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 期末模拟数学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5,DC=7,AB=13,点P从点A出发以3个单位/s的速度沿AD→DC向终点C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1个单位/s的速度沿BA 向终点A运动.当四边形PQBC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A.4s B.3s C.2s D.1s
2.如图,矩形ABCD中,AB=6,BC=12,如果将该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那么图中阴影部分△BED的面积是()
A.18 B.22.5 C.36 D.45
3.如图,在△ABC中,AB="AC," AB+BC=8.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折痕DF分别与AB、AC交于点D、F,连接BF,则△BCF的周长是()
A.8 B.16 C.4 D.10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的平方根是3 B16±4
C.1的平方根是1 D.4的算术平方根是2
m,n在一次函数y=3x+b的图象上,且3m-n>2,则b的取值范围为( ) 5.若点Α()
A.b>2 B.b>-2 C.b<2 D.b<-2
6.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7.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
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
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
经过第2020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
A .()2020,1
B .()2020,0
C .()2020,2
D .()2019,0
8.一组不为零的数a ,b ,c ,d ,满足a c
b d
=,则以下等式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 c =b d
B .a b b +=c d
d
+ C .
9a b -=
9
c d
- D .
99a b a b -+=99c d
c d
-+ 9.若
25
3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52 B .x >﹣52且x ≠0 C .x ≥﹣52 D .x ≥﹣52
且x ≠0 10.已知点(,)P a b 在第四象限,且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6,则点P 的
坐标是( ) A .(3,6)-
B .(6,3)-
C .(3,6)-
D .()3,3-或(6,6)-
二、填空题
11.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_____.
12.如果点P (m+1,m+3)在y 轴上,则m=_____.
13.如图,D 在BC 边上,△ABC ≌△ADE ,∠EAC =40°,则∠B 的度数为_____.
14.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6cm ,AC =8cm ,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 沿BD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的C ′处,那么CD =_____.
15.如图,已知一次函数()0y ax b a =+≠和()0y kx k =≠的图象交于点P ,则二元一次方
程组220y ax b y kx --=⎧⎨--=⎩
的解是 _______.
16.因式分解:24ax ay -=__________.
17.如图①,四边形ABCD 中,//,90BC AD A ∠=︒,点P 从A 点出发,沿折线
AB BC CD →→运动,到点D 时停止,已知PAD △的面积s 与点P 运动的路程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则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________.
18.化简:|32|-=__________.
19.若函数y=kx +3的图象经过点(3,6),则k=_____.
20.如图,△ABC 中,BD 平分∠ABC ,交AC 于D ,DE ⊥AB 于点E ,△ABC 的面积是42cm 2,AB =10cm ,BC =14cm ,则DE =_____cm .
三、解答题
21.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P (1,3),Q (0,4).
(1)求该函数的表达式;
(2)该图像怎样平移后经过原点? 22.先化简,再求值:
35
(2)362
x x x x -÷+---,其中53x =- 2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20,BC =15,CD =7,AD =24,∠B =90°.
(1)判断∠D 是否是直角,并说明理由.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24.如图所示,AC=AE ,∠1=∠2,AB=AD .求证:BC=DE .
25.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四、压轴题
26.在ABC 中,AB AC =,D 是直线BC 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AD AE =,DAE BAC ∠=∠,连接CE .
(1)如图,当 D 在线段BC 上时,求证:BD CE =.
(2)如图,若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BCE α∠=,BAC β∠=.则α、β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理由.
(3)如图,当点D 在线段BC 上,90BAC ∠=︒,4BC =,求DCE
S
最大值.
27.如图,A 点的坐标为(0,3),B 点的坐标为(﹣3,0),D 为x 轴上的一个动点且不与B ,O 重合,将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线段AE ,使得AE ⊥AD ,且AE =AD ,连接BE 交y 轴于点M .
(1)如图,当点D 在线段OB 的延长线上时, ①若D 点的坐标为(﹣5,0),求点E 的坐标. ②求证:M 为BE 的中点.
③探究:若在点D 运动的过程中,OM
BD
的值是否是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2)请直接写出三条线段AO ,DO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
28.观察下列两个等式:55
32321,44133
+=⨯-+
=⨯-,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1a b ab +=-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 b 为“白马有理数对”,记为(,)a b ,如:数对
5(3,2),4,3⎛⎫
⎪⎝⎭
都是“白马有理数对”.
(1)数对3(2,1),5,
2⎛⎫
- ⎪⎝

中是“白马有理数对”的是_________; (2)若(,3)a 是“白马有理数对”,求a 的值;
(3)若(,)m n 是“白马有理数对”,则(,)n m --是“白马有理数对”吗?请说明理由. (4)请再写出一对符合条件的“白马有理数对”_________(注意:不能与题目中已有的“白马有理数对”重复)
29.如图已知ABC 中,,8B C AB AC ∠=∠==厘米,6BC =厘来,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
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PC 的长度;
(2)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 Q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
CQP 全等?
(4)若点Q 以(3)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v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顺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30.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2,0)A ,(0,42)B ,C 为AB 的中点,P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D 是线段OA 上一点,且PO PD =,DE AB ⊥于E .
(1)求OAB ∠的度数;
(2)当点P 运动时,PE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PE 的值. (3)若45OPD ∠=︒,求点D 的坐标.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CP=12-3t ,BQ=t , 根据题意得到12-3t=t , 解得:t=3,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难度不大.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易得BE=DE,利用勾股定理求得DE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详解】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知:∠EBD=∠DBC.
又∵AD∥BC,∴∠ADB=∠DBC,∴∠ADB=∠EBD,∴BE=DE.设BE=DE=x,∴AE=12﹣x.∵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E2+AB2=BE2,即(12﹣x)2+62=x2,x=7.5,
∴S△EDB=1
2
×7.5×6=22.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即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同时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得到DE的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折痕DF分别与AB、AC交于点D、F,可得
BF=AF,又由在△ABC中,AB=AC,AB+BC=8,易得△BCF的周长等于AB+BC,则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由将△ABC折叠,使得点A落在点B处,折痕DF分别与AB、AC交于点D、F,可得BF=AF,
又由在△ABC中,AB=AC,AB+BC=8,
所以△BCF的周长等于BC+CF+BF=BC+CF+AF=AB+BC=8.
故答案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等量代换,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
A 、(﹣3)2的平方根是±3,故该项错误;
B 4,故该项错误;
C 、1的平方根是±1,故该项错误;
D 、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该项正确.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由点(m,n )在一次函数3y x b =+的图像上,可得出3m+b=n ,再由3m-n >2,即可得出b <-2,此题得解. 详解:
∵点A (m ,n )在一次函数y=3x+b 的图象上, ∴3m+b=n . ∵3m-n >2,
∴3m-(3m+b)>2,即-b>2, ∴b <-2. 故选D .
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点的坐标满足函数的解析式,根据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再结合3m-n >2,得出-b >2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C 【解析】
试题解析:∵k=-2<0, ∴一次函数经过二四象限; ∵b=3>0,
∴一次函数又经过第一象限,
∴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 故选C .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观察可得点P 的变化规律,
“()()()()44 1 4243 4, 041
, 1 42, 0 43, 2n n n n P n P n P n P n ++++++,,, (n 为自然数)”,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观察, ()()()()()()0123450,01,12,0,3,2,4,0,5,1....P P P P P P ,,,

发现规律:()()()()44 1 4243 4, 041
, 1 42, 0 43, 2n n n n P n P n P n P n ++++++,,, (n 为自然数) .
∵20204505=⨯
∴2020P 点的坐标为()2020,0. 故选: 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的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
“()()()()44 1 4243 4, 041
, 1 42, 0 43, 2n n n n P n P n P n P n ++++++,,, (n 为自然数)”,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点P 的变化罗列出部分点的坐标,再根据坐标的变化找出规律是关键.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的性质,对所给选项进行整理,找到不一定正确的选项即可. 【详解】 解:
一组不为零的数a ,b ,c ,d ,满足
a c
b d
=, ∴
a b c d =,11a c b d +=+,即a b c d b d
++=,故A 、B 一定成立; 设
a c
k b d
==, ∴a bk =,c dk =, ∴999999a b kb b k a b kb b k ---==+++,999
999
c d kd d k c d kd d k ---==+++, ∴9999a b c d
a b c d
--=++,故D 一定成立; 若
99a c b d --=则99a c b b d d -=-,则需99
b d
=, ∵b 、d 不一定相等,故不能得出99
a c
b d
--=,故D 不一定成立.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比例性质;根据比例的性质灵活变形是解题关键.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确定x的取值范围.【详解】
解:由题意得,2x+5≥0,解得x≥﹣5
2

故选:C.
【点睛】
a 时有意义,正确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第四象限的点的横坐标是正数,纵坐标是负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确定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即可得解.
【详解】
∵点在第四象限且到x轴距离为3,到y轴距离为6,
∴点的横坐标是6,纵坐标是-3,
∴点的坐标为(6,-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纵坐标的长度,到y轴的距离等于横坐标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9.
【解析】
【分析】
把百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
【详解】
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17.9
故答案为:17.9.
【点睛】
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精确到第几位”和“有几个有效
解析:9.
【解析】
【分析】
把百分位上的数字5进行四舍五入即可.
【详解】
17.85精确到十分位是17.9
故答案为:17.9.
【点睛】
本题考查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精确到第几位”和“有几个有效数字”是精确度的两种常用的表示形式,它们实际意义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体现出误差值绝对数的大小,而后者往往可以比较几个近似数中哪个相对更精确一些.
12.﹣1.
【解析】∵点P(m+1,m+3)在y轴上,
∴m+1=0,
∴m=-1.
故答案为:-1.
解析:﹣1.
【解析】∵点P(m+1,m+3)在y轴上,
∴m+1=0,
∴m=-1.
故答案为:-1.
13.70°.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AC=∠DAE,求出∠BAD=∠EAC=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B,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ABC
解析:70°.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AC=∠DAE,求出∠BAD=∠EAC=4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DB,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ABC≌△ADE,
∴AB=AD,∠BAC=∠DAE,
∴∠BAC﹣∠DAC=∠DAE﹣∠DAC,
∴∠BAD=∠EAC,
∵∠EAC=40°,
∴∠BAD=40°,
∵AB=AD,
∴∠B=∠ADB=1
2
(180°﹣∠BAD)=70°,
故答案为:7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和求出∠BAD=∠EAC是解此题的关键.
14.3cm.
【解析】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C′D=CD,然后求出AC′,设CD=x,表示出C′D、A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析:3cm.
【解析】
【分析】
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BC′=BC,C′D=CD,然后求出AC′,设CD=x,表示出C′D、AD,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C=90°,BC=6cm,AC=8cm,
∴AB10cm,
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得,BC′=BC=6cm,C′D=CD,
∴AC′=AB﹣BC′=10﹣6=4cm,
设CD=x,则C′D=x,AD=8﹣x,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C′2+C′D2=AD2,
即42+x2=(8﹣x)2,
解得x=3,
即CD=3cm.
故答案为:3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此类题目熟记性质并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5.【解析】
【分析】
是图像上移2个单位,是图像上移2个单位,所以交点P也上移两个单位,据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是图像上移2个单位得到,
是图像上移2个单位得到,
∴ 交点P (-4,-2
解析:40x y =-⎧⎨=⎩
【解析】
【分析】
2y ax b --=是()0y ax b a =+≠图像上移2个单位,20y kx --=是()0y kx k =≠图像上移2个单位,所以交点P 也上移两个单位,据此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2y ax b --=是()0y ax b a =+≠图像上移2个单位得到,
20y kx --=是()0y kx k =≠图像上移2个单位得到,
∴ 交点P (-4,-2),也上移两个单位得到P '(-4,0),
∴++2+2y ax b y kx =⎧⎨=⎩的解为40
x y =-⎧⎨=⎩, 即方程组220y ax b y kx --=⎧⎨--=⎩ 的解为40
x y =-⎧⎨=⎩, 故答案为:40x y =-⎧⎨
=⎩.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为两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16.【解析】
【分析】
运用提公因式法求解,公因式是2a.
【详解】
故答案为:
【点睛】
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掌握提公因式法是关键.
解析:()22a x y -
【解析】
【分析】
运用提公因式法求解,公因式是2a.
【详解】
()2422ax ay a x y -=-
故答案为:()22a x y -
【点睛】 考核知识点:因式分解.掌握提公因式法是关键.
17.11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 、BC 和三角形ADB 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 的长,作辅助线CE ⊥AD,从而可得CD 的长,进而求得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

解析:11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可以直接得到AB 、BC 和三角形ADB 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得AD 的长,作辅助线CE ⊥AD,从而可得CD 的长,进而求得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本题得以解决.
【详解】
解:作CE ⊥AD 于点E,如下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点P 从A 到B 运动的路程是3,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PAD 的面积是212
,由B 到C 运动的路程为3, ∴
321222
AD AB AD ⨯⨯== 解得,AD=7, 又∵BC//AD,∠A=90°,CE ⊥AD,
∴∠B=90°,∠CEA=90°,
∴四边形ABCE 是矩形,
∴AE=BC=3,
∴DE=AD-AE=7-3=4,
∴2222 345,CD CE DE =+=+=
∴点P 从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总路程为: AB+BC+CD=3+3+5=11.
【点睛】
本题考查了根据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从函数图象中找到准确的信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问题.
18.【解析】
【分析】
先判断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再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详解】
解:∵,
∴原式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确判断实数的大小
解析:2
【解析】
【分析】
先判断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再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
2
=-
∴原式2)
=-
2
故答案为: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确判断实数的大小是解题关键.
19.1
【解析】
∵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3,6),
∴,解得:k=1.
故答案为:1.
解析:1
【解析】
∵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3,6),
k+=,解得:k=1.
∴336
故答案为:1.
20.【解析】
作DF⊥BC于F,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0×DE+×14×DF=42,则5DE+7DE=42,从而可求出DE的长.
【详解】
作D
解析:7 2
【解析】
【分析】
作DF⊥BC于F,如图,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再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
1 2×10×DE+
1
2
×14×DF=42,则5DE+7DE=42,从而可求出DE的长.
【详解】
作DF⊥BC于F,如图所示:
∵BD平分∠ABC,DE⊥AB,DF⊥BC,∴DE=DF,
∵S△ADB+S△BCD=S△ABC,
∴1
2
×10×DE+
1
2
×14×DF=42,
∴5DE+7DE=42,
∴DE=7
2(cm).
故答案为7
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构建方程,即可解题.三、解答题
21.(1)y=-x+4;(2)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或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或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或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此问答案不唯一).
【解析】
【分析】
(1)设y=kx+b(k≠0),直接将P(1,3),Q(0,4)代入,即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得
函数解析式;
(2)平移后经过原点,则平移之后解析式为y=-x ,根据函数y =-x +4变形为y=-x 的过程,结合函数的平移符合“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即可得出平移方式(答案不唯一).
【详解】
(1)设y =kx +b (k ≠0),
所以43b k b =⎧⎨=+⎩
, 解得14k b =-⎧⎨=⎩
所以函数表达式为y =-x +4.
(2)若平移后经过原点,则平移后函数的解析式为y=-x.
∵y =-x +4-4=-x ,∴可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或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 ∵y=-( x+4)+4=- x,∴可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
∵y =-(x+1)+4-3,∴可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或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
【点睛】
本题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平移问题.(1)熟练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是解题关键;(2)中函数的平移满足“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22.()133x +,15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分式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代入已知值求值.
【详解】 解:35(2)362
x x x x -÷+--- =()2345()3222
x x x x x --÷---- =()239322
x x x x --÷-- =()()()
323233x x x x x --⨯-+- =()
133x +
当3x =时,原式
15
== 【点睛】
考核知识点:二次根式化简求值.先根据分式性质进行化简是关键
.
23.(1)∠D 是直角.理由见解析;(2)234.
【解析】
【分析】
(1)连接AC ,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得∠D=90°即可;
(2)根据△ACD 和△ACB 的面积之和等于四边形ABCD 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D 是直角.理由如下:
连接AC . ∵AB =20,BC =15,∠B =90°,
∴由勾股定理得AC 2=202+152=625.
又∵CD =7,AD =24,
∴CD 2+AD 2=625,
∴AC 2=CD 2+AD 2,
∴∠D =90°.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AD •DC +12AB •BC =12×24×7+12
×20×15=234.
【点睛】
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时需要区别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通过作辅助线,将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是关键.
24.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由1=2∠∠,可得,CAB EAD ∠=∠,,AC AE AB AD ==则可证明
ABC ADE ≅,因此可得.BC DE =
试题解析:1=2∠∠,
12,EAB EAB ∴∠+∠=∠+∠即CAB EAD ∠=∠,在ABC 和ADE 中,{AC AE
CAB EAD AB AD
=∠=∠=(),ABC ADE SAS ∴≅.BC DE ∴=
考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5.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由HL 证明Rt △ABH ≌Rt △DEK 得∠B=∠E ,再用边角边证明△ABC ≌△DEF .
【详解】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AB=DE,BC=EF,AH⊥BC,DK⊥EF,且AH=DK.
求证:△ABC≌△DEF,
证明:∵AH⊥BC,DK⊥EF,
∴∠AHB=∠DKE=90°,
在Rt△ABH和Rt△DEK中,
AH DK
AB DE
=


=


∴Rt△ABH≌Rt△DEK(HL),
∠B=∠E,
在△ABC和△DEF中,
AB DE
B E
BC EF
=


∠=∠

⎪=


∴△ABC≌△DEF(SAS)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命题的证明方法,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是将命题用几何语言规范书写成几何证明格式.
四、压轴题
26.(1)见解析;(2)αβ
=,理由见解析;(3)2
【解析】
【分析】
(1)证明()
ABD ACE SAS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D CE
=;
(2)同(1)先证明()
ABD ACE SAS

△△,得到∠ACE=∠ABD,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外角和定理用不同的方法表示∠ACE,得到α和β关系式;
(3)同(1)先证明()
ABD ACE SAS

△△,得到
ABC
ADCE
S S

=
四边形
,那么DCE ADE
ADCE
S S S
∆∆
=-
四边形
,当AD BC
⊥时,
ADE
S

最小,即DCE
S

最大.
【详解】
解:(1)∵BAC DAE ∠=∠,
∴BAC DAC DAE DAC ∠-∠=∠-∠, ∴BAD CAE ∠=∠,
在ABD △和ACE △中,
AB AC BAD CAE AD AE =⎧⎪∠=∠⎨⎪=⎩

∴()ABD ACE SAS ≅△△,
∴BD CE =;
(2)同(1)的方法得()ABD ACE SAS ≅△△, ∴∠ACE=∠ABD ,∠BCE=α,
∴∠ACE=∠ ACB+∠BCE=∠ACB+α,
在ABC 中,
∵AB= AC ,∠BAC=β,
∴∠ACB=∠ABC =12(180°-β)= 90°-12
β, ∴∠ABD= 180°-∠ABC= 90°+
12β, ∴∠ACE=∠ACB +α= 90°-
12β+α, ∵∠ACE=∠ABD = 90°+
12β, ∴90°-12β+α= 90°+12
β, ∴α = β;
(3)如图,过A 做AH BC ⊥于点H , ∵AB AC =,90BAC ∠=︒,
∴45ABC ∠=︒,122
BH AH BC ===, 同(1)的方法得,()ABD ACE SAS ≅△△, AEC ABD S S ∆∆∴=,AEC ADC ABD ADC S S S S ∆∆∆∆+=+, 即142
ABC ADCE S S BC AH ∆==⋅=四边形, ∴DCE ADE ADCE S S S ∆∆=-四边形,
当ADE S ∆最小时,DCE S ∆最大,
∴当AD BC ⊥2AD =,时最小,2122ADE S AD ∆==,
422DCE S ∆∴=-=最大.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第一问中的那组全等三角形,后面的问题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证明的.
27.(1)①E (3,﹣2)②见解析;③
12
OM BD =,理由见解析;(2)OD+OA =2AM 或OA ﹣OD =2AM
【解析】
【分析】
(1)①过点E 作EH ⊥y 轴于H .证明△DOA ≌△AHE (AAS )可得结论.
②证明△BOM ≌△EHM (AAS )可得结论.
③是定值,证明△BOM ≌△EHM 可得结论.
(2)根据点D 在点B 左侧和右侧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即可分别求出结论.
【详解】
解:(1)①过点E 作EH ⊥y 轴于H .
∵A (0,3),B (﹣3,0),D (﹣5,0),
∴OA =OB =3,OD =5,
∵∠AOD =∠AHE =∠DAE =90°,
∴∠DAO+∠EAH =90°,∠EAH+∠AEH =90°,
∴∠DAO =∠AEH ,
∴△DOA ≌△AHE (AAS ),
∴AH =OD =5,EH =OA =3,
∴OH =AH ﹣OA =2,
∴E (3,﹣2).
②∵EH⊥y轴,
∴∠EHO=∠BOH=90°,
∵∠BMO=∠EMH,OB=EH=3,∴△BOM≌△EHM(AAS),
∴BM=EM.
③结论:OM
BD

1
2

理由:∵△DOA≌△AHE,∴OD=AH,
∵OA=OB,
∴BD=OH,
∵△BOM≌△EHM,
∴OM=MH,
∴OM=1
2
OH=
1
2
BD.
(2)结论:OA+OD=2AM或OA﹣OD=2AM.理由:当点D在点B左侧时,
∵△BOM≌△EHM,△DOA≌△AHE
∴OM=MH,OD=AH
∴OH=2OM,OD-OB=AH-OA
∴BD=OH
∴BD=2OM,
∴OD﹣OA=2(AM﹣AO),
∴OD+OA=2AM.
当点D在点B右侧时,过点E作EH⊥y轴于点H
∵∠AOD=∠AHE=∠DAE=90°,
∴∠DAO+∠EAH=90°,∠EAH+∠AEH=90°,∴∠DAO=∠AEH,
∵AD=AE
∴△DOA≌△AHE(AAS),
∴EH=AO=3=OB,OD=AH
∴∠EHO=∠BOH=90°,
∵∠BMO=∠EMH,OB=EH=3,
∴△BOM≌△EHM(AAS),
∴OM=MH
∴OA+OD= OA+AH=OH=OM+MH=2MH=2(AM+AH)=2(AM+OD)
整理可得OA﹣OD=2AM.
综上:OA+OD=2AM或OA﹣OD=2AM.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旋转的性质和点的坐标与线段长度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8.(1)
3
5,
2
⎛⎫

⎝⎭
;(2)2;(3)不是;(4)(6,
7
5

【解析】【分析】
(1)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把数对
3
(2,1),5,
2
⎛⎫
- ⎪
⎝⎭
分别代入1
a b ab
+=-计算即
可判断;
(2)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判断;
(4)根据“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2+1=-1,而-2×1-1=-3,
∴-2+1≠-3,
∴(-2,1)不是“白马有理数对”,
∵5+3
2
=
13
2
,5×
3
2
-1=
13
2

∴5+3
2
=5×
3
2
-1,

3
5,
2
⎛⎫

⎝⎭
是“白马有理数对”,
故答案为:
3 5,
2
⎛⎫ ⎪⎝⎭

(2)若(,3)
a是“白马有理数对”,则a+3=3a-1,
解得:a=2,
故答案为:2;
(3)若(,)m n 是“白马有理数对”,则m+n=mn-1,
那么-n+(-m )=-(m+n )=-(mn-1)=-mn+1,
∵-mn+1≠ mn-1
∴(-n ,-m )不是“白马有理数对”,
故答案为:不是;
(4)取m=6,则6+x=6x-1,
∴x=75
, ∴(6,75
)是“白马有理数对”, 故答案为:(6,75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一次方程的列式求解,理解“白马有理数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9.(1)6-2t ;(2)全等,理由见解析;(3)83
;(4)经过24s 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BC 边上相遇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求出BP ,由PC=BC-BP ,即可求得;
(2)根据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分别求出两个三角形中,点运动轨迹的边长,由∠B=∠C ,利用SAS 判定BPD △和CQP 全等即可;
(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探求边之间的关系,得出BP=PC ,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公式,求点P 的运动时间,然后求点Q 的运动速度即得;
(4)求出点P 、Q 的路程,根据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度,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1)由题意知,BP=2t ,则
PC=BC-BP=6-2t ,
故答案为:6-2t ;
(2)全等,理由如下:
∵p Q V V =,t=1,
∴BP=2=CQ ,
∵AB=8cm ,点D 为AB 的中点,
∴BD=4(cm ),
又∵PC=BC-BP=6-2=4(cm ),
在BPD △和CQP 中
BD PC B C BP CQ =⎧⎪∠=∠⎨⎪=⎩
∴BPD △≌CQP (SAS )
故答案为:全等.
(3)∵p Q V V ≠,
∴BP CQ ≠,
又∵BPD △≌CPQ ,∠B=∠C ,
∴BP=PC=3cm ,CQ=BD=4cm ,
∴点,P Q 运动时间322
BP t ==(s ), ∴48332
Q CQ V t
===(cm/s ), 故答案为:83
; (4)设经过t 秒时,P 、Q 第一次相遇,
∵2/p V cm s =,8/3
Q V cm s =
, ∴2t+8+8=83t , 解得:t=24
此时点Q 走了824643⨯=(cm ),
∵ABC 的周长为:8+8+6=22(cm ),
∴6422220÷=,
∴20-8-8=4(cm ),
经过24s 后,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BC 边上相遇,
故答案为:24s ,在 BC 边上相遇.
【点睛】
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动点的追及问题,熟记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熟练掌握全等的判定依据和动点的运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动点中追及问题的方向.
30.(1)45°;(2)PE 的值不变,PE=4,理由见详解;(3)
D(8-,0).
【解析】
【分析】
(1
)根据A
,(0,B ,得△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OAB 的度数;
(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OC=∠BOC=45°,OC ⊥AB ,再证明
△POC ≌△DP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C=PE ,即可得到答案;
(3)证明△POB ≌△DPA ,得到
PA=OB=,DA=PB ,进而得OD 的值,即可求出点D 的坐标.
【详解】
(1
)A
,(0,B ,

OA=OB=
∵∠AOB=90°,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AB=45°;
(2)PE 的值不变,理由如下: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 为AB 的中点,
∴∠AOC=∠BOC=45°,OC ⊥AB ,
∵PO=PD ,
∴∠POD=∠PDO ,
∵D 是线段OA 上一点,
∴点P 在线段BC 上,
∵∠POD=45°+∠POC ,∠PDO=45°+∠DPE ,
∴∠POC=∠DPE ,
在△POC 和△DPE 中,
90POC DPE OCP PED PO PD ∠=∠⎧⎪∠=∠=︒⎨⎪=⎩

∴△POC ≅△DPE(AAS),
∴OC=PE ,
∵OC=
12AB=12
×
×=4, ∴PE=4;
(3)∵OP=PD , ∴∠POD=∠PDO=(180°−45°)÷2=67.5°,
∴∠APD=∠PDO−∠A=22.5°,∠BOP=90°−∠POD=22.5°,
∴∠APD=∠BOP ,
在△POB 和△DPA 中,
OBP PAD BOP APD OP PD ∠=∠⎧⎪∠=∠⎨⎪=⎩
∴△POB ≌△DPA(AAS),
∴PA=OB=DA=PB,
∴DA=PB=-,
∴OD=OA−DA=8
-,
∴点D的坐标为(8,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图形与坐标,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