象、探索的能力。从空间状态看,教育不仅是提高人的智商,使人具有知识,更是培养人的情商,使人学会开朗豁达,和谐相处。培养人的意商,使人学会有崇高的理想与百折不挠的精神。从而培育出能够为民族振兴艰苦奋斗的各级各类人才。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的教育部门更多地承担了知识引进、知识传递的角色,还来不及进入知识创造、知识创新的角色情由可原。那么在本世纪,中国现代化已经进入自主创新阶段,教育部门的主要角
色就不是单纯的知识引进,而是知识创造。不仅在国内进行知识创造,而且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输出国外,参与全球的知识竞争。所以说本世纪中国教育内容的视野既是全方位的,又是全球化的。
第四是中国教育投资理念的创新。在传统体制下,政府作为教育的唯一投资主体,承担了教育投入的责任,财政资金成为中国教育资金的唯一来源。就象国有企业成为经济中的普遍组织形式一样,国有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普遍组织形式。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转轨,就象在经济领域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一样,在教育领域应建立以国有教育投资为主导,多种投资渠道并存的教育投资制度。就象在经济领域国有企业适当退出一样,在教育领域,国有教育在数量上不一定要占绝对多数,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即可。大力发展非国有教育,国有教育与非国有教育并存、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并存,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打破政府的单独投资导致的行政垄断型配置教育资源的惯性。通过竞争促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才能使中国教育适应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应该指出:非国有制教育不一定就是非公有制教育,可以是民营性的股份制教育、也可以是民营性的合作制教育,就是国有教育本身也可以在吸纳民间资金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让民间投资成为教育投资,特别是非义务教育的主要来源,政府就可以集中有限的投资办好基本的义务教育,保障人民的公平教育权。由于民间资金的投入是自然人或法人的自身财产,所以民间资金的投入更能够遵循成本效率原则,讲究教育的投资效益。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民间资金积累的数量日益庞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要日益扩大,教育供给不能够完全满足教育需求的情况下,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考虑到现在大量的民间资金在房地产、股市等领域进行流动,用积极的财税政策吸引民间资金进入科技教育领域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增加了教育经费,而且减少经济泡沫。民间资金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教育投资的主要的来源。
第五是中国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在传统体制下,中国的教育管理是行政本位的管理。行政本位的教育管理是管理者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教育主体的权利。一是忽视教师的权利,从教育的重大决策,到教育的具体安排如教材的编写、教学的考核、教育的评估基本上都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权限,教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