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第20-21章 流感病毒 肠道病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禽流感
(二)免疫性
同型病毒有1~2 年免疫力
四、防治原则
❖ 严密监测、隔离、治疗病人 ❖ 流行期间,可用乳酸蒸薰进行空气消毒,
戴口罩、勤洗手等
❖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 流感无特效疗法
对症治疗;盐酸金刚烷胺、干扰素及 中药有一定疗效
第21章 肠道病毒
病原生物学与检验 教研室
❖ 肠道病毒种类繁多,主要有:
作业:小儿秋季腹泻与霍乱的区别
比较项 小儿秋季腹泻
霍乱
病原体
感染途径
流行季节 易感人群
主要致病 因素
主要临床 表现
临床治疗
外 层
血凝素(HA)
PB2
多聚酶
PB1
PA 分节段的
内层
RN A
单链RNA
(核心)
核蛋白(NP)
NP
❖ 核酸分节段是IFV易变异最根本原因
❖ 两种刺突与V致病和变异相关
HA:凝集RBC;吸附宿主细胞;具抗 原性,其抗体能中和V抗感染
NA:能协助成熟V的释放和促进V扩散;
具抗原性,但其抗体无中和作用,但可
小儿风疹、胎儿畸形 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小RNA病毒 冠状病毒
鼻病毒
普通冠状 病毒
SARS冠状 病毒
普通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 感染综合征)
腺病毒 腺病毒
小儿肺炎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influenza virus IFV)
❖ 简称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常见病毒的学习重点
❖ 各章节常见病毒有哪些?分别导致何 种疾病?
❖ 各章节代表(或重点)病毒的生物学特 性和致病特点
❖ 各病毒感染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20章 呼吸道病毒
病原生物学与检验 教研室
呼吸道病毒
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在呼吸道黏 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 感染 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 病变。
❖ 耐冷不耐热 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 56℃ 30分钟可灭活病毒。
❖ 对干燥﹑紫外线、甲醛﹑乙醚﹑乳酸等 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流感
传染源-----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或间接接触传播 流行季节-----冬春季 致病机理----病毒不入血,仅引起局部感染
临床表现----咽喉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发热、流涕、咳嗽等
脊髓灰质炎V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柯萨奇V 埃可V
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手足口病
新肠道V(68-72型) 甲型肝炎等
❖ 轮状病毒 小儿秋季腹泻
❖ 以上病毒均经口感染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
❖ 小RNA病毒,20~30 nm,球形,无包膜
❖ 粪-口传播,多为隐性感染
❖ 在宿主肠道内增殖,引起肠道外细胞病变 ,
RV在小肠绒毛细胞内增殖→大量破坏→ 吸收功能障碍、腺窝细胞增生→分泌亢 进→严重水样腹泻(蛋花水样便),常伴 有呕吐、腹痛、发热等。
❖ 免疫性
对同型病毒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牢固
四、防治原则
❖ 治疗:对症治疗,及时补液,纠正电解 质紊乱与酸中毒以减少患儿的死亡率。
❖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接种减毒活疫苗(效果弱)
阻止V的释放 HA和NA易变异,是甲流划分亚型的依据
(二)分型与变异
1.分型:依据核蛋白(NP)及基质蛋白(MP) 分为甲、乙、丙3型
2.变异:甲型IFV的HA、NA极易变异,可 依据其分亚型
HA:H1~H15 NA:N1 ~N9
HA和NA的易变异性是 甲型IFV最突出的生物学特性
甲型IFV的抗原变异与流行
甲型IFV易变异,引起世界大流行 乙型IFV较稳定,引起局部或小流行
丙型IFV只引起散发感染,无症或轻症 ❖ 引起人和动物流行性感冒(流感)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 球型 ,直径80~120nm ❖ 3层结构,有包膜
M1
M2
1 2 34 5 6 7 8
中层 基质蛋白(MP)
包膜
神经氨酸酶(NA)
❖ 抗原漂移(antigenic drift) HA或NA的点突变,变异幅度小,属量 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
❖ 抗原转换(antigenic shift) HA或NA的大幅度变异,属质变,导致 新亚型的出现,引起世界性的暴发流行
(三) 培养特性
❖ 鸡胚培养;MDCK细胞培养;动物接种
(四)抵抗力——较弱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 RV分为A~G 7个组, A组最常见,主要引起婴幼儿(6m-2y) 急性腹泻(80%),秋冬季高发,故又称 小儿秋季腹泻 B组引起成人腹泻,可爆发流行 C组对人致病类似A组,但发病率低
❖ 传染源:是病人 和无症状带毒者 ❖ 传播途径:粪—口 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 致病机制:
临床表现多样 ❖ 耐酸、耐乙醚 、对热、紫外线、干燥敏感
第二节 轮状病毒(RV)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 双链RNA病毒,球形, 直径60~80 nm
❖ 双层衣壳,无包膜; 内衣壳呈放射状排列,呈车轮状
2. 抵抗力——较强
❖ 在粪便中存活数天至数周 ❖ 耐乙醚、酸、碱和反复冻融 ❖ 在室温下相对稳定 ❖ 55℃30min可被灭活
临床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
是由该类病毒引起。
主要的呼吸道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wenku.baidu.com
病毒科
病毒种类
所致疾病
正粘病毒 流行性感冒病毒 流行性感冒
副粘病毒
副流感病毒1~5型 呼吸道合胞病毒
普通感冒 支气管炎等
婴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麻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病毒科 披膜病毒
病毒种类 风疹病毒
所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