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技巧(极品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近年来新课标全国卷,可以发现,文言文阅 读考查上的特点是稳中有变。表现在:
1.选材稳定,基本为人物传记;出处以《旧唐书 》《明史》《宋史》为主。选文长度在750字左右,4 小题,19分
2.考点有所变化,考查的重点是常见文言实词、 断句、翻译,专项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分析概括以及文 化常识;2014年考查断句没有考查信息的筛选;2015 年考断句和文化常识,没有考文言实词和信息筛选。
顺天巡按不用。弘图乞归,遂令闲住。
庄烈帝即位,起故官。劾罪田诏、刘志选、梁梦环。 擢太仆少卿,复移疾去。三年春,召拜左佥都御史,进左 副都御史。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方入署,总理户、工二 部中官张彝宪来会,弘图耻之,不与共坐,七疏乞休。帝 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不起。3、C“多次上书请辞,触怒皇帝,
削职为民,十年后才被起用”
十六年,召拜南京兵部右侍郎,就迁户部尚书。明年 三月,京师陷,福王立,改弘图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疏陈新政八事,并褒纳焉。
当是时,朝廷大议多出弘图手。内札用户部侍郎
张有誉为尚书,弘图封还,具奏力谏,卒以廷推简用。
中官议设东厂弘图争不得遂乞休不许加太子少师改户
3、D“在对任用张有誉担任尚书及对宦
古人作传,常在文首介绍人
标题
物的籍贯、字号、家世、官
(首段)
职以及主要性格特点等
其他信息作补充、 提示、说明,或是 背景,或是典故
正 以时间为序,依次介绍传主何 文 时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结果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逝前身后 作一交代,或作“盖棺论定”。
【行文特点】:传记文体结构固定,行文线索明显。
3.看用语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
所给的几个备选项正是命题人对文意的概括。其 中虽有一项“不正确”,但却有三项是正确的,这 正是给我们整体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信息筛 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 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例文
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
人,擢御史。柧棱自持,不依丽人。 3、A“不愿依附别人”
因素存在着一种互相制约、互相阐释的关系,这 是读者解文的一种依据,阅读时仔细发掘,前后 文会给你帮助。
(高弘图)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题荐属吏,赵南
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
(4)以注解文法: 命题者往往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
给解文、解题带来很大帮助。考试时同学们千万 不要视而不见,一定要充分利用才行。 【柧棱】【连昏】
文言文 ——阅读技巧
陈云川 制作
同学们做阅读题,总是轻阅读,重做题。这一点 在文言文阅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其实,文言文阅读也是来自百度文库读,也与现代文一样需
要整体阅读,把握大意。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某 次做题,你把所给的文言文读懂了,读透了,题目几乎 全部回答正确。这就是整体阅读的效果。
新课标卷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上有何特点?常见考 题又有何特点?
部尚书寻以太后至进太子太保官。们讨论开设东厂的问题上,他虽极力
谏阻,最终未能成功,于是请求退休 ”
其年十月,弘图四疏乞休,乃许之。弘图既谢政,
无家可归,流寓会稽。国破,逃野寺中,绝粒而卒。
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
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 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 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 魏忠贤亟攻东林,起故官 庄烈帝即位,起故官三年春……五年……
弘图果疏论南星,然言“国是已明,雷霆不宜频击”,
“诏狱诸臣,生杀宜听司败法”,则颇谓忠贤过当者。疏
3、B“他在奏章中却指责魏忠贤做得太过分 ”
中又引汉元帝乘船事,忠贤方导帝游幸,不悦,矫旨切责
之。后谏帝毋出跸东郊,又极论前陕西巡抚乔应甲罪,又
3、B“谏阻皇帝到东郊出游 ”
尝语刺崔呈秀。呈秀、应甲皆忠贤党,由是忠贤大怒,拟
性格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
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 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 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 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 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 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首尾), 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 体把握文意。
3.文言句式不再单独设题,在翻译中包含句式的 理解和翻译。
建立正确的阅读观
1.看整体
文言文阅读不仅要关注一字一词一句, 还要关注文章的整体,看文章整体写了什 么内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质, 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题,不 要急于破解哪个词、哪句话,首先要弄清 文章整体的内容及行文特点,这是整体阅 读的核心内容之一。
注:柧棱:比喻显现出来的才干和锋芒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
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
3、A“因推荐的官吏有过失而被免职”
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故官。入都,
3、B“魏忠贤为镇压东林党人而起用他”
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
2.整体看 不要以为阅读完文本材料,就算整体把握了。
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标题、尾注、试题这些内 容也绝不可忽视,它们是整体把握文意、解决疑 难的重要辅助内容。整体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 身;其次,看标题、选文出处、尾注及题目,看 这些项目为整体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辅助 信息。总之,就是要看标题,看正文(首尾), 看出处,看注释,看试题。全都看完了,才能整 体把握文意。
【小结】文言文特点
1.看整体选文特点:高考传记类文本一般 包括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 物传记。
2.整体看行文特点:传记文体结构固定, 行文线索明显。
3.看用语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专有名词照
搬。
例文
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
人,擢御史。柧棱自持,不依丽人。 3、A“不愿依附别人”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 “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3.看用语特点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概括,间有传神的细节
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 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 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
描写,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 用最概括的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 们要细读,不放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
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 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 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 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翻译时照搬),可以不 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十六年……明年三月,京师陷,福王立
其年十月
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 边阅读,边画出人名、地名、时间词、事件
起讫词语及文中评议性词句,画出较难理解的词 句等,同时思考总结“何人何时何事”等内容。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 ————代还,移疾去 魏忠贤亟攻东林,起故官 ———乞归,遂令闲住 庄烈帝即位,起故官三年春……五年…… ————七疏乞休,帝怒,遂削籍归,家居十年 十六年……明年三月,京师陷,福王立
【小结】阅读方法 1.勾画圈点法 2.借题解文法 3.以文解文法 4.以注解文法
练习:用这些方法重新标注新课标卷(九) 第四篇文言阅读
天启初,陈时政八患,请用邹元标、赵南星。巡按陕西,
题荐属吏,赵南星纠之,弘图不能无望,代还,移疾去。魏忠
3、A“因推荐的官吏有过失而被免职”
贤亟攻东林,其党以弘图尝与南星有隙,召起弘图故官。入都,
3、B“魏忠贤为镇压东林党人而起用他”
则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已下诏狱,锻炼严酷。
(3)以文解文法: 就是借用文章中的话来理解。文章中的诸种
魔法师
超人
外星人
贩夫
走卒
帝王将相
义士隐士
良母孝子
清官廉吏
【选文特点】:史传文、各类文人笔记及小说中的人物传记
帝王将相:帝王将相(是怎么熬成的)
正 清官廉吏:清廉(事件),官吏(升降变动) 能 良母孝子:母慈(深明大义)子孝(侍奉) 量 义士隐士:义之所至(舍生取义),隐(仕)
贩夫走卒:生活琐事(不平凡)
古文化常识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 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13~15岁——舞勺之年 2~3岁—————孩提 15~20岁——舞象之年 女孩7岁————髫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男孩8岁————龀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幼年泛称————总角 15岁(女)—及笄之年 10岁以下————黄口 16岁(女)—碧玉年华
————争不得,遂乞休不许 其年十月————四疏乞休,乃许之
(2)借题解文法: 文言文阅读一般都有信息筛选题和文意概括
题。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 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 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或有怎 样的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
文意概括则考查对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
名、地名、官职名、庙名、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 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 语,尤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 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翻译时照搬),可以不 必理会,更不必拆开硬译(这种做法很危险)。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 “名”,如“慕容垂”称“垂”,“沈通明”称“通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