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编 宋代文学(第十、十一、十二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姜夔、吴文英及南宋后期词人的深化
10.1 复习笔记
一、别立一宗的姜夔
姜夔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1.恋情的雅化
姜夔的恋情词,往往过滤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如《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2.语言的刚化
姜夔移诗法入词,使词的语言风格雅化和刚化。他秉承周邦彦字炼句琢的创作态度,借鉴江西诗派清劲瘦硬的语言特色来改造传统艳情词、婉约词华丽柔软的语言基调,而创造出一种清刚醇雅的审美风格,如《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
3.别有寄托的咏物词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如《齐天乐》《暗香》。
4.幽冷悲凉的词境
姜夔对凄凉寒苦有着深刻的感受,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他偏爱冷香、冷月、冷枫、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表现出词人浪迹江湖时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如《霓裳中序第一》。清人刘熙载曾用“幽韵冷香”四字来概括姜词的境界。
5.虚处传神的手法
姜夔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6.因词制曲的自度曲
姜夔长于自度曲。他的17首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惟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柳永、周邦彦的因声制词,即先曲后词不同,姜夔有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不受固定格律的限制,可以舒卷自如地抒发情感,这比谨守格律、依调填词的方式要自由得多,音乐的节奏也更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律动,所以他的自度曲都音节谐婉。
7.韵味隽永的小序
姜夔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苏轼之后,词用题序已成为常例,但姜词的小序却有新的发展,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如《念奴娇》序,启发和影响了后来的周密。
8.词作的反俗为雅
姜夔作词彻底反俗为雅,下字运意,都力求醇雅。这正迎合了南宋后期贵族雅士们弃俗尚雅的审美情趣,因而姜夔词被奉为雅词的典范,在辛弃疾之外别立一宗,自成一派。至清代,浙西词派更奉姜词为圭臬。
9.史达祖和高观国
(1)史达祖
①史达祖可视作姜夔的羽翼,词风与姜有神似之处,对后世词坛也颇有影响。史达祖作词致力于炼句。但由于过分注重炼句,有的词作境界不很浑成;有时为求尖新而失于雕琢过甚。
②史达祖也工于咏物,他最负盛名的是两首咏燕、咏春雨的自度曲《双双燕》和《绮罗香》,前者堪称是咏燕的绝唱。
(2)高观国
高观国与史达祖齐名,虽成就不及史达祖,但善于创造名句警语。
二、争奇求异的吴文英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他一生的心力都倾注在词的创作上,专在艺术技巧上争奇斗胜。
1.亦梦亦幻的境界
吴文英在艺术思维方式上,彻底改变正常的思维习惯,将常人眼中的实景化为虚幻,将常人心中的虚无化为实有,通过奇特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如《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风入松》等。
2.突变性的章法结构
(1)在章法结构上,继清真词后进一步打破时空变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内;或者将实有的情事与虚幻的情境错综叠映,使意境扑朔迷离。
(2)吴文英作词师承周邦彦。清真词的结构也具跳跃性,但起承转合尚有线索可寻。而梦窗词的结构往往是突变性的,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的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求。这强化了词境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如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便典型地体现出这种结构的特色。
3.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1)吴文英对于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与其章法结构一样,完全凭主观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等。
(2)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他描摹物态、体貌、动作,很少单独使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而总是使用一些情绪化、修饰性、色彩感极强的偏正词组。如写池水,是“腻涨红波”;写云彩,是“倩霞艳锦”等。
(3)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但雕绘过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
吴文英的词作其题材内容却与姜夔一样,仍不出恋情、咏物、伤今怀古和酬赠唱和的范围。但从艺术的独创性来看,梦窗足可与白石抗衡。
三、王沂孙、张炎和刘克庄等宋末词人
1.宋元之际词坛的两大特点
(1)创作活动的群体性
这一时期词人喜欢结社唱和,尤其是浙江籍的词人群,以临安为活动中心,常常结为吟社,分题定韵赋词,词成后相互审音改字,品评得失。词史上第一部咏物词专集《乐府补题》因此产生。
(2)题材、风格的趋同性
宋亡之前,咏物和咏节序成为他们一致的题材取向,名篇佳作也大多是咏物词。宋亡之后,他们以曲折委婉的方式、比兴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亡国痛楚,通过咏节序和咏物来寄托亡国的悲恨,成为他们熟悉和便利的创作方式,也是遗民词最突出的特点。词法取径的一致,审美趣味的相同,又使他们的艺术风格大体相近。
2.周密:词风清丽
周密一方面取法姜夔,追求意趣的醇雅,另一方面与吴文英交往密切,词风也受其影响,并因此与之并称“二窗”。他的成名作《木兰花慢》,即以文笔清丽而著称。宋亡后,词风虽然依旧,但内容上流连风月的闲情雅趣已被凄苦幽咽的情思所取代。
3.王沂孙:工于咏物
(1)王沂孙最工于咏物,在宋末词人中,王沂孙的咏物词最多,也最精巧。他的咏物词的特点,一是善于隶事用典,不直接描摹物态,而是根据主观的意念巧妙地选取特定含意的典故与所咏之物有机结合,使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意相互生发;二是擅长用象征和拟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语言将所咏之物拟人化,使之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因而他的词往往被认为有深远的寄托,如著名的《眉妩·新月》。
(2)王沂孙词艺术技巧比较高明,将咏物词的表现艺术推进了一大步,但词境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