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预防措施_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

而一些学者发现,慢性病的发生与消化系统有重大关联,并提出了发生规律的研究理论。

概述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

病程长或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常见慢性病有哪些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血液系统:

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内分泌系统: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代谢和营养:

1 / 18

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结缔组织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危害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因素◆ 遗传因素:

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 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 环境因素:

年龄、体重超重激状态。

慢性病预防慢性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由于工业化速度增快,造就了人类的文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疾病,也即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类正经历着从传染性疾病猖獗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的过程。

由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有些国家和地区在本世纪30年代即已完成了这种转变,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有些国家和地区正处在转变之中;还有些国家和地区,传染病仍是主要死因。

虽然如此,但人类疾病谱由传染病逐渐转向慢性病,是当代疾病发展的总趋势。

---------------------------------------------------------------最新资料推荐------------------------------------------------------ (一)控制慢性病应列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在过去的100年里,发达国家里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卫生问题。

据 WHO(世界卫生组织)估算, 1990年全世界总死亡人数中,心血管病(CVD)占1/4,为死因的首位。

其中发达国家 CVD(心血管病)死亡占其总死亡数的50%,发展中国家只占16%,但死于 CVD(心血管病)的绝对数字却高于发达国家。

全球每年 CVD (心血管病)死亡1200万,发展中国家占78%。 1990年全世界癌症患者约2019万人,新发病例900万,因癌症死亡510万。

癌症主要是老年病。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肿瘤病例和死亡数还可能显著增加。

估计全球成人血压有21.3/12.7kPa 及以上者占8%~18%。

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代谢性疾病等的死亡亦很多。

我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以控制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提前到来,所面临的慢性病防制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形势是严峻的。

1993年肿瘤死亡占21.75%,为第一位;脑血管病死亡占21.35%,为第二位;心脏疾病占14.72%,为第四位。

在大城市心血管病和肿瘤的死亡占57.82%,也就是说每死亡

3 / 18

100个人中就有57或58个人死于四病(四病指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有些城市就更加突出,上海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死于肿瘤。

1990年测算,我国肿瘤死亡132万,心血管病86万,脑血管病125万。

人口老龄化使得形势更为严峻。

外国老龄化进程速度慢,而且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来的。

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而且经济不发达。

我国多数城市已步入显著老年型社会,这将使我国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更趋明显。

(二)慢性病致病因素及医学新模式 1.多病因的观点和医学新模式的各种因素,可对预防提供指导作用。

从病因学观点系统地论述影响健康与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

①环境因素:

除了生物因素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亦即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因素;②生活方式:

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吸烟、饮酒等)、体育锻炼、精神紧张等;③生物遗传因素;④卫生服务:

社会上医疗卫生的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

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通过人口学特征、文化系

---------------------------------------------------------------最新资料推荐------------------------------------------------------ 统、人们的满足感或精神状态、生态平衡及自然资源互相联系起来并保持平衡状态。

预防这四种因素的不良作用已远非单纯应用生物医学方法所能解决,同时还必须注意致病的社会、心理等因素,因为人类本身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人体处于内环境与外环境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之中,人们对医学与健康的思维日趋全方位和多层次。

一方面,传染病的防制理论与技术基本成熟,绝大多数传染病都能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新的传染病又在出现(例如艾滋病)。

世界上还有许多不发达的地区,传染病仍比较猖獗。

一方面,慢性非传染疾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另一方面,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远远不能得到控制(尤其是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一方面,人类的寿命得到了大大的延长;另一方面,也相应提出了生命质量的高需求。

因此,医学模式自然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现代医学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健康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消极地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到积极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健康的范围也由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健康的要求也由生理健康发展到心理健康;健康的内涵已经逐步由生物健康的领域扩展到社会健康的领

5 /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