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据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这反映了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

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禅让制形成
B.王的出现
C.早期国家诞生
D.世袭制的确立
3.《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B.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D.人性的退化4.“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日: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诗》云:‘不愆(qiān,罪过之意)不忘,率由旧章。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这主要表明作者
A.反对施行仁政B.主张礼法并用C.强调人性本善D.重视继承传统5.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

“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

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B.体现贵贱有序
C.调节人们情绪D.凝聚家族亲情
6.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主要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7.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8.下面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的图片。

这些货币的出现,不能推断和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农业的发展B.冶铸业的发展
C.商业的发展D.各国间商业交流频繁
9.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诸多条件。

以下符合上述条件的有
①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产生认同观念,融入华夏族
②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③各地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④北方各诸侯国为抵御匈奴族南下在北部修筑长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有人把春秋战国某些学派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体现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兼爱的反战派”“主张关爱他人为政以德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1.我国历史学家陈旭麓说:“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
A.扩大政治统治基础B.确保天下共主地位
C.防止官僚贪污腐败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12.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

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时期却走向式微。

这一变化
A.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
C.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证明了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13.《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孝文帝此项改革
A.强迫官员放弃本民族习俗B.实现了北魏的富国强兵
C.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D.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
14.魏徵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

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

这一考古发现()
A.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B.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C.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D.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
15.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

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

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
16.《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历史的书)中写道:“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南方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
③江南地区土地肥沃④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曲辕犁(如下图)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

耕犁基本定型于
A.春秋时期B.汉朝C.战国时期D.唐朝
18.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这体现了唐朝
A.天朝上国的观念B.人口流动的频繁
C.开明的民族政策D.保卫边疆的需要
19.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
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
20.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1.唐太宗从历史上认识到周、秦统治时间的长短在于统治者本身,周因“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持久;秦因“恣其奢淫,好行刑罚”,故而短暂。

他因此采取的措施是
①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③首创殿试,完善科举④崇文抑武,大兴文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2.(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牢宠、圈套)中矣。

”材料反映了
A.太宗称帝后的傲慢心理B.监察制度的残酷性
C.科举制有利于专制统治D.察举取士的虚伪性
23.唐代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三省长官协助皇帝作出决策。

这一制度
A.降低了行政效率B.削弱了皇帝权力
C.减少了决策失误D.破坏了中央集权
24.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
涉及到唐朝哪一制度()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两税法D.九品中正制25.从均田制到租庸调制再到两税法,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A.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不断加强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C.收税标准由繁到简的发展历程D.社会矛盾消除,巩固国家统治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7.“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

”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京剧艺术形成,形成象征虚拟的传统
B.书法注重追求个性,绘画突出山水
C.文学风格各异,有建安文学田园诗等
D.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28.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

”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29.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是
A.《黄帝内经》B.《神农本草经》C.《千金方》D.《唐本草》30.汉代流行的“深衣"将人的身体掩盖得严严实实(左图)。

东晋南朝,江南上层社会流行男装宽袍大袖,女装长裙曳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叠(右图)。

促成这种服饰式样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农耕经济的发展B.审美水平的提升
C.政局的相对安定D.社会思想的变动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

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

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

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

综合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2.汉代朝廷出现多次与政治相关的学术争论,对中国思想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景帝辕黄之争(围绕成汤、周武弑君)。

辕固生:“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

非受命为何?”黄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辕固生:“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
邪?”汉景帝以“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制止了讨论。

——摘编自《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西汉昭帝(公元前81年)盐铁会议(围绕治国政策)
贤良文学:认为汉武帝任用酷吏,搞得人心恐惶,动乱不安。

主张“故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

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徳教,而缓其刑罚也”。

指出严刑峻法是秦王朝灭亡的原因。

桑弘羊:坚信刑法可以止暴,认为“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

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

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

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绝轻疾之资也。

贤良文学:主张人性善良,不能只讲利,还必须有义的约束。

桑弘羊:主张重利轻义,认为人性自私,趋利避害,重利是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并明确指出财富是仁义的基础。

会议闭幕,政府取消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

——摘编自《盐铁论》(1)据材料一,汉景帝制止讨论反映了汉初统治者遇到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后世汉朝统治者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者治国策略反映的思想流派,分析盐铁会议的背景。

33.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隋唐五代史论集》材料三(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

……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

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
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据材料一,指出与之相符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标准。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四,分析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

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

2.C
【详解】
材料中"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意为大禹走过的地方,成为了现在的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意为在夏王朝时,因为社会混乱,统治者禹制定了一部刑法,被称为禹刑,即夏朝已经有了刑法;“鯀作城郭”意为鯀建立城郭,综合分析可推断作者意在说明早期国家诞生,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中主要描述了古代早期社会政治情况,没有体现禅让制的信息。

所以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关于“王”出现的信息。

B错误;世袭制开始于夏启时期,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3.B
【详解】
根据材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可知私有制产生,故B项正确;《礼记•礼运》记载的现象,已不是原始社会的现象,与原始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后半段的重点在于私有制产生,故“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现象出现,无关于国家的建立,故C项错误;私有制的产生为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不是人性的退化,故D项错误。

4.D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认为要让百姓受到恩惠,就要行先王之道,遵循昔日典章,故D项符合题意;A项,作者并未反对国君的仁爱之心与仁爱之誉,排除A项;题干未体现礼法并用主张,排除B;材料未涉及对人性的探讨,排除C项。

故选D。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是维护奴隶主阶级专制的工具,具有鲜明的等级色
彩。

根据材料“‘乐’的功能就是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显得‘和合’,增加凝聚力、亲和力”可知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稳定统治秩序,因此A正确,BCD排除。

故选A。

6.D
【详解】
宗法观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区分亲疏关系,宝玉姓“贾”,是直系,所以是“自己人”,黛玉姓“林”是旁系,所以是“外人”,故D项正确。

A项,材料中“先宝玉,后林丫头”是因为内外有别,未体现男尊女卑的观念,故A项错误。

家庭等级观念包括大宗小宗的嫡庶之分,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等,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

长幼有序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所遵循的一种礼法观念,但材料中贾母在意的是“外人”和“自己人”的问题,故C项错误。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

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或从政这一历史现象,而一般情况下在论述一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时需要从经济角度去思考。

中国古代的经济形式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就导致了以上现象的出现。

B项虽然正确,但不属于根本原因。

C、D没有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商人发财致富后购买田宅,且没有从经济角度去思考,可排除。

综上,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8.D
【详解】
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争霸导致诸侯林立,多个政权并存,因此各国有各自的货币,这不利于各国间商业交流,故D符合题意;据各国货币形状可知,多数是农业生产工具形状,这表明当时农业的发展,A不符题意;据各国货币的图片可知,货币多数是金属制作,这说明了当时冶铸业的发展,B不符题意;货币本身就是商业发展的表现,这说明了当时商业的发展,C不符题意。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为国家统一准备的条件有,民族交流增加,以华夏族为主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和经济联系加强等,①②③说法正确,A选项符合题意;北方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南下,不是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基本条件,说法
④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D
【详解】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道家主张“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家主张君主专制,严刑峻法;墨家主张节俭、兼爱非攻;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礼”,故正确对应描述的是D选项,排除ABC选项。

11.D
【详解】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建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不再世袭,没有封地,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权力集中于中央,不是官吏来源的扩大;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秦之后的皇帝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不是天下的共主;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不能防止官僚贪污腐败。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B
【详解】
据材料“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时期却走向式微”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文化专制政策,使得一些不受统治者重视的思想学派走向式微,体现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B正确;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科技在唐宋元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因此秦汉以后中国古代科技没有走向渐落后,A错误;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是不断提高的,生产力的发展应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导致其衰落,C错误;据所学可知,佛教思想是西汉时期才传入中国,道教是东汉时期形成的本土宗教,与材料不符,D错误。

13.C
【详解】
据材料“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诏令朝臣说汉话,尤其是年龄三十以下的大臣必须改说汉语,否则降爵黜官,这有利于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B夸大其词;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汉化---封建化过程,D理解片面。

14.D
【详解】
材料中“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表明,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中西之际的贸易交流,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的货币使用情况,是与中欧进行贸易,“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与之不符,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中欧之间的交流状况,但仅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中欧之间的贸易“始于南北朝”的推论,故B错误;“《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的表述绝对化,故C错误。

故选D。

15.C
【解析】
察举制以“孝、廉”为选官依据,这体现了儒学的地位,“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并不能说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故A错误;察举之士“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与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B错误;“授试以职”和参加考试体现了对选拔官员的才学和能力的考查,说明当时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士族门阀遭到抑制,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授试以职……参加考试”,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对选拔官员的才学和能力的考查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6.A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江南经济得到发展,变得富庶,是因为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江南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故①②③正确;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北魏的经济发展,不会推动南朝刘宋的发展,④错误。

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D
【详解】
据所学可知,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江南水田,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题意。

18.C
【详解】
夷狄指的是周边少数民族,唐太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其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C正确;天朝上国的观念主要指向的是其他国家,而非对周边少数
民族,排除A;人口流动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保卫边疆和华夷观念无关,排除D。

19.D
【详解】
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叛军先后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艺术再现唐玄宗西逃的情景,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故D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是东汉农民起义,故A不符合题意;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杀掉太子李建成的政变,故B不符合题意;陈桥兵变是是赵匡胤发动的代周建宋的兵变事件,故C不符合题意。

20.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

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

AB 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D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举制最为重要,需要掌握。

除此之外,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也需要了解。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保证官僚机构廉洁高效的监察谏议制度等也需要掌握。

21.A
【详解】
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吸取秦因“恣其奢淫,好行刑罚”的教训,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①正确;借鉴周因“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持久的经验,唐太宗时期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②正确;武则天“首创殿试,完善科举”,③与题意不符;崇文抑武,大兴文治是宋代措施,④错误;选A;B、C、D错误。

22.C
【详解】
材料反映科举制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唐太宗对获得人才的喜悦心情,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而察举制和监察制度,故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C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