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
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前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推进,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也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而如何快速、准确地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成为维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一、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是利用遥感卫星、飞机和船舶等无人机设备进行实时海洋环境监测,得到海洋环境信息、图像和数据,进而提取相关生态参数,实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估及预警。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系统的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传统的海洋微生物监测方法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培育测定,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着很大限制。
而遥感技术可以发挥其独有的优势,将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反映在海洋环境信息和图像上,使监测更加全面、快速、准确。
二、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1、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环境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影响极大。
而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准确、及时地监测海洋环境污染。
利用遥感卫星获取的海洋影像和数据,可以对海洋环境污染区域进行高精度的反演和识别,进而实现环境污染源的追踪和监测。
2、海洋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对其变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包括水温、盐度、涡度、氧化还原电位、营养盐浓度等生态参数。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些生态参数的监测,通过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3、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被认为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人类口粮中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海洋渔业资源的减少和枯竭已经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实时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使其得以合理开发和利用。
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如同一位“千里眼”,为我们揭开了海洋神秘面纱的一角。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人类尚未完全了解的领域。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海洋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突破。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非接触式的手段获取远距离目标的信息。
在海洋研究中,它主要依靠卫星、飞机、船舶等搭载的传感器,收集海洋的各种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海洋表面的温度、盐度、海流、海浪、海冰等物理参数,以及海洋中的叶绿素浓度、悬浮颗粒物等生物和化学参数。
海洋表面温度是海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热红外传感器,大范围、高频率地监测海洋表面温度的分布和变化。
这对于了解海洋环流、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与海洋表面温度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遥感技术对海洋表面温度的长期监测,我们能够提前预测这些气候现象的发生,为农业生产、渔业捕捞等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海流是海洋中的“高速公路”,对全球的物质和能量输送起着关键作用。
遥感技术中的微波传感器可以测量海面的高度变化,从而推算出海流的速度和方向。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洋中的物质循环、渔场的形成以及污染物的扩散等过程。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海浪的高度、周期和方向等信息。
这对于海上航行安全、港口建设以及海洋工程的设计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海洋生态研究方面,遥感技术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叶绿素浓度是衡量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光学传感器,可以获取海洋中叶绿素浓度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海洋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
浮游植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它们的数量和分布直接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海洋中的悬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不仅反映了海洋中的泥沙运输和沉积过程,还与海洋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海冰是极地海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洋资源监测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海洋资源监测的最新进展和应用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监测方法,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海洋资源监测利用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海洋资源监测的最新进展1.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突破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监测中。
高分辨率遥感技术能够提供更为清晰和详细的海洋图像,使得海洋资源的监测更加精确和有效。
同时,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决策支持。
2. 多源遥感数据的综合应用当前,除了卫星遥感数据,还涌现出了无人机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监测等多种遥感数据源。
这些不同的数据源具有各自独特的优势,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使用,提高海洋资源监测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同时,多源遥感数据综合应用还能够实现对海洋资源变化的长期监测和评估。
3. 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海洋资源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人工智能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实现对海洋生态环境、渔业资源、海洋污染等问题的智能监测和预测。
这一结合将大大提高海洋资源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海洋资源监测的应用1. 渔业资源监测渔业资源是海洋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渔场分布、渔船活动和渔业资源衰减情况的监测。
通过对海洋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估,为渔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避免过渔和资源浪费。
2.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对于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海洋水体的色度、叶绿素浓度、水温等指标,判断海洋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同时,遥感技术也可以帮助监测海洋污染和海洋生物栖息地的变化,提供及时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3. 海洋能源开发与利用海洋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潮汐能、海洋风能等。
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广袤无垠的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广阔性,对其进行全面、准确和及时的观测一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幸运的是,海洋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海洋的窗户,使我们能够从太空俯瞰海洋,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海洋遥感技术是指利用电磁波与海洋表面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卫星、飞机、船舶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式的观测。
它具有大面积、长时间、同步和动态监测等优点,能够弥补传统海洋观测方法的不足。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海洋遥感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遥感手段可以探测海底地形地貌,为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遥感技术还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为海洋矿产的开采提供指导。
此外,对于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和评估,海洋遥感也大显身手。
它可以监测海洋水温、叶绿素浓度等参数,从而推断出鱼类的栖息地和洄游路线,为渔业捕捞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海洋中的油膜、垃圾漂浮物等进行监测和追踪,及时发现污染源,为海洋污染的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还能够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如珊瑚礁的分布和生长情况、红树林的面积变化等,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海洋气象和气候研究中,海洋遥感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海洋与大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海洋的温度、盐度、海流等因素都会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海冰覆盖范围、海面风速等数据,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海洋与大气的能量交换过程,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
例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海洋遥感技术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分析,为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气候灾害提供预警。
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进展
随着对海洋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的精度要求的提高,未来中国将发射更多高 分辨率的海洋卫星,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
2、多谱段观测
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未来中国将发展多谱段观测的海洋卫 星,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方位观测和数据采集。
3、实时化数据传输
随着对海洋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的实时性要求的提高,未来中国将发展更快 速、高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应用。
一、技术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探索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1972年,中国 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随后便开始了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海洋 卫星遥感方面,中国的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2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 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雷达遥感
雷达遥感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海洋表面的技术。它可以穿透云层和夜间观 测,提供更准确的海洋信息。中国在雷达遥感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经成功 研发了多型雷达遥感系统,包括机载雷达、星载雷达和地面雷达等。这些雷达系 统可以获取海洋表面信息、海洋地形地貌和海流等信息,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重 要的数据支持。
4、大数据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中国将加强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能力,从 数据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5、全球覆盖能力提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合作的需要,未来中国将加强对全球覆盖能力的提 升,通过发射更多海外卫星等方式提高全球观测能力。
总之,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成就。未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中国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将继续得到发展, 为推动全球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在广袤无垠的地球上,海洋占据了约 71%的面积。
对于这片神秘而广阔的领域,人类一直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海洋遥感技术的出现,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海洋的窗户,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观测和研究海洋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海洋遥感技术是指通过卫星、飞机、船舶等搭载的传感器,非接触地获取海洋表面和内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具有大面积、同步、实时、长期等优点,能够克服传统海洋观测方法的局限性,为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手段,可以对海表温度、海表盐度、海流、海浪、海风等海洋物理参数进行监测。
例如,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表温度的分布情况,这对于研究海洋环流、气候变化以及渔业资源的分布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微波遥感技术则能够穿透云层,实现全天候的海表观测,为海上交通、海洋气象预报等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在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海洋遥感技术也大显身手。
它可以监测海洋叶绿素浓度、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变化,从而了解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状况。
此外,还能够对海洋污染、赤潮等生态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海洋中的污染区域和赤潮发生的范围,为采取相应的治理和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离不开海洋遥感技术。
在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海底地形、地质构造等进行探测,为油气资源的评估和开采提供基础数据。
对于海洋渔业来说,遥感技术能够帮助渔民了解鱼群的分布和活动规律,提高捕捞效率。
同时,在海洋矿产资源的探测和开发中,遥感技术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在海洋灾害预警方面,海洋遥感技术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对台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
通过对海表风速、海浪高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能够提前预警灾害的发生,为沿海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然而,海洋遥感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海洋遥感卫星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_林明森
2.1 美国 2.1.1 海洋卫星
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发展海洋卫星遥感技术的国 家,在1978年 发 射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颗 海 洋 卫 星 SAE- SAT,近 40 年 来 美 国 发 展 了 海 洋 环 境 卫 星 、海 洋 动 力 环境卫星和海洋水色卫星等不同类型的专用海洋卫 星,实现了从空间获取海洋水色和海洋动力环境信息 的能力。
有关海洋动力现象的有效性。SEASAT 于1978年6 月27 日 在 范 登 堡 空 军 基 地 发 射 ,1978 年 10 月 9 日 , 卫 星 电 源 系 统 发 生 故 障 ,11 月 21 日 卫 星 正 式 宣 告 失 败。尽管该卫星工作了仅3个月,但获取的数据对后 续雷达高度计遥 感 技 术 的 发 展 意 义 重 大。SAESAT 卫星的主要性能参数见表2。
海洋卫星 能 够 对 全 球 海 洋 大 范 围、长 时 期 的 观 测,为人类深入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其他观测方式 都无法替代的数据源。海洋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类
遥感器来探测海洋环境信息,按照功能可分为海洋水 色 卫 星 、海 洋 动 力 环 境 卫 星 和 海 洋 监 视 监 测 卫 星 。 目 前,全球共有海洋卫星或具备海洋探测功能的对地观 测 卫 星 50 余 颗 。 美 国 、欧 洲 、日 本 和 印 度 等 国 家 和 地 区均已建 立 了 比 较 成 熟 和 完 善 的 海 洋 卫 星 系 统[1]。 我 国 已 经 发 射 了 两 颗 海 洋 水 色 卫 星 (HY-1A/B)和 一 颗 海 洋 动 力 环 境 (HY-2A)卫 星 ,初 步 建 立 了 我 国 的 海 洋卫星监测体系,为完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的建 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的海洋卫星监测体系 尚不完善 ,观测 要 素 相 对 较 少 ,数 据 服 务 的 连 续 性 还 有待加强[2]。
我国GNSS_R遥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_李黄_夏青_尹聪_万玮
雷 达 学 报Journal of Radars我国GNSS-R 遥感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李 黄*①夏 青①尹 聪①万 玮②①(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北京 100081)②(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1)摘 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不仅能够为空间信息用户提供全球共享的导航定位信息、测速、授时等功能,还可以提供长期稳定、高时间和高空间分辨率的L 波段微波信号源。
近年来利用其作为外辐射源的遥感探测技术,形成了一门新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气象学(GNSS/MET),其中GNSS-R 反射信号遥感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这是一种介于被动遥感与主动遥感之间的新型遥感探测技术,可以看作为是一个非合作人工辐射源、收发分置多发单收的多基地L 波段雷达系统,从而兼有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者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先后开展了许多利用GNSS 系统进行大气海洋陆面遥感等领域研究工作。
该文系统介绍了GNSS-R 遥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针对该技术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外源助动遥感(Exogenous-Aided Remote Sensing, EARS)。
关键词:遥感;GNSS-R ;双基地雷达;主动;被动;助动中图分类号:TN9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283X(2013)0-0 DOI : 10.3724/SP.J.1300.2013.13080The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GNSS-R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in China and Future DevelopmentLi Huang ①Xia Qing ①Yin Cong ①Wan Wei ②①(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Center ,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 Beijing 100081, China )②(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 Pek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ll areas of human activity, not only can provide users with shared global navigation, position and tim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can provide a L-band microwave signal source of long term stability and high temporal-spatial resolution. In recent years, development of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using GNSS as a external illuminator, it has been forming a new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METeorology (GNSS/MET), of which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 (GNSS-R) signal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rising. I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non-cooperative artificial illuminator, bistatic (multi-static) radar system,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both passive and active remote sensing. Then it get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and favor, and broadening into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surface remote sensing fields. However, the address of this technology is very mess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not able to accurately express its special mean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give a new term: Exogenous-Aided Remote Sensing (EARS) for discussion.Key words : Remote sensing;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Reflection (GNSS-R); Bistatic radar; Active; Passive; Exogenous-Aided1 GNSS-R 遥感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以美国GPS 系统为代表取得巨大的2013-08-30收到,2013-09-25改回;2013-10-16网络优先出版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导航卫星电离层三维探测技术研究和探空技术开发》, “十二五”民用航天预先研究项目《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关键技术评价与验证》资助课题 *通信作者: 李黄 hl@成功,对于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海洋生物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
海洋生物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海洋生物探测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设备对海洋中的生物进行观测和探测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海洋生物探测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物探测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海洋生物探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传统的生物探测手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例如,声学探测技术已经成为海洋生物探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声学传感器,可以探测到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声音,如鲸鱼的歌声、鱼群的迁徙声等。
此外,使用声纳等设备还可以对海洋中的鱼类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监测和评估。
其次,遥感技术在海洋生物探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利用卫星和航天器等遥感平台,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生物信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海洋中的藻类水华、珊瑚礁的分布和变化,以及海洋中其他生物的迁徙和繁殖情况。
这种遥感技术不仅提供了大范围的数据,而且具有时效性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为海洋生物的研究和监测提供了重要手段。
此外,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海洋生物探测手段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应用。
微型传感器可以被放置在海洋中的生物体上,实时监测生物体的运动、行为和环境参数,从而获取海洋生物的信息。
这些传感器可以监测鱼类的迁徙路线、鲸鱼的行为模式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遥控无人潜水器等设备,实时观测和探测海洋中的生物。
未来,海洋生物探测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将能够更加高效地解析和分析海洋生物数据。
通过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模型,可以预测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和行为,为海洋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海洋生物探测中。
例如,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将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鉴定海洋中的生物,了解其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纳米技术的进步将使得传感器变得更小巧和灵敏,提高探测的精度和范围。
浅论我国海洋遥感的发展及应用
浅论我国海洋遥感的发展及应用摘要随着对地球认识的不断深化,海洋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因此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利用空间技术检测海洋,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和有效实施海洋管理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海洋遥感发展1前言随着对地球认识的不断深化,海洋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海洋在整个地球环境变化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如对全球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等,迫使人们采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观测和研究。
我国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之一。
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沿海岛屿有6500多个:岛屿岸线约1.4万多千米,并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
因此海洋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而利用空间技术检测海洋,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海洋资源、减轻海洋灾害和有效实施海洋管理等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2何谓海洋遥感海洋遥感(Oceanographic Remote Sensine)是指以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监测、研究对象的遥感,包括物理海洋学遥感,如对海面温度、海浪谱、海风矢量、全球海平面变化等的遥感;生物海洋学和化学海洋学的遥感,如对海洋水色、黄色物体、叶绿素浓度等的遥感;海冰监测,如监测海冰类型、分布和动态变化;海洋污染监测,如油膜污染等。
海洋遥感是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观测和研究海洋的,其内容涉及到物理学、海洋学和信息科学等多种学科,并与空间技术、光电子技术、微波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密切相关,是20世纪后期海洋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学科之一。
3我国海洋遥感的发展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研究始于70年代末,首次接收美国1979年和1981年发射的气象卫星系列TIROS-N/NOAh第六颗和第七颗的数据。
当时也只是把该卫星数据作为遥感试验资料,而真正投入业务运行还是80年代中期。
1990年,我国发射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该卫星上的2个绿蓝波段是“海窗”对海水水色进行有效地遥感监测,我国开始用自己的卫星进行海洋监测。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或其他设备从地面上空获取数据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环境保护领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灾害评估等方面。
首先,在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实施陆地和海洋监测的能力。
通过遥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获得大范围且实时的环境信息,如土壤质量、水质、空气质量等。
这些信息对于环境问题的监测、预警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资源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帮助进行土地利用管理和生态保护。
通过遥感影像的分类和解译,可以获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进而指导土地规划和资源管理。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植被的健康状况,预测自然灾害等,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在灾害评估方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迅速、精确的灾情评估。
通过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灾害发生后的情况,如洪水、地震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救援人员科学决策和灾后重建。
二、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高的精度。
首先,在遥感技术本身方面,随着卫星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有更多的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遥感数据可供使用,这将提升环境监测的能力。
同时,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拓宽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更近距离地获取环境信息。
其次,在数据处理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应用将使遥感数据的分类和解译更加自动化和精确化,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和资源管理的水平。
最后,在应用领域方面,遥感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环境保护。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源、水资源利用状况等,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遥感卫星及应用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Special Reports
海洋卫星能够对全球海洋大范围、长时期的观测,为人类深入了解和认识海洋提供了其他观测方式都无法替代的数据源。
海洋遥感卫星通过搭载各类遥感器来探测海洋初步建立起海洋卫星监测体系,这
为我国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立体监
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目
前我国的海洋卫星监测体系尚不完
善,观测要素相对较少;定标和真
一、海洋遥感卫星发展历程
对地观测卫星先后经历了20世
纪60年代的起步阶段,70年代的初
步应用阶段,80年代到90年代的大
发展阶段,直到近十余年来,对地
海洋遥感卫星及应用
发展历程与趋势展望
● 文 | 1 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蒋兴伟1 林明森1 张有广1 马毅2。
水体和海洋遥感
海洋遥感的历史Leabharlann 发展01历史回顾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海洋遥感逐渐成为
研究热点。早期的海洋遥感主要关注单一要素的探测,而随着技术的发
展,逐渐发展为多要素、多角度的综合探测。
02
技术进步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遥感的探测精度和覆盖范围不断提高。
新型传感器如高光谱、多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的应用,使得遥感数据
遥感测量可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分布, 对于研究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等 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潮汐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潮汐的涨落, 有助于研究海洋环流、河口治理等方 面的问题。
04
水体和海洋遥感的应用
水体遥感的应用
1 2 3
监测水体污染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水体的水质参 数,如浊度、叶绿素含量、溶解氧等,从而监测 水体污染状况。
水体和海洋遥感
• 水体遥感概述 • 海洋遥感概述 • 水体和海洋的物理特性与遥感测量 • 水体和海洋遥感的应用 • 水体和海洋遥感的未来发展
01
水体遥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水体遥感是指利用卫星、飞机、无人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水体 进行信息采集、处理和应用的技术。
特点
水体遥感具有大范围、快速、无损、动态监测等优势,能够提供水体分布、水 质状况、水生态等信息,为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重要 支持。
洪水预警
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河流水位变化,结合地理 信息系统(GIS)技术,可以预测洪水趋势,为 防洪减灾提供决策支持。
农业灌溉管理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况等信 息,帮助农民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提高农 业灌溉效率。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一、引言海洋环境监测是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已经成为现代海洋条件下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建设不断加快,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也日益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当前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现状1.传统观测技术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主要采用水文、气象、海洋化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手段,通过在海上、岸边等固定站点连续定点观测、定期巡航等方式,对海洋环境进行系统监测。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只能提供局部、间歇的数据,缺乏区域全面的、连续的动态信息。
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遥感卫星或飞机等平台获取遥感图像,通过图像解译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方法。
针对海洋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掌握海洋温度、叶绿素、悬浮物、水体透明度等海洋参数,有效提高了海洋环境监测的精度。
但由于航线和观测周期的限制,遥感图像只能提供局部静态的海洋环境信息。
3.数值模拟技术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海洋物理、化学、生态等环境参数进行建模、仿真,为海洋环境研究提供的一种有效工具。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有效预测海洋环境变量,提供区域和全球尺度的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反馈信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海洋环境监测手段。
但该方法需要依赖数学模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校验和验证,并且对于复杂的海洋环境问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4.无人船技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人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海洋环境监测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
无人船利用拖曳式科学设备、传感器等实现对海洋参数的监测,可以解决传统观测技术只能提供局部、间歇的数据的问题,同时可以比传统观测方式更加有效地监测到海洋环境的变化。
但无人船技术还存在着需要大量的经费和技术支持等问题。
三、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也将持续发展,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向:1.深度集成在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的背景下,未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将会更注重数据的深度集成,向着全链条、全过程、全环境的一体化监控方向发展。
海洋遥感技术与应用
海洋遥感技术与应用海洋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海洋信息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海洋表面、海洋底部以及海洋大气等不同要素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海洋科研、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监测等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海洋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涵盖广泛,涉及海洋资源调查、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等多个方面,对于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洋遥感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海洋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搭载的传感器对海洋区域进行观测和监测,通过接收、记录和解译传感器所获取的电磁波信号,获取海洋表面、海洋底部以及海洋大气等不同要素的信息。
海洋遥感技术主要包括微波遥感、红外遥感、激光遥感等多种手段,其中微波遥感在海洋遥感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实现对海洋表面风场、海温、海冰、海洋色彩等参数的监测。
二、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数量,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海洋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通过对海洋地质构造和沉积物的遥感监测,为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提供数据支持。
三、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实现对海洋水质、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污染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水质参数如叶绿素浓度、浮游植物种类等的监测,及时发现海洋环境变化和异常情况。
此外,海洋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四、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灾害预警中的应用海洋遥感技术在海洋灾害预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实现对海洋台风、海啸、赤潮等灾害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气象要素如风速、风向、海浪高度等的监测,及时预警海洋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
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对海洋的监测和评价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准确的海洋数据和信息,成为了海洋科学研究与管理的重要工具。
一、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技术的定义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或航空器等远距离感应装置获取海洋地形、海洋生态、海洋气象等海洋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价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二、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1. 早期海洋遥感技术: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陆地观测卫星首次成功拍摄到了海洋图像,标志着海洋遥感技术的开端。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航空遥感和有限的卫星数据获取海洋信息。
2. 成像技术的进步:随着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的能力显著提升。
如多光谱遥感、雷达遥感、激光雷达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海洋遥感能够获取更多的海洋信息。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创新:高分辨率海洋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不断创新,包括图像处理、模型分析、数据融合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为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高分辨率海洋遥感监测评价技术的应用领域1. 海洋资源管理:高分辨率海洋遥感技术可用于海洋渔业资源监测、沿海水质评估、海洋生态保护区划定等方面,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提供支持。
2. 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利用高分辨率海洋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海洋灾害事件,如海啸、油污染等,提供数据支持和预警信息,为灾害管理和救灾工作提供便利。
3. 海洋环境保护:高分辨率海洋遥感技术能够有效监测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变化趋势,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4. 海洋气候变化研究:高分辨率海洋遥感技术可用于监测海洋温度、盐度、海洋涡旋等气候变化指标,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
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遥感技术在海洋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在广袤无垠的地球上,海洋占据了约 71%的面积。
对于这片神秘而广阔的领域,人类的探索从未停止。
遥感技术的出现,为海洋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海洋的奥秘。
遥感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体,通过传感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获取有关目标物体的特征和状态的技术。
在海洋研究中,遥感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大面积的同步观测。
传统的海洋观测方法往往局限于局部区域,难以对广阔的海洋进行全面覆盖。
而遥感卫星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海洋信息,为我们提供海洋的整体状况和动态变化。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海洋中的环流模式、海冰分布以及大规模的海洋生态系统。
其次,遥感技术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它能够快速地获取最新的海洋数据,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
这对于海洋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比如,在台风来临前,我们可以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海洋表面的风速、浪高和海温等参数,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再者,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多光谱的信息。
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对海洋中的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响应,通过分析多光谱数据,我们可以了解海洋中的水质、叶绿素浓度、悬浮颗粒物等信息。
这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评估海洋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海洋研究的具体应用中,遥感技术在海洋物理方面表现出色。
它可以用于测量海表面温度、海表面高度、海流速度等。
海表面温度是反映海洋热状况的重要参数,对海洋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能够精确地测量海表面温度的分布和变化,为海洋气候研究和渔业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海表面高度的测量则有助于我们了解海洋环流和潮汐等现象。
在海洋化学方面,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海洋中的营养盐、溶解氧、化学污染物等的分布和变化。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研究海洋化学过程以及保护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论坛▏物理海洋传感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海洋论坛▏物理海洋传感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海洋观测技术作为海洋科学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海洋权益、开发海洋资源、预警海洋灾害、保护海洋环境、加强国防建设、谋求新的发展空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海洋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各种观测要素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的功能器件,传感器的作用日益突出。
在“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的物理海洋传感器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关键海洋观测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并已向深海观测和海底观测方向发展。
我国物理洋观测传感器的进步,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基本形成了物理海洋传感器技术装备的生产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和国家海上安全保障,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撑。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海上生产作业、海上军事活动、海洋防灾减灾与海洋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作为基础海洋环境数据的海洋物理参数信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材料、电子、卫星通讯等技术不断突破,近年来世界海洋动力传感器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而推动海洋监(观)测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⒈ 国外发展现状及水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物理海洋传感器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已有多个品牌、多种类型、适应于不同平台应用的物理海洋传感器产品。
其中,在温盐深传感器方面,美国海鸟(Sea-Bird)公司的产品一直居于全球市场主导地位,美国FSI、IO、YSI,加拿大RBR,日本亚力克(Alec)和意大利IDRONAUT等公司也有CTD传感器产品。
美国洛克马丁斯皮坎公司和日本鹤见精机公司联合,垄断了投弃式剖面测量设备的市场。
在潮位仪方面,美国Aquatrak公司的声学潮位传感器产品和WaterLOG 公司的雷达潮位传感器产品世界知名,英国RS Aqua和日本、荷兰等国的公司也生产潮位传感器。
在海流计方面,挪威安德拉(AADI)、美国RDI、Sontek/YSI、Nortek等公司的产品市场销量很大。
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海洋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破坏。
为了保障海洋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只能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监测,不仅投入巨大,而且数据准确度和及时性都有所欠缺。
然而,遥感技术的应用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其远程观测和高精度定量分析的特点使其成为最为有效的海洋环境监测手段之一。
一、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原理与方法遥感技术是以各种载体(如卫星、飞机、遥感小卫星等)采集的电磁波反射、辐射、散射的信号为基础,以遥感图像作为数据源,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海洋环境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海洋的遥感监测海洋的遥感监测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波段的遥感卫星对海洋表面的反射与辐射进行监测。
对于海洋近岸带与陆地边缘海区域,需要使用高分辨率卫星进行监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海洋数据。
2. 海洋的遥感探测海洋的遥感探测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波段的遥感卫星对海底地形、海洋生态等进行探测。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制作海洋地形图、海底生态图以及海底岩石地质图等等。
3. 海洋的遥感检测海洋的遥感检测主要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对海洋表面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通常使用多光谱遥感卫星和高坐标测量等技术进行监测,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污染数据。
二、遥感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案例1. 遥感监测洋流洋流是对海洋环境变动很敏感的指标之一,而传统的洋流监测方法很难快速准确地获得大范围内的相关数据。
但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洋流的全球监测,并且可以实现针对性的监测,在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到洋流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趋势。
2. 遥感监测海岸线变化海岸线的变化通常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混合造成的。
传统的检测方法通常有限,并且覆盖范围较小,但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海岸线的精确的全球监测,为防止海岸线变化和海岸灾害提供了实时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
遥感技术的发展过程遥感技术是指借助遥感卫星、航空器和其他传感设备对地面、海洋、大气等目标进行观测和监测的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践应用的推动,遥感技术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飞速的发展。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起源,到现在的应用领域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详细阐述。
遥感技术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利用照相术对地球表面进行拍摄和观察。
20世纪初,航空摄影术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利用航空器对地表进行高空拍摄和观测。
这种航空遥感技术在农业、地质、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的有用信息。
20世纪60年代末,随着航空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将遥感技术应用到太空观测中。
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Earth Resources Satellite,ERS-1),并成功获取了地球表面的图片。
这标志着遥感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
自此之后,遥感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卫星的分辨率和观测能力不断提高,可以获得更精确和详尽的地球表面信息。
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由于其高效、准确和经济的特点,遥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地表观测和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现在,遥感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农业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作物生长和水资源分布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帮助农民做出科学的决策。
在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城市影像和地理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生态环境的状况,为环境监测和环境政策制定提供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气象预报、应急响应、卫星导航等领域。
未来,遥感技术将继续发展壮大。
首先,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提高,卫星将能够获取更多类型的数据,如热红外、雷达、激光雷达等。
这将进一步丰富数据源,提供更多的信息。
其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的引入将使遥感技术在数据处理和解译方面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调查与观测课程考核论文题目: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姓名:学号:分数:2010年4月25日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历史及未来发展摘要: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拨尼克克1号”进入太空。
各类卫星技术纷纷出现,其中海洋遥感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环境学家的高度重视。
利用这项技术,人们可以很轻松的取得数万平方公里的近乎实时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控,为解决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海洋遥感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从一开始只提供简单大概的数据到现在提供复杂精确的数据,这期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关键词:海洋遥感技术;历史;发展;The history of marin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ChinaAbstract: October 4, 1957, the Soviet Union launched the world's first artificial satellite, "Hi story of dial Nike Ke 1" into space. Various types of satellite technology have emerged, including ocea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since the date of birth on the cause of many oceanographer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tists are highly valued. Using this technology, people can easily tens of thousands of square kilometers of the acquisition of near real-time Shu Ju, use these data to monitor the marine environment,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settlement program. Ocea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a gradual process cycle, from the start about the data only provide simple to complex now provides accurate data, this period spent a great deal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Key words: ocean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istory; development;我国海洋遥感应用研究起步于七十年代末期。
目前,开展的主要工作有:接收气象卫星资料进行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环境污染航空遥感监测,大面积航空测温,海岸带和深海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利用遥感资料进行悬浮泥沙、叶绿素、海冰的应用研究。
近期将建成海洋航空遥感业务系统,同时,积极开发航天遥感技术,包括建立海洋环境卫星遥感资料的接收和处理系统。
海洋遥感技术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
卫星遥感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类提供了从空间观测大范围海洋现象的可能性。
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已发射了10多颗专用海洋卫星,为海洋遥感技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平台。
1.海洋遥感技术的定义海洋遥感是指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以获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像或数据资料。
海洋不断向环境辐射电磁波能量,海面还会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射来的电磁波能量,故可设计一些专门的传感器,把它装载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火箭和气球等携带的工作平台上,接收并记录这些电磁辐射能,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得到海洋图像或数据资料。
遥感方式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1、主动式遥感。
先由遥感器向海面发射电磁波,再由接收到的回波提取海洋信息或成像。
这种传感器包括侧视雷达、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激光雷达和激光荧光计等。
2、被动式遥感。
传感器只接收海面热辐射能或散射太阳光和天空光的能量,从中提取海洋信息或成像。
这种传感器包括各种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等。
按工作平台划分,海洋遥感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3种方式。
海洋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以光、电等信息载体和以声波为信息载体的两大遥感技术。
海洋声学遥感技术是探测海洋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利用声学遥感技术,可以探测海底地形、进行海洋动力现象的观测、进行海底地层剖面探测,以及为潜水器提供导航、避碰、海底轮廓跟踪的信息。
[1]国际上海洋遥感技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气象卫星/陆地卫星的海洋应用阶段;第二阶段是海洋卫星应用阶段。
后一个阶段是美国于1978年发射的海洋卫星SEASAT-A而开创的。
目前,中国海洋遥感技术仍处于第一阶段,即气象卫星/陆地卫星的海洋应用阶段,为了步入第二个阶段,中国海洋遥感学者在最近3年中作了一些试验研究。
由于中国气象卫星--风云系列(FY-IA、FY-IB)卫星上有2-4个海洋通道用于观测海洋水色等要素,因此,国家海洋局在北京、杭州、天津等3个城市建立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应用系统。
[2]2.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第一阶段1988年9月7日,中国启用“长征四号”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传输型极轨遥感卫星。
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达到新水平,它提高了我国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监测灾害性天气的能力。
“风云一号”上装有两台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共有5个探测通道,可探测白天和夜间的云图、地表图像、海洋水色图像、水体边界、海洋面温度、冰雪覆盖及植被生长情况。
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国内外大气、云、陆地、海洋资料,进行有关数据收集,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全球环境监测等。
[3]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从发回的气象信息看,专家们认为图像清晰,纹理清楚,层次丰富,及时准确。
卫星结构上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采用了长寿命的三轴姿态控制系统,使卫星上的两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扫描宽度可达3000公里)能始终对准地球,对地指向精度小于1.0度,星下点分辨率达1.1公里。
1988年10月15日14时26分,就在卫星发射后的第39天,从接收的气象卫星云图上,明显发现卫星沿滚动轴方向严重偏转,卫星姿态失控,导致整星失效。
[4]虽然“风云一号”只在太空遨游了39天,但它的成功发射却有着重大意义。
“风云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自己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国家的行列。
从中国的空间技术发展和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说,“风云一号”的成功发射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风云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了不少先进的关键技术,而且得到了考验,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气象卫星相比,其起点要高得多。
3.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第二阶段2002年5月15日,中国第一颗海洋卫星海洋一号A星发射成功。
海洋一号A星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为我国海洋观测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现了中国实时获取海洋水色遥感资料零的突破,为海洋卫星系列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表明了中国海洋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标志着中国海洋卫星遥感与应用技术迈入一个崭新阶段。
海洋一号A星质量为369千克,运行在高度为798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设计寿命为2年。
海洋一号A星装载有十波段海洋水色扫描仪和四波段CCD成像仪2个有效载荷,这2个有效载荷探测出海洋水色、水温、污染物以及浅海水深等环境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可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情况、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与环境质量状况,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可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沿岸海洋工程及河口港湾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可监测海面赤潮、溢油、热污染、海冰冰情、浅海地形,为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执法管理提供基础信息;为海洋科研提供大洋水色环境资料。
该卫星可以通过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洋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海水、浅海地形、海流特征和海面上大气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5]4.我国海洋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依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海洋卫星及其应用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起一整套海洋卫星及其应用体系,包括: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的海洋水色卫星(HY-1系列)、以微波探测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温为主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系列)和以多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辐射计、雷达高度计等多种遥感器为主载荷的海洋环境综合卫星(HY-3系列),以及地面应用系统和海上辐射校正与真实性检验试验场,逐步形成以我国海洋卫星为主导的主体海洋空间监测网。
HY-1系列卫星以可见光、红外探测水色水温为主,其主要有效载荷为:水色扫描仪、CCD成像仪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其探测要素包括:叶绿素、悬浮泥沙、海温、污染物质等。
HY-2系列卫星以微波探测全天候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温为主,其主要有效载荷为:微波散射计、雷达高度计、微波辐射计等,其探测要素包括:海面风场、海面有效波高、海面高度、海面温度等。
HY-3系列卫星相对HY-1系列卫星和HY-2系列卫星是综合卫星,其主要有效载荷为:可见光、红外、主、被动微波遥感器,如多光谱成像仪、合成孔径雷达、微波散射计、辐射计、高度计等。
该系列卫星可获取时间同步的海洋水色和动力环境的信息,在每天运行时间上与前两类卫星交错,时间上互补。
三种系列各有侧重点,相互支撑可充分发挥效益。
[6]利用海洋卫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得出如各种海洋生物资源图,包含资源存量、资源再生量、资源流量、资源分布、相对丰度及资源所处环境等要素。
这类工作不是遥感技术所能全包的,但是利用遥感技术可极大地提高这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
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遥感技术已用于海表温度、海浪、海流、叶绿素浓度、浅海水深、海面油膜等的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