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命年的回想》教学反思
《本命年的回想》是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的一篇散文。作者刘绍棠于花甲之龄回忆自己家乡京郊运河一带乡村过大年的情景,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炒年货”、“吃腊八粥”、“送灶王爷”、“除夕守岁”,这些多少年来传承下来的过年的风俗在作者的笔下一一生动的展现出来,情致饱满,兴味盎然,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读来是那样的亲切。作者通过这篇散文表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过年的习俗,并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应是重中之重。
春节,对于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十三、四岁的孩子来说,更多的只是个轻轻松松吃吃玩玩的节日,家庭条件优渥的他们与上个世纪中期的作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代沟,他们很难体会作者孩提时代对新年的那种强烈的期盼和旧时过大年那种热闹喜庆的气氛。因此,课前,我就在如何填补文章作者和读者年龄、阅历与所处时代不同所造成的巨大的鸿沟。尽全力拉近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以一个旧时小孩子的心情去体会农村过大年时的习俗所带来的感受。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具体的操作环节:
一、预习工作做到位,我为过年作准备。
课前布置的预习工作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的:1、“爷爷和我说过年”。鼓励学生从爷爷奶奶等长辈们那里获取旧时过年的信息,概括整理我们淮安地区过大年的一些主要习俗。2、“装饰教室迎新年”,指导学生从家里带来过年需要的一些主要的年货,如中国结、仿真鞭炮、红春联、福字等装点教室,提前营造出一种新春佳节的气氛。3、“我带年货过大年”,布置学生从文中作者介绍的食物中,选择一种,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作汇报展示或直接带食物到教室里,同学之间互分享,营造一种过新年的气氛。
二、课堂讲解紧跟随,组织活动过新年
课堂首先应在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中拉开帷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大量的声乐、图片等音像手段,使课堂一开始便吸引了学生的视听,调动了他们的兴趣。在核心环节中,我设计了几个主要活动。首先,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其次,整体感知,浓缩提炼,开展小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先概括归纳出作
者笔下的十项习俗。再次,从这些习俗中选择你认为最有趣味性的一幅图景,小组讨论,汇报选择该习俗的缘由以及这个习俗的特色所在和作者描绘的动人之处。然后,结合同学的回答,走近文本,深入体会这些习俗中所蕴含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再次,体悟生活,走进乡村,以记者深入乡村采访的形式,进行习俗大串联,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小品表演。从腊月初一演到大年初一,在一篇浓郁的热烈的气氛中师生一起过大年。
三、课后作业作补充,民俗文化入心中
课堂除了设计一些精彩的活动外,还没有忘记这个单元的主体“民俗风情”,因此,课后作业的布置有效地实现了这一点。课后,安排同学比较几个不同,一、现时的新年与以往过新年的不同;中国的新年与国外的不同;春节与其他传统节日的不同等,这是对民俗文化教学的深化和发展。
在经历着社会大变革,外来文化影响急剧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日益式微的今天,中国本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着新世纪的中学生,本篇课文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