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比较研究
聂磊
[编者按]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建设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好坏、绩效水平优劣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大都市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是不同的,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存在各自的特色。本研究旨通过比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系统、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废物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涉及的建设理念、方式、规模和水平的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上海市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功能的形成离不开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其建
设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好坏、绩效水平优劣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上海正处在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城市功能提升、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要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实现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都对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世界各大都市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模式是不同的,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存在各自的特色。
本研究旨通过比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的自来水生产和供应系统、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固体废物处理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城市绿化等基础设施领域建设阶段(从初步设计到工程竣工阶段)涉及的理念、方式、规模和水平的研究,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上海市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二、研究范围界定
为了便于研究和比较,对选择的六个都市区的统计范围作了界定,界定的原则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行政设臵与连续的统计资料;二是地理范围上基本具有可比性(见表1)。
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比较
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在道路交通、给排水、垃圾处理、城市绿化等领域的建设过程中所体现的低炭环保、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精细化设计、长远考虑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和案例很多,鉴于篇幅所限,不再赘述,本节重点筛选32个指标进行比较,以定量指标
为主,既有绝对指标又有相对指标。指标选取按照5种基础设施分类、选取行业内比较通用也比较重要的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1.道路交通系统
关于道路交通系统,主要选择了道路用地率(道路面积/城市面积)、道路密度、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公交运营线路条数、每百万人拥有公交线路数、每万人拥有出租汽车等8个指标,对纽约、伦敦等6个大都市进行对比,对比数据具体见表2。
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市高(快)速路网基本建成。上海市中心城基本建成“二环十射”城市快速路网,确立了“申”字形快速路骨架和浦江两岸一体化的交通格局;市域范围形成“两环、九射、一纵、一横、两联”高速公路网格局,基本实现“15、30、60”路网的可达性目标。2009年,上海道路长度约16071千米,其中公路长度约11671千米,城市道路长度约4400千米,道路面积245.7平方千米,车行道面积为196.2平方千米。
总体来看,纽约等5个大都市比较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发展时间比较长,道路交通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道路设计和建设比较精细化和以人为本;公共交通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品质相对较好,而上海机动化程度相对不是很高,道路用地率和道路密度相对较低,与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郊区新城道路及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比较薄弱,中心城中环至外环区域道路及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2)重大工程配套道路、区区对接重要干道推进缓慢,建设相对滞后;(3)道路前期研究不够,道路精细化设计及相关规范不够,道路建设中以绿化为主、以景观为主、以形象为主的误区普遍存在,道路造价局高不下;(4)公交专用道、公交线路及车站等公共交通设施与道路建设衔接不够;(5)城市交通运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心城高峰时段局部地区道路交通拥堵的局面仍未改变,南北高架和延安高架拥堵时长有所增加、拥堵范围有所扩大。
2.自来水生产与供应系统
关于自来水生产与供应系统,主要选择了水资源总量、人均水资源量、水厂个数、水厂生产能力、供水总量、人均供水总量、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等7个指标,对纽约、伦敦等6个大都市进行对比,对比数据具体见表3。
上海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了青草沙水源地的建设,改变了上海水源地长期依赖黄浦江和内河的状况,基本实现了“两江并举”的目标。截至2009年,上海共有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及黄浦江上游3个水源,城市水源总规模达到1497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度得到明显提高。通过长期建设,上海市供水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提升,供水布局也不断优化,全市供水量屡创供水水质稳中有升,供水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经受住了历年高峰供水和咸潮入侵的考验。截至2009年,上海共有青草沙水库、陈行水库及黄浦江上游3个水源,城市水源总规模达到1497万立方米/日,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度得到明显提高。
注:上海为2009年数据,其余5个城市为2008年数据(下同)。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纽约等5个大都市自来水水质普遍较好,大多可直接饮用,同时开源节流,积极利用雨水、再生水,保护环境,确保水资源安全。上海水资源总量居6个大都市之首,人均水资源量处于中上水平,但上海现有自来水厂的出厂水质还未完全达到国家新颁《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与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来水夏季高峰和冬春咸潮期供需矛盾比较明显,同时由于人口导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性供水矛盾将日益突出,郊区小水厂比例偏高,原水水质不理想、工艺不合理,水质较难保证;(2)受原水水质和传统水处理工艺的约束,现有出厂水质难以完全达到新颁《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需加快推进深度处理;(3)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处于开放式、流动性、多功能水域,上游来水水质不佳,且宜受突发性污染事件影响,水源安全存在隐患;(4)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还需大力推进,城乡统筹供水任务还很艰巨。
3.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
关于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选择了污水再生利用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数、人均污水厂数、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每万人拥有城市排水管道长度、污泥量等7个指标,对纽约、伦敦等6个大都市进行对比,对比数据具体见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