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九龙山汤池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地质科技情报

合集下载

内黄隆起地下热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内黄隆起地下热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内黄隆起 地 热 类 型 主 要 为 传 导 型,热 储 类 型 为 层 状 热 储,区内可供开发 利 用 的 热 储 层 主 要 有 三 个: 新 近 系 明 化 镇 组、馆陶组孔隙型 热 储 层,以 及 下 古 生 界 碳 酸 盐 岩 岩 溶 裂 隙 热储层。
[关键词] 地下热水;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内黄隆起 [中图分类号] P314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1184 ( 2019 ) 04 - 0023 - 03
Study on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water and its formation in Neihuang Uplift Area
ZHANG Hai - jiao ( No. 5 Institute of Geo - Exploration of Henan,Henan,Zhengzhou 450001 )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sotope data of geothermal water,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othermal water and its formation in Neihuang uplift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by hydrogeochemical method.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following: The groundwater in Neihuang uplift is alkaline,brackish water,and its chemical types are Cl - Na、 SO4 - Na and SO4 + Cl - Na. The geothermal fluid originates from the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before nuclear explosion,and its age ranges from 16 200 to 32 300 years ,so its cycling regeneration is slow. δ34 S and δ13 C in the geothermal fluid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Modern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therefore,water - rock interaction is intense .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geothermal water becomes immature due to low temperature .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scientific base for reasonabl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water resources. Key words: geothermal water; the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Neihuang Uplift Area

温泉的原理

温泉的原理

温泉的原理
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分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

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

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

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

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

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

温泉起源与发展

温泉起源与发展

温泉起源与发展引言概述:温泉作为一种天然的热水资源,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利用。

它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和自然特征,还拥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和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从温泉的起源、发展历程、矿物质成分和疗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温泉的起源1.1 地质背景:温泉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下水在地壳运动中受到地热的影响,温度升高后形成温泉。

1.2 热源:温泉的热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地热能通过地壳运动,将热量传递给地下水,形成温泉。

1.3 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进行循环流动,与地热相互作用,形成温泉。

二、温泉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文明的利用: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利用温泉进行疗养和休闲。

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的温泉浴场就是很好的例子。

2.2 现代温泉旅游的兴起: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温泉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展了以温泉为主题的旅游产业。

2.3 温泉疗养的推广:温泉疗养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其独特的疗效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温泉的矿物质成分3.1 硫磺温泉:硫磺温泉含有丰富的硫磺成分,对皮肤病、风湿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3.2 钙镁温泉:钙镁温泉富含钙、镁等矿物质,对骨骼健康和皮肤美容有益。

3.3 碳酸氢盐温泉:碳酸氢盐温泉含有丰富的碳酸氢盐,对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四、温泉的疗效4.1 放松身心:温泉疗养可以缓解压力,舒缓肌肉,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疲劳。

4.2 促进血液循环:温泉的热水刺激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

4.3 缓解疾病:温泉的矿物质成分和热力刺激可以缓解风湿病、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症状。

结论:温泉作为一种天然资源,具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和独特的疗效,对人们的健康和休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温泉旅游和温泉疗养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温泉地质调查报告

温泉地质调查报告

温泉地质调查报告温泉地质调查报告一、引言温泉是一种自然资源,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和形成机制。

本次调查旨在对某地区的温泉地质进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其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为该地区的温泉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质背景该地区位于地壳构造活跃带,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种岩石类型。

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变质岩组成,其中花岗岩分布较广,是温泉形成的重要基础。

三、温泉形成机制1. 水源温泉的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通过地下岩层的渗透和过滤,最终形成温泉。

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层位于花岗岩和片麻岩之间,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储水性。

2. 地热地热是温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该地区地壳热流较高,地下深部存在热源,通过岩层之间的热传导,使地下水升温。

同时,地壳活动和地热梯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温泉的形成。

3. 地下构造地下构造对温泉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该地区存在断层和裂缝,这些地质构造为地下水提供了通道,使其能够顺利上升,形成温泉。

此外,断层和裂缝还可以促进地下水与地热的接触,加速水温升高。

四、温泉地质特征1. 水质经过水质分析,该地区温泉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碳酸盐和氯化物。

其中,硫酸盐含量较高,使温泉呈现出浓烈的硫磺气味。

此外,温泉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锶、锂等,对人体有益。

2. 温度该地区温泉的温度较高,一般在50℃以上,最高可达80℃。

这与地下热源的存在和地热梯度的变化有关。

温泉的高温使其具有较强的温疗效果,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3. 喷发形式该地区温泉以间歇喷发为主,喷发时间和喷发高度均有较大变化。

喷发形式多样,有的呈现出喷泉状,有的呈现出波浪状,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感受。

五、温泉开发与利用1. 温泉疗养该地区温泉的水质和温度适宜人体浸泡,具有良好的温疗效果。

因此,可以发展温泉疗养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养生休闲。

2. 温泉旅游温泉旅游是该地区的一大特色。

通过开发温泉度假村、温泉酒店等设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吸引游客进行休闲度假,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温泉奇迹黄龙的火山地热与温泉

温泉奇迹黄龙的火山地热与温泉

温泉奇迹黄龙的火山地热与温泉黄龙,位于中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地质资源而闻名。

世界遗产地黄龙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火山地热和温泉现象,这是一个令人惊奇的自然奇观。

本文将重点探讨黄龙的火山地热起源、温泉特点以及对人类的保健效果。

一、火山地热起源黄龙地区位于大雪山脉与岷山脉的交汇处,这是一个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带。

数百年来,岩浆从地壳下喷出,形成了丰富的火山地热资源。

而黄龙的地理位置恰好位于岩浆活动的地理断裂带上,使得岩浆能够顺着断裂裂缝进入地下地热水层,形成了黄龙独特的火山地热现象。

二、温泉特点黄龙的温泉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天然喷泉:黄龙的温泉水从地下喷泉中涌出,形成了许多喷泉群。

这些喷泉高度不一,喷射的水柱时而高达数十米,时而只有几米高。

游客可以在这些喷泉群中感受到水汽和温泉水带来的清凉与舒适。

2. 多样的水质:黄龙的温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镁、铁等。

这些矿物质不仅赋予了温泉水一种特殊的颜色,还赋予了温泉水独特的医疗价值。

黄龙的温泉水呈现出多样的颜色,如碧绿、墨绿、黄色等,每一种颜色都蕴含着不同的疗效。

3. 恢复力强:黄龙的温泉水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好的恢复作用。

温泉水中的矿物质被认为具有镇静和抗炎作用,对于缓解肌肉酸痛、改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独特的效果。

黄龙的温泉可以帮助游客舒缓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健康水平。

三、对人类的保健效果黄龙的温泉在传统医学中一直被视为宝贵的疗养资源。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肌肉酸痛、风湿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

黄龙温泉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与人体的疾病防治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浸泡、喷洒等多种方式,温泉对人体起到独特的保健作用。

此外,黄龙的温泉还具有一定的旅游价值。

游客可以在温泉中享受舒适的温泉浴,感受火山地热带来的独特体验。

同时,黄龙的温泉也吸引了众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他们可以在这里捕捉到壮观的温泉景色。

四、黄龙的未来黄龙的火山地热和温泉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得到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河南省五大温泉成因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河南省五大温泉成因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河南省五大温泉成因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吕志涛;罗文金;陈少茹;张莉
【期刊名称】《地下水》
【年(卷),期】2006(28)4
【摘要】河南省五大温泉位于鲁山县西部,自上而下为上汤、中汤、温汤、下汤和碱场温泉.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影响,加之对地热资源的重视不够,多年来,五大温泉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应用领域单调,造成了地热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对地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在阐明五大温泉成因与出露条件的同时,结合地热资源量和地热流体的温度、化学成分,本着"科学布井,探采结合;梯级开发,综合利用;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五大温泉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总页数】4页(P42-44,51)
【作者】吕志涛;罗文金;陈少茹;张莉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郑州工业贸易学校,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地矿局探矿三队,河南,洛阳,4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4.1
【相关文献】
1.论黄河“金三角”“温泉之都”旅游开发---兼论河南省陕县温泉旅游资源开发[J], 许韶立
2.河南省鲁山县五大温泉开发前景分析 [J], 郭文秀
3.温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厦门市温泉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策划"为例 [J],
刘蔚
4.河南省人民政府转发省青年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开展河南省青年农业综合开发活动的意见的通知 [J], ;
5.学习十五大宣传十五大贯彻十五大——访十五大代表,河南省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王明义 [J], 尹景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下温泉地质结构研究报告

地下温泉地质结构研究报告

地下温泉地质结构研究报告地下温泉是自然界中温泉资源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地下温泉的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地下水资源的认识并合理利用。

本文通过对地下温泉地质结构的研究,对地下温泉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地下温泉的地质结构主要受地壳构造、地下水循环和岩石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地壳构造对地下温泉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地壳裂缝、断裂带等构造破碎发育的地区,地下温泉较为集中。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青藏高原和地槽地区以及地中海地区的俯冲带等都是地下温泉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地下水循环是地下温泉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下水主要通过雨水的入渗和地表水的渗透进入地下,然后在岩层中流动。

在流动的过程中,地下水和地下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地下水具备了溶解了含有温泉矿物质的能力。

当地下水流动到高温地层时,由于地热效应的作用,地下水温度升高,形成了地下温泉。

岩石性质对地下温泉的形成和分布也有影响。

砂岩、页岩和粉砂岩等透水性较好的岩石有利于地下水流动和积聚,使地下温泉的形成更为有利。

此外,火山岩、花岗岩等具有较高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的岩石,对地下热源的储存和传导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 地壳构造是地下温泉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地下温泉较为集中的主要是地壳断裂带和裂隙带等地质构造破碎发育的区域。

2. 地下水循环是地下温泉形成的重要因素,地下水流动到高温地层时,由于地热效应的作用,地下水温度升高,形成了地下温泉。

3. 岩石性质对地下温泉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透水性好的岩石有利于地下水流动和积聚,火山岩、花岗岩等具有较高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的岩石对地下热源的储存和传导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地下温泉地质结构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地下温泉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征提供科学依据,对地下温泉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汤泉池研究报告

汤泉池研究报告

汤泉池研究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汤泉池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其成因、形成机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汤泉池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为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汤泉池概述2.1 定义和特征汤泉池是指地下水温度超过地表温度并自然涌出地表的水源。

它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高温:汤泉池的水温远高于地表温度,常常达到数十摄氏度甚至更高;•富含矿物质:汤泉池的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例如硫、铁等;•涌出量大:汤泉池的水以很大的涌出量自然涌出地表。

2.2 分布情况汤泉池广泛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域,尤其集中在火山地区或地壳运动活跃地区。

世界上著名的汤泉池包括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冰岛的蓝湖、中国的花石头汤泉等。

3. 汤泉池形成机制3.1 地热活动汤泉池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地热活动密切相关。

地球内部存在着热核心,地热活动会导致地下水受热而上升,从而形成汤泉。

地热活动的原因包括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活动。

3.2 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汤泉池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地下水系统中,存在着各种水脉和裂缝通道,这些通道能够将地下水引导到地表形成汤泉。

具体的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补给来源等。

3.3 矿物质含量汤泉池的矿物质含量丰富,这与地下水与地壳中的矿物质进行接触和溶解有关。

地下水在长时间的接触溶解过程中,能够溶解部分矿物质,并将其带到地表。

这些矿物质会在地表沉积,形成汤泉池的矿物质富集现象。

4. 汤泉池的环境影响4.1 地表环境汤泉池对地表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汤泉池的高温水源会导致周围地表温度升高,影响周围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其次,汤泉池中的矿物质会沉积在地表,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

此外,汤泉池的气味和颜色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生态影响汤泉池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高温的汤泉池水对周围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只有少数特殊的适应高温环境的生物才能在其周围生存。

此外,汤泉池的矿物质也对水生生物和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温泉起源与发展

温泉起源与发展

温泉起源与发展引言:温泉是指地下水在地壳深处被地热加热后,冒出地表形成的热水。

温泉因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温热的水质而被广泛应用于疗养、休闲和旅游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温泉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温泉的起源1.1 地热能源地球内部的地热能源是温泉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球内部的高温岩浆通过地壳的热传导作用,将地下水加热,形成热水。

1.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温泉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壳的断裂、褶皱和岩层的变形会导致地下水的聚集和加热,促使温泉的形成。

1.3 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在地下层中进行循环流动,当遇到热源时被加热,形成温泉。

地下水的循环过程也是温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温泉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中的许多文化都有关于温泉的记载,如中国的温泉文化、古希腊罗马的温泉浴文化等。

古代人们常常将温泉作为疗养和休闲的场所。

2.2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温泉的热能源进行工业生产和供暖,推动了温泉产业的发展。

温泉疗养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健康方式。

2.3 现代旅游业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温泉成为了旅游热点之一。

许多国家和地区利用温泉资源开发温泉度假村,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温泉疗养。

三、温泉的分类3.1 热泉水温高于人体温度的温泉称为热泉,常常具有独特的矿物质成分和疗效。

3.2 温泉水温接近人体温度的温泉称为温泉,适合人们进行休闲和放松。

3.3 冷泉水温低于人体温度的温泉称为冷泉,常常具有清凉爽口的感觉,适合夏季消暑。

四、温泉的应用价值4.1 疗养保健温泉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

温泉疗养可以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治疗皮肤病等。

4.2 休闲度假温泉度假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项目,如温泉浴、SPA按摩、温泉泡脚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放松身心。

4.3 旅游观光许多温泉景区都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五、温泉产业的未来发展5.1 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休闲需求的增加,温泉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贵州息烽温泉地质成因分析(完整版)

贵州息烽温泉地质成因分析(完整版)

州息烽温泉地质成因分析(完整版)贵州息烽温泉地质成因分析宋小庆1、2、3,段启杉2、3,孟凡涛1、2、3,曹振东1、2、3(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2.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1地质大队,贵阳550008;3.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贵阳 550008)摘要:贵州息烽温泉富含氡、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素有“天下第一汤”之美誉。

文章在分析息烽温泉形成的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构造地质、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等手段,对温泉的成因进行了研究。

认为其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为深循环加热,循环深度约3000m,热储温度达100℃以上。

在洋水背斜北倾伏端,地热水受碎屑岩阻隔并混合浅表地下水而排出。

为保障息烽温泉的可持续性,其周边磷矿勘探、开采的同时,应加强地热水的勘查和保护工作。

关键词:息烽温泉;地质成因;同位素;水化学中图分类号:P641.3 文献标识码:A引言息烽温泉地处贵州省贵阳市北部,位于息烽县城东北40公里的天台山脚下,是国内著名的优质“含偏硅酸和锶的重碳酸钙型氡”泉,全国著名八大温泉之一,素有“天下第一汤”之称。

富含微量元素的温泉水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后遗症及原发性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疗效[3]。

息烽温泉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大清一统志》记载,早在清期当地农民挖坑为池,露天沐浴等,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息烽温泉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2年地质学家乐森浔对息烽温泉进行踏勘,并对温泉成因作了初步探讨[12]。

1957年-1988年,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大队、105地质大队、贵州大学、贵州工学院等多家单位分别对息烽温泉水化学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调查研究。

1982年中科院地化所姚在永等人对息烽温泉的环境地球化学就行了初步研究[3]。

息烽温泉所处地质条件特殊,出露于我国著名的开阳洋水背斜磷矿生产基地内,受深部磷矿开采的影响,温泉水的水文地质环境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这将可能导致温泉水质的污染,甚至断流。

大别山河南段地热地质条件分析探讨

大别山河南段地热地质条件分析探讨

大别山河南段地热地质条件分析探讨李玉璞;李晶;刘文文【摘要】大别山河南段大地构造上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程度较高,地热地质工作刚刚起步.近年来,在地质调查及居民建井过程中,多地发现地热资源.根据相关资料和多年调查成果,确认大别山河南段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复杂,有五条区域性北西西向断褶带,八条以上北东向断裂带,沿淮河分布有三个小型盆地,具备储存于层状岩石中的盆地型地热资源的条件;特别是商城汤泉池温泉的展现,预示大别山河南段具有形成断裂构造控制型带状分布的地热资源地质条件.据此,应对与信阳地区地热资源有关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该区的地质条件,开展详细的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初步判断河南省信阳地区具备赋存地热资源的地质背景,具有盆地型和断裂型两种类型地热资源,可为该地区地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3页(P30-31,48)【关键词】大别山;盆地型地热资源;断裂型地热资源;地质条件【作者】李玉璞;李晶;刘文文【作者单位】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00;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1大别山河南段主指豫南信阳地区,面积18 915 km2,其中山地面积约7 000km2,海拔700~1 000 m。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地质构造复杂。

由于陆续发现了数个地温异常点,显示区内有赋存地热资源的可能,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近年的调查工作情况,对大别山河南段地热资源地质条件作一分析,为进一步调查该区地热资源提供方向。

1.1 地质构造框架大别山位于昆仑—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冠名大别山造山带,北以红石洞—息县—固始断裂为界与华北地台接壤,南以孝感—广济断裂为界与杨子地台接壤,东延安徽被南北向郯城—庐江断裂所截,西与伏牛山造山带连接。

河南省十大温泉地热地质特征

河南省十大温泉地热地质特征
华夏类型构造,在河南境内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 表现,但与温泉关系密切的还是新华夏系及华夏式构 造.主要表现在一系列的隆起带及沉降带(或盆地), 以及与此伴随的断裂带及岩浆岩带.受新华夏系构造 控制的温泉见于商城县汤泉池温泉,它出露在商城麻城断裂带商城花岗岩体中.与华夏式构造有关的温 泉,如陕县温塘温泉,产出在温塘-会兴断裂带上,出 露于沉积岩层分布区.受华夏类型构造控制的温泉, 水温较高,达51~61 *,流量也比较大,可达6 L/s以 上,最大达16 L/s.
北西向构造带,主要展布于河南中部,形迹明显. 组成该带的构造主要为一系列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和中 新生代的凸起、凹陷及呈多字型排列的槽地,其断裂构 造控制着温泉的展布.如汝州温泉街温泉受温泉街宝丰断层的制约,在温泉街地下热水涌出地表,形成温 泉.此处温泉流量大,水温高,泉水成分复杂,为国内 良好的医疗矿水,能治疗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另外,洛阳龙门温泉、新安暖泉沟温泉也是属于这一构 造带的产物.
11地质构造对温泉的控制河南省温泉的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区域内构造体系主要有东西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华夏类型构造
第29卷第1期 2020年2月 文章编号:1671-1947( 2020 CES
中图分类号:P314.1
文献标志码:A
1河南省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分布与特征 河南省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分布于豫西和豫南山
区.隆起山地型地热资源受断裂构造控制,地下水通 过深循环加热,沿深大断裂呈温泉形式出露地表.其 热储介质一般为花岗岩、变质岩、碳酸盐岩等.
1.1地质构造对温泉的控制 河南省温泉的分布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区
域内构造体系主要有东西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华 夏类型构造.其中以东西向构造和华夏类型构造对温 泉分布的控制最为显著.

温泉起源与发展

温泉起源与发展

温泉起源与发展温泉,作为一种天然的热水资源,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泛利用和享受。

本文将从温泉的起源、分类、特点以及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温泉的起源温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地球形成的早期。

地球内部的地热能通过地壳裂隙或者断层等途径,使得地下水被加热,形成为了温泉。

温泉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1. 地热能:地球内部的地热能是温泉形成的基础。

地热能可以通过地壳的热传导、热对流等方式,传递到地下水中,使其升温。

2. 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循环是温泉形成的重要环节。

地下水在地下层中不断流动,经过热源区域时被加热,形成温泉。

3.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温泉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地壳的裂隙、断层等地质构造可以促使地下水与地热能接触,形成温泉。

二、温泉的分类根据温泉的水温以及水质特点,可以将温泉分为以下几类:1. 高温温泉:水温在50℃以上,常见于火山地区。

高温温泉水质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益。

2. 中温温泉:水温在35℃-50℃之间,常见于温带地区。

中温温泉水质较为清澈,适合人们进行放松和舒缓身心。

3. 低温温泉:水温在20℃-35℃之间,常见于温暖地区。

低温温泉水质清澈透明,适合人们进行游泳和水疗。

4. 冷泉:水温低于20℃,常见于寒冷地区。

冷泉水质清凉,对皮肤有收敛作用。

三、温泉的特点温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热能疗效:温泉中的热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疲劳和压力,对身体有良好的疗效。

2. 矿物质丰富:温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硫酸盐、钙、镁等,对皮肤和身体健康有益。

3. 水质清澈:温泉水质清澈透明,没有污染物质,对肌肤有保湿和滋润作用。

4. 自然环境优美:温泉常位于风景秀媚的地区,周围环境清幽宜人,使人们能够在享受温泉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四、温泉的发展历程温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古国就已经开始利用温泉进行疗养和休闲。

随着社会的发展,温泉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和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 古代发展阶段:古代文明古国充分利用温泉进行疗养和休闲,形成为了独特的温泉文化。

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分析

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分析

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分析车村-下汤断裂带是鲁山县百里温泉形成的主要控热构造。

从地热形成特点出发:车村-下汤断裂带应由北部的车村-下汤断层、南部的二郎庙-汤温庙断层及其以东的糜棱岩带和两大断层之间的强破碎带组成,它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带,新构造期仍有活动。

文章认为,百里温泉高氟、高偏硅酸主要来源于岩浆中的氟与硅,百里温泉的出露主要受断层交汇破碎带和水压力控制。

标签:百里温泉车村-下汤断裂带热源热储地热流体鲁山1 概况河南省鲁山县百里温泉位于鲁山县城西约10km以西的外方山和伏牛山之间的沙河河谷两侧,其在约30km距离内等间距的出露于上汤、中汤与温汤庙、下汤和碱场(图1)等地。

除温汤庙温泉以单一泉出露外,其余均呈泉群出露,共计有19个泉眼。

实测其总自流量为180.62m3/h,泉水温度26~62℃,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型,PH值7.8~9.04,矿化度0.36~0.57g/L,氟含量15~24.85mg/L,偏硅酸含量为52~97.5mg/L,属氟、偏硅酸医疗热矿水。

因此,研究鲁山县百里温泉地热资源的成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图1河南省鲁山县五大温泉出露条件示意图2 关于车村-下汤断裂认识问题鲁山县百里温泉出露于车村-下汤断裂带内部,地热资源形成与温泉出露严格受车村-下汤断裂带控制,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地热地质工作者的共同认识。

虽然对车村-下汤断裂有较多的研究,但也存在不同认识,断裂带边界确定和新构造活动研究不足。

1978年,原河南省地质研究所出版的《河南省基岩地质图及说明书》将车村-下汤断裂称为“车村-鲁山大断裂”,与栾川-明港-固始深断裂并列。

1989年出版的《河南地质志》,将车村-下汤断裂归并于栾川-明港-固始深断裂带内,其共同点均认为是深大断裂。

上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断裂形成时间、规模、切割深度、活动强度、活动性质等资料和证据,但未涉及断裂范围或边界以及新构造期断裂活动特点与证据等。

地热温泉供暖原理

地热温泉供暖原理

地热温泉供暖原理地热温泉供暖原理是利用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和温泉水的热能来为人们提供供暖和热水的一种方式。

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它是由地球的自然放射性元素的自然衰变所产生的热能。

由于地球内部的热能来源非常之大,因此地热能是一种非常可靠的能源。

而温泉水则是由地下的热水湖或地下水脉向上升温形成的一种天然温泉。

温泉水因其温度高、矿物质含量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保健、农业、生活饮用、旅游等领域。

地热温泉供暖的原理是利用地下的地热能和温泉水的热能来为人们提供供暖和热水。

一般来说,地热温泉供暖系统主要包括地下地热能和温泉水的采集系统、供热系统和热水系统三个部分。

地下地热能和温泉水的采集系统是将地下的地热能和温泉水采集出来的一套系统。

一般来说,这部分系统包括井、钻孔、地脉热泵、温泉水箱等设施。

通过这些设施,地下的地热能和温泉水被采集出来,然后送往供热系统和热水系统。

供热系统是将采集的地热能和温泉水经过处理后,供应给人们的一套系统。

一般来说,这部分系统包括热水器、管道、散热器和控制系统等设施。

供热系统通过将采集的地热能和温泉水加热后,将其供应给人们的住宅、宾馆、商业场所等空间,以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温馨的环境。

热水系统是将采集的温泉水经过处理后,供应给人们的一套系统。

一般来说,这部分系统包括热水器、管道、水龙头等设施。

热水系统通过将采集的温泉水加热后,供应给人们的洗浴、饮用等需要使用热水的场所。

总的来说,地热温泉供暖原理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供暖方式。

由于其采集和利用的能源是地球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由于它可以充分地利用温泉水的热能,因此也比较节能。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固体废物,因此对环境也比较友好。

总之,地热温泉供暖原理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供暖方式,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温度和温馨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今后,在地热温泉供暖技术不断完善的同时,它的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河南省温泉案例解读

河南省温泉案例解读

皇姑浴温泉度假村 设施和活动Activities+Facilities: 设施和活动
酒店是按国家五星级旅游饭店标准及 AAAA级景区标准修建,集餐饮、住宿、 休闲、会议为一体的园林式温泉主题 系列酒店。度假村有各种配套休闲设 施,如网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 成人健身场、儿童游乐场、棋牌、卡 拉OK歌舞厅等。
多样化的温泉池: 多样化的温泉池:
沸波池海、五福汤、冷热瀑布池、浴 佛池、儿童戏水池、汗蒸棚、鱼疗池、 死海漂浮浴、冲击浴、超音波坐式按 摩浴、气泡按摩浴、纤体按摩浴等
周边资源分析: 周边资源分析:东距安徽合肥市208公
里,南至湖北武汉市234公里,西到信阳 市165公里,北达郑州467公里。
特色汤池: 特色汤池:男、女汤、石臼泉、金 刚池、濯心泉 温泉模式定位: 温泉模式定位:山水温泉旅游度假
南阳市
设施和活动Activities+Facilities: 设施和活动
住宿----- 26栋温泉园林岛屿别墅两 栋家庭公寓式宾馆、三栋按五星级 标准建造的贵宾楼、四栋按四星级 标准建造的水上商务宾馆 会议设施-----大中小会议室20余个, 剧院式大会议室可承接600人
生活方式及文化Lifestyle+Culture: 生活方式及文化 温泉配套:漂流河、石板浴、游泳
优美的自然风光: 优美的自然风光:
旅游区拥有的大片茂盛的花木果林(58种 名贵花木园区) 。
矿物质总类:富含氟、锶、锂、铁、偏 矿物质总类:
配套设施-----酒店、温泉、餐饮、会 议中心等。 园林温泉区容量-----1000人以上
多样化的温泉池: 多样化的温泉池:
池区有人参汤、当归汤、芦荟汤、白 酒汤、荷花汤、玫瑰汤、美人汤等特 色汤泉。

汤峪热田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补给源分析

汤峪热田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补给源分析

汤峪热田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补给源分析张鹏;端木辉;徐勇;温亦品【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6(35)2【摘要】汤峪地热田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南部的眉县汤峪镇,属于典型的断裂裂隙型地热田。

根据陕西省眉县汤峪镇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地热水的化学成分及H、O同位素分析数据,得出了热水中各主要离子(Mg^+、Ca^+、HCO_3^-、F^-等)浓度及其相互之间与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机理。

热水中H、O同位素分析数据表明,地热水来源于大气降水,通过深循环在地温作用下加热形成热水,补给水源温度为4℃,与现代降水平均气温相差约12℃,补给区高程为1 371~2 475m,平均补给高程为2 118m,此范围大致位于汤峪热田南部的秦岭山脉太白山区。

【总页数】5页(P192-196)【关键词】地热田;地热水;地球化学特征;H、O同位素;汤峪【作者】张鹏;端木辉;徐勇;温亦品【作者单位】核工业西北经济技术公司;中陕核工业集团214大队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4.1【相关文献】1.桃源县热市地热田地热流体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刘声凯;赵凯;彭嵚2.蓝田汤峪地区地热流体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J], 马致远;党书生;翟美静;孟阳;张雪莲3.川西南喜德热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J], 袁建飞;邓国仕;徐芬;唐业旗;李鹏岳4.探究陕西省眉县汤峪地热田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J], 刘卫岗5.煤系烃源岩热模拟演化过程的地球化学参数特征——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为例 [J], 郑建京;温德顺;孟仟祥;吉利明;孙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杏 仁 状 安 山 岩、流 纹 岩 和 英 安 岩 、粗 安 岩 及 少 量 凝 灰 岩 。 中 生 代 晚 期 ,在 区 内 也 有 大面积的岩浆侵入,形 成 了 广 泛 分 布 于 马 超 营 断 裂 带 以 南 的 合 峪 岩 体 ,为 伏 牛 山 花 岗 岩 体 的 一 部 分 ,岩 性主要为斑状黑云 母 花 岗 岩,为 燕 山 晚 期 侵 入 的 地 壳—岩浆重熔型复式岩体。 1.2 区域地热地质特征
热断裂构造);断裂切截了地壳深部高温岩体,形成的宽度数十米至上百米的构造破碎带为地下水的渗入、运移和储存 提 供 了 空
间。温泉大气降水的补给,由于断裂带内围岩蚀变强烈,经过水岩的长期接触、长时间的补给、径流及高温高 压 的 溶 滤 和 化 学 作
用,为地热水中有益元素的来源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 键 词 :地 热 特 征 ;地 质 构 造 ;成 因 机 制 ;汤 池 温 泉
区域 内 断 裂 主 要 有 马 超 营 断 裂,属 区 域 压 扭 性 深 大 断 裂 ,总 体 走 向 近 东 西 向 ,总 长 约 200km,宽 数 十 至 数 百 米 ,延 深 34~38km,是 深 切 地 壳 硅 铝 层 的 壳 断 裂 ,为 区 域 内 主 要 控 热 断 裂 。
其 次 为 葫 芦 沟 断 裂 ,总 长 60 余 公 里 ,走 向 北 东 , 倾向北西,倾角60°,其 在 汤 营 附 近 切 过 马 超 营 断 裂 带,为导热 导 水 断 裂 (图 2)。 该 断 裂 属 多 期 构 造 活 动形成的张扭性 断 裂。 断 裂 带 内 张 裂 隙 发 育,为 地 热水的聚集和排泄提供了空间和通道 。 [4]
(2)构造 区域 内 的 主 要 构 造 位 于 秦 岭 纬 向 构 造带之中,主 要 构 造 线 及 地 层 走 向 均 为 近 东 西 向。
() 6
(
)
图1 区域地质构造图 Fig.1 Regionalgeologicalstructuremap
(3)岩浆岩 该 区 岩 浆 岩 十 分 发 育。 熊 耳 群 为 一套 中 基 性—酸 性 的 喷 出 岩,为 熊 耳 期 构 造 运 动 的
摘 要:河南省栾川县九龙山汤池温泉出露于马超营断裂与葫芦沟断裂交会部位的破碎带上,热储呈带状分布。研究表明,热
储属中低温地热田Ⅱ类2型,地热流体呈上升泉出露,出露标高521 m,水温多为69℃,为氟·硅型医疗热矿水。温泉成因机制
为 :马 超 营 断 裂 与 葫 芦 沟 断 裂 交 会 地 段 岩 石 破 碎 十 分 强 烈 ,从 而 使 地 球 深 部 的 岩 浆 入 侵 ,将 热 量 向 上 传 送 ,形 成 地 热 异 常 区 (即 储
西部 有 白 土—三 里 坪 向 斜;中 部 有 马 超 营 断 裂 呈 东 西向横贯全 区 (图 1);东 部 有 北 东 向 旧 县—桥 头 断 裂在中营附近与马超营断裂交会。该区在构造变动 上经历了嵩阳和王屋山两期构造运动。自中元古代 晚 期 以 来 ,长 期 处 于 隆 起 状 态 ,构 造 运 动 不 断 加 剧 , 形 成 了 不 同 期 次 、不 同 规 模 的 断 裂 构 造 与 早 期 褶 皱 、 断 裂 相 叠 加 ,组 成 了 本 区 复 杂 的 构 造 格 局 。
中 图 分 类 号 :P314.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7849(2012)04-0086-05
国 内 外 学 者 对 地 热 、温 泉 方 面 做 了 较 多 的 研 究 , 包括大地 热 流、岩 石 层 热 状 态、地 壳—上 地 幔 热 结 构、地热与气候变 化、灾 害 环 境 以 及 矿 山 地 热、油 田 地热、地 热 资 源 等 。 [1-12] 万 登 堡 探 [2] 讨 了 温 泉 群 的 形成机理,用回归统 计 法 计 算 了 地 下 冷 热 水 混 合 方 程,结果表明地热水 中 的 微 量 元 素 是 地 热 水 在 形 成 过程中与这些岩体的岩石接触发生水—岩相互作用 形 成 的; 汪 玉 松 等[6] 研 究 表 明 ρ(Ca)/ρ(Sr)、 ρ(Mg)、ρ(Sr)值对岩溶型低温 地 热 田 的 地 热 异 常 具 有良好的示踪意义;Giggenbach等 用 [7] 三角形图解 法 对 地 下 热 水 的 平 衡 状 态 和 类 型 进 行 了 划 分; Hellman 等 对 [11] 黄 石 国 家 公 园 的 温 泉 及 岩 层 的 形 成历史采用遥感光仪 ASTER 和 AVIRIS进行了分 析。笔者在借鉴前 人 的 经 验 基 础 上,分 析 河 南 省 滦 川县九龙山汤池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7
13 8
12 2 11 10
1
5 9 6
1 区域地质背景和地热地质特征
0
20 km
1.1 区域地质背景 (1)地层 九龙 山 汤 池 温 泉 区 域 上 位 于 华 北 地
台的南缘,华熊 台 隆 的 熊 耳 山 隆 断 区。 地 层 分 属 华 北地层区豫西分区 的 熊 耳 山 小 区,主 要 出 露 地 层 为 中元古界长城系熊 耳 群 的 一 套 火 山 熔 岩、蓟 县 系 下 栾 川 群 和 新 生 界 古 近 系 、第 四 系 。
第31卷 第4期 2012年 7月
地质科技情报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Vol.31 No.4 Jul. 2012
河南省九龙山汤池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胡 静,涂良权,刘会平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收 稿 日 期 :2012-03-01
编 辑 :刘 江 霞
作者简介:胡 静(1971—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岩土工程勘察与稳定性评价、地质 灾 害 防 治 设 计 科 研 生 产 工 作。E-
mail:hujing971@
第4期
胡 静等:河南省九龙山汤池温泉地热地质特征及成因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