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组织病理学—牙周组织考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牙周组织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
第一节牙龈
牙龈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无黏膜下层。
其结缔组织称为固有层,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一、各部位上皮的组学特点
1.口腔上皮覆盖于游离龈的顶端到外表面以及附着龈的表面。上皮基底细胞生长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
2.沟内上皮亦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展到游离龈的顶部。龈沟上皮易受外力而破裂。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常见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跟尖方向附釉牙骨质界处。结合上皮是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在龈沟底部含10~15层细胞,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含3~4层细胞。
牙龈上皮的结构
1.口腔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有上皮钉突多而长
2.龈谷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有上皮钉突
3.龈沟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有上皮钉突
4.结合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无上皮钉突
结合上皮是通过半桥粒连接,随着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
二、牙龈的结缔组织
牙龈固有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高而长的结缔组织乳头使局部上皮隆起,隆起部分之间的凹陷处,相当于细长的上皮钉突,上皮钉突的表面形成浅凹即为点彩。
(一)牙龈的胶原纤维
1.牙龈纤维,最多一组。(龈牙组:起于结合上皮根方牙骨质→止于附着龈的固有层。牙槽龈组:起于牙槽嵴→止于游离龈)功能:牵引牙龈与牙紧密结合。
2.牙骨膜纤维:起于牙颈部牙骨质→融入牙槽骨骨膜外侧或止于附着龈。
3.环形纤维:位于牙颈部周围,呈环形排列。牙龈纤维最细的一组。
4.越隔纤维: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邻面。功能:保持邻牙位置。
(二)牙龈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
牙龈没有黏膜下层,固有层含有多种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胞,还有少量肥大细胞、单核-吞噬细
胞以及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等。
第二节牙周膜
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是环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一般为0.15~0.38mm,根中1/3最薄。
由细胞、基质和纤维组成,其中大量的胶原纤维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并能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
一、牙周膜中主纤维的分布与功能※
牙周膜的纤维主要由Ⅰ型胶原纤维和耐酸水解性纤维组成,其中胶原纤维数量最多,主要是Ⅰ型胶原,少部分为Ⅲ型胶原。
牙周膜中的胶原汇集成较大的纤维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5组),称为主纤维。埋在牙骨质和牙槽骨中的纤维称穿通纤维或沙比纤维。
主纤维束之间为疏松的纤维组织,称间隙纤维,牙周膜血管和神经穿行其间。
由于主纤维所在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其排列方向也不同。自牙颈向根尖可分为下列几组:
1.牙槽嵴纤维
2.横纤维
3.斜纤维
4.根尖纤维
5.根间纤维
1.牙槽嵴纤维起自结合上皮根方的牙骨质,斜行进人牙槽嵴。主要分布在牙的唇(颊)、舌(腭)侧,在邻面无此纤维。
功能: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对抗侧方力,保持牙直立。
2.横纤维在牙槽嵴纤维的根方,呈水平方向分布,与牙弓的平面大致平行。
功能:维持牙直立并与牙槽嵴纤维共同对抗侧方力,防止牙侧方移动。
3.斜纤维是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
纤维方向向根方倾斜约45°,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附着牙骨质一端近根尖部,将牙悬吊在牙槽窝内。
功能:将牙承受的咀嚼压力转变为牵引力,均匀地分散到牙槽骨上。在水平切面上,斜纤维的排列呈
交织状,而不是直的放射状,这可限制牙的转动。
4.根尖纤维起于根尖区,从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牙槽窝底部的骨内,具有固定牙根尖、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作用。在根未完全形成的牙,无此纤维。
5.根间纤维只存在于多根牙各根之间,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区牙骨质,有防止多根牙向冠方移动的作用。
二、牙周膜中细胞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1.成纤维细胞是牙周膜中最多、功能上最重要的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核大,细胞质嗜碱性,细胞排列方向与纤维束的长轴平行。
牙周膜中胶原纤维不断的改建是由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和降解胶原来实现的。任何对成纤维细胞功能的破坏,都将导致牙支持组织的丧失。
2.成牙骨质细胞分布在邻近牙骨质的牙周膜中,细胞扁平,细胞核圆或卵圆形。细胞平铺在根面上,在牙骨质形成时近似立方状。
3.上皮剩余在牙周膜中,邻近牙根表面的纤维间隙中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与牙根表面平行排列,也称Malassez上皮剩余。细胞受到炎症刺激时可增殖,成为根尖周囊肿或根侧囊肿的囊壁上皮。
4.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在骨形成时,形态立方状,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质嗜碱性,静止期的成骨细胞为梭形。牙槽骨发生吸收时,在骨吸收处出现蚕食状凹陷称为Howship陷窝。破骨细胞是多核巨细胞,直径可达50μm以上,细胞核数目不等,细胞质嗜酸性,位于吸收陷窝内。
5.未分化间充质细胞位于血管周围5μm内的区域。
三、血管、神经的分布O
牙周膜的血管:三个方面来源:
①来自牙龈的血管;
②来自上下牙槽动脉分支,再通过筛状板进入牙周膜;
③来自上下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后牙的牙周膜血管比前牙丰富,在单个牙中近牙龈处的牙周膜血管比根尖区更丰富。
牙周膜的神经:来自根尖区神经纤维,沿牙周膜向牙龈方向走行;来自牙槽骨内神经,穿过牙槽窝骨壁进人牙周膜后分为两支,分别向根尖和牙龈方向走行。牙周膜的感觉敏感,加于牙冠轻微压力时,牙周膜都能感觉到其强度和方向,并能明确指出牙位。
在人的牙周膜中有四种神经末梢:
①游离末梢,属于伤害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
②Ruffini末梢,属于机械感受器;
③环状末梢,分布在牙周膜中央区,功能不清;
④梭形末梢,与根尖有联系并由纤维膜包被。
牙周膜的功能
支持功能
感觉功能
营养功能
形成功能
第三节牙槽骨※
牙槽骨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又称牙槽突。容纳牙根的窝称牙槽窝,牙槽窝在冠方的游离端称牙槽嵴,两牙之间的牙槽骨部分称牙槽间隔。
一、组织学特点※
(一)固有牙槽骨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与牙周膜相邻,在牙槽嵴处与外骨板相连。它是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牙周膜的血管和神经纤维穿过小孔进入骨髓腔。固有牙槽骨很薄,无骨小梁结构,在X线片上表现为围绕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称硬骨板。牙周膜发生炎症和外伤时,硬骨板首先消失。
(二)密质骨是牙槽骨的外表部分,即颌骨内、外骨板延伸的部分。上颌前牙唇侧牙槽骨薄,舌侧厚。下颌前牙则相反。下颌后牙舌侧板比颊侧厚,磨牙的颊侧也厚。
(三)松质骨由骨小梁和骨髓组成,位于密质骨和固有牙槽骨之间。分红骨髓和黄骨髓。
红骨髓:内含有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