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伪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伪科学
“伪科学”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社会上的“伪科学之争“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么到底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到底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呢?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
讨论科学与伪科学问题,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科学划界问题。即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这是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20世界2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问题在西方科学哲学中进行过旷日持久的争论,大致形成四种观点: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以及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为了从一般意义上了解划界问题,下面我将介绍一下科学哲学的这几种流派的基本看法。
(1)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逻辑经验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一个陈述如果与人们的感性经验有关联,亦即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才是有意义的,一个陈述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实证方法或它的真值条件。可见,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化解标准是与证实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以经验和逻辑为出发点,把科学理论同经验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科学合理性的统一标准。即用可证实性意义来分析科学理论,以归纳逻辑来表征科学理论,并以此两个特征作为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的划界标准,并把这种标准永恒化、绝对化和普适化,认为这个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不会受到科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影响。
(2)批判理性主义的观点。批判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波普针对逻辑经验主义意义白哦准的缺点提出了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标准。波普认为,科学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而经验总是个别的,因而科学不可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证伪。也就是说,作为分界标准的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即一个科学理论必须能够经受在否定意义上的经验检验,演绎逻辑和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型代替实证主义的归纳逻辑为主线的注重逻辑结构的静态分析,这是科学划界的一个进步。但是,波普尔在强调存在一个以经验检验为原则的证伪理论的标准,并且认为是普适的,在这一点上,同逻辑经验主义殊途同归。
(3)科学历史主义的观点。科学历史主义学派认为与科学本性相联系的不仅是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的关系,而且包括社会和心理因素。因此,以经验证实或经验证伪作为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都是对科学采取非历史的、非社会的观点的结果,因而是不全面的。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绝对分明的划界标准。
(4)科学实在论的多元观点。作为后现在思潮同源的后实证主义,力图客服传统科学哲学皮重实证论、忽视历史逻辑和人文精神的倾向,强调科学哲学研究与科学史的关联以及对各种专门学科多元化的哲学探讨。
上述给出了一般划界标准。非科学和伪科学是从科学群中划出来的。就是说,在不满足于一般划界标准中所称之为科学条件的命题,均被推到科学以外的非科学范围,即不满足于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的可证实性和可证伪性检验之外的题被称为非科学。而历史主义除要求可检验性外,还要求理论和经验的进步性(即具有比先驱理论更超量的经验内存)及预见功能。牛顿理论是科学,因为它满足可检验性及比伽利略理论和开普勒理论有“超量内容”。爱因斯但理论是科学,因为它也满足可检验性和比牛顿理论具有“超量内容”。由此可见,满足可检验性和可重复性标准是判断严格意义上科学命题的必要条件,同时也需要满足积累性、进步性和预见性功能。因此,我们把那些不满足科学命题必要条件,即不可检验的知识理论体系,统称为非科学。在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意义上的非科学是十分广泛的领域,如数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人文科学、艺术、宗教等都可划为非科学。
非科学不等于没有意义,更不等于伪科学。非科学也是严密的知识理论体系,并具有重
要的意义,只是从划界标准的严格意义上,它们是非科学。
伪科学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中文“伪科学”是一个贬义词,带有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居高临下的气势。其对应的英文pseudosicence则又更多的中性色彩,亦可译为“拟科学”,它指一些貌似科学或者模拟科学建造的“理论”体系,它包括:科学家建造的如颅相学(phrenology)、灵学或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
伪科学在科学史上经常是与科学现象混杂出现,相伴而生,有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被认识,才被揭露。
但是综观科学史,伪科学现象具有两大特征:一是打着科学的招牌,二是与欺骗和作伪同生,欺骗和作伪是伪科学的第二天性。划分科学与伪科学并非易事,因为科学也会经常出错。因此,仅凭借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判据(当然这是重要判据,特别在检验经验科学时,是十分有效的)是不够的。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也力图寻找能够划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随着科学哲学的兴起,科学理论的评价和科学划界问题,成为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基本问题。除了上述各大流派对划界问题的一般原则外,对伪科学也提出了具体的判别标准。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著名的阿根廷藉的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马里奥·邦格(Mario Bunge)提出的伪科学的六个特征:(1)伪科学的认识论是主观主义的;(2)它的形式、背景是朴素的,很少包含数学和逻辑;(3)它的知识经不起检验,甚至完全是虚假的假设;(4)它同邻近的研究领域没有什么相关和重叠;(5)它不具备与已经证实理论的增量知识;(6)总有一个不变的信仰和难以捉摸的无形实体。用这样的标准不难判别科学史上的伪科学事件。
科学是具有十元结构的研究场。伪科学是常常是信念场,但并非总是信念场,是非科学的认知场,但它的支持者还把它作为科学来提倡。支撑伪科学的社团主要是宽容它而这样做的,而不是积极为其提供资源,除非花大钱作赌注,或者这样一个社会的政治建制或宗教建制需要它。
伪科学由于比科学更为大众化和有利可图,因而能够得以广泛传播,并征服数量庞大的公众乃至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尤其是当伪科学受到不负责任的领导或权威、害伯各种灾变的人及上当受骗者的大力倡导和支持时。据盖洛普民意测验1978年在美国调查,57%的人相信UFO,54%的人相信天使,51%的人相信超感官知觉(ESP),39%的人相信魔鬼,37%的相信预知(precognition),29%的入相信占星术,24%的人相信超人的视力(clMrvoyance),11%的人相信鬼(ghosts)。在科技和文化发达的美国尚且如此,在科技和文化落后的国家就可想而知了。由此不难看出,伪科学以及非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多么深广了。
近10年来中国的伪科学活动对广大民众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它耗用社会的资财,浪费了信仰者的时间和精力,扰乱了人们的思想和注意力,它也给科学政策的制定者带来麻烦,尤其是当他们没有足够的科学背景时。但这种危害不单单是伪科学所能做到的。如霍尔顿所说:伪科学作为个人的信仰和情趣可能是无害的,而一旦与权势结合起来,就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实际上,任何东西,包括科学在内,一旦与权势结合起来,是自己成为不可批评的绝对正确的权威,都会造成大的社会危害。
因此,伪科学是中性的,也无论好坏对错,重点在于它是怎么被利用的。如果它被拿来跟政治、经济、利益等结合,那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多灾难。