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排水设计.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城市道路排水设计
第一节概述
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制度
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交通,改善城市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的过早损坏,要求将地面雨水或雪水迅速排除,因此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排水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城市中除需要排除雨水和雪水外,尚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由于废污水和雨水的水质不同,可分别组织不同的管道系统来排除。
排水系统的制度分为合流制与分流制。
(一)合流制
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排除的称为合流制。过去我国很多旧城市大都采用合流制,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天然水体。这样的合流制对环境卫生往往造成严重危害。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将混流的污雨水处理后再行排放。
(二)分流制
将污水和雨水分别设置不同的管道系统排除的称为分流制,如图11-1所示。其中汇集和处理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除系统;汇集和排泄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除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分别设置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另一种情况是只有污水管道系统,不设雨水暗管,雨水沿着地面、街道边沟和明渠泄入天然水体。
采用分流制有利于环境卫生的保护,以利于污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便于从废水中回收有用物质,可以做到清浊分流,降低需要处理的废水量。
我国一些旧城市采用合流制,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新建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分流制。另外,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排水制度。
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
城市道路路面排水系统,根据构造特点,可分为明式、暗式和混合式三种。
(一)明式系统
公路和一般乡镇道路采用明沟排水,在街坊出入口、人行横道处增设一些盖板、涵管等构造物。明沟可设在路面的两边或一边,也可在行车道的中间。当道路处于农田区时,边沟要处理好与农田排灌的关系。
明沟的排水断面尺寸,可按照汇水面积经水力计算确定,也可根据当地实际经验来安排。明沟通常采用梯形断面,底宽至少0.3m,边坡视土质及护面材料而不同,用砖石铺砌或混凝土块护面时,一般用1:0.5~1:1的边坡。有些城市石砌或砖砌和上面加盖板的矩形明沟。
(二)暗式系统
如图11-2所示,暗式系统包括街沟、雨水口、连管、干管、
检查井、出水口等主要组成部分。道路上及其相邻地面的地面水依靠纵横坡度,流向行车道两侧的街沟,然后顺街沟的纵坡流入沿街沟设
置的雨水口,再由地下的连管通到干管,排入附近河流或其它水体中去。
(三)混合式系统
这是明沟和暗沟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采用明沟可以降低造价,但在建筑物密度较高和交通频繁的地区,采用明沟往往引起生产、生活和交通不便,占用土地较多,并影响环境卫生。因次,这些地区应采用暗式系统。而在城镇的郊区或其它建筑物密度较小、交通稀少的地区应首先考虑采用明沟,以降低造价。
第二节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的布置
一、雨水管的布置
1雨水干管的位置
城市道路的雨水管线应平行于道路的中心线或规划红线。雨水干管一般设置在街道中间或一侧,并宜设在快车道以外;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60m时,可考虑沿街道两侧作双线布置。
由于雨水管道施工及检修对道路交通干扰很大,因次,雨水干管应尽可能不布置在主要交通干道的行车道下,而宜直接埋在绿带或人行道下,并注意与行道树、杆柱、路缘石等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此外,雨水管线还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与河流、铁路、以及其它城市地下管线的交叉,避免造成施工困难;必须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并保证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竖向间隙。雨水管道离开房屋及其他管道的最小距离见表11-1。
2 雨水干管的纵坡度
由于雨水在管道内是靠本身重力而流动的,所以雨水管道应由上游向下游倾斜。雨水管道的纵坡应尽可能与街道纵坡取得一致,这样,不致使管道埋设过深,可节省土方量。因次,在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考虑雨水排除问题,为排除雨水创造条件。另外,路面上汇集的雨水往往带有尘土、沙、煤屑等物,易于在管道内沉淀,因次要求管道内雨水宜有较高的流速,以防止或减少沉淀,其设计流速常采用自清流速,一般为0.75m/s。这就要求雨水管的最小纵坡不得太小,一般不小于0.3%。为了保证管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壁受力安全的要求,对雨水管的最大纵坡也要加以控制,一般为4%。
对于山岭重丘地区,为了不使雨水管纵坡过大,需分段设置跌水井。
3雨水管道的埋深
管道的埋深深度,对整个管道系统的造价和施工影响很大,管道越深则造价越高,施工越困难,所以管道埋深不宜过大。管道最大允许埋深,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及施工方法决定,一般在干燥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地下水位较高、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4~5 m。
雨水管的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最小覆土深度之和,如图11-4所示。最小覆土深度一般根据雨水管可能承受的外部荷载、管材强度、当地冻深以及临街建筑内排水支管的连接要求坡度等确定。在行车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7 m。在管道保证不受外部荷载损坏时,最小覆土深度可适当减少。在北方冰冻地区,
则要依靠防冻要求来确定最小覆土深度。
不同直径的管子在检查井内衔接时,应使上下游管段的管顶等高,称为管顶平接,如图11-5所示。这样可以避免在上游形成回水。
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位置
(一)雨水口
雨水口是收集雨水的构造物。地面上、街道上的雨水首先进入雨水口,再经过连接管流入雨水管道。雨水口一般设在街区内、广场上、街道交叉口和街道边沟的一定距离处,以防雨水漫过道路或低洼处积水,防碍交通。
雨水口的布设数量,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及雨水口的进水能力确定。在纵断面凹处,街道低洼处、汇水点及人行横道上游,应设置雨水口。雨水口应避免设在临街建筑物的门口、停车站、分水点及其它地下管道顶上。
1雨水口的布设形式
雨水口的布设形式,应根据道路的横断面形式合理布置。目前常用形式有:
(1)单幅式如图11-6所示,布设两排雨水口。
(2)双幅式如图11-7所示,布置两排或四排雨水口。
(3)三幅式如图11-8所示,布置两排至六排雨水口,又分A型及B型两种。
2雨水口的排泄能力
雨水口的排泄能力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