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补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水循环与陆地水体的补给

[合格考内容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等级考内容标准]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存在形式⎩⎪⎨⎪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

固态水

2.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4)塑造地表形态。

[名师注解]

【注】(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态变化。

(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记】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联】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点】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①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②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

考点一水循环

(一)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5.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能储存众多的地下水。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典题精研]

[典例](2017·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 mm B.约为2 000 mm

C.约为210 mm D.远小于210 mm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 mm,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 mm。第(2)题,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

[答案](1)C(2)A(3)B

[拓展链接]水量平衡

(1)概念: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尺度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之间的差额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2)各区域的水量平衡问题:

①海洋: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

②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比如我国西北地区,多年实际降水量很少,因此其多年平均蒸发量也不大,并非想象中那么大。

③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0。

④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0。

例如,上面典例: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的年均降水量是210 mm,但流域内某湖泊的湖面蒸发量可达2 000 mm,那么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应该是210 mm而非2 000 mm。

[集训冲关]

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梭梭根区

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如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

差异。据此完成1~2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

C.树冠遮阴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

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

C.降水D.蒸发

解析:1.B 2.D第1题,枯树根区梭梭树枝叶凋落,无生长需求,树冠集水作用弱,无蒸腾作用消耗,遮阴效果差;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选B。第2题,梭梭树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夏季梭梭树生长茂盛,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D。

(2019·江西阶段性检测)下图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a)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b)。读图完成3~4题。

3.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A.降水B.蒸发

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

4.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

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

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

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

解析:3.D 4.A第3题,综合分析两图可知,随着建设用地比重增加,水循环某环节水量也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会相应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第4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会使区域内绿地面积、水域面积减少,调节气候功能降低,气候趋于干热;它还会使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建设用地一般会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减轻;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如图所示为我国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如果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可能直接导致的是()

A.大气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量增加

C.水汽输送量增加D.地下径流量增加

6.下列属于能增加该流域年降水量的人类活动是()

A.伐木樵采B.平整土地

C.修建梯田D.修建水库

解析:5.B 6.D第5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蒸发量减少、水汽输送量减少、地下水补给来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加。第6题,修建水库,扩大水域面积,从而增加蒸发量,流域内降水增加。

考点二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一)明确三类补给关系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