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的资料.doc

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的资料.doc
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的资料.doc

必修一情境默写背诵资料

《沁园春?长沙》

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

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7蔑视权贵的句子:粪土当年万户侯。

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9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1寄寓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的句子:看万山红遍

12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雨巷》

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再别康桥》

1、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

的比喻句: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2、康桥已经在诗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再别康桥》中诗人借用对柳影的描写,

表达了这种情感,这两句是:,。

3、《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

是:,。

4、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雨巷》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

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

题:,

《烛之武退秦师》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 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

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

晋,唯君图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

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与”,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

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

1表现同仇敌忾的画面: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5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复为慷慨羽声

6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鸿门宴》

1大丈夫应不拘小节: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2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3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记念刘和珍君》

1对“真的猛士”的评论: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

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

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沁园春长沙》

1、《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2、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的诗句:

3、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4、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5、“恰”字,统领的诗句:

6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雨巷》

1、写雨巷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3、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终于姗姗走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

4、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

5、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1、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4、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5、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6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再别康桥》

1、实写康河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移主为客,两相交融,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诗句:

_

3、用虚实结合、象征手法,说明梦境是美好的诗句:

4、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诗句:

5、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别康桥时诗人的动作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3、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悄悄是离别的笙萧,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6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荆轲刺秦王》

1、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荆轲在临别时宾客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士皆垂泪涕泣。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记念刘和珍君》

1、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

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批判“庸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以铁的事实揭露反动派虐杀爱国青年的句子:

4、揭露反动政府对爱国青年的诬蔑和反动文人对爱国青年的中伤的句子:

5、抒写作者对反动派极为愤慨的心情,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句子:

1.真的一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3.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4?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

在沉默中灭亡。

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背诵默写练习

《荷塘月色》

1.《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

2.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

3.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

4.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

5.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⑹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氓》

1.女子以反省的口气回顾了婚后的生活,得到了一条教训是:。

2.女子表明自己不幸生活的感受和决心的句子:。

3.表明文中女子热情.温柔的句子:。

4.具体描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结婚的过程的句子:。

5.通过动作表现女子对所恋之人朝思暮想的句子:。

6.男方派车前来迎娶过程的句子:。

7.第三章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句子:。

8.用比兴手法比喻女子的容颜憔悴的句子:。

9.告诫女子不要堕入爱河的句子:。

10.女子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的句子:。

11.补叙多年为妇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劳作的句子:。

12.写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们的冷笑的句子:。

13.用两个比喻表现女子痛苦没有穷尽的句子:。

14.表现女子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的句子:。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5.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6.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7.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9.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0.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1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12.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1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4.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赤壁赋》

1.描写洞箫声的句子:。

2.抒发人生短暂的句子:。

3.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句子:。

4.写水兼写风,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的句子:。

5.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心情的句子:。

6.具体描写一轮明月,冉冉升起的句子:。

7.描写秋江浩瀚无边、浑然一片的夜景的句子:。

8.描写游人“泛舟”感受的句子:。

9.第2段描写作者“狂歌”内容的句子:。

10.描写赤壁地理位置的句子:。

11.描写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握长矛赋诗的句子:。

12.客再回到眼前所见的长江、月亮,推广开去,把人生与宇宙加以对照的句子:。

13.阐发变与不变这里的诗句:。

14.描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的诗句:。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哀吾生之须臾。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5.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9.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0.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离骚》

1.表现诗人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的句

子:。

2.抒发诗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万死也决不后悔的句子:

3.表现诗人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但诗人也会不惜一切执着去寻求真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的诗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的句子:。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米薇》

1.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的句子:。

2.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的句子:。

3.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的句子:。

4.围绕战车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的句子:<

5.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

6.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的句子:。

7.既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句子:。

1.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2.米薇米薇,薇亦柔止。

3.米薇米薇,薇亦刚止。

4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5.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6.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涉江采芙蓉》

1.把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的句子: 0

2.写涉江米摘芙蓉情景的句子:。

3.表现诗人凄伤的浩汉的句子:。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3.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

1.用比喻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表现他们无所适从的句子: 。

2.启发他们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糸到自己这一边来的句子:。

3.表现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诗人为求贤而发愁的句子:。

4.讲“贤才”到来融洽相处的句子:。

5.引用《诗经》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的句子:。

6.用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明一诗人定会礼待贤士,欢快融洽地相处的句

子: 。

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归园田居》

1.表现诗人个性与既往人生

道路的冲突的句子:。

3.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的句子:。

4.简笔的勾勒突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的句子:。

5.从近处写作者居住环境的句子:。

6.从远处的运用以动写静的笔法写作者居住环境的句子:。

7.本诗的点题之笔即揭示主旨诗句:。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6.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游褒禅山记》

1.奠定了第三段的基调,为展开议论作了转折的句子:。

2.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所得的原因的句子:

3.作者论述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

4.作者论述有了大志,不随随便便地止足不前,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

5.作者论述有了大志和气力,而又不轻易地倦怠,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

6.论述没有到达理想的境地而不后悔的句子:。

1.于是余有叹焉。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兰亭集序》

1.记叙兰亭聚会时间地点及缘由的句子:。

2.记叙兰亭聚会盛况的句子:。

3.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的句子:。

4.从正反两方面点出盛会的内容的句子:。

5.描写写盛会之日与会者情感的句子:。

6.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的句子:。

7.针对“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的句子:。

8.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慨叹

的句子:。

9.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的句子:。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4.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27 可乐也。

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7.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8.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9.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资料

赠送以下资料

考试知识点技巧大全

I I ■ 111 ■ I iiiiai iniai n ■■■ n iiiiai iniai i ■■■ n ■■■■■■ in ■■■ i ■■■■■■ i ■■■in i ■ 11 ■ n ■■■■ i ■ ■ in i ■ in i ■ 111 11 ■ in ■ ■ in i ■ 11 ■ i ■ 1111 i ■ in i ■ 1111 ■ 11 ■ i ■ mi ■ i ■ 11 ■ ■ mi ■ ■ ■ ■ ■ ■ 11111 ■ i ■ 11 ■ ■ in ■■■ IIIIIB I I I I I ■i iniia in

■■■ IIIIIB I ■ I I I ■i iniia IIIIIB II IIIB I ■ I I I ■i in ■■ ■IIIIIB II IIIB■■■■■■ i

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

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

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

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 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 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我们中考、高考每一科考试时间都在2小时或2小时以上且用脑强度

大,这样可引起低血糖并造成大脑疲劳,从而影响大脑的正常发挥,对考试成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考生,在用脑60分钟时,开始

补饮25%浓度的葡萄糖水100毫升左右,为一个高效果的考试加油。

二、考场记忆“短路”怎么办呢?

对于考生来说,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比再做题突击更为有效。

1.草稿纸也要逐题顺序写草稿要整洁,草稿纸使用要便于检查。不要在一大张纸上乱写乱画,东写一些,西写一些。打草稿也要像解题一样,一题一题顺着序号往下写。最好在草稿纸题号前注上符号,以确定检查侧重点。为了便于做完试卷后的复查,草稿纸一般可以折成4-8块的小方格,标注题号以便核查,保留清晰的分析和计算过程。

2?答题要按先易后难顺序不要考虑考试难度与结果,可以先用5分钟熟悉试卷,合理安排考试进度,先易后难,先熟后生,排除干扰。

考试中很可能遇到一些没有见过或复习过的难题,不要蒙了。一般中考试卷的题型难度分布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或者交替排列。

3?遇到容易试题不能浮躁遇到容易题,审题要细致。圈点关键字词,边审题边画草图,明确解题思路。有些考生一旦遇到容易的题目,便觉得心应手、兴奋异常,往往情绪激动,甚至得意忘形。要避免急于求成、粗枝大叶,防止受熟题答案与解题过程的定式思维影响,避免漏题,错题,丢掉不该丢的分。

4.答题不要犹豫不决选择题做出选择时要慎重,要关注题干中的否定用

词,对比筛选四个选项的差异和联系,特别注意保留计算型选择题的解答过程。当试题出现几种疑惑不决的答案时,考生一定要有主见,有自信心,即使不能确定答案,也不能长时间犹豫,浪费时间,最终也应把认为正确程度最高的答案写到试卷上,不要在答案处留白或开天窗。

5?试卷检查要细心有序应答要准确。一般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尽量简明扼要,填涂答题纸绝不能错位。答完试题,如果时间允许,一般都要进行试卷答题的复查。复查要谨慎,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反向推理论证,联系生活实际,评估结果的合理性,选择特殊取值,多次归纳总结。

另外,对不同题型可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选择题可采用例证法,举出一两例来能分别证明其他选项不对便可安心。对填空题,则一要检查审题;二要检查思路是否完整;三要检查数据代入是否正确;四要检查计算过程;五要看答案是否合题意;六要检查步骤是否齐全,符号是否规范。还要复查一些客观题的答案有无遗漏,答案错位填涂,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项目。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做出的选择。

6、万一记忆短路可慢呼吸考试中,有些考生因为怯场,导致无法集中精神,甚至大脑忽然一片空白,发生记忆堵塞。此时不要紧张,不妨尝试如下方式:

首先是稳定心态,保持镇静,并注意调节自己的呼吸率。先慢吸气,当

对自己说放松时缓慢呼气,再考虑你正在努力回忆的问题,如果你仍不能回想起来,就暂时搁下这道题,开始选做其他会的试题,过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这道题。

第二,积极联想。你不妨回忆老师在讲课时的情景或自己的复习笔记,并努力回忆与发生记忆堵塞问题有关的论据和概念,把回忆起的内容迅速记下来,然后,看能否从中挑出一些有用的材料或线索。

第三,进行一分钟自我暗示。即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能激励自己,

使自己能心情平静和增强信心的话,在心中默念3至5遍。比如:我已平静下来,我能够考好、我有信心,一定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

第四,分析内容,查找相关要点。借助试卷上其它试题,也许会给考生提供某些线索。因此不要轻易放弃,查看试题中的相关要点,看看是否能给考生提供线索或启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